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制茶工藝!

2020-09-19 楊舒涵YOUNG

南方的四月已然盛夏,林蔭蔥蘢,蟬鳴四起。昆明起飛,一個小時後便落地版納,走出機場,目光一掃,滴滴司機早已恭候多時。
每次坐車的時候,點開地圖,看著定位的小藍點,一點點向目的地靠近的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成就感,就好像一個翻越千山萬水踏破鐵鞋的偉大目標即將實現。去勐海的路還算好走,伴隨著盤山公路和坡上坡下,車窗外熱帶氣息的田園風光隨處可見。望向車窗外,土地盡頭是山,群山環繞之下,山腰霧氣繚繞,農田溼地上有水鳥驚蟄飛起,正當我看的發呆之時,司機師傅說,勐海到了。

【憶】

這次西雙版納勐海的旅行,讓我偶然間的回憶起小時候對於茶的一些記憶。兒時對於茶的幾個小片段,記錄與此,算是感慨下已不在少年。

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大人們便倒水沏茶,從被手摩擦的鋥亮的鐵罐裡拿出北方人愛喝的毛尖,抓上一把放在透明的玻璃杯裡,端起暖壺,滾燙的開水順著杯壁「刷」的一聲將沉在杯底的茶葉衝上水面,伴隨著茶葉上上下下的舞動,有一種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悲壯感。

小學的暑假,大都是和妹妹在爺爺奶奶家度過,每天和表妹跑出去瘋玩,玩累了回來又熱又渴,滿身大汗,沒有飲料,白開水對於那時的我來說簡直比毒藥還難喝。在爺爺家炕上的柜子的角落,始終擺放著四個暗紅色的印有花紋的茶葉罐,還有一個略帶茶垢的大玻璃杯,每次打開裡面都裝著的茶水,咕嚕咕嚕一陣牛飲,帶著不小心湧進嘴裡的幾片茶葉,那種感覺就像把一個在沙漠中將要渴死的人扔進遊泳池裡的感覺,從耳根到腳底,仿佛全世界都不再燥熱難耐,而是一片綠幽幽的清涼。

後來我知道了那是一種很便宜的茶葉,一條條的赭石色像小樹棍一樣,被開水衝泡後就會慢慢的舒展開來,在水中慢慢旋轉,漸漸變成一片大的茶葉沉在杯底,有人說是碧螺春,有人說是毛尖,但無論是什麼茶,長大以後喝茶卻再也沒有那時的感覺了。

之後上了初中,周杰倫開始風靡大陸流行音樂圈,每天晚上放學我都會和同桌騎著自行車去離學校很遠的一家音像店翻磁帶,專輯10塊一盤,翻錄的合集5塊一盤,隨身聽的音質不敢恭維。初二,周杰倫發布了第二張專輯《八度空間》,其中有一首歌《爺爺泡的茶》讓那時的我格外喜歡,仿佛就在那時,在我心裡對於茶的理解伴隨著周杰倫的歌詞一起成長了起來。

成年之後認識了一些愛茶的朋友,於是我也開始喝茶,但不知為什麼,長大後喝的那些茶大都特別苦澀,也許是因為爺爺家的茶給我的感覺過於深刻,每次朋友們一起喝茶的時候,聽到茶字,腦海中總會自動浮現出那種甘甜微涼的感覺,可拿來一喝,感覺完全不對。

雖然喝過不少茶,但我還沒有完全養成喝茶的習慣。每次喝完奶茶之類的飲品後,總有一種喝天然毒藥的感覺。想像一下裡面人造脂肪、防腐劑、乳化劑等等食品添加劑,就會自動腦補出一幅在化學實驗室拿燒杯試管暢飲的畫面。

從工作之後開始,時常加班熬夜,對咖啡的依賴愈發強烈,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內心對咖啡的苦澀產生了一絲又一絲的牴觸,反而對以前不怎麼熱衷的茶香有種莫名的期待和喜愛。方文山的歌詞寫得好,「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我沒那麼矯情,但是一杯茶,一本書,曬著太陽,對於我來說就是很幸福的時刻了。

【遊】

我們這次探訪的賀開古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勐海縣東南部的勐混鎮,屬於拉祜族聚居區。與著名的老班章古茶山同處一條山脈,相距僅十幾公裡,是雲南省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從勐海縣的勐混鎮出發,開車一路向山中行進,途徑曼邁、曼弄老寨、曼弄新寨等傣族和拉祜族村寨,山中的許多古茶樹就生長在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形成了一幅「林茶錯綜,寨在茶園」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然景致。賀開古茶山上的古茶樹的樹齡大都在100~800年之間,其中100~500年的古茶樹佔一半以上。

「百潤」之由來。「百」,十十也,十全十美,全心全意。「潤」,上曰潤之,澤也,滋也,益也。

勐海是普洱茶的源頭,也是古時候茶馬古道的起點。在勐海縣勐混鎮的賀開古茶山上,一家茶莊的主人家一邊為我們衝泡著當地的古樹茶一邊向我們介紹普洱茶。

普洱茶其實並不是指茶的名字,而是泛指整個普洱地區產的茶。我們所在的賀開古茶山上有成千上萬顆千年古茶樹,這些跨越了歷史年輪的古茶樹如今依舊枝繁葉茂,老樹結新芽,當地很多少數民族村寨的主要經濟收入就是來自茶葉。茶莊老闆在和我們聊天之餘也不忘向我們推薦自己家炒的古樹茶,其實茶的味道確實很不錯,熟茶,回甘快,去澀之後便是唇齒甘甜,回味無窮。於是和老闆談妥,帶我們去體驗一下採茶和制茶的過程,我們便買下他的茶葉,老闆爽快人,一口答應,說午飯過後便帶我們上山採茶。

賀開古茶山距賀開村委會曼弄老寨約一公裡,海拔1700米左右,是勐海地區最大規模的茶源產地。賀開古茶山橫跨連接班盆,班章及整個布朗山茶區,曼邁及曼弄新老寨三個拉祜族村寨,集中連片的古茶園生長樹齡在200到1400多年的古茶樹多達200多萬株,佔地一萬六千畝。古茶園由拉祜族同胞們守護,他們與森林為伴,種植茶樹,代代相傳,茶樹包圍了村寨,村寨滋潤了茶山,拉祜族文化融入古茶山,也孕育了古茶的獨特氣質。

茶的古字是荼,但荼是個多義字,苦蕒菜是荼,山茶是荼,茅草也是荼,實在不易分開,所以古人給荼減了一畫,變成了茶。陸羽寫茶經之前就已經有了通行的茶字。飲茶有茶道,其道近乎禪,所以才有茶禪一味的說法。

採茶講究「一芽兩葉」。


熟練的採茶工人一天可以採摘25斤左右的茶葉。

好茶的生命是悲壯的,從高冷緊裹的幽香,到一生只為一人,將生命完全打開毫無保留地濃烈綻放,之後會有第二泡,第三泡,然而次數多了就淡了,不是後面的水不好,而是茶沒味道了。

還有一種說法叫「從來佳人似佳茗」,聽起來很是矯情。真正的好茶是不矯情的,當然好姑娘也不矯情。各位君子,如果你遇到一封沒開的好茶或好姑娘,一定要珍惜她。

採茶之後便是曬茶,將茶葉上的露水晾乾。

在古代,從西雙版納到德宏州的沿邊一帶,傣族是是勢力最大的民族,他們在歷史上建立政權,元朝後又成為中原王朝冊封統治當地的土司,當地的其他民族均在傣族的統治之下,傣王一般會將一些民族首領封為「叭」的世襲土官,按等級有「大叭」、「二叭」、「三叭」之分。「大叭」受封時傣王賜給的信物中最重要的是一把金色大傘,因此最大的「叭」也叫作金傘大叭。叭言冷的「叭」就是傣王封的叭,他的名字是言冷,而且被封為「金傘大叭」,所以稱為叭言冷,其後人現在仍在景邁山種茶、做茶。

炒茶用的鍋

關於普洱茶的傳說, 布朗族史書《奔悶》記載,叭巖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領。一千多年前,他率領人在瀾滄縣景邁、芒景一帶大規模開墾種植茶園,並給茶取了一個特殊的名稱叫「臘」,從此與種茶有關的傣族、 布朗族、佤族、拉祜族都把茶稱為臘。如今景邁千年萬畝古茶園和芒景古茶園仍然生機勃勃,明清以來景邁、芒景一直是普洱茶重要產區。

傳說中叭巖冷死前留下遺訓:留下的金銀財寶會有用完之時,留下的牛馬生出會有死亡之時,唯有留下茶種方才能讓子孫後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瀾滄江流域是公認的茶的起源地,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馴化野生古茶和栽培茶樹的民族,叭巖冷也就成為已知最早有名有姓的茶祖。

【習】

炒茶講究火候和「手活兒」

炒茶過程中,一定要帶上手套「翻茶」,否則高溫的鐵鍋很容易灼傷雙手。我自己也上手試了一下,鐵鍋的溫度很高,如果不懂得炒茶的技巧,非常容易被灼傷。

炒好茶之後,開始下一道工序——揉茶。讓茶葉更好的融入高溫下,保持韌性。專業的制茶師傅開始了揉茶,揉茶的手法,看起來有點像揉面。

揉好的茶葉曬乾之後經過高溫壓制便形成了茶餅。

用布將茶包裹成圓形狀等候壓製成茶餅。先是用機器高溫壓制一次,之後再用大理石長時間壓制。

茶餅要放在這沉重的大理石下壓上幾分鐘。

最後一步便是包裝了,都是人工操作,確實辛苦。體驗了這一系列的制茶過程,深感少數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不易,我是打心底裡欽佩。從千年古茶樹上採下的茶葉就這樣經過一道道工序最後製成了一塊一塊的熟茶餅。

千年古茶樹,僅一棵樹的年產值就可以達到20萬元。

此次西雙版納勐海的旅行收穫頗豐,學習了制茶的同時,也深感每一道茶都凝聚了少數民族同胞們的辛勤與智慧,也了解了豐富的茶文化。

相關焦點

  • 【茶字典】古「六大茶山」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製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確都在瀾滄江沿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
  • 諸葛亮送茶種,攸樂山種古茶,普洱古6大茶山之首
    東北與革登茶山為鄰,西南接小勐養、勐罕、勐寬三個壩子,面積在古六茶山中較廣大,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年平均氣溫在20』C左右,年降水量為1 400毫米左右,氣候溫暖溼熱,酸性紅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是大葉種茶樹理想的生長地。茶山影響:攸樂茶山曾位居「六大茶山」之首。
  • 「攸樂山」被列為古六大茶山之首,喝普洱,不可不知攸樂茶
    東北與革登茶山為鄰,西南接小勐養、勐罕、勐寬三個壩子,面積在古六茶山中較廣大,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年平均氣溫在20』C左右,年降水量為1 400毫米左右,氣候溫暖溼熱,酸性紅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是大葉種茶樹理想的生長地。茶山影響:攸樂茶山曾位居「六大茶山」之首。
  • 雲南茶靈之旅|探尋原始熱帶雨林,深入千年古茶林,住進雨林隱世聚落
    這片自由呼吸的土地上,擁有豐富多彩的生命景觀:古茶樹表面生長著苔蘚、蘭花十幾種植物與茶樹共生,恣意生長的芭蕉,大葉榕蔓延成林,石斛搖曳生姿,還有因大量雨水滋養飛快的山中精靈—野生菌……隨便一棵不起眼的植物都是珍貴品種。景邁山是中國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面積堪稱茶山之最。景邁山古茶林海拔1400—1600米,樹齡以500-1000年居多,面積1231公頃。
  • 勐臘古茶山-茶韻悠悠
    翻開易武茶區,可以看到革登古茶山、莽枝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蠻磚古茶山及其易武(曼撒)古茶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勐臘縣中部,唯獨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攸樂(基諾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景洪市。 小編作為勐臘縣本地人,接下來為大家著重介紹位於勐臘縣的五大茶山。
  • 楊世華的茶匠之路——從「深山茶人」到「國茶工匠·制茶大師」
    (楊世華與老班章村民合影)整個春茶季,他都穿梭在滇南大小茶山,班盆、老班章、麻黑、颳風寨、彎弓、白茶園,甚至遠至冰島、昔歸,這裡和喧囂的城市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景,風吹動各種樹的枝椏有時晚上他會炒上幾鍋茶葉,用手掌去感知茶葉的溫度、柔韌度、色澤變化,和茶進行靜靜溝通。像烏金走銀的滇南技藝文明,美好的美物,都是用手掌摩挲出來的溫度。
  • 縱然茶裡草木春光無限,不如來趟西雙版納茶山行
    提及茶也許你腦海裡呈現的是江南煙雨、茶色青青,其實在茶馬古道上聞名於世的國飲是普洱茶,而西雙版納作為茶馬古道源頭和普洱茶發祥地。植茶、制茶、喝茶、貿茶的歷史悠長,各茶山間無不瀰漫著古茶的幽香。西雙版納普洱茶產區集中在江內(即瀾滄江北)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以及江外(即瀾滄江南)新六大茶山布朗山、南糯山、南嶠、勐宋、景邁、巴達。自古以來「十二茶山」馬道駝鈴迴旋繚繞商旅塞途,構成了一幅邊塞風情與茶馬古道交相輝映的歷史畫卷,綠意浩蕩的千年古茶樹譜寫著詩和遠方的壯美。
  • 祥傑專欄 | 習茶與人生
    習茶同理,茶葉的基礎知識,各品類茶的專科知識,茶業企業的運營知識,合理品飲茶的養生知識,茶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等等,需要學習掌握一個全面而系統的知識體系。雲南是中國各產茶區中茶葉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形態各異的地理地貌與複雜的氣候,茶馬古道沿線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知名茶山、特殊工藝、老茶與古茶樹勾畫出「一山一味」的普洱茶文化.每年雲南茶都是茶產業的話題女王,期間的故事說不完。
  • 【茶山概況】冰島古茶山簡介和茶口感特點
    冰島村子不大,高居於群山之中,是當地的拉祜族貧困山區。這裡的民族群眾生活較壩子清苦,生活用具很簡單。村莊裡有兩個茶葉初制所,過去一直以加工紅茶為主,農戶交鮮葉給初制所。隨著紅茶市場的疲軟和普洱市場的興起,農戶在乾季裡自製曬青茶到勐庫市場出售;當雨季到來時,受交通不便和茶葉乾燥條件的制約,農戶只能將鮮葉賣給初制所。 冰島村有許多大茶樹, 勐庫華僑農場的密植茶園單產達150多公斤,產值是古茶園數十倍。當時版納茶區古樹茶大漲價,這股春風尚未吹到冰島。
  • 西雙版納勐海縣賀開古茶山體驗行記
    滇南有茶,光蘊紅土,天降甘露,潤澤萬物。茶樹抽芯,茶花破土,茶源之始,勐海正宗。追本溯源,茶木崢嶸,以茶冶性,茶品人生。賀開古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勐海縣東南部的勐混鎮,屬拉祜族聚居區。與著名的老班章古茶山同處一條山脈,相距僅十幾公裡,是雲南省乃至全國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 無與倫比的人工栽培型古茶群落之南糯山古茶區—古老茶樹王國
    自古至今都是優質普洱茶重要的原料產地,當地許多茶廠如恆春號的勐海古茶廠制茶原料就生產於此。同時,它是具有1100~17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大茶山,也是瀾滄江下遊流域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南糯古茶山現存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樹1000公頃,主要包括石頭寨、半坡老寨、丫口寨、向陽寨、多依寨、捌馬寨、大巴拉寨、姑娘寨、水河寨、竹林寨等村寨的古茶園。
  • 古六大茶山與改土歸流的淵源
    雲南是茶的故鄉,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生長著大量樹齡在兩千年以上的古樹茶;瀾滄江、怒江兩岸分布著十多萬畝人工栽培的古茶山、古茶園。古六大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和景洪市境內,面積兩千多平方公裡,分別為:倚邦、易武、攸樂、革登、莽枝、蠻磚。從唐代開始滇南多個少數民族便在六大茶山一帶建茶園,元代「六大茶山"初步形成,茶園超萬畝。
  • 般馬經典|古普洱茶尋蹤,滇南秘境探訪
    探尋冰島老寨的普洱古茶樹生長秘密,徒步人跡難至的熱帶雨林,走進古老而神秘的「原始部落」--翁丁,尋找佤族「獵人頭」的秘密。 ——郝連奇《普洱帝國》 千年萬畝野生古茶林是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樹群落,於1997年被發現,後被鑑定為目前國內外已發現的海拔最高,面積最廣,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樹群落,被譽為「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樹群落」。
  • 五一小長假有茶相伴 推薦最好玩的全國茶旅勝地
    茶葉中國4月28日訊 茶,為國飲。只要想喝,都能隨時喝上一杯茶。然而,喝茶易看茶難,顯少有人能走進茶產區,體悟茶的生息變化。進入五月,氣溫日漸回暖,遊山觀木、踏春賞花正是當時。趁著「五一」小長假,不妨上茶山看看,感受清澈寧靜的綠色世界,做一回遊茶、吃茶的「茶仙人」。「五一」茶旅遊,小編為您推薦好去處!
  • 守真愛茶·不忘初心〡八角亭2016「問葉之旅」茶山行活動
    八角亭茶啟動2016「問葉之旅」茶山行活動,來自全國各地70多位八角亭茶人熱烈響應參與、開啟「問葉之旅」茶山行活動。茶山行第一站:世界茶樹自然博物館——景邁山景邁山,位於普洱市瀾滄縣惠民鄉,東鄰勐海,西接緬甸,距縣城78公裡。景邁山是一個喝茶之人時常說起的地方,是一個愛茶之人心中的聖地靈土。藍天、花海、古茶園、家園.這是上天對景邁山的厚愛。
  • 雲南三座古老茶山之:雲南冰島古茶山
    雲南冰島古茶山古樹茶:雲南冰島古茶山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若論雲南普洱茶,必言云南大葉種,「雲南勐庫大葉種茶,其茶種系雲南大葉種茶代表」,雲南雙江勐庫鎮又是雲南大葉種茶的發源地之一。二零一一年冰島古茶樹茶茶餅餅
  • 雲南三座古老茶山之:雲南邦崴古茶山
    雲南邦崴古茶山·邦崴山千年古茶樹雲南邦崴古茶山古樹茶:雲南邦崴山在雲南普洱茶歷史上「輩分」很高,堪稱雲南普洱茶千年古茶樹過渡型活化石,曾位居現雲南普洱市茶產區古茶山之首。二零零七年邦崴山古樹茶餅雲南邦崴古茶山茶區屬北來勢帶高原氣候
  • 詳解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樹茶的口感特點
    革登古茶山在古六大茶山中,是面積最小的茶山。面積雖小,但因離孔明山最近,並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樹,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氣。革登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安樂村,處於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間,面積約150平方公裡。革登古茶山的茶園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發寨、新酒房、石樑子、撬頭山等五寨,論茶質的話,直蚌寨的古樹茶最為上乘,其次的則是撬頭山。
  • 「乾貨分享」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樹茶
    革登茶山北鄰倚邦茶山,西接蠻磚茶山,南相望於攸樂(基諾)茶山,東與孔明山相連。如今,革登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的茶山,包括象明新發寨、新酒房、菜陽河一帶。革登茶山僅存茶房、直蚌、撬頭山等幾片古茶園,累計不足500畝,剩下的只有斷碣殘碑。
  • 六堡茶 製作工藝
    在廣梧茶業在梧桐村的茶葉初制所,村民們正在忙著對新採摘茶葉進行烘烤和撿黃葉,完成了初制工作後再送到梧州市區的廣梧茶廠進行精選和後期的深加工。烘乾新鮮的茶葉進行初制工藝。儘管選址在原產地,廣梧茶業對茶葉品質的把控依舊嚴格。化肥、除草劑會給茶葉留有農殘,廣梧茶業堅決拒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