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DrX的醫學江湖 DrX說
☞人人都需要知道的醫學知識
堅果,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清香鬆脆的味道,是很多人喜歡的休閒零食。香脆的口感搭配爽虐的電視劇情,一吃便停不下來,豈是一句逍遙能夠形容的。
尤其這種小袋堅果,因其種類豐富又方便攜帶,成為近幾年備受追捧的「網紅堅果」。
於是我們就有這樣的體驗:吃著吃著,吃到了一顆超級苦的!
但是你以為光吐出來就沒事了?那你可就太低估這堅果的威力了……
近日據媒體報導,家住浙江海鹽的姚先生,在網上以126元的價格購買了2盒國內網紅品牌的堅果,查出該堅果中黴菌數量比正規的產品超標了10倍多。
看了這新聞,經常吃堅果的朋友們該瑟瑟發抖了,可是這黴菌超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它有什麼危害呢?
黴菌超標主要原因是生產環境髒亂或者運輸不當,堅果發生了黴變,產生了一種叫做「黃麴黴素」的物質。
你可能對這種物質並不了解,但是它的毒性比砒霜大68倍,1毫克黃麴黴素就能導致肝癌,是黴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對人類健康危害極為突出的一類黴菌毒素。
除了肝癌以外,黃麴黴素還能誘發胃癌、直腸癌、乳腺癌等。而且黃麴黴素極其「狡猾」,藏匿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地方,它特別容易汙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因此常被我們忽略。
您可能會說:「這不用擔心!我給我們家孩子老人買的都是正規昂貴的好堅果!」
但您不知道的是,老人和孩子這類人群,在食用堅果時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1.兒童
5歲以下兒童的吞咽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在吃東西時容易把異物吸進氣管,尤其是被堅果這種小顆粒的硬物嗆到,導致嗆、噎事故的發生。因此5歲以下兒童在進食堅果類食品時,還是最好提前將其研磨成粉狀,並用水衝泡成液體。
2.老人
堅果多是由烘焙、煸炒等方式製成,且在加工過程中會添加大量的鹽、味精等調料,會增加人體內鈉的滯留機會,使血管張力增加,加重心、腎負擔,使血壓升高,因此老年人食用堅果須限量。
3.疾病患者
堅果的營養價值很高,但因其油脂含量過高,過多食用對高脂血症、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等患者有害。
此外,堅果在炮製過程中,還會使用香料等添加成分,它們當中有些會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這對心血管病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特殊人群的飲食事項我們理應注意,這些有關堅果的小常識也同樣必不可少:
1. 食用必須「限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大家每日攝入大豆及堅果類食品30-50克,具體到量的話,基本就是:瓜子:一小把;核桃:3~4顆;開心果:12顆~14顆。
2.「原味堅果」更好
無論是五香味、蜂蜜味,還是抹茶味,「重口味」也就意味著添加了其他配料、添加劑,經常攝入會提升患各類慢病的危險係數。甚至不法商家會鑽空子,將已經發黴變質的堅果用調味品矇混。因此選用「原味堅果」,不僅營養價值更高,也更安全。
3. 儘快食用完
我們常說「好東西要趁熱吃」,那堅果也不例外。堅果脂肪含量高,易變質,所以開袋後應儘快吃完。如果吃不完,應密封保存,置於陰涼乾燥處,並在一周內食用完畢。若發現堅果發黴或者吃在嘴巴裡有苦味、刺喉的辛辣味,要及時吐出並漱口。
4.警惕特別光亮的堅果
為了讓堅果的賣相更好,保存時間更長,有些商家會在加工堅果時抹石蠟。而抹了石蠟堅果在炒制之後,會產生一些有害的金屬物質,過多食用不僅危害健康,更有致癌風險!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