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糖人大師製作「糖人」,看著就很過癮,日本人:好厲害

2020-12-16 三爺的家

中國糖人大師製作「糖人」,看著就很過癮,日本人:好厲害

我們都知道,中國這一個國家有著很長的歷史,根據網絡平臺提供的資料顯示,到現在有著五千多年的時間。中國傳統美食非常的多,雖然說有些經不過歲月的沉澱消失,但是也有一些保持至今。小愛吃過很多傳統美食,每一種都是很不錯,不知道你們吃過哪些。

這些傳統美食製作起來非常的困難,可是一旦製作出來顏值就非常的高,就好像是今天要給你們介紹的「糖人」。製作糖人這一種傳統小吃需要事先把模型在腦海中整理出來,開始製作的時候就不能停頓,不然成品看起來就會非常的難看呢。小吃貨們,你們吃過沒?

日本當地有一則美食節目的製作人邀請了中國糖人大師製作「糖人」,有些朋友們知道糖人是什麼,當然也有些不知道糖人是什麼。小愛就不多話廢話,還是先來看一看中國糖人大師如果製作這一個糖人吧。先是準備了一些白砂糖放在鍋裡面,然後加入一點點水,接著放在電磁爐上煮。

煮了十多二十分鐘,這白砂糖漸漸的就會變成了糖漿,然後中國糖人大師用鐵勺舀了一些,然後在桌子上簡簡單單的擺動一下,一下子就完成了第一個作品。相信很多朋友們都知道第一個叫做什麼,沒錯,第一個作品叫做蝴蝶,小吃貨們,你們說好看不?

估計很多朋友們覺得很厲害,但是在大師眼中,第一個作品就是練練手,第二個作品和第三個作品才是看家本領呢。第二個作品名字叫做雄鷹展翅,看起來栩栩如生非常的霸氣,第三個作品則是螳螂,不過細心的朋友卻能發現它有立體感呢。現場的日本朋友紛紛表示真厲害。看完之後有什麼想說的話,歡迎在評論下方告訴小愛哦!

相關焦點

  • 日本的糖人,與中國的比起來怎麼樣?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在集市或者廟會上看過吹糖人或者做糖畫的師傅們吧?哈哈,當時有沒有纏著爸爸媽媽給買呢?與中國人的糖人和糖畫類似,日本人也有一種稱為「飴細工」(amezaiku)的傳統手藝,即雕塑成各種造型的棒棒糖。日本做的糖人,和中國的比起來哪個更厲害一些呢?趕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糖人是怎樣製作的呢?吹糖人可以吃嗎?
    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麼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於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 糖人,中國傳統美食,中國獨有的美食文化
    糖人,是我國特有一種美食,甚至已經獨立成了一種文化。現在不少家長會特意帶著孩子去找傳統的藝人,帶孩子品嘗糖人,參與製作糖人。這是很好的現象,不光讓美食受到更多人的喜愛,還讓文化得到了傳承。糖人是美麗的。
  • 王俊凱愛吃的糖人應該這樣做
    製作糖人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者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製作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據說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糖寶塔、糖龜兒等等。
  • 糖人馬青旺
    吹糖人這門老手藝在這個村子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了,村裡很多人都以吹糖人為謀生手段。馬青旺的嶽父陳小發是當地有名的「打罕人」(民間對吹糖藝人的稱呼),馬青旺的手藝便是跟嶽父學成。這樣的傳教方式被稱為「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如果是輩輩直系傳藝,那叫「門裡出身」。  馬青旺十五歲上對吹糖人產生了興趣,經常跟在陳小發身後偷偷學藝,回到家再自己琢磨。
  • 吹糖人:從吃貨到演藝
    吹糖人:從吃貨到演藝  本報記者 頡亞珍  身為河北省吹糖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北省藁城農民馬青旺確實能「吹」,不止糖人吹得好,表演、吆喝、解說的功夫也不一般。  銅瓢、木箱、竹籤子,這幾樣傢伙什兒一擺,任何地方都是他的舞臺。這會兒,耿村街道旁,他正蒙著眼演獨角戲。紅彤彤的對襟大褂,戲臺人物般的招式,吸引了一大圈圍觀者。
  • 80後童年的回憶,最愛的小吃——吹糖人,可惜快失傳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這美麗的中國有很多的精湛傳統手藝都是讓人非常嘆服的,小編最近最近在街上就看到一個非常印象深刻的東西,那是80後童年的回憶,是他們最愛的小吃——吹糖人,可惜快失傳了,對於現在的90後和00後應該是很少見到過吹糖人了,可是對於80後那是滿滿的回憶感。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
  • 吹糖人:小時候做夢都想要的糖人,如今卻銷聲匿跡,難尋蹤跡
    糖人記憶說起糖人,我想大家並不陌生,絕大多數的人在孩童時期,都曾有過買糖人的經歷。從前,大街上走街串巷賣糖人的比比皆是,而如今卻物是人非,在大街上再也看不到了這群人的身影。或許是城市管理的約制,也或許是賣糖收入的低微,這群人仿佛消失了一般,讓人難尋蹤跡。現在想買一個糖人給孩子,都不知道要去哪裡去買。記得小時候,糖人還很「貴」,小孩子沒有零花錢去購買糖人,只能苦苦的哀求父母,不知道要哀求多久,父母才答應給買一個糖人。
  • 中國街邊 10 元 1 個吹糖人,日本人花 800 元才買得到……
    日本料理貴的很多,相當貴的也很多,像出了名的松阪牛肉神戶牛肉吃那麼小小一塊可能上千大洋就沒得了不過它們好歹看著就好吃饞人呀我可是能化糊糊為仙氣的(是不是比奶茶罐子厲害)好吧…化出來的不是仙氣是坨坨但是這個坨坨很快就不是坨坨了挫骨揚灰中很好
  • 500多年歷史的日本Amezaiku比中國糖人更美嗎?還能再傳500年嗎?
    在日本東京,年僅28歲的日本糖果雕塑家Shinri Tezuka製作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仿真動物棒棒糖。據了解,這項名為Amezaiku的古老藝術,在日本已經擁有了500多年的歷史。仿佛剛從海裡撈上來的章魚。這項古老藝術,實際就是傳入日本的中國糖人。在日本平安時代,由遣唐使傳入日本,在江戶時代開始流傳。經過一代一代的創新和改進,最後形成了名為「Amezaiku」的糖人製作手法。
  • 兒時甜蜜的回憶,精美的吹糖人藝術!
    ,活潑的孩子們就像炸了鍋一般「轟」的一聲蜂擁而上,興奮地看著師傅們吹出精美的小糖人,在鄉村的樸素日子裡,孩子們便有了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歡愉。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是中國民間手工藝品之一。手藝人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裡放滿了糖稀。
  • 民俗文化之一一吹糖人
    民俗文化之——吹糖人藝人指導吹糖人製作糖人是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這個糖人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禽鳥類等。
  • 甜蜜的民間技藝,吹出來的精美小糖人!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趙淑霞,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趙淑霞,中國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原糖人」趙氏糖人第三代傳人。只見那些糖人製作者都挑著一個擔子,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裡放滿了糖稀。手藝人們將這鍋熬好的糖汁在經過熟練的吹氣操作後,製成了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人或物,看到這些小糖人都讓我們對兒時的記憶產生了一絲甜蜜而芬芳的氣息。
  • 六年級作文:賣糖人的老爺爺
    糖人,是一種小食品。它是用麥芽糖加熱製成糖料,再將糖料畫成的一個個圖案。說起糖人,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個人……那一次我去安徽宏村旅遊,街上各種東西使我目不暇接,有魔術師,有當地特產,還有各門各行的手藝人。
  • 吹糖人堅持老手藝製作30多年,城區禁止擺攤只能四處流動
    春節期間,好吃的多了去了,好玩的卻不是很多,能讓人記住的,就更少了。偶然在街上,看到有人吹糖人,這個比較稀罕,也引來無數人觀看並圍觀。經了解,這位吹糖人,姓王,老家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海頭人。據王師傅講,他堅持這門老手藝製作已經30多年了。王師傅在製作糖人,一旁的美女拍照留念。
  • 吹糖人怎麼來的,吹糖人的來歷
    相傳朱元璋獲得皇位後,為了鞏固江山,便派人製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倖逃脫後被一個挑糖擔子的老人救下,於是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小孩子便爭先購買,劉伯溫還把這項技能教給了其他人,就這樣這門手藝便傳到了今天。
  • 丹東:吹糖人技藝面臨失傳(圖)
    崔福海在製作糖人。  「我要一隻小耗子。」「我要一匹馬。」……12月7日,在寶山女人街邊上的胡同裡,一個吹糖人的攤位前圍著幾個買糖人和湊熱鬧的大人孩子。攤主崔福海今年31歲,從十多歲便開始學吹糖人,他最擅長的就是吹十二生肖。對他來說,吹一個小動物只需要一分鐘的時間。  當日上午,記者見到吹糖人的崔福海時,他正在用麥芽糖熬糖稀。崔福海的攤位很簡單,一輛手推車,車上放著一個爐灶,爐灶上面有一口裝著糖稀的鍋,手推車上插放著他的作品。崔福海告訴記者,所謂吹糖人,動作要領就在於吹和捏。吹氣是為了讓作品看上去飽滿,捏在於塑造惟妙惟肖的形象。
  • 年輕「糖人」越來越多 怎麼辦?
    22歲的小楊剛大學畢業,在成都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最近總感覺頭暈乏力,還以為是工作比較累休息不夠,去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已經是個「糖人」,空腹血糖嚴重超標,需要立即吃藥幹預。「平時經常喝奶茶,有時候一天喝幾杯,也很喜歡吃甜食,總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好,沒想到居然也得糖尿病了。」小楊懊悔地說。
  • 兒時的「糖人藝術」,已經漸漸失傳,傳統文化還能否被繼承
    沒錯,今天我們所說的就是糖人,這個即將被遺忘的回憶。很多人都吃過糖人卻不知道糖人是從何而來,糖人是怎麼製作出來的。讓我們將問題帶進帶進今天的文章中,去體驗糖人的文化。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杆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杆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挑下,冷卻後成型,整體動作講究一氣呵成,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