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共1893字,閱讀完約需5分鐘
在閱讀這篇推送之前,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
羊毛衣鬥篷,紫色紗裙,胭脂口紅紙,她給人第一眼的印象,是一位喜歡古風的姑娘。
她叫李子柒,是一位網紅。一看到「網紅」這個詞,有的人可能就準備告辭了。先別著急點出去,繼續看下去,我保證,你不會後悔。
從2016年至今,李子柒堅持創作中國傳統美食短視頻,一步一步,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如今微博粉絲數高達1500萬。她最火的一個短視頻,在微博播放量高達1.3億,全網播放量高達2.5億。
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同時期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國3》,全八集在愛奇藝的播放量也不過1.1億,李子柒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微博簡介裡,李子柒的介紹是:東方美食生活家。初次看到這幾個字眼,內心不禁開始OS:一個網紅,這麼大的口氣?可是繼續看了幾個她的視頻,不得不說,她還真有配得上這個稱號的資本。
東方,美食,生活,樣樣俱全。
美食
所有食材取材均取自自家的庭院的菜地池塘,採用最原始的農具炊具,做出最地道的老家味道。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不過就是個普通的農家美食博主,網上一抓一大把,有啥稀奇的。
我開始也是這樣認為的,可繼續看下去,才發現這個女生真的不簡單。
生活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還記得開頭的那幾張圖片嗎?羊毛線鬥篷,紫色紗裙,胭脂口紅紙,每一樣都是她自己親自上手,從選取原材料開始,一步一步,最終做出成品。
就拿羊毛線鬥篷來說:
刷絨—紡線—染色—編織—縫製,一條龍製作。
看到這裡,大家對她的印象是不是又多了「傳統」,「賢惠」的標籤?以為這樣就結束了,「too young too sample!」能想像嗎?這樣一位勤勞賢淑,心靈手巧的女生居然還是個「居家改造師」。不信你看:
來看下成品:
看到這,我能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先把你快驚掉的下巴收一下,接下來還有驚喜。
東方
除了這些,李子柒還致力於傳播傳承古老東方的傳統手工技藝。
可以說,李子柒真的過上了許多人夢想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雲野鶴,粗衣淡飯的田園生活。
視頻傳到國外,連老外都被這個神秘的東方女子所驚豔,更有網友說:「如果世界上只剩下幾千個人,她可以把人類文明傳續下去。
人紅是非多
隨著李子柒的走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她:做飯只是露個臉,有團隊在背後運作……
甚至,有網友還上升到了人身攻擊。
終於,李子柒不再選擇沉默,她發了一條長微博回應大家的質疑:
她毫不避諱的談及小有名氣的時候就有公司找她拍廣告,但被她回絕了:
其實,一兩百萬對於當時的李子柒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了,足夠她接下來的生活。但她卻想要深耕自己的作品,長久的堅持下去,最終做出自己的品牌。
要知道,這個決定對她來說並不容易,李子柒是個90後,從小父母就過世了,繼母對她很不好,曾經差點打死她。她就跟爺爺奶奶生活,這也讓她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好習慣。
後來爺爺去世,迫於生計,14歲的子柒輟學離開大山到城裡去打工,洗過盤子,做過DJ,但後來奶奶的一次重病,讓她毅然決然的決定回到奶奶身邊。
最初她開了一家淘寶店,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弟弟的建議下開始創作短視頻。後來視頻越來越火,她因為無暇照看淘寶店選擇了關店,專心創作短視頻。
後來有了平臺支持,獲得了投資,她也有機會去進修,學習美食製作,視頻剪輯方面的知識。
越來越忙碌的她體重也銳減,從15年的90多斤到18年的70多斤:
她自嘲自己只剩一把骨頭了。
她也從不避諱的談及:「視頻內很美好,視頻外卻很狼狽。」
李子柒的確是一個「網紅」。對於「網紅」,我們總會有一個刻板的印象:沒實力、愛炒作、見光死。他們不過是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產物,來的快,去的也快,今天可能還因為一首歌,幾秒幾十秒的視頻火遍網絡,明天可能就無人問津,被後面一茬的網紅拍在了沙灘上。
無法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是他們最大的特點。
但李子柒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持著自己創作的初心,她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開起了網店,和許多傳統手藝匠人合作傳承中國的古法手工技藝。
她說:「有了錢,我和奶奶的生活才能更好。我才有機會去充實自己,做出更好的視頻,為傳承中國的古法技藝做更大的貢獻。」
「悶聲發大財」的道理,在她這裡卻行不通。
她如今的視頻,依舊是一個人,兩隻狗,一隻羊,以及貫穿始終的悠揚愜意的古風曲,沒有對話,沒有旁白,變得只是更加舒服的剪輯和畫面。
我只想說,這樣的「網紅」,活該你這麼火!
最後,我想用自己為她創作的一首詩作為結尾,希望她繼續為大家帶來好作品。才疏學淺,還請大家見諒。
李家有女名子柒,
野徑仙蹤密林裡。
微博始見佳人狀,
才下紅裝又武裝。
(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侵權必究。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