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歐洲的許多國家在為洶湧而來的難民潮頭疼不已,其中便包括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公裡、地處中歐的瑞士。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瑞士上下想盡辦法安置難民。與此同時,該國民眾擔心,越來越多的難民會攤薄他們的社會福利。
瑞士是難民的主要目的國之一
瑞士西部弗裡堡州的Grolley村,建於19世紀的羅西埃城堡矗立在村子的入口。從城堡朝南的庭院遠眺,能看到綿延的農田、森林,以及更遠處的阿爾卑斯山和其支脈汝拉山脈。
「大家有按照教會的價值觀使用這座宅子的意願。教會的角色與責任就是接納處於困境中的外邦人。」讓-巴蒂斯特·亨利·德·迪斯巴赫表示。他對這棟3層的城堡有很深的感情——大約一個半世紀前,他的祖先、瑞士軍官阿爾封斯·德·迪斯巴赫,是這座城堡的主人。
如今,這座城堡的業主變成了德·迪斯巴赫的僱主、同當地天主教教區有關聯的「誕生聖母基金會」,它的傳統便是對有需要的人施以幫助,正因如此,用這座城堡來安置100名敘利亞和東非國家厄利垂亞的難民,就顯得合情合理。
這一事件背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在歐洲,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公裡的瑞士是難民的主要目的國之一。據美國《彭博商業周刊》報導,今年前7個月,瑞士邊境警察逮捕的非法移民超過1.3萬名,接近去年全年逮捕的14265人。此外,歐盟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有4100多人向瑞士提出政治避難申請,而同期歐盟28國共收到18.5萬人提出的避難申請,從避難申請者與人口總數的比例上看,瑞士是歐盟的7倍。
另據美國雅虎網報導,瑞士邊境城市基亞索的警察稱,今年6月以前,每天從義大利北部進入基亞索市的非法移民約為三四十人,到了6月猛增至每天150~200人,其中以來自敘利亞和厄利垂亞的難民為主。他們或在瑞士長期停留,或經由瑞士前往德國或奧地利。
9月的一天,在基亞索市火車站,一名邊境警察站在地圖前,用手比劃著向兩名從義大利入境的難民解釋道:「你們沒有相關證件,因此無權在此停留,須原路返回。」
這一幕在基亞索市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當地政府已不堪其擾。基亞索市所屬的提契諾州內政部長諾曼·戈比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的採訪時說:「我認為,關閉邊境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因為非法移民太多了。不過不是說要完全關閉,不讓任何難民進入基亞索,而是拒絕所有非法移民,甚至包括那些潛在的避難申請者,把他們遣返回義大利,因為很顯然他們是從義大利過來的。」
「難民來自義大利」這一說法的根據來自提契諾州邊境警察。警方表示,基亞索市每天有100多列火車停靠,其中大約20列來自義大利米蘭,非法移民多藏身於這些火車上。
用城堡和防空洞安置難民
洶湧的難民潮讓瑞士官方大傷腦筋,但該國仍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想方設法安置難民。
據美聯社報導,雖然並非歐盟成員國,但瑞士聯邦委員會9月18日宣布,將參與歐盟安置4萬名難民的首期配額計劃,並決定接收已在義大利或希臘登記的1500名難民。報導稱,為了簡化流程,瑞士國會近期通過專項法案,縮短了難民避難申請得到批覆的時間,並向難民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此外,瑞士優先辦理來自戰亂地區的難民申請,其次才是其他移民,因為前者面臨的是生存問題,而後者只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
這些舉措得到了聯合國難民組織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讚許,稱瑞士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歐盟正力圖說服其成員國也參與難民配額計劃,共同分擔收容難民的責任,卻遭遇不少阻力,尤其是來自東歐成員國的反對。
不過,參與歐盟的難民配額計劃後,瑞士人在如何安置難民這一問題上,意見並不一致。
比如,對於「誕生聖母基金會」用城堡安置難民的做法,城堡所在地Grolley村的很多村民不認同。根據隸屬於瑞士廣播電視集團的「瑞士資訊」網站的報導,大約750名當地人曾發起請願,呼籲「誕生聖母基金會」不要用歷史建築來安置難民。弗萊堡州政府9月初否決了該次請願。
在Grolley村中心的咖啡館裡,村民克裡斯蒂安·迪克特爾表示,這座城堡本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加以開發。和他一樣住在城堡附近的蘿拉·昂塞爾莫則說,她能理解村民的恐懼:「對一個(居民人數不過1600人的)小村子來說,來100人確實不少。」
當地的護士史蒂芬妮·胡也認為,用城堡安置難民「是糟糕的決定」,因為「他們將被扔在真正的鄉下,並對這裡的生活感到厭倦」。
讓難民住進城堡是不得已的做法,因為住房短缺是不爭的事實。為了安置難民,瑞士的一些地方甚至將公共防空洞開放——在冷戰時期,出於對核戰爭的恐懼,瑞士幾乎家家戶戶都挖了防空洞,政府也修建了許多公共防空洞。
瑞士新聞網站「當地」10月1日報導稱,國防部長於利·毛雷爾前段時間曾表示,該國約有1/3的公共防空洞仍能正常運轉,這意味著可以安置5萬難民。
「我們可為數萬人提供帶有屋頂的住處,給他們一碗熱湯。」毛雷爾說。
但難民對此並不滿意,因為防空洞裡「沒有陽光,沒有個人空間」。去年秋天,200多名難民走上洛桑市街頭,高呼「不要住防空洞,我們需要新鮮空氣」等口號,以爭取更好的居住環境。瑞士一些難民救助組織的工作人員也認為,難民無處棲身時可暫住幾天防空洞,但不能長期住下去。
民眾擔心社會福利被攤薄
面對洶湧而來的難民,已使出渾身解數的瑞士政府認識到,「對難民來源國的援助應列在首位」。據「瑞士資訊」網站報導,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瑞士政府總共提供了1.28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8.34億元)的人道主義援助。黎巴嫩和約旦在為敘利亞難民修建學校時,也得到了來自瑞士的資金幫助。
瑞士民間同樣竭盡所能地幫助難民。據英國新聞媒體行業網站「新聞業」報導,瑞士約有65萬讀者的日報《Blick》組建了一個「難民編輯部」,全部13名編輯都是來自敘利亞、斯裡蘭卡、吉爾吉斯斯坦和厄利垂亞的難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本國有過媒體從業經歷。9月18日《Blick》的全部內容由這些難民採編而成,當然,這期報紙關注的主要是難民問題。
「他們(難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報導,我們有翻譯人員和輸入設備。」《Blick》主編雷尼·盧欽格爾說,「我希望我們的報導能改變讀者對難民的看法。」
比起《Blick》,瑞士蘇黎世州哈根布赫鎮的做法更令人「大開眼界」。英國《每日郵報》稱,為了支付一位厄利垂亞籍女子和7個孩子每月4萬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6萬元)的日常開銷,這座僅有1000戶居民的小鎮於去年將稅收提高了5個百分點,這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鎮長特蕾澤·施萊弗表示,提高稅收是因為「別無選擇」。
瑞士的社會福利向來讓人豔羨,但如果難民越來越多,瑞士人的社會福利勢必會被攤薄。在基亞索市中心經營一家菸草店的53歲的莫妮卡·杜比尼就有這種擔心,她說:「他們(難民)整天在廣場上閒逛,坐在長椅上無所事事,或喝得酩酊大醉。瑞士的社會福利是不錯,但架不住難民越來越多。我們不能對他們來者不拒。」
可在瑞士難民援助組織看來,瑞士為難民做得還遠遠不夠,「瑞士和整個歐洲,都要做得更多」。其發言人史蒂芬·弗雷對「瑞士資訊」說:「傷員、帶著孩子的單身母親、老人、病人……他們只有被送到歐洲才能得救。」
弗雷或許要失望了。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當地時間10月18日,瑞士人民黨在國會大選中勝出。人民黨向來反對移民,它的獲勝對各國難民來說不是好消息。
人民黨主席託尼·布魯內爾在大選之後的話已經說明了一切:「難民大舉湧進歐洲,讓各國民眾非常擔心……我們不能隨便給予他們庇護,對戰爭難民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