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在韓遭嫌棄 韓教授:韓國人要學會尊重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中國留學生在韓遭嫌棄 韓教授:韓國人不要自我為中心)

韓國學生「搓麻」感受中國文化(視覺中國)

海外網9月16日電據韓國《首爾新聞》報導,如今幾乎在每所韓國高校都能看到中國留學生的身影,9月開學季更是如此,大量中國留學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近年來,韓國大學裡「嫌惡中國人」現象也愈發凸顯。對此,韓國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申光英(音)指出:「要學會尊重和理解文化差異,消除對中國人的偏見和誤解。同時,應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報導稱,對於「嫌惡中國學生」現象,比如在課堂小組作業中,中國留學生往往語言不通,韓國人會儘量避免與他們一組做課堂發表。大學剛畢業的韓國學生樸某表示:「在國語國文專業課上,跟韓語生疏的學生一組真的很尷尬。」大學生秋某甚至說道:「跟中國留學生一組就等於放棄這門課的學分。」但是中國留學生王某則表示:「在準備小組作業時,雖然不能用韓語熟練地發表,但也會努力地準備各種發表資料,完成小組分配的任務。」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導,在某些方面韓國大學也存在對中國留學生的不公平待遇。舉例來說,在宿舍分配方面,很多大學似乎有著「歐美人優先中國人」這種不成文的規定。韓國大學宿舍並不是向所有學生提供,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首爾地區,宿舍常常供不應求。同樣是留學生,一些學校以宿舍數量有限為由規定歐美學生申請之後中國學生才能申請,亦或是僅允許歐美學生申請。

韓國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申光英(音)指出:「(韓國人)要學會尊重和理解文化差異,消除對中國人的偏見和誤解。同時,應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分析認為,出現此種情況,也與韓國的相關政策有很大關係。在韓中國留學生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韓國政府近年來積極吸引外國留學生。外國留學生規模已成為衡量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想在全球大學排名中獲得靠前排名或得到更高的國際認可度,就必須擴大留學生規模。為了在大學評價中取得高水平「國際化指數」、獲得足夠的財政支援,韓國各個大學加快招攬外國留學生的腳步。

據韓國教育部9月10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在韓外國留學生有14.2205萬人,同比增加14.8%。其中,中國籍學生佔48.2%,達6.8537萬人。政府還制定了截至2023年吸引20萬外國留學生的目標。對於一些位於地方的非知名大學來說,中國留學生已成為韓國高校正常運作的保障。某地方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學生減少的話,大學恐怕很難正常運作。」

不僅如此,一些不知名的地方高校為了完成招生定額,招不到韓國學生就用外國留學生充數。而隨著留學生人數的日趨增加,留學生的素質和水平良莠不齊。除了混學歷、不思進取的部分學生,大多數人懷著美好夢想與憧憬選擇出國留學。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一些不規範的大學打著零韓語基礎入學、全額獎學金的幌子大肆招攬留學生,而且只負責「招」、不負責「管」,令很多初到韓國的留學生處於「放養」狀態。

相關焦點

  • 中國留學生在韓國遭嫌棄 韓教授:要學會尊重和理解文化差異
    ­  海外網9月16日電 據韓國《首爾新聞》報導,如今幾乎在每所韓國高校都能看到中國留學生的身影,9月開學季更是如此,大量中國留學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近年來,韓國大學裡「嫌惡中國人」現象也愈發凸顯。對此,韓國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申光英(音)指出:「要學會尊重和理解文化差異,消除對中國人的偏見和誤解。同時,應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 中國留學生在韓遭嫌棄 韓教授:韓國人不要自我為中心
    對此,韓國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申光英(音)指出:「要學會尊重和理解文化差異,消除對中國人的偏見和誤解。同時,應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報導稱,對於「嫌惡中國學生」現象,比如在課堂小組作業中,中國留學生往往語言不通,韓國人會儘量避免與他們一組做課堂發表。大學剛畢業的韓國學生樸某表示:「在國語國文專業課上,跟韓語生疏的學生一組真的很尷尬。」
  • 中國留學生在韓遭排擠?扒一扒韓國人對中國人的那些無知偏見
    近日,韓國媒體《首爾新聞》的一篇報導引起了國內的關注,報導中稱如今幾乎在每所韓國高校都能看到中國留學生的身影,9月開學季更是如此,大量中國留學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近年來,韓國大學裡「嫌惡中國人」現象也愈發凸顯。對於「嫌惡中國學生」現象,比如在宿舍分配方面,很多大學似乎有著「歐美人優先中國人」這種不成文的規定。
  • 在韓留學生10小時回鄉:韓國人不戴口罩下決心回國
    「我著急回國,是因為周邊韓國人還不戴口罩。」直到在韓國的學校宿舍樓發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留學生文和在韓的部分同學仍覺得可以扛過這波「感冒」,繼續相約聚餐。26日上午,文和搶到當天回國的機票,當即決定回國;10小時後,他抵達故鄉,進入賓館隔離。回鄉路上,有韓國同學勸他沒什麼大事「趕緊回學校」;也有中國留學生向他諮詢回國的事情。近期,韓國新冠肺炎疫情局勢急轉直下。
  • 中國人「反韓情緒」是偽命題
    六成韓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反韓情緒」在擴大    北京奧運會期間,韓國一些媒體特別喜歡盯著一些負面的東西進行報導。女子射箭個人決賽中,韓聯社等媒體報導說,中國觀眾有意幹擾韓國選手。韓國媒體還紛紛報導在韓日棒球比賽中,中國觀眾給日本隊「加油」。韓國媒體將幾件事串聯起來,憂心忡忡地議論面對中國的「反韓情緒」,韓國人該怎麼辦。
  • 韓國永進大學韓學重教授參觀南京韓辰整形
    2017年11月13日,韓國永進大學中文系漢語翻譯教授韓學重來到南京韓辰整形韓學重教授是韓國資深中國文化研究學者,此番中國行,選擇數家中韓單位參觀交流,以促進中韓文化的發展,了解韓國人在中國工作學習的情況,以及更深刻的了解中國的企業文化。   南京韓辰整形是一家以純韓服務聞名的整形機構,數年來多名優秀的韓國整形美容從業者在韓辰為中國求美者提供純韓美容服務,堪稱南京人家門口的韓式服務機構。
  • 韓媒:韓國人及韓企視臺灣為「國家」很尋常
    韓國《亞洲經濟》18日自爆稱,一名在韓中國留學生近日要求濟州航空和相關機構修改對「中國」和「臺灣」關係的不當描述,卻遭到無視和威脅的新聞,在中國網上激起群憤,也引來韓國媒體關注。在韓國,不論是一般韓國人,還是大型航空公司、酒店甚至部分媒體,將中國和臺灣並列為兩個「國家」的做法很尋常。「震驚嗎?」該報在標題中這樣問道。報導說,該報記者查閱了韓國幾家知名大型航空公司的官網和第三方機票訂購網站,發現在國家和地區的劃分上,不少網站都將臺灣,甚至連香港和澳門都劃分為「東南亞國家」。
  • 韓媒:在韓中國留學生逐年增長 韓大學商圈變「中國城」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 韓媒稱,在韓中國留學生逐年增長,為了滿足消費需求,「小小中國城」在韓國大學商圈遍地開花,到處都可看到中國元素。據韓國《亞洲經濟》網站9月12日報導,在首爾高麗大學商圈,寫有中文的餐廳比比皆是,這些餐廳主要的消費群體為住在附近的留學生。
  • 韓餐店不準韓國人入內海鮮是幾年前的
    東方IC供圖/L    核心提示|接待中國遊客的韓國餐廳卻禁止韓國人入內,聲明不含購物點的行程卻遭地陪強制消費,心驚膽戰結束旅行卻被領隊盯著填好「滿意意見書」……這樣的韓國行,令不少中國遊客大呼上當。    韓餐店:不準韓國人入內    韓國「A頻道」電視臺3月中旬在《飲食X檔案》節目中曝光,在首爾市區等地,一些韓餐店只接待中國團體遊客,卻不準韓國人進入。節目組在其中一家店暗訪發現,豬肉、蘑菇等食材顏色異常,店家聲稱使用韓國白菜製作的泡菜實際上是中國白菜。
  • 韓國人說:「韓字」是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
    文章稱「韓文是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但韓國人往往說不出韓文真正的優秀性」。他還說「韓字書寫起來既簡潔又美觀,所以韓國的文盲是世界上最少的」。KBS(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臺),是韓國最大的國營電視臺,地位等同於中國的央視,也是韓國三大主流電視臺之一。
  • 在韓中國學生募集留學生志願服務:讓當地感受到中國留學生的友好
    留學生除了在當地學習外,可以多參加一些志願活動,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東大門國際志願者團負責人李好如是表示。作為韓國慶熙大學2020年春季學期畢業生,李好涉足公益領域已有近四年的時間。從最初做志願翻譯、到選修學校「社會奉獻」課程,再到牽頭成立多家志願組織,李好表示,希望盡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別人,同時讓當地人感受到中國留學生的友好。
  • 在韓留學生講韓國疫情以及個人感觸
    今天看到新聞說韓國及全球多個國家開始進行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作為一名在韓留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特別好的消息,2020年特殊的開啟方式讓我們的留學生活變得複雜無比。 首先各給位介紹一下我的情況,我是今年3月15日入韓,當時韓國的隔離政策對留學生來說也是特別的友好,可以享受到國家補助,我們都是住在一個環境較好的酒店中,除了給相應的食品及零食外,還有消毒用品及口罩等,另外每天還有專人送餐。
  • 第二屆在韓中國留學生慶典在韓國清州市隆重開幕
    當天,一名中國留學生試穿韓國傳統服裝韓服。原標題:第二屆在韓中國留學生慶典在韓國清州市隆重開幕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報導(記者 張玲、金敏國):為期三天的「第二屆在韓中國留學生慶典」5日晚在韓國忠清北道首府清州市隆重開幕。中國駐韓國大使張鑫森、韓國忠清北道知事李始鍾以及中韓各界人士和在韓中國留學生代表等數千人參加了當天的開幕式。
  • 「它」在中國遭「嫌棄」,韓國人卻很羨慕,恨不得頓頓都要吃
    ,就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美食對韓國人來說確實是能夠稱之為美食,可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卻遭到了嫌棄。「它」在中國遭「嫌棄」,韓國人卻很羨慕,恨不得頓頓都要吃。其實今天我們說的這種美食在韓國是比較受歡迎的,也就是肥瘦相間的肉,但是在中國卻很少被端到餐桌上,中國人最喜歡吃的豬肉部位應該是純瘦肉,因為它可以做出來的美食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就比如說魚香肉絲在做這道菜的時候也是必須要用到純瘦肉,五花肉的話在裡邊肯定是起不到太好的作用,但是想要做傳統扣肉的話,最好是使用五花肉,並且做成的這道傳統扣肉,也只有在一些宴席裡邊才會被端到餐桌上面使用
  • 登上韓網熱帖卻被中國網友嫌棄
    自從2020年11月17日出道之後,aespa就極具話題度,每一次舞臺都會引起很多的議論,無論是在韓國還是在中國,都具有很高的談論度。這可能就是越黑越紅吧!成員們目前正在進行打歌活動,從《音樂銀行》作為起點,目前已經去了很多的打歌舞臺。2020年11月29日,aespa四位成員來到了《人氣歌謠》進行打歌。
  • 這道中國美食火了,韓國人被它「洗腦」,韓網友:我要去中國!
    中國的美食一直是很多外國人非常喜歡的,雖然韓國與我們國家相鄰,但是兩國的飲食卻有著很大的差異,而且,現在社會發展好了,很多韓國人來我們國家留學,我們國家的美食讓他們深深地迷戀,牛肉粉絲是我們經常吃的一道美食,非常的簡單,冬季最適合吃。
  • 在韓留學生捍衛「一個中國」遭威脅 濟州航空就錯誤海報事件道歉
    4月13日,一位在韓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小伊發現,校園裡張貼的濟州航空宣傳海報,不僅將臺灣人、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而且還將中國的五星紅旗和臺灣地區的旗幟、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也並列。隨後,小伊向製作這款海報的韓國公司提出異議,卻遭到威脅。
  • 約70萬韓國人長期居住中國 規模相當韓中等城市
    19年後,樸鏞熙為自己當初作出的去中國的決定萬分慶幸和滿意。目前,在中國北京,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公司,並正準備在中國的地板採暖市場大展拳腳。回首近20年時間,他由衷感嘆自己趕上了大好時機,和許多中國人一起,享受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種種機遇和好處,他也是目前所知的中國建國後最早在中國內地定居的韓國人。  在過去的19年裡,在中國定居的韓國人,已經由1個變成了約70萬。
  • 後疫情社區·融合|在韓留學生如何參與本地事務
    以下為受訪者口述:「總是很被動」的留學生早期韓國的防疫重點是境外輸入型,一些黨派的爭論焦點在於,要不要全面禁止中國人入境。比如目前最大的在野黨——保守派的未來統合黨,其黨代表黃教安就提出「全面禁止中國人入境」。
  • 韓國這幾天有點瘋:中國大使館前示威,中國留學生遭嫌棄
    但他表示,不能一出現問題就首先從外部找責任,而是要去了解問題的實質是什麼。只有正視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6日,陸慷在被問及韓國霧霾的相關問題時也曾表示,霧霾成因複雜,應本著科學的態度去看待和處理。但包括康京和在內,韓國部分政客以及媒體7日仍在持續將霧霾問題歸咎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