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起點:沿著華山路走到底即是龍池路,在交叉口可看到此處打開的圍欄,此處即是鹿山的入口處。 鹿山:相傳春秋時吳王在此養鹿
站在鹿山俯瞰,呼吸這山間清新的空氣,可惜拍照的時候沒注意,忘記把AI功能關閉,所以拍出來的照片看著多少有點彆扭。
鹿山的小路旁多是半人高的草,倒是讓我想到了武功山 。
站在山頂看周邊的群山倒也別有一番味道
遠遠看到了廟宇,倒也沒覺得奇怪,蘇州這裡廟宇的數量和香火的旺盛程度確實讓人驚嘆。
走到黃色的牆邊,有那麼點熟悉感,朋友問我,這裡咱是不是走過啊,想想不大可能,於是斬釘截鐵的說:不可能,肯定沒來過。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當看到「天養人」這明晃晃的三個大字的時候,已經昭示這就是我們走「靈樹線」時曾經路過的地方
賀九嶺,志載吳王登此賀重九處,嶺也因此得名。是古代蘇州到楓橋西部去的一條交通要道 賀九嶺普濟道院:普濟道院位於賀九嶺上,原名賀九嶺寺。明正統二年(1437年),僧人立傳創建。明萬曆年間,太監孫隆重修 網上看普濟道院內有不少石刻,我們過而未入。
天養人,不知道是不是源自道德經中的「天生萬物以養人」
關於石關的民間傳說:賀九嶺西有山,名鱔山,山有鱔魚精,鱔魚精一動,蘇州城就要遭殃。因此嶺往蘇州必經之道,故裡人捐資散銀,在此修石關。兩關類似捕鱔籠,謂「石鱔籠」,以鎮鱔魚精。
半山回望
天池山因半山坳中有天池,故而得名。 離開普濟道院,爬過這陡峭的山路,繼續向天池山行進。
遠望放鶴亭
沿著蓮花峰邊上的路走到底看到圍牆上寫著「軍事禁區」看著沒路的感覺,但牆邊的植物上掛了不少地標,走到底發現沿著圍牆邊有路。於量一路沿著軍事禁區的圍牆上升下降,不過下坡路是砂土路,還是比較的滑。
出了天池山,路過五峰山別院,開始走了一段公路到大焦山重新上山
接下來一段是大焦山到靈巖山,算是靈白線的一段,這次算是反穿。
途中下起了陣雨,有陣下得比較大,正好在下山的路上,於是和朋友在路邊避雨,只一會的功夫就看到雨水沿著我們走的路就暴髮式的流了下來,這時突然明白山洪是怎麼爆發的了。
走到靈巖山寺,忍不住在麵館20元吃了一碗雙菇冬筍面,味道還不錯,吃完休息了一會,感覺體力有所恢復繼續下山
出了靈巖山坐車回家,結束了一日的徒步行程。 總結一下:1、行程總體沒有什麼難點,全程12公裡。2、補給:五峰別院附近有吃飯的地方和多個補給點,靈巖山寺有吃飯的地方和補給點。3、洗手間:起點附近和終點處均有洗手間,途中未見洗手間。4、裝備:登山杖(選用)、護膝(選用)、登山鞋或徒步鞋、遮陽帽、手套等,如夏天溫度高最好徒步開始前吃點避暑的人丹。5、如果自己去跟著軌跡走最好事先下載好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