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5
每天早晨6點,收聽姑蘇好時光
每當聽到外地人說「蘇州沒有山」的時候,蘇州人總是很不服氣:「蘇州有山啊!天平山、靈巖山,還有穹窿山!」當然,換來的都是外地人一臉的嫌棄:「那也叫山?」
好吧,幸好我們有劉禹錫的那句名言撐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蘇州的山都不高,可是都有仙。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眾仙雲集的靈巖山。
靈巖山在木瀆,所以,先來介紹一下這座和蘇州城同齡的「吳中第一鎮」 木瀆古鎮。很久很久以前,木瀆曾是汪洋一片,那時候它叫「瀆川」、「胥江」,還有一個雅稱叫「香溪」,一直以來都有「秀絕冠江南」的美譽。
後來為什麼叫木瀆呢?這就又要提起我們的老朋友吳王夫差了。春秋末年,吳越紛爭,戰敗的越王勾踐在吳國受了很多屈辱,回家後臥薪嘗膽,又用「美人計」,把範蠡的情人西施送給了吳王。
木瀆
不得不說,這一招還挺管用,吳王夫差真心寵愛西施,因為當時吳人稱美女為「娃」,夫差就特地為西施在木瀆的靈巖山山頂建造了「館娃宮」,又在紫石山上築起了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這是多大的工程啊,源源而來的木頭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於是就有了「木塞於瀆」之說,「木瀆」之名由此而來。
靈巖山原名硯石山,因為山上形態奇異的石頭很多,有「十二奇石」、「十八奇石」之說,加上靈巖塔前的「靈芝石」十分有名,所以改名「靈巖山」。
靈巖山也有「象山」之稱,舊有「象王回顧落花紅」之句,所以山裡有座亭子叫「落紅亭」,是看日落的最佳之處。
在落紅亭的西面就是西施洞,相傳越王勾踐與範蠡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時就在這裡等候。後人在洞前建屋,洞內鐫刻觀音像,所以又叫「觀音洞」。現在的觀音洞依然香火旺盛,外面的許願樹上常年系滿了紅絲帶。
當年,吳王夫差「金宮藏娃」,日日在館娃宮和西施風花雪月,而這個建在靈巖山上的山頂花園如果放到現在,絕對可以秒殺眾多設計大師的作品。
為了讓西施能泛舟採蓮以緬懷浙中的家鄉,吳王在山頂上挖了個「浣花池」;為了欣賞美人賞月的場景,又建了「玩月池」;供西施梳妝打扮的,有「長壽亭」;西施照鏡子還有專用的「吳王井」。
在靈巖山的最高處還有一座專門給西施撫琴的琴臺,只要西施穿上木屐,腰系鈴鐺,在琴臺上翩翩起舞,如風鈴般清脆的樂聲就會響起,讓夫差如痴如醉……正所謂:「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
但是,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後來越王勾踐帶兵擊敗吳國,報仇雪恨之後,就把富麗堂皇的館娃宮付之一炬,燒成了斷壁殘垣,西施的結局也撲朔迷離,而多數人相信:「西施復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
巨石「望佛來」,俗稱烏龜望太湖
到了東晉時,有人在靈巖山吳宮遺址上修建別業,後來建成寺廟,唐代改稱靈巖寺,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了,加上曾經尊為皇家寺廟,所以,靈巖山寺在佛教界一直保持較大的影響力。
但蘇州人惦記的則是靈巖山寺裡的一碗素麵,很多人大老遠跑來氣喘籲籲地爬上山,為的就是這碗味道獨特的素麵。
不少喜歡徒步旅行的蘇州人都知道「靈白線」,從靈巖山到白馬澗是蘇州人選擇徒步最經典、也是最火爆的線路之一,也被人稱作「魔鬼線」,徒步路線將近10公裡。
靈巖山的山勢陡峭,進入靈巖山景區會看到一座繼廬亭,亭柱上有對聯「大路一條,到此齊心向上;好山四面,歸來另眼相看」,在這裡登山,看那靈巖山的好山好水,真的是不負韶光。
迎笑亭
不少文人雅士也在這裡留下了來過的痕跡。山上的迎笑亭,相傳始建於宋代,蘇軾曾在此笑迎釋友,此外,還有蘇州繡聖沈壽的故居和同治年代的手工藝作坊「秦昌隆」。而最有名的還是大詩人李白在此留下的那首《蘇臺覽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說到這裡,你該了解了,靈巖山絕不是一座普通的小山,一石一木都印刻著曾經的驕縱奢靡、亡國悲歌。
出品方 | 喜悅聲創
監製 | 樂軒
主播 | 馬穎
編輯 | 步靚婷
排版 | 說書的菜
後期 | 多多
-圖片均來自網絡-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沒有神仙,名人也行
歡迎勾搭
姑蘇好時光獨家代言&萌寵
時光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