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記者進百村|致富路通,幸福門開!遂寧經開區聯升村換窮貌奔富路

2021-01-20 遂寧新聞網

遂寧經開區北固鎮聯升村

村名片

聯升村位於遂寧經開區北固鎮,是園區唯一的省級貧困村,全村耕地面積1246畝,村民332戶1136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聯升村以突出民生為導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動基礎產業的發展、基礎環境的改善,有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大事記

●2014年,聯升村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

●2017年,聯升村與遂寧市碧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產聯式」合作扶貧,以村合作社181畝土地入股,參與碧茂公司在該村產業基地的生產經營並享受每年20%的利潤分成。

●2018年,聯升村爭取省級扶貧專項資金50餘萬元發展光伏產業,可實現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

●2018年,聯升村順利通過脫貧驗收,成功退出省級貧困村序列。

▲聯升村抓基建、強產業,於2018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村美人富產業旺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李四海/攝

脫貧致富經

聚焦基建強基礎 發展產業增收入

聯升村換窮貌奔富路

遂寧經開區北固鎮聯升村因山高溝夾、道路不便,成為園區唯一的省級貧困村。如何順利實現「村摘帽、戶脫貧」?找到癥結所在是關鍵。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聯升村抓基建、強產業,並於2018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村美人富產業旺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抓基建

村美人富產業旺

9月4日,從市城區驅車大約20分鐘便來到聯升村。放眼望去,一條4米寬的盤山公路蜿蜒開來,曾經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深入村子,記者發現,一條長約800米的產業路修建已接近尾聲。

 

據聯升村村委會主任朱建偉介紹,前期村裡修建了600餘米的產業道路,今年聯升村用好產業扶持資金,整合園區匹配的20萬元,繼續強化產業道路建設,提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園持續穩定發展。

 

記者了解到,為方便村民出行,2018年以來,聯升村新建村道路2.2公裡,解決了88戶317人的日常出行不便問題,其中涉及貧困戶19戶47人,目前工程已完工,實現全村硬化道路到組。同時,通過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完成了小型水利工程方家堰塘和村裡的屯水田整治。

 

2018年5月,按照文化室建設「十個有」標準,聯升村建設好文化活動場地及相關文化活動器材,並開設農家書屋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比如為村民播放壩壩電影、舉行重陽節文藝匯演等,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2018年初,聯升村衛生室正式投入使用,並安排專業醫生為村民服務,解決了村民「看病難」問題。

 

基礎設施改善,還體現在民生服務上。在聯升村村道路旁,一盞盞太陽能路燈引人注目。聯升村臨近城區,不少村民基於便捷的出行道路選擇到城區企業上班掙錢,可夜裡出行一直是個問題。太陽能路燈建設,有效解決了村民夜裡出行的照明問題。

 

「基礎設施改善讓村莊更美,也讓我們更舒心。」村民張鳳英的兒子在市城區一家電子企業上班,每月收入足夠支撐全家人的生活開支。她告訴記者,因為兒子腿腳殘疾,路沒有修通之前出門不便,如今道路修到了家門口,太陽能路燈按時照亮,這才堅定了兒子進城務工的決心。

強產業

拓寬村民致富門路

在聯升村柑橘果業園內,沉甸甸的果實已掛滿枝頭。村民劉蘭英和幾名村民忙著在果業園內鋤草。劉蘭英說,果業園建立後,她家的部分土地被流轉,她定期到這裡務工,每天收入80元。「活路輕鬆,比以前種地收入高了不少!」

 

眼前這片柑橘果業園是聯升村2017年發展的產聯式扶貧項目,今年將初見成效。為此,聯升村整合了村上51戶貧困戶的產業到戶資金10.5萬元、團市委幫扶資金11萬元、社會各界捐贈資金20萬元及其他資金共50萬元,成立了遂福養殖專業合作社,並引進遂寧市碧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作為技術和資金合伙人,由公司負責用專業的種植養殖技術來帶動聯升村發展,每年固定拿出3萬元給村集體經濟。

 

如今,通過碧茂農業的帶動發展,聯升村種下180餘畝柑橘、紅心獼猴桃、桃子等水果,還建起了魚塘。曾經的荒山變成了果園,閒置的水田變成了生態魚塘。村民通過合作社分紅、土地流轉、務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據悉,碧茂農業在聯升村每年的土地流轉金支出約10萬元,每年的務工支出約20萬元。這兩項支出,為村民和貧困村民穩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在聯升村村道路旁,一棟紅色的鋼結構大棚正加緊建設。記者了解到,這是村裡新建的大型養殖項目。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將進一步帶動聯升村特色產業發展。

 

「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穩定促進村民增收。」朱建偉表示,村裡將村集體經濟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用於村民分紅,優先推薦貧困戶到碧茂農業公司種植產業園務工。

 

與此同時,聯升村還依託離主城區近的優勢,將光伏發電項目建到了遂寧經開區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就近出售,為村集體經濟帶來穩定持續收入。

 

據團市委辦公室主任、聯升村第一書記楊桓介紹,村裡的光伏發電項目於2018年開始實施,2019年4月開始併網發電。光伏發電項目每年能為聯升村帶來5萬元到6萬元的集體收入。目前,光伏發電項目已成為聯升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壯大特色產業、夯實增收基礎,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下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楊桓說,聯升村將在已有特色產業發展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加速土地流轉,探索建立好利益聯結機制,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村民穩定增收。

新村新事

住房安全有保障

24戶貧困村民笑開顏

新修的水泥院壩寬敞整潔,院壩裡的花壇內鮮花綻放,堂前屋後收拾得乾乾淨淨。「院壩是年初修的,現在我們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心情也舒暢了許多!」說起自家的居住變化,村民楊本群顯得格外開心。

 

楊本群家因病致貧,家裡的房屋還是上個世紀70年代修的老房,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不僅讓楊本群家脫了貧,還改善了她家的居住環境。2018年,村裡出資1.1萬元為她家的危房進行了維修加固。隨之而來的改廁、改廚更讓她家用上了自來水和燃氣灶。楊本群笑著說,家裡還添置了衣櫃、電視等新家具家電。看著家裡、村裡的變化,她覺得未來的日子格外有奔頭。

 

為滿足貧困戶脫貧退出「一超六有」的標準,聯升村於2018年完成了17戶貧困戶的C、D級危房改造工作、7戶易地搬遷戶的房屋搬遷工作,村裡24戶貧困村民笑開顏。

百姓幸福事

「只要人勤快,致富就有希望!」

每天清晨,遂寧經開區北固鎮聯升村11組的貧困戶馮慶明都起得很早。他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出準備好的玉米粒,來到房後的山林裡餵散養的土雞、土鴨。看到奔湧而來搶食的家禽,馮慶明高興地說:「只要人勤快,致富就有希望!」

馮慶明通過種植養殖順利實現脫貧。李四海/攝

 

據介紹,馮慶明身患慢性疾病,為治病花光了家中僅有的積蓄,日子過得緊巴巴。2013年12月底,馮慶明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是向政府等靠要,還是自力更生?馮慶明自從被識別為貧困戶那一刻起,便立下了脫貧目標:「我們有手有腳,要靠發展產業來脫貧!」

 

2015年,馮慶明和兒子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發展家庭養殖。他們第一批購買了600隻雞苗。為降低病害風險,他將基地建在房後的樹林深處,主要採取散養方式。

 

「把雞放養在山中,山裡的青草、昆蟲成了天然飼料,不僅降低了飼養成本,而且肉質鮮美。」說起散養的優勢,馮慶明打開了話匣子。2015年,馮慶明養殖收入超過18000元,加上新農保、低保補貼、糧食直補等政策,他一家成功實現脫貧「摘帽」。

 

2017年,馮慶明向銀行貸款5萬元,購進第二批雞苗2400隻。馮慶明的兒子為減輕家庭負擔,在第一書記、村兩委和幫扶部門的幫助下,來到市河東新區項目工地務工。2019年,馮慶明一家家庭純收入達到33917元。

 

「今年我養了200多隻家禽,除了雞鴨鵝,我還種植了水稻、玉米。」馮慶明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雖然他已經脫貧,但還要繼續努力,做到脫貧後不再返貧。

人物訪談

聚焦產業扶貧鞏固脫貧成果

——訪遂寧經開區北固鎮黨委書記冉龍華

聯升村作為遂寧經開區北固鎮唯一的省級貧困村,已於2018年底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該村是如何聚焦產業扶貧、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記者日前採訪了遂寧經開區北固鎮黨委書記冉龍華。

 

據冉龍華介紹,2018年來,北固鎮組織資金1000餘萬元實施了C、D級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醫療代繳、免費體檢、大慢性病認定、衛生扶貧、防貧保險、村道路、小型水利及安全飲水治理、安全用電等扶貧項目,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戶和相關村的基礎設施和生產設施。

 

「目前,全鎮貧困人口159戶483人已實現全部脫貧。」冉龍華告訴記者,為增加聯升村的集體經濟收入,該鎮引進了遂寧碧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產聯式合作,由村級合作社(遂福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流轉本村土地230餘畝,投資400多萬元發展水果種植、水產養殖。同時,利用市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於2019年4月建成並實現併網發電,月均發電量約5000度,2019年8月已結算第一筆發電收益(5-8月的發電收益)1.8萬元,全年總收益5萬餘元。

 

扶貧先扶志。今年,北固鎮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截至目前,在全鎮共開展業務技能培訓2次,培訓100餘人次,向參訓貧困戶贈送雞苗3800餘只。舉行區內大型企業進村招聘會2次,發放、張貼招聘啟事1000餘份,解決了166名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其中104人選擇進本地企業務工,有力保障了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同時,北固鎮充分利用產業扶持基金,大力支持貧困戶增收脫貧。目前,全鎮產業扶持基金總額70.8萬元,已累計向全鎮貧困戶和村專業合作社發放借款28.8萬元用於發展種植養殖產業,使用率40.7%。

 

冉龍華說,下一步,北固鎮將堅持高質量全面收官原則和零問題決戰決勝原則,不斷提高「兩不愁三保障」水平、脫貧質量、信息數據質量及貧困群眾滿意度,統籌做好中央、省級、市級、區級監督檢查反饋指出問題整改,認真圍繞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抓好各項工作,鞏固聯升村退出貧困村序列、貧困戶脫貧成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總體戰。

來源:全媒體記者 梁界波 梁惠

編輯:張霽雯 孫 各

責編:林 敏

審核:冉啟香

終審:周一帆

相關焦點

  • 百名記者進百村·遂寧全媒體大型採訪活動在射洪市沱牌鎮啟動
    8月1日上午,聚焦脫貧攻堅收官戰 記錄全面小康新生活——百名記者進百村·遂寧全媒體大型採訪活動出發儀式在射洪市沱牌鎮金舜村舉行,標誌著採訪活動正式啟動。  活動由中共遂寧市委宣傳部指導,遂寧市新聞中心、遂寧市扶貧開發局、市農業農村局主辦,遂寧傳媒集團、遂寧市新聞學會承辦,各縣(市、區)委宣傳部、各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協辦,將組織100名記者深入脫貧攻堅一線,去到田間地頭,走進農家小院,將鏡頭瞄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小康的生動畫面,深入挖掘遂寧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經驗、亮點和做法,講好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遂寧故事
  • 百名記者進百村趙老屯的幸福「椒」「香」樂
    百名記者進百村趙老屯的幸福「椒」「香」樂 2020-09-25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名記者進百村|船山區河沙鎮梓桐村:「精準良方」讓村子摘了貧困帽
    強基礎「機耕道」變「硬化路」真正實現「戶戶通」脫貧攻堅,交通先行。12月21日,記者從市城區出發,沿著247國道及350國道朝著「十裡荷畫」方向行駛了大約30分鐘,便來到了船山區河沙鎮梓桐村地界。6米寬的瀝青進村道路,清晰齊備的標識標線,良好的村組路況,不禁讓人讚嘆梓桐村基礎設施的「先進」。
  • 百名記者進百村|「玫瑰」下出「幸福蛋」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孟向東 司馬連竹10月4日早上6點,天色破曉,地處深山的淅川縣毛堂鄉銀杏樹溝村仍然籠罩在一片朦朧中。伴著此起彼伏的雞鳴聲,39歲的肖永福開始忙碌:配雞食、掃雞舍、撿雞蛋、添水,他在養雞場內穿行,不時抹去額頭的汗珠。新的一天開始了。
  • 百名記者進百村|走進射洪市瞿河鎮中皇村
    12月10日《遂寧日報》05版村名片中皇村由原中和村、三皇村組成,距離射洪城區15公裡,全村幅員面積5.6平方公裡,下轄8個村民小組(村小組合併後),733戶、2040人,現有貧困戶108戶274人,均已脫貧。
  • 百名記者進百村|「網紅村」養成記
    村名叫止方,本來名不見經傳,今年卻成了「網紅村」,日均接待遊客5000多人次,每周末都有上萬人來「打卡」。由默默無聞到大紅大紫,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養在深閨人未識林州市黃華鎮止方村位於太行山半山腰,紅旗渠穿村而過。
  • 百名記者進百村|協心村的民宿為啥這麼火
    山腳下,協心村駐村第一書記夏峰的房間裡燈火通明,端午假期要到了,他總睡不踏實,一起床就在微信群裡吆喝:「咱是旅遊村,形象可是飯碗,路邊不能亂擺攤,住宿保持乾淨衛生……」村民們也都攢著勁兒,夏峰的消息發出沒一會兒,群裡回復一長串。
  • 百名記者進百村|竹園築園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沈劍奇閒暇時,52歲的荊毛旦總要到「老家」看一看。搬出來不過三年,「老家」已全然換了模樣。站在山上新修的高速路旁向下望,河谷中曾經熟悉的宅子巷子成了磚瓦廢墟,一座高壩築起,將門前淌過的北汝河攔腰截斷,高峽平湖躍然眼前。
  • 百名記者進百村|趙老屯的幸福「椒」「香」樂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祁道鵬 李昊如果幸福有旋律,那麼,宜陽縣香鹿山鎮趙老屯村的幸福,一定是一曲別致的「椒」「香」樂。對,你沒看錯,不是交響,是「椒」「香」——花椒與迷迭香。遠眺趙老屯村新居 李昊攝9月20日,記者探訪趙老屯村,一到村口,就嗅到一股異香,越往裡走,香味越濃。放眼望去,北側階梯狀田中迷迭香遍布,枝蔓青翠、葉子細長,微風過處送來淡淡清香;南邊則是層層疊疊的花椒樹,今年才採摘過果實,但還能隱隱聞到麻香。
  • 百名記者進百村|安居區西眉鎮新寧村:酸檸檬麻藤椒種出 「甜」日子
    12月23日《遂寧日報》07版 村名片 新寧村距安居區西眉場鎮11公裡,轄8個組,1260戶3670人面對現狀,村兩委下定決心,要帶領鄉親們找到脫貧致富路。 「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想致富還得從土地裡找門路。」周敏帶領班子成員四處考察取經,兩個月後,產業「支點」逐漸明晰起來——發展特色果木種植,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讓群眾「有幹頭、有賺頭、有奔頭」。 2017年10月,經慎重決策,村兩委決定引進貴剛苗木培育專業合作社種植檸檬。
  • 「百縣百村百人」採訪活動走進巢湖三瓜公社
    「百縣百村百人」採訪活動走進巢湖三瓜公社 2020-11-09 11:14 來源: 合肥在線 據合肥在線消息  11月6日,在中國記者節即將到來之際,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的慶祝第21個記者節暨「百縣百村百人」採訪活動在合肥啟動。
  • 2019遂寧經開區學區劃分公布,你家在哪個學區?
    日前,在遂寧平臺發布了船山區公辦學校學區劃分情況,引發廣大市民熱議。(重磅!遂寧城區公辦小學招生計劃、學區劃分出爐,家長們趕緊收藏)很多網友詢問經開區學區如何劃分?今日,小編從遂寧經開區了解到,根據《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關於公辦義務教育學校2019年秋季招生工作的通知》,今年經開區公辦義務教育招生登記時間及學校學區劃分出爐。
  • 南海百村 籃球賽開打
    掃碼看更多內容 珠江時報訊(記者/沈芝強通訊員/陳國傑)昨日,有「南海NBA」之稱的百村籃球賽在九江鎮宜奧集團籃球館拉開帷幕。 據了解,本次賽事共吸引260支參賽隊伍、約3000名運動員參加,賽事預計持續3個月,最終決出16支隊伍進入複賽。複賽和決賽階段的比賽將在獅山新屋球館、悅動體育中心(羅村店)和南海體育館進行。 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要,本屆賽事不設觀眾席,將進行網絡現場直播,讓球迷們足不出戶就能觀看精彩比賽。
  • 百名記者進百村|蓬溪縣新會鎮貓山村:從土裡「刨食」到土裡「刨金」
    ▲12月14日《遂寧日報》03版截圖脫貧致富經蓬溪縣新會鎮貓山村從土裡「刨食」到土裡「刨金」日前,蓬溪縣新會鎮貓山村柑橘基地裡,幾名村民正在給柑橘樹覆蓋薄膜2016年—2017年,貓山村兩委和新會鎮黨委政府爭取扶貧專項資金100餘萬元,修建3.46公裡道路,實現硬化道路通村入戶,解決了多年困擾村民的大難題。修好致富路,馮明蓉的生活更忙碌了。藉助交通便利條件,她和丈夫擴大了養殖規模,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銷售收入約10萬元,今年仔豬存欄將達40餘頭,山羊已出欄70餘頭,實現收益達12萬餘元,家庭人均純收入達1.2萬元以上。
  • 百名記者進百村|蓬溪縣赤城鎮下店子村:300畝小魔芋種出好「錢」景
    ▲《遂寧日報》1月16日04版截圖村名片蓬溪縣赤城鎮下店子村位於赤城鎮西南部,該村東與赤城鎮唐家溝村相鄰;南接蓬溪縣經開區華園社區你這個就是一個小感冒,我給你開點藥就好。」當記者來到下店子村村衛生室時,恰逢村民唐志勇到衛生室看病,談及這幾年村上的變化,67歲的唐志勇打開了話匣子。「以前,看個病要跑到6公裡以外的鎮上,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病,太方便了。」唐志勇笑著說。乾淨整潔的醫生值班室、診斷室、觀察室、治療室、衛生間……誰都不會想到,現在的鄉村,居然會配備設施這樣完善的衛生室,每天都有醫生坐診。
  • 百名記者進百村|「轆轤把灣」進化史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宋敏 劉嬋「是劉書記嗎?俺給你開門。」一陣窸窸窣窣後,楊三妞從屋裡趕出來迎劉許增,一把攥住他的手腕。冒雨走來的劉許增內心湧出一股暖意,「有一種到家的感覺」。來自河南廣播電視大學的劉許增,到孟津縣橫水鎮長嶺村當駐村第一書記940多天了。
  • 百名記者進百村·遂寧全媒體大型採訪活動特別報導|走進蓬溪縣寶梵...
    村名片寶梵鎮寶梵村因轄區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梵寺得名。 寶梵村與桑梨村於2019年11月合併組建成新寶梵村,共有16組1748人。脫貧致富經蓬溪縣寶梵鎮寶梵村「黨建+」新模式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產業發展興旺、村貌日新月異的寶梵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 百名記者進百村丨射洪市復興鎮九聖村:產業振興「富口袋」鄉風文明...
    村黨支部堅持開展「領導幹部進村講、村組幹部進社講、幫扶幹部進戶講、人民群眾進夜講」的「四進四講」感恩奮進教育。同時,表彰感恩奮進之星、農民夜校星級學員、四好戶以及「好媳婦」「好公公」「好婆婆」「熱心公益好人」等身邊好人,持續弘揚九聖村民風淳樸、和諧友善的優良傳統。
  • 遂寧經開區:建設現代產業城 衝刺全國百強經開區
    2007年,作為首家落戶遂寧經開區的電子企業,立泰電子填補了遂寧多年無微電子企業的空白,陳子明也成為遂寧經開區電子產業不斷發展的見證者和當事人。  「剛到遂寧時,廠區周圍還是大片農田,沒有高樓,幾無工廠。」時隔多年,陳子明依然記得企業剛入駐遂寧經開區時的情形。「產業主要以食品、藥業等傳統產業為主,90%的配套產品需要從沿海引進。」
  • 百名記者進百村丨辣椒紅了 日子火了
    ▲寬闊平坦的村道兩側,家家戶戶門前都種上了果樹辣椒地東頭緊挨著冶莊村村室。駐村第一書記武書鋒剛上班,就看到了在地裡忙活的紅現:「紅現家能脫貧,可真不容易!」▲幸福院中,冶莊村為70歲以上的老人過集體生日然而,隨著各種幫扶措施的完善,冶紅現的思想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有家愛心企業到他家送助學金,他還不高興,覺得自己家有兩個孩子,理應比別家多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