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進攻,詳解二戰德軍步兵營的進攻戰術

2020-12-17 鐵血戰史1927

導語:在戰爭史上發生的所有陸地戰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步兵之間的較量,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出現了很多現代化的裝備,以及由此裝備衍生出來的兵種和戰術,但是二戰中的大部分陸地戰鬥仍然是由步兵來實施的。作為二戰當中表現最出彩的德軍,擁有著最強的步兵進攻戰術,雖然他的步兵被坦克的光芒所掩蓋,但是不能忽略的事實是:如果坦克沒有步兵的配合很難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且戰爭越往後發展,越是如此。當然本文的主旨還是講述德軍步兵的進攻戰術,暫時不會涉及步坦協同戰術,這個以後會寫;由於步兵基本的戰術單位是步兵營,因此本文就以步兵營為例講述德軍的步兵進攻戰術。

集結部隊

德軍步兵營的進攻戰術

步兵進攻戰術是指步兵在戰場上為完成既定目標而採取的必要手段。步兵營進攻戰術的好壞取決於:戰地指揮官的作戰經驗、雙方士兵的作戰經驗、己方步兵營的兵力與裝備、戰場地形、敵方守軍的兵力與裝備,以及雙方是否會有其它單位的火力支援,比如空軍。以戰爭初期為例,德軍的一個步兵營通常下轄三個步兵連和一個重武器連,總兵力在850人左右,步兵營的主要作戰火力是54挺通用機槍、15門輕重迫擊炮、以及數量眾多的步槍和手槍,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手榴彈,班排長裝備的都是衝鋒鎗。通常來說德軍步兵營不會獨立出去戰鬥,而是依託在步兵團的控制下作戰;當然也有極少的時候,步兵營會被要求獨自執行作戰任務,一般這時候會根據任務的性質而加強上支援武器。

德軍進攻

德軍步兵營在進攻作戰的時候,通常會在一個400~1000米寬的正面展開作戰,而且他們經常會選擇敵人的薄弱點展開重點進攻。步兵營在進攻的時候既可以從正面戰場進攻,也可以根據作戰地形選擇側翼迂迴包抄,當然德軍不叫側翼迂迴包抄而叫「包抄進攻」。側翼攻擊是德軍步兵營經常能用到的進攻戰術之一,但是德軍步兵營通常不會走到敵人陣地側翼的正面發起進攻,而是從正面戰場推進的時候斜插向敵人側翼陣地,就像腓特烈大帝的斜形戰術,用突然性的攻擊,進攻敵人的側翼,強調一個突然性。

德軍準備進攻

正常來說,當德軍步兵營從敵人正面展開進攻的時候,敵人的左右兩翼陣地會顯得很平靜,士兵相對來說要比正面戰場更加放鬆一些;但是德軍步兵營在正面進攻的時候,可以通過戰場上的快速運動向敵人略顯放鬆的側翼陣地發起進攻,這時候如果防守的敵人是新兵那麼很容易就會著了德軍的道,比如說德軍步兵營對敵人的正面發起進攻了,防守的敵人一看,「我擦」,這麼多德軍,趕緊從左右兩翼調集兵力到正面來防守,這個時候進攻的德軍完全可以通過戰場上的快速運動進攻敵人的左右兩翼。即使德軍不進攻敵人的側翼也會對敵人的側翼陣地造成威脅,這樣會給敵人一種不知道德軍會從哪裡進攻的迷惑感,無形中給予敵人一種壓力。德軍可以從行軍狀態直接轉入進攻隊形,當然這個需要平日裡大量的練習。

德軍步兵行軍

德軍的步兵營也可以在敵人綿長的戰線上找到一處薄弱點予以突破,從而對敵人整條戰線上其它地段的守軍造成威脅,通常來說這個薄弱點會選在敵人的兩處陣地銜接點,比如兩個步兵連陣地之間的空隙。德軍普遍運用的一種進攻戰術是「滲透戰術」,這個源於一戰時期的進攻戰術。具體的做法就是步兵營在進攻的時候會組建一個突擊小分隊,類似於組織「敢死隊」,這個小分隊會從敵人兩處陣地之間的空隙滲透進去,然後不斷地向縱深突擊,再之後從敵人陣地的後面或者是側翼發起進攻,在進攻的時候要發揮出小分隊最大的火力投射,營造出來一種己方進攻部隊規模很大的樣子,讓敵人誤以為有大股的德軍突入進來了,然後趕緊從其他防線上調集兵力來防守,一旦敵人從其他防線調集兵力,就會給正在正面進攻的德軍大部隊提供突破的機會。

等待進攻

當然執行這個「滲透戰術」最關鍵的點是:在小分隊發起突擊之前,步兵營要集中所有的支援火力對突破點進行火力覆蓋,比如用迫擊炮或者團級步兵炮對敵人的陣地展開密集的炮擊,或者師屬野戰炮的支援,同時重機槍要提供遠程火力壓制,必要的時候可以請求空軍的支援,比如斯圖卡的俯衝轟炸;當小分隊進攻的時候,迫擊炮和步兵炮的彈幕要向縱深進攻,阻斷敵人的支援部隊,步兵營的其它火力也要展開掩護。如果說敵人的工事建造的很完善,可以依託良好的工事進行防禦的話,那麼德軍會組建由步兵和工兵等多兵種混合編成的「突擊特遣隊」。

通常來說德軍的「突擊特遣隊」會由幾個小組構成:一個由3到4人組成的「切線組」,主要就是把敵人的鐵絲網給切開一條通道,一般用剪鉗來切斷,如果特別急的話也會用炸藥爆破;一個由3到4人組成的「火力摧毀組」,一般攜帶爆破工事的炸藥、火焰發射器,偶爾會攜帶一門50mm迫擊炮,德軍的50迫擊炮體型很小;一個由2到3名士兵組成的「煙霧組」,攜帶煙霧彈。

一戰時的德軍突擊隊

德軍「突擊特遣隊」的具體進攻方式是:先用重型支援武器進行火力壓制,然後煙霧組前出投擲煙霧彈;待煙霧彈起作用時,「切線組」立刻出動,到達敵人的鐵絲網處,用剪鉗和炸藥打開一條通道;然後「火力摧毀組」的成員會沿著開出來的通道,從敵人的射擊死角處衝向敵人的火力點予以摧毀,這個過程中己方的支援火力必須要提供掩護,如果有攜帶火焰發射器的話一定要小心,因為敵人可以躲在工事裡面扔出來一枚手榴彈,很容易引爆汽油罐。

德軍的火焰發射器

德軍的步兵營在執行以上戰術的時候會協調好所有的步兵單位,各個步兵連的支援武器要與步兵營的重武器連協同好火力的輸出,步兵之間要學會互相配合以發揮出戰力的最高點,步兵一定要習慣戰友射出的子彈從自己的身邊或者頭頂掠過,尤其是新兵。通常來說德軍步兵營的指揮部會靠近戰場,以便於營長近距離觀察戰場上的情況,這包括戰場上的地形;而步兵連的連長要不斷地近距離偵察戰場上的敵情,因為時間很緊迫。在步兵營發起進攻之前,師屬炮兵或者更高單位的炮兵會對敵人的陣地發起進攻,如果說炮擊時間很長的話,那麼執行進攻任務的步兵營會有比較多的時間觀察戰況;但是通常來說進攻從炮火準備到步兵營發起進攻的時間間隔不會超過40分鐘,營連級指揮官必須要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戰場偵察和作戰部署。

德軍向前推進

我把德軍步兵營執行進攻任務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營長接到上級的任務,明確任務指令,帶領步兵營到達預設地點;第二個階段是營長對戰場進行偵察,然後明確各下級單位的作戰任務,做好進攻計劃,如果時間充足的話,一般進攻計劃會多預備幾份;第三階段是,在己方炮兵進行炮火轟擊的時候,營長近距離觀察戰場上的情況,然後根據戰況再進一步明確各單位的進攻任務,在進攻命令下達之前,步兵營的進攻部隊要向前推進到進攻發起陣地;第四個階段是步兵營接到進攻命令,進攻部隊向前突擊;第五個階段是步兵營突破敵人陣地,向敵人縱深進攻。

開始進攻

當然德軍步兵營的進攻戰術還有其它的方式,並不只是上面那一些,我只是挑選出來一些普遍性的戰術來講解。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留意更新!

相關焦點

  • 向前進攻,詳解二戰英軍步兵連的進攻戰術
    導語:在二戰爆發之前,英國並不是很重視陸軍的發展,所以一開始他們的步兵進攻戰術並沒有像德軍那樣種類繁多。一直到法國戰役,德軍把英法聯軍攆到敦刻爾克之後,英軍才開始重視陸軍的戰術,也就是這個時候英軍的步兵戰術才開始真正發展起來,尤其到1944年諾曼第登陸之後,英軍的步兵戰術更是越來越多。而最能體現英軍步兵戰術的就是步兵連,所以本文就以英軍步兵連為例,講述二戰英軍的步兵進攻戰術。另外本文不會涉及到步坦協同,因為單純由步兵發起的進攻才能體現出步兵戰術的好壞。
  • 近距離搏鬥,詳解二戰英軍,步兵班的進攻戰術
    向前進攻,詳解二戰英軍步兵連的進攻戰術二戰英軍步兵班的進攻戰術二戰期間的英軍步兵班比戰爭爆發之前的步兵班,有了很大的改進,編制也由原先的8人改為了現在的10人,並且換裝了布倫式輕機槍,形成了火力和機動的組合。
  • 防守與反擊,細看二戰初期,德軍步兵營在防禦作戰中的火力部署
    導語:本文中講述的德軍步兵營用的是1940年的編制。這時候的德軍野戰防禦戰術大多採用的是彈性防禦戰術,因此本文講的德軍步兵營的火力部署是依託在彈性防禦戰術之下的。防守與反擊,詳解二戰德軍步兵師的彈性防禦戰術
  • 扎波羅熱之戰:二戰蘇軍規模最大的夜間進攻戰役!
    第聶伯河戰役並非一次戰役,而是由梅利託波爾戰役、扎波羅熱戰役、頓巴斯戰役、茲納緬卡攻勢等多個戰役組成,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扎波羅熱戰役,這是蘇軍在二戰期間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夜間進攻戰役。(欠1個營)。
  • 二戰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進攻——「藍色方案」始末
    在二戰初期,德國是最早認識到機械化部隊重要性的國家之一,在他的軍隊中包含了大量的機械化部隊,諸如摩託化師和坦克師,還有用來運輸補給的汽車運輸營。 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軍隊一共裝備了51385輛全履帶裝甲、123314輛半履帶車輛、812216輛輪式卡車和1186691輛摩託車,在執行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德軍一次性便動用了
  • 如何抵禦蘇軍的鋼鐵洪流,東線德軍在防禦戰術上的艱難探索
    引言二戰德國陸軍以長於進攻而著稱,以德軍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提出的「閃擊戰」戰術給德國陸軍提供了強大的突擊能力,集中使用坦克所帶來的巨大威力把坦克戰上升到了一個戰役級高度。即便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面對佔據明顯數量優勢的蘇聯陸軍,德軍依舊證明了其無與倫比的進攻能力。
  • 散兵戰術終結者,步兵進攻的噩夢,軍用鐵絲網,軍事上的重大發明
    現代步兵散兵線而軍用鐵絲網,則又是散兵戰術的終結者。無論是哪種制式的軍用鐵絲網,基本上都是一根鐵絲上分布著方向相反的倒角。這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從防守方的視角來看,以散兵戰術衝鋒的步兵,最終又回到排槍時代,成為一道道明顯的靶子。
  • 二戰德軍最後1次垂死掙扎的進攻:1945年3月6日巴拉頓湖戰役爆發
    二戰德軍最後1次垂死掙扎的進攻:1945年3月6日德國軍隊向匈牙利巴拉頓湖地區的蘇軍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巴拉頓湖戰役爆發。巴拉頓湖戰役,是二戰德軍最後一次進攻。德軍在阿登戰役的慘敗,除了實力不足以外,還在於嚴重缺乏油料。
  • 二戰時期的日軍大隊,如果遇上德軍的步兵營,能否打得過?
    首先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無論德軍步兵營還是日軍大隊,其在二戰時期的編制都不是恆定的。不同時期,不同兵種,其所配置的人員武器都是不同的。比如德軍步兵營,僅僅是最普通的步兵營,就有1937年舊編以及1944年新編的區別,人數和武器裝備的配置出入都不小。
  • 德軍步兵分隊進攻戰術之突襲目標
    「厭戰」號戰列艦歷經一戰、二戰,服役生涯中參加了許多重要戰鬥,其戰場榮譽包括:日德蘭,1916 年;大西洋,1939年;納爾維克,1940年;卡拉布裡亞海戰,1940年;馬爾他,1941年;馬塔潘角海戰,1941年;克裡特,1941年;西西里島,1943年;薩勒諾,1943年;諾曼第, 1944年;瓦爾赫倫,1944;比斯開灣,1944年。
  • 二戰東線德軍步兵有何意義,只為看煙花秀?曼施坦因告訴你答案!
    二戰蘇德戰爭後期,蘇軍大規模機械化反擊,加上德軍精銳損失過多,很難長期和蘇軍相抗了,德軍閃電戰依賴的裝甲部隊在佔據上已經不佔據優勢,那麼德軍在東線戰場上,大量的步兵還有什麼意義呢?有網友調侃,是準備看喀秋莎表演的煙花秀嗎?
  • 二戰時期,日軍三個步兵大隊有多少人?能打得過德軍步兵營嗎?
    首先我們得知道二戰時期德國一個步兵營和三個日本步兵大隊分別是怎樣是怎樣的規模。咱們先來說德軍!德軍在二戰時期的軍隊編制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個1944年之前的完全體老編制,一個是1944年縮水之後的殘缺體新編制。咱們分別來看,首先是老編制。
  • 二戰末美軍步兵連都有哪些武器?火力這麼猛,難怪能和德軍爭鋒
    1942年11月8日,美國陸軍第1步兵師參與了代號為「火炬行動」的登陸作戰,之後又向突尼西亞挺進,但是該師與德軍作戰時一度遭受了重創,傷亡慘重。可見,剛剛參戰的美軍在精銳的德軍面前顯得有些「稚嫩」。為了彌補戰鬥力的不足,美國為步兵堆砌了大量的支援火器,到了二戰後期,其裝備之豪華,火力之猛,已經能夠與德軍一較短長了。
  • 步兵與魔鬼的較量,詳解二戰中的反狙擊戰術
    隨著二戰的發展,狙擊手在軍隊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一名訓練有素的狙擊手在戰場上對敵軍造成的破壞是難以估量的。為了降低這種破壞力,各國的軍隊絞盡腦汁地使用了各種各樣的反狙擊戰術。二戰中的反狙擊戰術來自狙擊手的威脅已經使得前線上的戰地指揮官變得小心翼翼,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那些具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官們極盡所能地隱藏自己的身份,他們經常把自己打扮成普通的士兵。
  • 二戰時期的德軍有多強?一個步兵師就足以單挑一個日軍甲種師團
    德軍兵種眾多,各兵種師團之間人數不盡相同,就算是普通的步兵師,不同時代其兵員編制也是不同的。二戰開始前德國一個滿員步兵師定額是17200人,下轄3個步兵團(3營/團),偵察營、通信營、炮兵團、反坦克營、工兵營各一個,此外還有師部,師輜重隊等部門。
  • 二戰中,隆美爾全權指揮進攻蘇聯,是否有成功的勝算?
    德國在二戰中被蘇聯擊敗,主要是因為蘇聯的戰爭潛力強大,綜合國力比德國更強。 在蘇德戰場上,曼施坦因的指揮能力絲毫不亞於隆美爾,然而曼斯坦因仍然沒能改變德國一敗塗地的結局。在蘇德雙方巨大的綜合國力差距下,德國在二戰後期的失敗已經無法挽回,並不是一個隆美爾所能改變的。
  • 二戰時期,德軍的一個步兵營,能否敵得過日軍的一個步兵大隊?
    這裡面還是要加點設定,德軍營和日軍大隊,應該都是傳統標準的普通步兵配置,即德軍步兵營和日軍步兵大隊。首先我們講德軍步兵營,這個需要分兩個時期,第一是1937年的老編制和1944年的新編制。因為這兩個時期,其單位編制是由很大差別的。無論是裝備還是兵員數量。
  • 英軍防禦戰術的成功實踐:擊毀20餘德軍坦克,自己僅損失3輛
    魏特曼在波卡基村留下的一地雞毛6月14日,撤出波卡基村的第22裝甲旅部隊,包括3個步兵營,1個半裝甲營以及1個炮兵營在174高地旅部周邊設立了陣地,此外還有皇家空軍、第50步兵師和美軍一個炮兵營的支援,而他們的對手——德軍裝甲教導師以及第2裝甲師偵察營則準備堅決殲滅22裝甲旅大部,徹底粉碎英軍包抄卡昂的戰略企圖。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閃擊戰對莫斯科戰役無效?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
    閃擊戰術如何產生的?這個話題今天不去研究,古德裡安如何成為德軍的閃擊戰之父也不去討論。單單說說閃擊戰對於德國發動二戰的推波助瀾和對戰場環境的要求。實際上,德軍發動閃擊戰真正發揮作用是分成幾個階段來認識的。第一階段是閃擊戰成為德軍的進攻法寶階段。
  • 二戰德軍戰鬥力下降的節點在哪?擴軍200萬,步兵連定員反而減少
    所以這個節點自然是1943年「堡壘行動」發起之前,彼時有一個顯著標誌,就是德軍各步兵師所屬步兵連的人數變化。在戰爭初期的德軍步兵連中,官兵滿編人數為201人,其中包括2名軍官、21名軍士和178名士兵,而到了1943年5月,滿編連隊的額定編制卻為142人,幾乎減少了四分之一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