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5日訊(記者 尹瑋)10月2日至8日,央視三套(綜藝頻道)播出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節目呼「笑」而來,讓觀眾感到開心與喜悅。著名相聲演員大兵也將在後續節目中登場。大兵與節目總導演秦新民,評委姜昆分別接受了記者採訪。
秦新民:相聲小品可相互借鑑
「我都不知道它為什麼是首屆,我以前還參加過呢!」記者昨晚向大兵諮詢時,他首先表達了心中的疑惑。這個問題,還得總導演秦新民來回答。「央視曾經舉辦過七屆相聲大賽、九屆小品大賽。我們基本上形成了錯期,每兩年一屆,也就是說如果今年是相聲大賽,那麼明年就是小品大賽。」秦新民解釋說,今年之所以將兩大賽事合二為一,是有多重方面的考慮。「首先,兩項大賽已經中斷了多年,有一大批新人在這幾年中湧現,所以我們想兼顧這兩個門類的新演員。其次,我們摸不清合適的參賽作品的數量,所以把相聲、小品合併在一起。最後,相聲、小品同屬於語言類節目,這幾年出現了很多跨界的現象,相聲演員演小品,小品演員說相聲,這次合併,我們希望二者相互借鑑、開拓創新。」
自2014年第七屆《全國電視相聲大賽》後,此類節目已經停辦多年。這次復辦,各地選手參與積極性很高。除傳統的京津重鎮外,包括湖南在內的南方地區,也湧現了不少優秀選手。大兵將攜愛徒李丹、洪昊翔等表演群口相聲《遲到》。
大兵:相聲要反映人性的弱點
《遲到》是大兵的經典作品,說的是人為了一點點小利益、小顏面而不惜撒謊,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在大兵看來,反映人性的弱點是相聲的主要功能,是他創作的主攻方向,也是值得挖掘的藝術寶庫。
「這些弱點,我有,你也有。我的表演不是針對某一個人。」大兵說,「正是因為大家都有這些弱點,所以你才能對我的自嘲感同身受,從中得到快樂。」記者對此頗有疑惑,有錯則改,那麼相聲創作之路豈不會越走越窄?對此,大兵的見解十分獨到。他解釋說,人性中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是一體兩面的存在。這些缺點因為隱藏在人的內心深處,很多時候是下意識的行為,不是那麼容易就改掉的。正因如此,它才值得玩味,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創作。
姜昆:喜劇演員要有三新三敬
《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請到了業界德高望重的藝術家擔任評委,包括相聲組的姜昆、馮鞏、石富寬、李伯祥、趙炎,小品組的蔡明、馬少驊、鞏漢林、王寶社、崔凱。姜昆對大兵讚不絕口,他說:「在我們相聲表演中,一定要有地方性的代表人物出現。比如山東的唐愛國、上海的王汝剛、湖南的大兵、陝西的苗阜等,都是傑出代表。」
姜昆口中的「傑出」並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而是有實際內涵的意義。「我認為演員得有『三新』『三敬』。」所謂「三新」,指氣質新、語言新、表演新。「相聲產生於市民階層,有很多市井氣息。隨著廣大人民群眾文化水準和知識層次的提高,侯寶林先生就最早提出了『雅俗共賞』的要求。現在更需要新的精神面貌。」至於「三敬」,則是對觀眾有敬愛之情、對舞臺有敬畏之感、對藝術有敬業之恭。「別當玩兒似的,人兒耍貧嘴,只要把人逗樂了就行。這就降低了標準。相聲既然是語言的藝術,那就是要千錘百鍊。」姜昆說道。
對話姜昆
記者:近年來觀眾的笑點不斷提高,您覺得這會增加喜劇演員的創作難度嗎?
姜昆:我認為觀眾與作品是一個水漲船高的關係。笑的規律,叫「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腦筋急轉彎要是知道了答案,就一點意思都沒有了。可是你不知道答案,結果在你的意料之外,你就能夠感到快樂,這讓人們欣賞到了技巧之美。所以說創作的難度,實際上就是創作質量不斷提高的過程,所以我認為這是必需的。
記者:現在的相聲還能做到針砭時弊麼?相聲創作的難點在哪裡?
姜昆:針砭時弊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事情。過去寫的相聲,那是在剛剛衝破思想束縛和禁錮的時候,大傢伙兒說:「你們相聲好,講了咱老百姓想講而不敢講的話。」可是,我們老百姓現在是暢所欲言。
所以,我們的創作不能進入一個誤區,一創作就一窩蜂地去找熱點、找不足,看看老百姓對哪些東西不滿意、發牢騷,我們就用相聲語言來替群眾撒氣。這樣滿足一時的痛快,但缺乏對生活深刻的挖掘和思考,以及引導和引領。我們不應該是情緒上的出氣筒,應該是精神層面的歡樂劑。
我說創作的難點在於作者有沒有耐性,能不能耐得住長期深入生活的那種艱苦。過去我跟馬季老師,我們深入生活,一去就是一個月、兩個月。藝術創作是千錘百鍊,得耐得住內心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