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行走在總書記剛剛來過的田鋪大壪,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

2020-12-14 農民日報

秋日雨後的河南新縣,空氣清新。9月17日,記者踏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來到了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壪。依山傍水、錯落有致,青石為路、小巷幽深,黃牆黛瓦、豫風楚韻,在這裡,沿著曲折別致的村間小路,可以看到綠水映青山、山水掩村落的魅力所在。

乳豆腐、山野菜、甜玉米……穿過進村所見的一片晾曬場後可以看到村民韓光軍家名為「壹玖捌貳」的小賣部門外掛著一排寫了商品名字的牌子。店鋪內老式的貨架,獨特的店名,在這裡容易讓人勾起過往的記憶。習近平總書記到了田鋪大壪後,走進的第一家店鋪便是這裡。

「總書記到我的店裡後,我告訴總書記,自從村裡打造古村落之後,店內的商品既賣給村民也為遊客服務,我們還把山裡的乳豆腐、山野菜等做成了產品賣給遊客。」韓光軍說著格外興奮,「總書記問得很細,也很平易近人,非常關心我們的生活,與我們老百姓是心連著心。」。

如今,來田鋪大壪的遊客多了,韓光軍家所售賣的貨物也增加了,服務也在提升,這讓他每年有四五萬元的穩定收入。「現在村容村貌變化真是太大了,真是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一個經營平臺,讓我們一個小店養活了我們一家人,也讓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韓光軍還說出了自己打算,接下來我會把小賣部的生意堅持做下去,把貨物豐富一些,把小店整理的更加整潔衛生,並進一步提升文明服務的程度,給村民和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田鋪大壪,創客雲集。早在2015年,田鋪大灣三色農耕園藝合作社與上海蔓鄉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整合雙創資源,利用中國傳統村落的地理優勢、建築特色,打造以大學生創業、農民工返鄉就業為主的創客小鎮,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個以「創客」為主題的新型美麗鄉村示範點。同時,也傳承民間藝術、促進民俗文化資源可持續發展,使古色古香的傳統村落現代生活和創新元素融入到鄉村旅遊。

34歲的彭芳珍原來生活在新縣縣城內,2016年看到田鋪大壪招募創客後,便來到這裡進行發展,在村裡開了一家主要售賣手工藝品的店鋪,名為「匠心工坊」。彭芳珍主要是帶著附近村莊的留守婦女進行手工鞋墊縫製、虎頭鞋製作等純手工製品,然後回收進行統一在店內銷售。

在「匠心工坊」手工藝品店外,擺放著一對對名為「五穀豐登」「喜上眉梢」「年年有餘」的鞋墊。「當看到總書記來到我們的攤位前,當時我真是激動,總書記很和藹地和我對話,之後我帶著總書記到店鋪內參觀,後來總書記還掏錢買了三雙鞋墊。」彭芳珍說著依然是滿面笑容,「總書記來到我們的店內,對我們進行了鼓勵,我們的生意以後也會越來越好的。」

在田鋪大壪古村落建設中,2016年返鄉創業的韓光瑩是第一家在村裡建民宿的村民,並起名為「老家寒舍」。之後,韓光瑩還牽頭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帶動了村裡11戶村民開辦民宿,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創業的夢想。

一幢兩層的樓房和一個農家小院構成了「老家寒舍」民宿店,斜頂瓦房呈現了豫南民居的典型風格,上下加起來6間房屋,有堂屋、臥室、茶室、廚房、餐廳、衛生間等。「我們的房間入住率在60%以上,在假期期間更是一房難求。以前從來沒想過村裡能有今天的變化,之前的年輕人都是外出,現在年輕人都慢慢地回來了。」韓光瑩介紹。

習近平總書記在田鋪大壪時,到「老家寒舍」內參觀,並詢問了發展特色旅遊和推動鄉村振興的相關情況。他指出,搞鄉村振興,不是說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這些別具風格的傳統村落改造好。要實現生活設施便利化、現代化,能夠洗上熱水澡,村容村貌要整潔優美。

「我給總書記介紹了我們的紅色家史,並和總書記報告了村裡民宿發展的情況。」韓光瑩說,「總書記來了,讓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幹勁了!接下來合作社將按照民宿裝修檔次請第三方進行評級,統一接單分配經營,來接收更多的遊客,讓鄉親們的日子更加紅紅火火有奔頭。」

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鋪大壪也作出了探索,幹了45年竹編的餘品林和新縣吳陳河鎮邱氏皮影演唱隊都被請到了村裡。

在「不秋草」工藝店內,餘品林正坐在院子內編竹籃。幹了一輩子竹編的餘品林動作很嫻熟,他已經設計創造出了60多種竹編產品。「總書記到我們這後,看到我編的產品還誇了我。」餘品林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黨的政策好了,給我家帶來了富裕的生活,讓我這個年過花甲的老人有了創業的機會,我願意在我有生之年,努力創造更多的竹編產品,盡心盡力把竹編技術傳承下去。」

「今年每周二、周六過來演出,供前來遊玩的遊客欣賞。」在「文化驛站」內,邱氏皮影演唱隊副隊長邱樹兵介紹,總書記曾說要支持和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我們對皮影都有著特殊的興趣和感情,希望皮影能發揚光大,對於皮影傳承我們也會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政府支持下,全力以赴。

在2014年,田鋪大壪被河南省財政廳確定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實現了村組道路修繕、雨水汙水集中入管網處理、垃圾集中清運、村組道路綠化亮化等,這為田鋪大壪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次總書記肯定了我們的發展,說我們鄉村旅遊發展的好,要讓我們繼續把革命老區的優勢資源利用好,讓山區走這種致富之路。」田鋪鄉黨委書記邵燕激動地說,「有了總書記的鼓勵,我們一定會好好幹。目前,田鋪大壪發展創客小店只有20多家,民宿僅有11家,我覺得這個數字還比較少,我們需要發展更多的民宿和農家樂,讓吃住遊玩串起來後,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才能讓遊客流連忘返。同時,我還會對現有小店經營提升,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對村民規範引導。」

對于田鋪鄉來說,擁有許世友將軍故裡的紅色旅遊資源,山區綠色旅遊資源更是豐富,以田鋪大壪為代表的民國初期建成的豫南民居等古色旅遊資源凸顯。邵燕介紹,「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在大深山裡面,自然稟賦非常好,同時新縣縣委提出用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總書記肯定了我們走鄉村旅遊的路子,這給我們很大的鼓舞,下一步,我們把紅綠古三色旅遊串起來,把整個田鋪鄉作為一個點,作為一個景區,來打造全景田鋪。」

內容: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培奇 範亞旭

視頻:張健楠 付小桐

圖片:新華社

監製:杜蘭萍;編輯:李鵬

相關焦點

  • 河南新縣田鋪大壪創客小鎮鄉村旅遊發展紀實
    2019-11-18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作者:李志剛河南新縣田鋪大壪創客小鎮(以下簡稱「田鋪大壪」)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9月走訪過的一個大別山區小山村。初冬的大別山,層林盡染,色彩斑斕。走進這個大山懷抱的小山村,記者發現,很多人家都掛著「光榮之家」的牌匾。田鋪大壪所在的新縣是知名的革命老區、將軍縣,上將許世友的故鄉,很多普通農戶家裡都有為革命獻身的烈士。
  • 田鋪大壪的創客們(一)—百花園—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韓強毛 韓 珏 田鋪大壪的村民們是2014年開始逐步富起來的。田鋪大壪這個村莊也是從那時開始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美的。凡是來新縣旅遊的遊客,都會自然而然地去瞻仰許世友將軍墓。田鋪大壪距離許世友將軍故裡景區7.5公裡,也是去往許世友將軍故裡的必經之路,是田鋪鄉的一個小山村。田鋪大壪本身流傳下來很多紅色故事,土地革命時期,田鋪大壪許多青壯年參加紅軍,絕大多數都為革命壯烈犧牲,這裡至今還保留著韓家寨殲滅戰遺址。就是這個小山村,在脫貧攻堅中脫穎而出。
  • 新縣田鋪大壪:昔日破爛山 如今幸福壪
    這是6月12日拍攝的田鋪大壪(無人機照片)。河南省新縣田鋪大壪地處大別山區,由於交通閉塞,這裡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近年來,新縣圍繞紅色文化和綠水青山這「一紅一綠」兩大旅遊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業。2019年,田鋪大壪啟用遊客集散中心,採取「創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旅遊經營模式,完成村莊亮化綠化工程和旅遊標準化建設,讓曾經破舊的村莊煥然一新。2019年田鋪大壪接待遊客100餘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8500餘萬,實現了「昔日破爛山,如今幸福壪」的美麗蝶變。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 前莊村曾隱五寺 古山村田鋪大壪
    古山村田鋪大壪  □胡光明  田鋪大壪,位於新縣東南部,是中國第三批傳統古村落,中國景觀村落,歷史可以追溯到800餘年前。  到田鋪大壪周圍走一走,優美的環境會讓你流連忘返。田鋪大壪遠眺大別山主峰黃毛尖,近倚風景秀麗的青龍嶺,潢河源頭田鋪河清澈潺湲。春日,遊人來大壪,可看山桃花,看野李花。
  • 秋日裡,讓我們在田鋪大壪來場美麗的邂逅
    河南省新縣田鋪大壪是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景觀村落。初秋時節,登上觀景臺,放眼望去,蒼山懷抱、綠水環繞的田鋪大壪,一排排黃牆黛瓦的古民居錯落有致,樸實靜美;金黃的稻田與周圍山水自然環境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
  • 來逛逛新縣田鋪大壪「創客小鎮」
    大河網訊 (記者 劉楊 )創新創意融入自然山水,特色小店碰撞古老村落……11月15日,「2020北京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活動媒體團走進新縣田鋪大壪,感受「紅」與「綠」的交融之美。如今的田鋪大壪發揚大別山革命老區艱苦奮鬥、敢當先鋒的創業精神,在中國傳統村落的基礎上,以「創客小鎮」為主題,把創新創意融入美麗山水,打造了20餘家特色小店,讓田鋪大壪走向大眾,為這片擁有紅色基因的熱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隨行的講解人員向媒體團一行介紹,雖然身處大別山這塊紅色的沃土,田鋪大壪此前一直名不見經傳,環境破舊,大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
  • 古老鄉村的小康圖景(總書記來過我們家)——回訪河南新縣田鋪鄉田...
    半小時後,閃出一道青龍嶺,挽著八十來戶,黑片瓦、黃泥牆,倒影在小池塘……「田鋪大壪到了!」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沿著這裡的村間小路,走進一家家創客小店,了解鄉村旅遊、鄉村振興。在「老家寒舍」民宿店,總書記仔細察看服務設施,同店主韓光瑩一家圍坐,親切交談。  穿長廊,過工坊,記者慕名尋訪,既想看看總書記關心的事有啥進展,也想聽聽韓家人的所喜所盼。
  • 總書記來過我們家:古老鄉村的小康圖景
    半小時後,閃出一道青龍嶺,挽著八十來戶,黑片瓦、黃泥牆,倒影在小池塘……「田鋪大壪到了!」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沿著這裡的村間小路,走進一家家創客小店,了解鄉村旅遊、鄉村振興。在「老家寒舍」民宿店,總書記仔細察看服務設施,同店主韓光瑩一家圍坐,親切交談。
  • 走進田鋪大壪「創客小鎮」看小山村華麗轉身網紅景點
    2020紅色故土行 【走進田鋪大壪「創客小鎮」 看小山村華麗轉身網紅景點】創新創意融入美麗山水,現代小店碰撞古老村落。11月15日,「2020北京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河南站」活動媒體團走進新縣田鋪大壪。在大別山革命戰爭如火如荼的年代,田鋪鄉許多農民參加紅軍,為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犧牲。
  • 金視界丨田鋪大壪:讓鳥歸 讓人還 讓民俗紮根
    空中俯瞰田鋪大壪,秋色正濃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更生大別山青龍嶺山下,距許世友將軍故裡7.5公裡,有一個知名村莊新縣田鋪大壪,總面積4.6平方公裡,有村民82戶304人。為推動田鋪大壪更好地發展,他們以「鄉村創客」為主題,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將創客平臺與鄉村旅遊相結合,逐漸走出一條鄉村旅遊促脫貧的新路子。吸引20餘名大學生到田鋪大壪投資置業,先後開設愛蓮說餐廳、花音年代咖啡廳、匠心工坊、蔓鄉託幼院、時光小院、80後童年體驗、碰瓷兒、不期而遇、兒童閱覽室、伴手禮、創客空間等創客小店。
  • ...奔小康」「大別山為什麼這樣紅」系列報導之一,走進河南新縣田...
    老區人民薪火相傳,一棒接著一棒幹,不僅實現了脫貧摘帽,而且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這期間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又有著哪些動人的故事?大河網近期走進大別山深處,走訪河南新縣、安徽金寨、湖北紅安3省「將軍縣」的3個村莊,一同探尋「大別山為什麼這樣紅」。
  • 河南省新縣田鋪鄉:大山深處這道「壪」趟出鄉村振興路
    河南省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壪。(新縣宣傳部供圖)大別山,青龍嶺。群山深處,碧水環繞,黛色瓦片、蜜橘色屋舍錯落蜿蜒,別有一番豫風楚韻。這裡是喜摘「窮帽子」、邁步小康路的河南省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壪。田鋪大壪的變化與幾年前新縣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密不可分。和很多貧困村一樣,田鋪大壪一度守著綠水青山,卻找不到飯碗。綠水青山,怎麼變成金山銀山?新縣人找到了答案:鄉村旅遊是最好的助推器。
  • 韓光瑩:「總書記點讚我老家!」
    □本報記者 徐 冉 近一個多月,在新縣田鋪大壪經營民宿的韓光瑩,日子變得像上了發條一般。昨日,記者在「老家寒舍」見到正在接待遊客的韓光瑩,他洪亮的聲音裡帶著滿滿的自豪:「一撥又一撥遊客跟著習總書記的步伐而來,不少遊客點名要住『老家寒舍』。
  • 朗讀者 創客小鎮 走進新縣田鋪大壪
    大,一個數百年來的古韻村落,一個新新崛起的創客小鎮,一個讓遊客夢牽縈的地方。回眸,穿越時光,我來到了這個陌生又曾似相識的地方,我喜歡的晨曦,一抹的寧靜,放眼望去,那一抹曼妙怡然,遠看薄霧皚皚,近觀疏影悠然;小橋流水,垂柳拂岸;隱約可見那一片片黑瓦黃泥巴老牆,如同一幅江南水墨畫再現。
  • 央媒看河南丨河南省新縣田鋪鄉:大山深處這道「壪」趟出鄉村振興路
    這裡是喜摘「窮帽子」、邁步小康路的河南省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壪。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窩窩」,而如今,窮山村念響「旅遊經」,成了遊人如織、創意十足的「創客小鎮」,村民們也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這裡考察調研,他走進一家家小店,與百姓手拉手、嘮家常、問冷暖,並留下了殷殷囑託。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河南省信陽市田鋪大壪村
    古色古香的田鋪大壪,時尚現代的創客小鎮。大壪村位于田鋪大壪坐落在青龍嶺下,坐北朝南,後山形似一美女盤腿而坐,村莊前一條小河潺潺流過,相傳天上仙女見此地河水清澈,環境優美,常來此洗澡沐浴,因此,當地人稱此地為「美女現修」之地。
  • 廣州K11 在商場裡放了一個「黑洞」,讓你體驗「無限空間」
    ▲ 廣州 K11在一個 50 平米的小空間裡,他們通過利用人腦對空間認知的偏差,開發了一套無限行走的算法,讓用戶能夠在虛擬空間隨意行走。這種在有限空間打造無限空間的體驗,創始人將它比喻成「黑洞」。▲ 位形空間兩位聯合創始人(右一和右二)和現在遊戲業戴著頭設,坐著或站著玩 VR 遊戲的形式相比,位形空間希望讓用戶可以在空間裡真正地行走。再者,他們認為 VR 體驗不一定要強調「遊戲性」,而是可以體驗者慢慢地行走和感受現在與未來的不同。
  • 河南新縣:田鋪大壪美如畫
    河南省新縣田鋪大壪是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景觀村落,這裡碧水環繞,黛色瓦片、蜜橘色屋舍錯落蜿蜒,與周邊的梯田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田園畫卷黃牆黛瓦,老樹炊煙,漫步在大壪的青石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