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國也能出口糧食?為何越南會成為世界第二大水稻出口國?

2021-01-09 靜夜史言

作為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越南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雖說「熱帶地區無強國」,但地處熱帶的越南戰鬥力卻相當強悍;雖說熱帶地區土壤貧瘠,但越南卻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尤其是水稻生產。

今天的越南,雖然水稻種植面積遠遠不及我國和印度,但越南卻是的水稻產量卻出奇地高,2018年達到4425萬噸,排名世界五,僅次於我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國。

而因為越南人口只有9460萬人(2018年),因此人均水稻產量接近500公斤,所以越南有足夠的水稻用於出口,今天的越南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水稻出口國,僅次於印度,平均出口量高達600萬噸。

今日的越南國土面積只有32.96萬平方公裡,對應人口來看越南完全是一個人口大國,那麼為何這樣的人口大國還有大量的稻米出口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自然條件優越

雨熱同期的優越條件,是越南水稻產量較高的根本原因。

相比於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越南緯度更低,平均氣溫更高,水稻可以實現一年三熟。這意味著同樣面積的土地,越南水稻可以比一年一熟的東北和一年兩熟的長江流域產量至少高出1/3。

今日的越南,自937年獨立以來,在近千年的擴張中,牢牢佔據著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面積較大的衝積平原為越南提供了面積較大的優良水稻產地,今日的越南水稻種植面積超過700萬公頃。

因為衝積平原土地肥沃,因此越南自古以來人口稠密。雖然大量的人口拉低了水稻的人均產量,但對於水稻種植這種勞動密集型農業而言,人口多反而能極大促進水稻產量的增長。

雖然今天的越南境內除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外,境內分布著大量山脈,國土上山地廣布。但由於人口密集,一方面農民可以將稻田開闢到海拔更高的位置,推行梯田農業;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也為土壤的改良提供了可能。

自然條件下熱帶地區由於養分流失嚴重,土壤呈強酸性的磚紅色,即磚紅壤。而經過人類的不斷改造,形成了灰色的肥沃水稻土。由於越南自古人口稠密,土壤改造的歷史悠久,因此越南境內水稻土面積廣布,這為水稻的高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2、政策傾力支持

今日的越南,對我國而言可以說是有樣學樣,不僅國旗比較相似,連發展路線也是照葫蘆畫瓢。

在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開始了恢宏壯麗的改革開放後,越南也於1986年開始了「革新開放」政策。

和我國改革開放前先解放農村生產力一樣,越南在確立了革新開放政策後,也對農村生產模式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水稻產量隨之水漲船高。

由於越南政府除了提高水利設施水平外,還為農戶提供相當優厚的扶持,比如對每個農戶提供最高5000萬越盾的貸款等,這極大地提升了越南水稻生產抵禦天災的能力,確保了越南水稻產量的連年增長。

另外,由於越南開放了水稻交易市場,這使得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的越南農民更傾向於生產更多水稻提高家庭收入,於是水稻產量連年增長。

2015年,越南政府開始推廣「大農田」水稻生產模式,即企業與農戶籤訂合同,實施農田連片拼作,並由企業提供資金、化肥、種苗和技術,農民將收穫的稻穀銷售給企業,由企業統一加工、存儲和悄售。此模式儘可能集中土地資源,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使水稻產量再度提升。

3、先進技術引入

越南水稻產量的連年增長,很大程度上的得益於優質水稻的引入。

雖然宋元時期我國曾引入產量較高的佔城稻,提升了我國南方水稻的品質和產量,但現代越南的水稻大部分都來自於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

上世紀90年代之前,越南經歷了抗法戰爭、抗美戰爭以及中越邊境戰爭後,越南水稻生產長期難以發展。而當1991年蘇聯解體後,失去靠山的越南不得不北上我國求和,隨即兩國關係恢復正常化。

而後越南開始和我國展開了多領域的合作,尤其是農業。1992年開始,越南從我國引入雜交水稻技術。相比於傳統水稻,雜交水稻生育期短,複種指數高,能夠極大提升水稻產量。於是隨著雜交水稻的不斷推廣,越南水稻的單產量不斷提高。

不僅如此,越南在雜交水稻技術的引入上還做到了與時俱進,這使得水稻產量能夠長期保持穩定。2002年,為表達對袁隆平院士的感謝,越南授予他「當代神農」的勳章。可以說,我國雜交水稻技術,是越南水稻得以不斷提升並大量出口的重要原因。

不過,由於越南水稻基本一年三熟,所以生產期較短的越南水稻在品質和口感上遠遠不及我國長江流域及東北等地出產的稻米。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越南國土面積小且山地多,人口上億,為何卻有大量大米出口
    歷史上,由於疆域遼闊,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和消費國,1998年時,大米出口量更是排名世界第四,出口量佔全球的14%。 不過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如今我國不僅沒有大米可供出口,而且還必須從國外進口糧食。
  • 中印同為農業大國,為何印度大量出口糧食?真相與經濟有關
    畢竟袁爺爺可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可是不能有任何損失的,袁爺爺的功績呢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的,袁隆平研製雜交水稻五十多年,不畏艱難,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619海水稻、無鎘水稻
  • 同是人口大國,為何中國要滿世界進口糧食,印度則是向全世界出口糧食
    那我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每年需要大量進口糧食,印度確實頻繁的出口糧食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吧。 說起大米,就不得不提「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研究的雜交水稻大幅度增長了水稻的產量,後續的研究和發展也使雜交水稻的產量不斷往上升。
  • 中印兩國皆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四處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主要出口糧食,中國卻大量進口糧食序言「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只是同樣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他們與我國有著相似的人口基數,卻與我國卻有著相反的行事風格,僅從糧食這塊就能夠發現,我國近些年來主要以進口糧食為主,印度則恰恰與我國相反,它們主要以出口糧食為主,這其中也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
  • 中國進口越南水果,數量非常大,為何佔了越南出口的75%?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同時還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經濟總量方面,僅次於美國。201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達到了13.6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了90萬億。
  •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卻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
    越南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雖說「熱帶地區無強國」,但地處熱帶的越南戰鬥力卻相當強悍;雖說熱帶地區土壤貧瘠,但越南卻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尤其是水稻生產。
  • 同為人口大國,為何中國要大量進口大米,而印度卻能大量出口呢?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還用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了全球百分之21的人口,堪稱創造了一個奇蹟。 要說農業大國,中國當之無愧。從古至今,一直都是。而且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全面推廣之後,大米的產品是一年比一年高。
  • 越南的面積比雲南還小,人口卻將近一億,為什麼還有糧食出口?
    越南的面積比雲南還小,人口卻將近一億,為什麼還有糧食出口?大家都知道溫飽問題是發展的首要解決問題,而袁隆平作為雜交水稻的先行者解決中國十三億人口的溫飽問題。至今雜交水稻也讓人們受益。因為中國平原面積大,降水豐富,和雜糧水稻的優越性讓中國成為是世界上糧食產量第一的國家。雖然我們國家產出了很多糧食,但是因為人口眾多,如今人們都比較嚮往國外產品,所以我國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其中都是從中國的鄰國泰國,印度尼西亞以及印度進口的。
  • 都是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向全世界出口糧食,而我國要滿世界買糧食
    導語:都是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向全世界出口糧食,而我國要滿世界買糧食糧食問題是每一個國家都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基本問題,在任何國家中,糧食安全都是第一位需要考慮的因素,尤其是對於中國和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要知道這兩國的人口就超過了全球人口的40%,同樣是人口大國,那麼糧食問題就是國家必須要重視的因素
  • 世界大米出口最多的五個國家:印度、泰國、越南、美國和巴基斯坦
    特別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糧食安全是國家最基本的安全,為此我們一直堅守18億畝的耕地紅線,就是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風險,同時我們也進行了充足的糧食儲備,這些儲備的糧食,就是我們的底氣。糧食作物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水稻、小麥和玉米,其中在世界範圍內小麥和玉米的種植範圍更為廣泛,不過水稻是單產最高的糧食作物,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水稻是理想的糧食作物。
  • 世界糧食出口最多的九大國家,資源型國家佔了六個,其他呢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前不久,泰國、印度、越南等國就禁止自己國家糧食出口,我國這些年來也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依然劃了18萬畝耕地紅線來保護基本的糧食生產能夠自足。這前兩名都來自美洲大陸,都是有世界著名大平原在國內的。第三名是中國,我國是農業文明的古國,自古就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水平比較高,加上也有幾個比較大的平原和盆地,一直是世界農業大國,當然,我國人口眾多,以世界7%耕地養活世界20%人口,還能夠出口,得益於我國有袁隆平這些農業專家。
  • 中印兩國都是農業大國,中國為啥四處買糧食,印度卻能出口糧食?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不僅是因為中國的農民世界最多,而且中國的土地也很多,但是問題也就隨之而來,雖然說生產的糧食多,但是人口總數也是世界第一位的,所需的糧食總量也是驚人的。而且因為當前我國糧食供給,已經由總量不足轉為結構性矛盾,結構性短缺已經成為當前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突出問題,需要通過進口糧食來調劑餘缺,畢竟民以食為天,如果老百姓都沒飯吃了,還談什麼生活?可以說糧食是一個國家的生存之本,關乎著整個國的家命運。
  • 面積僅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卻近億,越南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文:木一越南人口近億,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每年還能出口很多大米呢?越南其實和韓國有點像:在歷史上都曾經被中國統治過,語言受到了漢語的很大影響,在獨立之後,為了擺脫中國多年來的影響,都推行了去漢字化,不過卻都已失敗而告終。越南人口非常多,國土面積卻只有33萬平方公裡,和我國的雲南省差不多大,卻有將近一億的人口。但就是這樣一個面積小人口多的國家,每年卻能出口很多大米,這是為什麼呢?
  • 同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當時的中國人口基數大,而且由於鼓勵生育,便導致當時的人口增長速度非常快,如果糧食不夠吃,那中國人民應該怎麼生存呢?隨著秈型雜交水稻被發明出來,我國糧食生產量提到明顯提升,這才基本上解決了國家的溫飽問題。在這種基礎條件下,中國糧食供不應求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 中印同為農業大國,為何中國是糧食進口國,印度卻是糧食輸出國?
    五穀豐登,糧食收成好的時候,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國家長治久安。廣種薄收,糧食收成差的時候,國家會出現大批難民流民,甚至會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比如唐末黃巢起義、明末農民大起義等。其中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可以說解決糧食收成是刻不容緩,十分重要的問題。
  • 都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能向全球出口糧食,中國卻要到處買糧?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是一個有著四億人口卻吃不飽飯的大國,經濟水平非常落後,糧食的產量也不高。但在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之後,中國已經是國泰民安,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中國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飛速進步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的鄰國印度也是一個致力於經濟和軍事發展的國家,如今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比如火箭和電子產業,他們都發展得越來越好了。中國和印度的相似之處在於人口眾多,分別列於世界第一和第二,印度的人口增長還比中國更快,可能在將來會超過中國。但令人驚訝的是,印度和中國在對待糧食問題上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 越南領土還沒有我國一個省面積大,為何還有大量糧食出口呢?答案真...
    越南的領土面積只有我國的約3%,但是人口卻接近我國的8%,達到了9733萬多人,這樣來看,越南的土地負擔接近我們的三倍,越南的領土面積約是33萬平方公裡不到。越南是大米的主產區,也是大米出口大國,2019年越南大米出口量為637萬噸,那麼越南是怎麼做到糧食除了自給自足,還能夠出口創匯呢?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只有我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越南領土面積不足33萬平方公裡,國土只有我們的三十分之一,但越南卻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其大米出口從亞洲到歐洲。很多人懷疑,越南人靠什麼種植了這麼多的稻米,其實這和越南的地理環境和政策有關。特別是紅河平原和九龍江平原地區,土壤肥沃,是種植水稻的絕佳區域,而且越南的糧食作物相對單一,水稻的播種面積佔到了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三左右,越南的耕地面積不大,但是水稻的播種面積卻很大,90年代的時候,曾經把四分之三的耕地用來播種水稻。
  • 俄羅斯等9國限制糧食出口,中國3大舉措穩定內需!庫存情況如何?
    眾所周知,最近關於某些國家糧食出口受限的消息充斥市面。據中國糧油信息網4月1日最新報導,農林牧漁板塊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一方面是上半年CPI預期將維持高位,另一方面則是國內發布多份農業文件,扶持力度加碼。囤積食品、限制糧食出口、增加糧食庫存等操作,在不少國家身上都有所體現。
  • 全球疫情愈發嚴重,越南暫停糧食出口,糧食危機會爆發嗎?
    但他們忽略了兩個問題: 1 農業是工業的基礎,糧食短缺會影響工業原料 2 糧食是必須品,緊急時刻,你可以不出門,不消費,不買奢侈品,不旅遊,但飯總要吃吧?14億人的嘴巴張著呢! 當然,在正常的年份,我們的物質資源是足夠的;但碰上今年這樣的疫情+蝗災,會出現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