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後,天氣越來越冷了,什麼東西都是冰冷的,到廚房做飯都需要勇氣,住在南方就是這樣,沒有暖氣,天天和冰冷作伴,所以每頓飯只好做的熱乎點,讓身體儘可能保持暖和。天冷了,蒸點熱乎乎的饅頭,搭配燉菜,吃著真過癮,不過說到蒸饅頭,有許多人犯愁,冬天蒸饅頭面難發?
現在我們蒸饅頭髮面,多半用酵母粉,方便省事,可想要酵母發揮作用,首先要給它一個合適的溫度,否則酵母發揮作用慢或者不發揮作用,會導致麵團發酵得特別忙,或者根本發不起來。
而冬季天氣很冷,特別不利於麵團發酵,到底怎麼做可以讓麵團快速發酵呢?
其實方法很簡單,只要掌握兩個竅門,便能讓麵團30分鐘發好,而且饅頭還柔軟香甜,省時又好吃。自從我懂得竅門後,到了冬天就會這麼做,三天兩頭蒸一次饅頭,鄰居見了都很納悶,告訴了他們方法後,鄰居都直誇方法好。
下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具體做法吧,總發不好面,或者做不好饅頭的朋友快看看,方法很實用。
蒸饅頭
準備食材:麵粉、酵母粉、白糖、溫水
取少量酵母粉和白糖放入碗中,加溫水攪拌到化開,切不可直接倒了水就和面,溫水攪拌後最好靜置一兩分鐘後,充分激活酵母的活性後再和面為好。
取適量麵粉倒入乾燥的盆中,分次倒入酵母水,將麵粉攪拌成大面絮,沒有乾粉,可以團成團就可以了。一般500克麵粉,用5克酵母粉,白糖低於五克,水差不多230克左右。
將面絮揉成麵團,蓋上保鮮膜或者塑膠袋,只要密封起來就可以,透明的覆蓋物可以觀察麵團的狀態。
然後蒸鍋裡加多一些水,開火將水煮到溫熱關火,差不多30多度的樣子就好。
接著將裝有麵團的盆子放在蒸屜上,想要完全放在蒸鍋裡,盆子要小一點,再給蒸鍋蓋子蓋上,等待30分鐘。
時間到了,看一下麵團只要變成兩倍大,就說明發酵好了,去掉保鮮膜看看麵團,裡面充滿密密麻麻的小孔,發酵的很好。
案板上撒乾麵粉,用手揉搓麵團排出氣體,揉搓至原來的體積後,繼續反覆揉搓,這樣做出來的饅頭口感更好,揉搓至少五分鐘。
將麵團搓成長條,切成幾個劑子,團成饅頭胚,在蒸屜上鋪蒸籠布,放上饅頭胚,蓋蓋子二次醒發。
饅頭胚變大變輕後,開大火蒸上汽,再繼續蒸十五分鐘,時間到後關火燜五分鐘,這樣饅頭就做好了,注意一個小細節,蒸饅頭時,不要去調節火候,更不要移動蒸鍋,以免鍋蓋上的水滴落在饅頭上,出現死面饅頭。
冬天蒸饅頭面難發?掌握兩個竅門:
第一個竅門:酵母中加少量白糖和溫水,可以增加酵母的活性,讓發麵速度更快,還帶有香甜的味道。
第二個竅門:麵團揉好後,要放在有溫水的蒸鍋裡,這麼做可以加速發麵速度。
學會了嗎?快試試這麼做吧,方法很實用,在冬季也能輕鬆做出大白饅頭,省時省力,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