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
在kingstar的《熱歌金曲》中土耳其是一個充滿浪漫的國度,但現實中的土耳其卻一點也不浪漫,早已成為了歐洲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以下我們就從土耳其的歷史來看歐洲複雜的博弈。
01,分崩離析
土耳其源自東方。
太史公在《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是夏桀後裔,因觸怒天威逃至北方苦寒之地。
在匈奴的後世中有一支專門鍛造兵器的部落,他們被稱為「突厥」,是「戰盔」的意思,表示他們不僅精通鍛造,還擅長作戰。
突厥與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稱帝後對,為解決少數民族入侵,向北方的突厥發起戰爭。公元645年東突厥滅亡;公元745年,唐高宗擊敗西突厥,最後一任突厥可汗被斬首,突厥滅亡。
突厥雖然被稱為「狼的子孫」,但在唐軍面前也絲毫提不起戰意,潰散後的殘部逃亡中東地區避難,以圖復國。
逃亡的突厥人便是土耳其的祖先。
2020年6月28日,土耳其慶祝陸軍建立2229年便是以匈奴為根源,公元前209年匈奴第一代單于冒頓按照十進位建立匈奴大軍,被土耳其完美引用。
從鼎盛到龜縮一角,突厥殘部從未忘記中原的恥辱,亡國恨又怎能忘記?
02取代
時光的長河,終將葬送一切。
突厥人想要復國又談何容易?離開了大唐的陰影,又進入另一座魔窟——阿拉伯帝國。
此時正值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他們意識到顛覆一個鼎盛、不同文化的國家難於戰勝大唐,可是西突厥原屬地已被大唐與阿拉伯帝國吞併。留下還能保命,回去就是找死!
終於在11世紀,阿拉伯帝國一片亂象,國力日益衰敗,隱忍數百年的突厥人終於看到了契機,他們一舉建立了「塞爾柱帝國」,突厥人絲毫沒有意識到,他們的信仰已經悄然改變,伊斯蘭文化在心中悄然發芽。
突厥殘部正在被西方文明同化。
縱然塞爾柱帝國繼承了阿拉伯帝國領土,迎來了中興的跡象,但民間的矛盾卻無法調和——阿拉伯帝國是被武力徵服的多民族國家。武力的統治,註定不能長久。
他們想東去復仇卻發現力不從心,帝國內部在不斷分裂。
蒙古人擴張
帝國在蒙古人的衝擊下解體後,突厥人的後代又建立羅姆蘇丹國,沒多久也被蒙古人擊垮,陷入36候國分裂時期。
突厥的強國夢首次失敗,敗給了當代中原的統治者,狼的子孫不會屈服,他們有來自東方那古老的靈魂。
03阻斷東方路
星星之火,可燎原。
36候國中的奧斯曼候國崛起,吞併周邊小國迅速壯大,土耳其人首次亮相,他們視自己為天下遊牧民族之主。奧斯曼帝國戰勝垂垂老矣的拜佔庭帝國,成為了地中海新秀——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
17世紀,奧斯曼帝國步入巔峰,他們封鎖了歐洲各國東進掠奪的路線。在突厥人的後裔看來,東方屬於自己,先祖曾在那裡達到鼎盛,回去是遲早的事。
一定程度上,奧斯曼帝國為東方抵擋了入侵,迫使歐洲各國不得不通過海上向外擴張,間接引發了「西方大航海」。奧斯曼帝國雖強卻也不好受,6個世紀來不斷同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波蘭、俄國等大國博弈。
奧斯曼帝國與俄國戰爭
歐洲有句話說:
不能掌控地中海的帝國,不算帝國
即便歐洲各國徵戰不斷,在對奧斯曼帝國方面卻出奇的一致。他們想方設法分裂奧塞曼帝國,以獲得地中海的入海口,與俄羅斯之間最為慘烈,英國最為成功。
04分裂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帝國亦不例外。
1821年,希臘爆發起義。奧斯曼軍隊在鎮壓中將2.3萬人屠殺,4.7萬人貶為奴隸賣往各國,更有保守派提出:發動聖戰,清洗帝國境內所有的希臘人。
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希臘人被屠殺
希臘的起義讓歐洲各國看到機會,如果能幫希臘獨立,就能在地中海建立據點。
各國相繼表態。
1823年,英國表態支持希臘獨立;1825年,俄羅斯表態支持;1826年,英法俄與奧斯曼帝國爆發海戰,重創奧斯曼海軍;...
奧斯曼帝國在戰爭中接連失利,1832年被迫承認希臘獨立,讓希臘獨立的不是自己的力量,而是大國博弈的結果。
柏林會議
希臘獨立的過程中,讓歐洲各國看到:盤踞在地中海的霸主已經不復當年,內部嚴重衰敗。希臘的獨立成為了一道閘口,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波士尼亞、黑塞哥維納在列強的幹預下紛紛脫離奧斯曼帝國,1884年的柏林會議承認各國獨立地位。
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四分五裂,再次步入了阿拉伯帝國的後塵。
分裂只是開始,一切還遠遠沒有結束。
05一隻猴
毒蛇雖小,亦能吞象。
在柏林會議上,奧斯曼帝國的色薩利和君士坦丁堡被割讓給希臘,但希臘的志向卻不滿足於此。希臘作為古羅馬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想復興古羅馬,建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雅典為文化中心的希臘國家。
他們曾想爭取到東馬其頓、南馬其頓作為擴張的跳板。雖然是列強博弈的產物,但希臘人並不老實。
在意土戰爭(1911-1912)後奧斯曼帝國進一步衰弱,希臘聯合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等一眾被奧斯曼統治過的國家發起兩次巴爾幹戰爭,奧斯曼帝國慘敗,喪失了在歐洲的大部分土地,希臘收穫滿滿。
巴爾幹聯盟
從奧斯曼欺負希臘,到被希臘欺負,時代變得太快土耳其人跟不上節奏。德國認為希臘等國是俄羅斯盟友(俄羅斯為了爭奪入海口,幫助巴爾幹聯盟進攻奧斯曼帝國),便出手幫奧斯曼化解危機,終止了戰爭。那時的德國已經在籌備世界大戰!
土耳其人的仇恨已經萌生,因此在一戰爆發後擁護德國,向希臘等國開戰,結局卻是慘敗被列強瓜分。
希臘挺進土耳其
同盟國戰敗,希臘的野心卻沒有得到滿足。在英國的授意下希臘繼續進攻奧斯曼帝國,想在所有人反應過來前佔領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
然而,讓所有人沒想到的卻發生在了希臘:國王亞歷山大在御花園散步時被猴子咬傷,數日後傷口感染去世。
一戰中最大的笑話莫過於此,猴子改變戰爭。
06餡餅
不獨立,毋寧死!
追溯到古代土耳其也是中國的分支,千年的輾轉中,骨子裡的熱血從未熄滅。
在希臘攻城掠地時,民族英雄凱末爾·穆斯塔法挺身而出,他一面號召國人團結起來抗擊外敵,又一面聯繫新生的蘇維埃,尋求幫助。
凱末爾·穆斯塔法
一戰後俄羅斯社會主義剛剛成立,他們需要在更多的地方引爆革命,建立社會主義陣營,但在歐洲卻連連碰壁。不得已只能向東轉移,土耳其主動上門也符合蘇維埃的利益,於是就向土耳其提供金錢、武器等援助。
在蘇維埃的幫助下,土耳其擊退希臘,建立起「土耳其共和國」與蘇維埃保持緊密聯繫,允許共產黨存在,卻始終警惕被顛覆,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二戰之後。
二戰過後,為了阻止蘇聯擴張,英法等國一改態度,開始拉攏土耳其,向土耳其提供援助,許以重利,當然也少不了美國。
就這樣土耳其成為了多方博弈中的贏家,賺得衣缽滿滿,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幸福太短暫,天上掉餡餅不會永遠持續。
07大國博弈,小國犧牲
蘇聯支持土耳其的目的,是建立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但土耳其不僅無視,還在暗中迫害共產黨人,事情暴露後雙方不歡而散。
蘇聯退出對土耳其的援助,將土耳其推向北約懷抱。
即便是少了蘇聯的支援,土耳其還有另一個優勢:北約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
土耳其不僅是連同東西方的重要位置,也是中東向地中海運輸石油的一個重要戰略位置,同時土耳其還把控著蘇聯的咽喉要道——土耳其海峽。
蘇聯要進入地中海,必須通過黑海,再進入土耳其海峽,能夠大大縮短成本,維持在地中海的話語權。如果土耳其將這裡切斷,蘇聯就必須繞道,也會失去對地中海周邊的影響。這一地理位置給土耳其增加了談判的資本,讓他們成了北約的香餑餑。
不過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威脅已經大大降低,這時的土耳其自然變得不再重要,甚至成了「犧牲品」。
北約不再提供物資和支援。他們必須尋求新的發展點,歐盟自然成了第一選擇,畢竟土耳其也是地中海國家,更有優勢。
土耳其加入歐盟需要滿足一個條件:將東地中海的控制權讓給希臘。
希土紛爭從1821年持續到現在,如今的希臘已經是歐盟國家,加之歐盟對地中海能源的重視,土耳其海域又探測出大量能源。把東地中海拿到手才能讓歐盟利益最大化,希臘作為大國博弈的產物無法違背歐盟意志。
近期希土矛盾升級,歐盟向土耳其下通牒:如果一意孤行將取消土耳其歐盟候選成員國資格。
今天的土耳其一心光復榮光,卻深陷大國博弈的棋局,不斷被剝削。如果再失去東地中海的控制,那麼下一步將是出局。
土耳其8000萬人的「帝國夢」只是空想,他們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更是被推出的「犧牲品」。歐洲雖小,但國家眾多,大國林立,這裡從來沒有公平與和平,有的只是大國利益,小國的犧牲。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說:
堅決捍衛在地中海、愛琴海的主權,絕不做出任何讓步。
一個不允許擁有核的小國,真的能夠捍衛尊嚴嗎?
如今的土耳其,已不再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