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奶在港回收50萬盒檸檬茶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羊城晚報訊 記者劉勇報導:知名香港飲料品牌維他奶方面日前表示,將從2月19日開始,在香港回收兩批250毫升紙包裝原味「維他」檸檬茶,原因是該批次產品的味道與往常有少許分別。

  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近期有香港消費者反映,指某些原味「維他」檸檬茶產品風味跟一貫的有少許分別,公司就此進行全面調查,並對近期出廠的產品進行再次檢驗,結果顯示個別產品風味跟往常的確有少許分別。

  根據檢驗結果,受風味影響批次的產品分別是最佳飲用日期為2014年12月22日及2014年12月27日的250毫升紙包裝原味「維他」檸檬茶。風味有少許分別是由於該產品採用天然農產品茶葉製造,天然茶葉每一造可能有味道差異,致使產品風味出現偏差。

  維他奶方面表示,這兩批次產品本身沒有質量問題,消費者絕對可以放心飲用。但公司承諾向消費者提供最佳風味的產品,因此決定馬上在市場上對這兩批次的產品主動進行自願回收,已購入有關飲品的人士可到購入產品的商店進行退款,退款日期將由2月19日至2月28日止。並稱,該兩批受影響的產品並沒有銷往海外出口市場。據港媒報導稱,這兩批次產品估計達50萬盒。

  據港媒報導稱,有立法會議員質疑,維他奶一次回收50萬包檸檬茶的舉動不尋常,而且不應僅由維他奶單方面解釋原因,廠方應向政府提交詳細調查報告,再由政府評核事件,政府亦應主動巡查。

  維他奶目前已在港澳、內地及澳洲、北美和新加坡等多地有廠房,據財報顯示,其2013年上半年營業額上升9%至23.26億港元,毛利率達48%。

(責任編輯:張欣瑜)

相關焦點

  • 香港維他奶回收50萬盒檸檬茶 因味道有差異
    人民網2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香港著名飲料公司維他奶正從本地市場回收50萬盒檸檬茶,原因是味道與往常有差異。     據香港商業電臺報導,維他奶回收兩個批次的250毫升紙包裝原味維他檸檬茶,約有50萬盒。
  • 味道有差異 維他奶在香港回收50萬盒檸檬茶
    原標題:味道有差異 維他奶在香港回收50萬盒檸檬茶  知名香港飲料品牌維他奶方面日前表示,將從2月19日開始,在香港回收兩批250毫升紙包裝原味「維他」檸檬茶,原因是該批次產品的味道與往常有少許分別。   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近期有香港消費者反映,指某些原味「維他」檸檬茶產品風味跟一貫的有少許分別,公司就此進行全面調查,並對近期出廠的產品進行再次檢驗,結果顯示個別產品風味跟往常的確有少許分別。   根據檢驗結果,受風味影響批次的產品分別是最佳飲用日期為2014年12月22日及2014年12月27日的250毫升紙包裝原味「維他」檸檬茶。
  • 維他奶在香港召回50萬盒原味維他檸檬茶
    本報訊 (記者塗端玉)維他奶國際集團日前在中國香港宣布,要回收約50萬盒原味維他檸檬茶,原因是該款檸檬茶「風味與一貫有分別」,維他奶有關人士昨日表示:「回收不涉及內地產品」。記者走訪發現,廣州市面該產品仍正常在售。
  • 維他奶國際集團召回50萬盒原味維他檸檬茶
    原標題:維他奶國際集團召回50萬盒原味維他檸檬茶  維他奶在香港   本報訊 (記者塗端玉)維他奶國際集團日前在中國香港宣布,要回收約50萬盒原味維他檸檬茶,原因是該款檸檬茶「風味與一貫有分別」,維他奶有關人士昨日表示:「回收不涉及內地產品」。記者走訪發現,廣州市面該產品仍正常在售。
  • 維他奶在香港召回50萬盒原味維他檸檬茶 因風味有異
    維他奶國際集團日前在中國香港宣布,要回收約50萬盒原味維他檸檬茶,原因是該款檸檬茶「風味與一貫有分別」,維他奶有關人士昨日表示:「回收不涉及內地產品」。記者走訪發現,廣州市面該產品仍正常在售。
  • 維他奶在港回收異味檸檬茶 深圳維他:不影響國內
    知名飲料品牌維他奶在香港召回50萬包「維他」檸檬茶。記者昨天獲悉,因有消費者反映風味出現偏差,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在香港主動回收兩個批次、共50萬包250毫升紙包裝原味「維他」檸檬茶。不過,該召回不涉及國內產品,昨天,深圳維他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內生產、銷售的檸檬茶不受上述事件影響,「沒有出現同樣問題。」  據介紹,日前有香港消費者反映,維他原味檸檬茶的味道與平常有別。隨後,維他奶公司展開調查,經調查和再次檢驗後發現,最佳飲用日期為2014年12月22日,及2014年12月27日的250毫升紙包裝檸檬茶,風味確有少許分別。
  • 召回50萬盒原味維他檸檬茶
    維他奶在香港  維他奶國際集團日前在中國香港宣布,要回收約50萬盒原味維他檸檬茶,原因是該款檸檬茶「風味與一貫有分別」,維他奶有關人士昨日表示:「回收不涉及內地產品」。記者走訪發現,廣州市面該產品仍正常在售。
  • 「成癮性」與高估值:維他奶的檸檬茶故事
    維他奶國際:估值不是奶,是檸檬茶?維他奶國際被譽為"港股小茅臺",公司依靠維他奶和維他檸檬茶兩款主打產品,過去十年保持著10%的增長率、50%的毛利率和10%的淨利潤率。無論從哪個方面,維他奶集團都符合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口中「好公司」的標準——除了估值。
  • 「成癮性」與高估值:維他奶的檸檬茶故事
    01 維他奶國際:估值不是奶,是檸檬茶?維他奶國際被譽為"港股小茅臺",公司依靠維他奶和維他檸檬茶兩款主打產品,過去十年保持著10%的增長率、50%的毛利率和10%的淨利潤率。無論從哪個方面,維他奶集團都符合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口中「好公司」的標準——除了估值。
  • 左手維他奶右手檸檬茶,「港股小茅臺」崩塌了?
    值得一提的是,維他奶內地營收增速放緩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今年6月份,該公司公布的的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9財年報告顯示,該公司內地的收入增速下降明顯,上年同期的38%下降至25%。因此,結合其財務數據來看,不免引起外界的擔憂:「十年十倍股的維他奶,要跌落神壇了嗎?」
  • 維他奶集團再添新品 這次喝不夠的維他檸檬茶 有了更多選擇
    作為檸檬茶的領導者,維他檸檬茶自1979年誕生至今仍在熱銷,根據維他國際發布的2019-2020財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維他奶集團內地市場實現營收32.44億港元,同比增長8.42%。今年上半年,維他奶集團持續加碼檸檬茶市場,在大陸推出香港同款維他檸檬茶系列新品,分別是冰爽檸檬茶和錫蘭風味檸檬茶檬。
  • 東莞人最愛的維他檸檬茶竟然變味了!你還會喝嗎?
    港版檸檬茶在內地銷售被拒! 不過說起內地版與港版檸檬茶 味道確實是不一樣...... 港版與內地版檸檬茶有什麼區別?
  • 康師傅殺入檸檬茶市場,強調「港味」為什麼很重要?
    記者|楊立贇炎夏是飲料公司們奮力一搏的銷售旺季,今年的檸檬茶市場裡又多了一個入局者。近日,康師傅推出了名為「茶參廳」的檸檬茶,主打「雙檸搭配,正點港味」。「雙檸」指的是黃檸和青檸,「港味」則希望通過帶有手繪元素的瓶身設計來體現。據界面新聞了解,這款檸檬茶一共有7種規格,包括紙盒裝、塑料瓶裝、鋁罐裝、禮盒裝等,每種規格都有針對性的消費場景和銷售渠道。例如,單包紙盒裝針對的是配餐和餐後飲用場景,主要銷售渠道是便利店、餐飲等傳統渠道;而6包紙盒裝針對的則是家庭消費和聚會場景,主要銷售渠道是商超和電商。
  • 除了維他檸檬茶,維他奶的這些茶也值得一試
    說到維他奶這個品牌,相信不少人都會想到維他檸檬茶,畢竟它可以說是妥妥的網紅商品,真茶+真檸檬的優質原料,原葉萃取,保留了純正的茶澀味,造就出了獨特的口感。的那其實除了維他檸檬茶以外,為維他奶旗下許多其它的茶產品也是相當優秀的,同樣值得一試。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看維他奶有哪些優秀的茶產品吧。第一款是維他港式奶茶。
  • 維他不只有原味檸檬茶的依賴
    我的票會投給錫蘭檸檬茶和港版原味維他奶。說到維他就不得不提一下「維他奶國際集團」了,他們家的發展史有點東西的(雖然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歡上歷史課哈哈哈)。創始人羅桂祥先生生於 1910 年,時值動蕩年代,在童年時期隨母遠赴馬來西亞投靠父親,後移居香港並就讀於香港大學。
  • 脈動黃金推手加盟維他奶,無糖茶成為爆款妥了?
    比如乘坐香港的地鐵時看到被人群擠得滿滿當當的車廂會不自覺的想起港鐵(00066)這家公司,到便利店購物時總能看到維他奶(00345)的產品佔據了幾乎半個冰櫃的容量。事實上,上述兩家公司都是港股長線牛股的代表。
  • 產品、渠道、營銷齊頭並進,維他奶博弈雙十一
    據星圖數據和京東發布的榜單數據顯示,以豆奶和檸檬茶為主打產品的維他奶雄踞各榜單榜首,成為最受歡迎的國民飲料。在星圖數據發布的11.11全網銷售直播數據中,食品飲料在行業TOP10銷售額中排名第七。在飲料品類中,維他奶排名第一,不僅將一眾老牌勁旅拋在身後,還險勝新興品牌。
  • 香港首個多元飲品紙包回收教育活動,維他奶「乾淨紙包回收計劃」
    2019年10月8日,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啟動了全港首個多元化的「乾淨紙包回收計劃」,旨在宣揚乾淨飲品紙包回收和減少廢物,內容包括紙包盒回收及教育推廣,向學生及大眾提倡飲品紙包回收及再造。此次活動在受到了大家矚目的同時,也受到了多方活動夥伴的支持與參與。
  • 維他奶2020/2021年度上半年業績鞏固市場地位
    ) 63.1 50.2 26% 28% 維他奶董事會建議派發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3.8港仙 (2019/2020 財政年度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3.8港仙)。「維他」品牌則透過加入兩款新產品:「維他」錫蘭檸檬茶,及「維他冰爽
  • 業績遭遇滑鐵盧維他奶國際還能複製「十年50倍」奇蹟嗎?
    曾經股價十年超50倍的維他奶國際(00345),從去年6月份開始遇到了上市以來的最大危機。記者觀察到,若以2019年5月份月K線收盤價41.63港元計,往前推十年,其股價是十年前的53倍(前復權)。然而當2019年6月份股價觸碰到上市最高價47.25港元之後,一改常年的長牛趨勢,其股價月線連續下跌了10個月,至2020年3月份收盤價23.5港元計,跌幅50%。雖然最近幾個月有止跌反彈的跡象,然而業績數據卻難以給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