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作協副主席何建明的散文《萬鳥歸巢》,講述了作者探訪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三林村的所思所感。從普通的江南水鄉到萬鳥棲息的生態天堂,箇中故事且聽作者為您娓娓道來……
萬鳥歸巢
文 | 何建明
提起鷺鳥,我這樣一個土生土長的江南人並不陌生。但數萬隻鷺鳥一起朝出晚歸,如此浩大的陣勢還真沒有現場目睹過。
此時,太陽正緩緩西下,等待鷺鳥歸巢的人群,如期待一場盛大晚會的開始,心情異常興奮。四周此起彼伏的歡快的蟬鳴與蛙叫,像一曲曲交相輝映的前奏和預熱,將現場氣氛渲染得更加熱烈。夕照輝映下的流雲稀疏翻覆,顯得天空格外寥廓和磅礴。綠蔭環繞的漾面上(當地百姓將一片片湖面和河塘稱之為「漾」)波光粼粼,水面上映出的天幕,似乎增加了幾許神秘……
「快看,來了、來了,鳥兒開始歸巢了!」站在我身邊的年輕女村長指著天空,聲音溢滿激動,指引著我們觀看萬鳥歸巢最震撼人心的場景——
「呀,真的啊,它們開始回『家』啦!」
「一隊一隊的啊……簡直如滑翔機般俯衝而至!」
或許都是第一次觀賞鳥兒歸巢,人群裡的情緒頓時亢奮起來,大家一邊爭先恐後地揮手指向鷺鳥滑過的天際,一邊又忙不迭地舉起手機想對準那些從四面八方「噼裡啪啦」似擦著我們的頭頂髮絲而過的飛鳥……
天吶!鳥兒歸巢的場面竟是如此壯觀,如此浩蕩——
最先行的幾小隊鳥兒在落停漾中央的那片樟林小島後,便「嘰嘰喳喳」個不停,仿佛它們在為後續夥伴的到來做晚餐的準備。接著是幾大隊的鳥群,在漾面上盤旋舞動幾圈之後,滑行般地散落在叢林之端的一片樹梢上,與先前棲停的鳥兒一起歡騰雀躍地交流著如何迎候下一波正在飛途中的更大夥伴隊伍……而此時,暮色已漸濃,綠林深處像掛滿了一盞盞白熾燈,那是候鳥們在為即將夜歸的鳥群標識歸巢的方向。那些早歸的鳥兒,以超乎想像的熱情和期待,用清脆和高亢的雀躍聲,愉悅而歡快地等待著、迎接著。
「太陽落山前的20來分鐘是歸鳥最多的時候,你們快看,又來了,又來了……」沒等女村長話音落下,頃刻間,不知何處而來的飛鳥,像一片片翻卷的流雲,將漸黑的漾面上空映得潔白。隨之,在我們的耳邊,是一陣陣宛若傾盆大雨般的猛烈呼嘯聲,而在聲響中又明顯躍動著一種沸騰和磅礡的歡欣。那些流動的「白雲」,如三九季節的雪片,灑灑揚揚地飄落到漾面,眼看與水面相撞之時,它們又迅速升騰至樟林之巔,在廣闊的天空盡情地舒展其優美的舞姿,這才是真正的羽翼遮天、浩浩蕩蕩的萬鳥歸巢之景,讓我們看得如痴如醉……
「啊,落雪啦!快看那樹叢上——全是白雪呀!」
不知誰驚呼了一聲,站在觀鳥棧道上的人群紛紛隨聲望去,於是又掀起一陣高過一陣的歡騰:「真是穿越時空了,簡直是大雪壓青松啊!」
可不,方才還是綠意濃濃的樟樹林和桑樹園,現在變成銀裝素裹的一片「雪景」……
「它們全都安然回家了!」女村長舒暢而又自豪地告訴我們。
「鳥兒們真有紀律啊!」不覺間,太陽已完全躲到了地平線下,最後一抹餘霞也將整個美麗的村莊送進了寧靜的傍晚。我卻心中仍存疑問,小村莊中央的這片並不算太廣大的綠色田漾,竟然會吸引如此多結群而歸的鷺鳥!更讓人驚嘆的是:它們並非在這裡臨時棲息,而是認它做自己的家園,且是充滿了溫馨情感和依戀的家園……
一彎明月已掛上天空,漾面上閃動著繁星般的波光。鳥兒們已不再發出嘰嘰喳喳聲,而是碎嚼著輕柔曼妙的竊竊私語。那片鬱鬱蔥蔥的樟樹林和桑樹園,也在微風搖曳下,變成了鳥兒棲息的寧靜家園……「歡快一天後的它們,現在要進入『私人』空間了。我們也該回程,去嘗嘗村上的農家晚飯了!」女村長熱情招呼著我們這些餘興未盡的觀鳥者。
飯桌上是清一色農家自種菜,不奢華卻很豐富。德清三林村和周邊有一萬八千多畝大大小小的漾面。改革開放以來,這裡的農民除了種地,便是養殖各種水產,所以我們的飯桌上都是農民剛從地裡採摘下的各種新鮮蔬菜,和他們自養的魚、蝦、鱔等湖鮮,吃起來方便又新鮮。當地村民自豪地說:「這都是我們平日裡吃的家常菜哩!」
「難怪白鷺鳥喜歡在這裡棲息,原來這裡有豐富的湖鮮和田間食物喲!」我不由感慨。
「是啊,白鷺這種鳥兒非常講究和挑剔棲居環境!這些年隨著我們這裡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鷺鳥也就越來越多了。」聊天中,我們也知曉了女村長的名字,她叫姚芳連,是土生土長的三林村人。談起白鷺鳥的習性和棲息條件,姚芳連如數家珍:「一是得有足夠多它們喜歡的食物,我們這兒的漾上有豐富的水食可供鳥兒生存;二是村上大片大片的香樟林和桑樹園等綠蔭,可供它們在此棲息和繁殖;三是寬闊和寧靜的田野和村莊……」
「白鷺過去也一直在村莊上棲息嗎?」這是我特別想知道的。
「哪裡!從我記事到前幾年,就沒見過這麼多白鷺在這兒棲息過。」「70後」女村長回憶道,「聽父輩說,過去村上只種水稻等糧食作物,漾面上也只有單一的水產,生活在村莊裡的人更不注意綠化環境,啥都是光禿禿的。我們小時候所見的天上飛的偶爾有些麻雀,其它的鳥兒就見不大著了!」
「什麼時候才開始有了這麼多鳥兒來村莊棲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太有意思的變遷,便問道。
「就這幾年我們響應上級的建設美麗家園、振興鄉村號召開始的……原來我們村可是出了名的貧困村!說起這,還得感謝我們的領頭人、村支書沈炳奎。」女村長介紹,三林村是2001年由「三來」與「茅林」兩個村合併後新組成的村莊。沈炳奎出任村支書時,三林村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環境髒亂,種植單一,村民以養蠶和種田為主,收入微薄,中青年人大多數外出打工,村上只剩些老人和孩子。
「那時,村上的人都不願意留在家裡,更不用說遠方的鳥兒來栖息了!」女村長感嘆道,「沈書記當時接手三林村時,全村的年收入不足4萬元,欠款卻高達600多萬元!」
怎麼辦?唯有號召村民們舉起改革旗幟,樹立奮鬥信心。
機會來了:這一年,一條「S13」高速公路橫穿三林村,但當時村民卻因修路佔地而聚眾抗議鬧事。沈炳奎冒雨騎上摩託車趕往現場,不料天黑路滑,車子一頭摔倒在泥溝裡。當沈炳奎滿身是血、一瘸一拐地出現在村民中間,用了數小時細緻耐心地給大家講清修建高速公路對村莊建設的意義時,聚眾鬧事的村民終於轉過念頭,明白了「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
有了通往外界的高速路後,沈炳奎帶領村民們幹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標準規劃、建設一個美麗的中心村。
三林村有水有林,但過去缺乏統一規劃,又因小打小鬧的家庭作坊式小企業多,汙染嚴重,水質差,加上農業種殖又單一,不僅村民們收入低,而且村莊的環境越來越差,連村民們自己都嫌棄。恢復清澈的水面,綠化村莊環境,優化種殖品種,清除汙染作坊,「美麗家園」建設從此拉開戰幕。
經歷數年拼搏奮鬥,三林村的漾面清了,青蝦、黃鱔、鰱魚和甲魚等等數十種水產滿塘,而這些都是白鷺特別喜歡的食物。村民們宅前宅後的綠化更是成效顯著,可謂「牆外繞扶疏,綠蔭皆桑麻」。過去,當地姑娘出嫁時喜歡用香樟做嫁妝,而如今成片的樟樹散發著沁人的清香,伴著顆顆飽滿鮮嫩的桑果,吸引著遠近百種鳥兒紛紛遷徙而來。白鷺鳥是其中最先光顧的一種「先頭鳥」,開始是一百隻,後來是幾千隻,再後來是千千萬萬隻,它們徜徉在三林村的綠蔭樹梢間,組成了浩大無比的鳥世界——這,才有了如今遊人們每天早晚可見的萬鳥出巢和萬鳥歸巢的壯觀場面……
「村莊美了,村上一批批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回來了,他們開始在自己的家園創業。因為他們的辛勤創業,家園又被建設得更加美麗。因為三林村越來越美麗了,飛來栖息的鳥兒也越來越多了,一直到你們都可以觀賞到的奇景。」女村長姚芳連驕傲地朝我揮揮手,「咱們到咖啡廳邊喝咖啡邊說吧!」
「村裡還有咖啡廳?」我很是驚詫。
「當然。還有舞蹈排練廳、學生訓練營……」姚芳連帶我順著月光下的明亮路燈,指著一排排時尚又嶄新的房子說,「這裡原來是村上的一家舊廠房,杭州來的浙江農業大學教授馬軍山老師把它改造成了鄉間咖啡廳和小學生藝術訓練營地,生意好著呢!」
如今的鄉村有著太多令人意外的事情!走進那棟房子,只聽裡面樂聲陣陣,原來有幾十位省城杭州來的孩子們正在排練舞蹈……再往裡面走,便是一間足有近百平方米的咖啡廳,優雅的環境裡,坐著十幾對年輕人,像是城裡的大學生,有的在低聲交談,有的獨自操作著電腦。在一個角落裡,還有三位一眼看上去便知是本地人的村民,他們正滿臉笑容地喝著咖啡交談著什麼……
「這咖啡味道怎麼樣?」我好奇地上前詢問那幾個村民樣兒的百姓。
「開始喝時苦。現在越喝感覺越有味道了!」其中一位村民說,他的話引來眾人歡笑。
「這就是省城來的馬老師。我們三林村現在這個樣,全靠馬老師和他的團隊設計與操辦。」女村長向我介紹坐在最裡面的一位正在擺弄著電腦的長者。
「馬老師好。」我握過馬軍山教授的手後問,「你怎麼就看中了這個地方?又怎麼想著把村莊打造成今天這麼美麗的『白鷺水鄉』的呀?」
馬軍山老師笑笑,給我斟上茶後娓娓道來。兩年多前,他帶學生到德清實習,是被這裡的鳥兒帶到了三林村。「第一次見到有這麼多鳥兒棲息在這個村莊的漾間綠蔭之中,就喜歡上了這裡,於是就帶著團隊在村上紮下根。幹著幹著,鳥兒也越來越多了,外面的人跟著一撥一撥的也來了……甚至還有臺灣來的美女!」馬軍山正說著,一位手中拎著一個塑膠袋的年輕女士走進了咖啡廳。
「她就是這家咖啡廳的老闆,臺灣來的養生專家王淇小姐。」馬軍山老師介紹道。
「北京來的大作家?太好了!今晚我用這個菜招待你們……」這個叫王淇的臺灣女士邊說著,邊將塑膠袋放在我面前,然後從裡面拿出一把青嫩的葉子介紹說,「這植物大陸沒有,是我從臺灣引進來的。它叫武吉斯,我給起的名字!」
女養生專家說完哈哈大笑起來,繼而道:「這種植物含有人參皂苷與何首烏的合成營養,它全身都是寶,葉子可以食用,果實是珍貴的營養藥物,又是價值很高的經濟作物,能讓種植的人發家致富。」
「原來王女士也是只為三林村百姓辦好事的美麗之鳥啊!」我開玩笑道。
「是。王女士很不容易,她一個人大老遠的從臺灣跑來為我們村上百姓創業致富送來寶貝,村民們都稱她是『寶島來的致富鳥』!」女村長姚芳連的話,惹得王淇女士滿臉泛紅暈,連連道:「我才飛來不久,剛剛開始……」
可「才飛來不久」的她,已經讓這個「萬鳥樂園」的村莊多了一種「致富鳥」。咖啡廳內,我們還品嘗到了臺灣飛來的「致富鳥」自己獨創的一個品牌:「白鷺絲女孩」冰淇淋。
「口感軟糯絲滑,味道淡甜清香!」我抿了一口,感覺很是獨特。
當晚離開三林村時,夜色已完全淹沒了大地。當我乘車離別這初識的小村莊,回望「白鷺水鄉」振興美麗鄉村的「村創基地」時,看到的是一片明燦燦的燈光和熙熙攘攘的遊人,以及廣場上仍在歡快跳舞的村民……而此刻我最惦念的是在這美麗村莊的夜幕下正酣睡著的萬千鳥兒,它們築巢在此是多麼幸福啊!
(文中部分圖片由謝尚國、楊振華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