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大揭秘:分數第一 孩子從小就分好壞班

2020-12-11 閩南網

  每每一聽說我兒子在新加坡讀書,朋友都要詢問有關新加坡教育的好壞。國內想讓孩子到新加坡讀書的比比皆是,甚至還打聽如何到新加坡讀幼兒園的也不少,以雙語教育著稱的新加坡教育究竟是好是壞,我不想輕易下個結論,可我家孩子身在其中,談一點經歷和感受倒是可以的。

  虐心的分班制:新加坡的政府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實行分班制。班級劃分完全按照孩子的成績進行,通常分為好、中和差三等。這些班級完全按照分數編排,新加坡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考進好班中的好班。這還不算完,到了升小學四年級時,還有每年八月全國統一的高才班選拔考試,進入高才班的比例每年基本保持在1%,名校通常高才班的人數控制在100人左右,分為四個班,這些學生一直到小學畢業都重點培養。除了高才班,全國2%到5%的學生可以進入mata班,名校裡mata班通常最多兩三個。如果你認為只有名校流行分班制那你就錯了,在新加坡所有的學校都有這樣的傳統。「好壞班差別很大,所以孩子們之間的競爭很激烈。」

  「我家老大讀小三後我們去開家長會才知道按分數分班了。當天家長會上負責老師講完話後,就通知什麼班家長去哪裡集合開小會,那些被點名的家長一個個志高氣揚,搞得大家都很彆扭。」朋友十年前從澳大利亞搬家到新加坡,當時也不知道學校的分班制度。

  我也是剛剛從孩子嘴裡聽說三年級要分班的事情,他說最近老師一直強調,考試成績很重要,考得好就分得好。新加坡學校將這種按照分數等級分班制度定義為有利於因材施教。從小學三年級就讓八九歲的孩子開始到考大學都始終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試問這種「因材施教」究竟人性嗎?

  考考考,分數第一。考試是新加坡學習的特色,學生、家長几乎都有節奏地忙著各種考試。比如我兒子的學校,英語生詞聽寫幾乎是周周考;其次是隔幾周就一次的單元測試,英語聽力測試,第二母語聽力測試;最後就是忙每學年期末大考了,先是第二母語、英語看圖寫話考試;之後是第二母語、英語的口語考試;最後是各科學年終考試。這些學年考試大約半個多月舉行一種,所以考試通常從8月持續到10月底。這期間有的學校還會對二年級以上學生進行一個國際英語能力測試。各種考試和升級分班掛不掛鈎,佔分值比例多少,老師都會講清楚。幾乎孩子的每一個考試都涉及到將來的分班,因此新加坡人在忙孩子考試期間,甚至可以停止一切社交活動,全家一切活動讓路於孩子的考試。

  而且家長也總盤算著怎麼讓孩子成績最好。有次我家孩子生病,但當天還是去了學校,結果當天有很重要的單元測試,孩子一直堅持考試結束才讓學校通知我們發高燒,我媽媽去接孩子時老師就說,孩子病了,今天考試不來也沒有關係,這樣堅持考試考不好反而吃虧。後來聽孩子朋友的媽媽講了其中奧妙我才清楚了老師的意思:類似這樣單元測試每學期有十次左右,期末取平均分折合後計入升級考試成績,如果學生缺席就按照「總分除以實際參加考試的次數」來計算平均分,所以有時缺席考試還能佔點兒便宜。

  課外輔導從K2開始。新加坡幼兒園學前班叫K2,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一二年級學習成績好,從K2開始孩子就報名參加各種學科補習班了。儘管新加坡政府學校實行雙語教育,但上英語輔導班的孩子也不在少數,而其中以英國文化教育處的英語培訓班最受歡迎。我兒子跟著姥爺寫寫毛筆字,他的書法老師希望他三年級能參加學校書法班,據說他是班上唯一入選的男生。而另外入選的三個女生都是從幼兒園開始就參加書法培訓班了。除了書法班外,幼兒園孩子課餘補習華文、學寫看圖說話、寫作文的也不在少數。學樂器的就更誇張了。在南洋藝術學院的兒童藝術培訓學校裡,你總能看到四歲左右的孩子來學小提琴,通常他上課都有家長陪,據說是因為孩子調小,老師講的東西他不一定能完全領悟。而家長表示,在這裡學鋼琴、小提琴的花費比一般機構貴不少,更麻煩的是,培訓都在周末和假期裡,越是放假越是忙,通常孩子學校放假了除了上培訓班,幾乎哪裡都不敢去。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教育憑什麼名列世界前茅?讓每個孩子都有逆襲機會是關鍵!
    PSLE考試制度表面上看將學生能力和學校進行了匹配,但也導致了新加坡教育競爭的激烈。在新加坡的孩子們看來,PSLE是他們進入一流大學的唯一管道。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殘酷和嚴格,造就了新加坡基礎教育的強大。例如在TIMSS測試中(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新加坡孩子在數學和科學科目成績,常年佔據榜首!
  • 亞洲第一的新加坡教育地震了,是被「全球最焦慮」逼的麼?
    為什麼新加坡孩子的壓力如此之大? 我們來看看一線教育工作者,和親歷家長的觀察。 「優秀」、「頂尖」、「亞洲第一」! 去百度輸入新加坡教育,八成以上都會和這些形容詞聯繫在一起。
  • 新加坡低齡留學|揭秘「只上半天課」的精英教育~
    不少家長也開始質疑這樣的教育是否太過散漫~no no no !殊不知這才是新加坡教育最被人稱道的絕妙之處。 讓孩子自由發展是新加坡教育的自信,也是對學生天性的關愛和保護。 從小培養規矩意識 你所不知道的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優勢還有更多,比如新加坡的中小學有非常嚴格的著裝規定。上到高中,下到幼兒園,學校會統一要求學生體育課更換運動服,每周一要戴領帶,甚至連鞋子和襪子都要全校統一。
  • 去新加坡親子遊,卻被我找到新加坡教育亞洲第一的真相
    除了數學教育之外,新加坡的整體基礎教育,在亞洲都排名第一。但真正我希望分享給大家的,卻是這些方面:1/明確的性別教育,不求整齊劃一我國的很多幼兒園,會追求統一和整齊劃一。在傳統的教育看來,青春期以前的孩子,都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所以,在國內,甚至很多幼兒園,都還不分男女生。
  • 三歲看老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孩子素質教育必須從小抓
    一個人的品行那是從小時候,身邊的每一個人身上一點一滴跟著學會的,孩子身邊人的品行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整體個人人品素質。也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決定你本身素質未來走向的是你所處的環境中的人的素質。當然不是,這肯定和從小的家庭教育和環境分不開的,說的苛責一點恐怕就是這位被害的母親,從小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沒做好,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吧。
  • 逆時針教育解讀|「分數」背後的教育誤區
    2007年12月24日,遼寧錦州市古塔區自家6樓,一高中生跳樓自殺,因不堪高考壓力;2014年03月13日19點11分,溫州市平陽縣蕭振高中教學樓503教室,一名高三男生跳樓自殺身亡,因高考在即,學業壓力過大;2020年03月31日9
  • 芬蘭教育為什麼從小讓孩子看這種書?
    該測試主要檢查孩子的閱讀能力和數學能力。自2000年以來,PISA測試將每三年進行一次。他們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芬蘭學生一直在與中國學生爭奪第一名,而且他們一直排名第一。因此,芬蘭的教育被稱為「世界第一」。
  • 新加坡這套數學教育方法,讓你的孩子成為下一個數學天才
    世界公認中國的孩子會讀書,國內孩子的數理能力也是甩出國外孩子好幾條街。 然而,當中國孩子遇上新加坡孩子,結局可能就會出現大反轉……
  • 揭秘你在新加坡的一輩子!
    椰子為你繪製一張   新加坡人生地圖   揭秘從1歲到99歲的人生軌跡   和中國太不一樣了   從出生到死亡
  • GET|中國和新加坡的教育合作機會在哪裡?
    以下4位嘉賓分別就新加坡精英教育、未來孩子應具備的能力、中國和新加坡教育合作機會,以及留學新加坡前景這幾個話題展開對話。我要分享的是新加坡K12方面的變革和特色。首先我介紹一下新加坡的教育,新加坡是精英教育,建國迄今教育都是最重要的發展策略之一。為什麼呢?因為新加坡建國以來什麼都沒有,勞動力是新加坡的唯一資源。所以政府相信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夠培養出高素質勞動力資源。我們的教育制度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儘量不讓任何孩子掉隊。
  • 新加坡中學分配結果出爐,萊佛士女中截分點最高
    近日,新加坡中學分配結果出爐。今年多所熱門中學的截分點維持不變或略有回升。萊佛士女中是今年截分點最高的學校,為260分,較去年滑落一分。
  • 【GET2020】中國和新加坡的教育合作機會在哪裡?
    我要分享的是新加坡K12方面的變革和特色。首先我介紹一下新加坡的教育,新加坡是精英教育,建國迄今教育都是最重要的發展策略之一。為什麼呢?因為新加坡建國以來什麼都沒有,勞動力是新加坡的唯一資源。所以政府相信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夠培養出高素質勞動力資源。我們的教育制度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儘量不讓任何孩子掉隊。
  • 排名亞洲第一的新加坡教育,到底牛在哪裡?
    前段時間新加坡教育領域的一條新聞,引發了大的震動與討論,那就是從2020年開始試點,一直到2024年開始全面取消學生的中學分流制度,告別「差生越差,優生越優」的現象,這被稱為新加坡50年來最大的教育變革。我經常開玩笑地說,我們對新加坡的教育,就像我們對日本國的感情一樣,既熟悉又陌生。
  • 武漢低分女生被新加坡高校錄取兩疑點(圖)
    昨日,上海《新聞晨報》報導,在中國大陸從事新加坡政府理工學院招生中介工作的武漢劍橋教育公司相關負責人質疑張孟蘇被錄取一事「是又一個周老虎事件」,並稱,新加坡政府所屬的5所理工學院不可能低於480分(高考分)錄取大陸學生,「如果錄取張孟蘇是真的,那麼新加坡政府理工學院錄取採取了雙重標準,我將起訴學院。」該報記者與新加坡政府所屬的全部5所理工學院一一取得聯繫,對方均否認錄取張孟蘇一事。
  • 新加坡幼兒園教育有什麼特色?
    新加坡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不但經濟發達,而且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教育的投入和發展,特別是在幼兒教育方面,新加坡的幼兒園教育相當的成功,一起和行與知商務考察小編來看看新加坡幼兒園教育有什麼特色!
  • 新加坡留學|職業教育從小學生開始!
    新加坡教育目標,實現「三個跨越」,即「跨越成績文憑,追求精益求精;跨越校園學府,培養終身學習;跨越職場所需,實現充實人生」。跨越成績,終身學習,小文之前講過了。今天,小文來說說新加坡的職場教育,要知道,新加坡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有職業教育課程了!
  • 從王思聰的母校辭職,他把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帶回國
    在亞洲,有一個國家,面積不足香港大,總人口不到600萬人,卻擁有2所世界頂級大學,排名超過清華北大,基礎教育更是領跑世界。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它是小國,卻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強國。在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中,升學的途徑比較多,注重分數,但也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能力。「在新加坡,小學生1點半,中學2點半就放學了,學生有的回家,有的開展課外活動,他們可以盡情去玩,發展他們的興趣和特長。」李老師說。
  • 居住新加坡7年的曹大,談新加坡的教育和學區房,7000字全解長文
    又到高考了,又有之前苟晶的事情,教育現在是熱門話題,在新加坡住了7年,講講新加坡相關教育現狀,儘量不帶個人立場,對新加坡教育體制支持或反對,讀者隨意自便。本文分四部分,第一,新加坡的小學入學;第二,新加坡的學區房;第三,新加坡的中學入學;第四,新加坡的高等教育。
  • 兒子考了98分,當媽的抑鬱了,孩子的分數承載了家長多少希望
    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一位39歲的重點小學的老師非常苦惱並為此得了抑鬱症,其原因說起來讓很多人都不理解,因為她5歲上小學的兒子考了98分。但是這位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試只能考10分,孩子沒有考滿分讓她非常惱火,感覺自己非常失敗。經診斷該女士患嚴重抑鬱症。
  • 送孩子去新加坡上學,或許排名第一的亞洲教育,也不是那麼完美
    新加坡現在的教育模式起源於1980年,因為當時新加坡的教改,一批老師所以就代表國家教育部門,考察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學校,所以最後決定用西方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結合了亞洲的習題訓練和培訓效率後,於是就誕生了「新加坡教育模式」,這個模式說是說吸取了東西方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