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縣長,我們村也想養蛋鴿,你看能行不?」 2019年底,山陽縣延坪鎮白龍村村主任周和喜給副縣長範明輝打了個電話。從江蘇南京來山陽掛職的範明輝答覆他:「有啥不行的?只要你們想幹,我這邊全力以赴支持。」
周和喜想到養蛋鴿,是因為幾天前看到了鄰村蛋鴿場給入股幫扶的6個貧困村分紅了,每個村分得2萬元——這收益讓他和別的村羨慕不已。
蘇陝協作引進的蛋鴿養殖,正在成為山陽縣的新產業。
按照蘇陝協作的整體部署,江蘇省南京市對口幫扶陝西省商洛市,六合區對口幫扶山陽縣。2017年11月,原六合區龍袍鎮鎮長範明輝來到山陽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
兩年多來,江蘇省和六合區通過政府牽線、企業對接等方式在山陽縣先後投入資金幫扶了86個蘇陝協作項目。通過幫助當地貧困家庭發展產業、培訓就業等多種方式幫助農村增收致富。其中蛋鴿養殖是所有蘇陝協作項目中收益最好、風險最低的,商洛當地老百姓親暱地稱這些從南京引進的蛋鴿為「扶貧鴿」。
村子搬遷後又被「沒錢」難住
2018年4月份的一天,距離山陽縣城70多公裡的西泉村來了一位身材高大、戴著一幅黑框眼鏡的青年男子。從旁人的聊天談話中村民徐兵虎得知,這是江蘇省南京市來山陽縣掛職的範副縣長,他這次是來西泉村調研扶貧產業的。
山陽縣委常委、副縣長範明輝為新招聘的南京輔警人員送崗。
看著副縣長長著一張「娃娃臉」,老徐心裡犯嘀咕:「這副縣長也太年輕了吧!
讓徐兵虎沒有想到的是,當天下午這位副縣長就在村幹部的帶領下來找他了,詢問他對村裡發展產業扶貧有啥建議和看法。
徐兵虎是當地「能人」。少年家貧的他16歲輟學外出打工,當過礦工、開過貨車,承包過工程,以有想法、能折騰聞名四鄰八鄉。
在外面打拼多年的老徐深深懂得「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所以他回到村子後第一件事就是跑項目、爭取資金,然後給老家修了12公裡的通組路,使得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了水泥路。
「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著這樣大家的農產品就能賣出去了。」徐兵虎回憶道。
修完路後,老徐又在山陽縣政府的支持下,幫助村民在西泉村蓋了長灣移民搬遷小區,將那些居住過於偏遠的村民安置到這裡生活。結合當時的國家政策,移民搬遷房每戶由政府補貼3萬元,當地老百姓出14萬元。
可是移民搬遷完成後,新的問題又來了——從山上搬遷下來的村民們,靠什麼維持生活?
徐兵虎意識到,一個地方想要長遠發展,必須有屬於自己的產業,村子的發展也不例外。
脆弱的養雞夢「破滅」了
2015年,徐兵虎決定用自己這些年的積蓄在村裡不遠處的峽谷地帶開辦一家養雞場,從而帶動鄉親們一起發展產業。他當時設想,養雞場家家戶戶都可以入股,雞蛋和肉雞並銷。
說幹就幹,整個2016年徐虎兵帶著一幫人在距離村莊比較遠的一處峽谷地帶整修出一塊平地,開始修建雞舍。為了讓養雞場的面積更開闊一些,他甚至斥資幾十萬讓一處溪流改道,從而節約出更多的土地。
副縣長範明輝找到徐兵虎時,養雞場基本上已經萬事俱備,就剩下去外地購置雞苗了。老徐當時的計劃是先養10萬隻。
這位從南京來的範副縣長對老徐的養雞場很感興趣,他一口氣問了老徐很多問題,比如雞蛋的銷路找好了沒?如何讓自己的雞蛋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假如遇到疫情怎麼應對?
這些問題老徐還真沒認真想過,這些年在外面闖蕩和奮鬥,讓他養成了一個邊幹邊摸索的習慣。他只是很簡單地想:既然別人的雞蛋很有市場,我養的雞也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見老徐有點尷尬,範副縣長笑眯眯地說:「不要急著幹,你完全可以想好了再幹,想得越周全風險就會越小。只有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才能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從根本上改變村裡的面貌。」
從這次聊天交談中,老徐得知範副縣長叫範明輝,1980年生人,來山陽縣掛職前是南京市六合區龍袍街辦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範明輝副縣長的幾個問題讓徐兵虎那天晚上失眠了,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關於養雞場的投資有些莽撞,存在著許多風險。
晚上睡不著覺,老徐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在手機上查找範明輝副縣長的信息。結果他吃驚地發現,這位80後的副縣長同時還是一名精於食品科學與工程的工學博士。
幾天後,老徐找到範明輝副縣長說:「養雞場我不幹了,你能不能幫我推薦一個啥項目,反正雞舍已經修好了,啥都不幹太浪費了。」
副縣長先幫村民開眼界
範明輝副縣長依舊笑眯眯地對他說:「我有個朋友在南京養鴿子,聽說收益不錯,你如果想去看看,我現在就給他打電話。」
見老徐有點遲疑,範明輝繼續解釋說:西泉村水山林眾多,生態環境那麼好的,養鴿子一定很適合的。最後又補充說,鴿子蛋的經濟價值要比雞蛋高很多。
山陽縣良好的生態環境,決定了鴿子蛋的品質優於同行業。攝影/田野
從沒聽說過養鴿子也會有很好經濟效益的老徐眼睛一亮,馬上來了興趣,表示願意去南京實地考察。
當天,範明輝就給他認識的南京東晨鴿業的老闆打了電話,介紹說陝西山陽縣農民徐兵虎想到他那裡考察一下,一定要好好傳授經驗。
範明輝還特別叮囑東晨鴿業的老闆,說老徐是一個想幹事的人,幫助他就是幫助蘇陝協作,也是幫助商洛的鄉親們。
幾天後,徐兵虎就起身去了南京。南京東晨鴿業總經理徐善金熱情的接待了老徐,並告訴他就當下南京市場而言,1枚鴿子蛋的批發價是5元錢。而當時,陝西本地1斤雞蛋的市場價格才不過3元錢。
見老徐很是心動,徐善金又介紹老徐去廣州、深圳等地繼續考察。他告訴老徐,考察是最好的學習過程,你只有對這個行業了如指掌了,下一步做起來才不能迷茫,才能夠心裡有底。
一番考察讓徐兵虎大開眼界。他了解到,一隻鴿子一個月可產5至6枚蛋,每隻鴿子除掉養殖成本,出售鴿子蛋利潤非常可觀。此外由於鴿子蛋皮薄肉嫩,在南方高端消費市場非常受歡迎。他還了解到,西安等地的相當一部分鴿子蛋都是從南方運送過來的,養蛋鴿不僅在山陽縣是空白,在整個陝西省也沒有幾個人聽過。
「扶貧鴿」穿越千裡飛到山陽縣
從南方回來後,老徐第一時間找到範明輝副縣長,他表態說:「養雞場不辦了,我要養鴿子,就養你們南京的那種鴿子,賣鴿子蛋。」
很快,在範明輝的牽線介紹下,徐兵虎成功與南京東晨鴿業對接。東晨鴿業表示願意以最低的價格為老徐提供鴿苗。
為了更加穩妥起見,2018年初,南京東晨鴿業總經理徐善金專門來到山陽縣西泉村實地探訪。在這個距離縣城一個小時車程的小山村轉了一圈後,徐善金對當地生態讚不絕口:「這裡的溫度、環境非常適合蛋鴿生長。」 他鼓勵徐兵虎道:「好好幹吧,沒有任何問題。」
就這樣,2018年7月,藉助蘇陝合作項目提供的150萬元項目發展資金,徐兵虎從東晨鴿業購買了1200對蛋鴿,他所註冊的山陽富鈺生態農牧公司蛋鴿養殖進入正式投產階段。
為了讓這個產業帶動鄉親們早日脫貧,徐兵虎讓當地6個貧困村的村集體都入股自己的公司,195戶貧困戶家庭也以入股形式參與到了富鈺生態農牧業的養鴿項目。
鴿子場建成後,徐兵虎還在當地招聘了4名年輕人,送他們到南京進行為期半年的學習。如今,26歲的楊善博已經是整個蛋鴿養殖場運營管理的負責人,另外三名年輕人也都成了養鴿場的技術骨幹。這些技術骨幹每人每月收入均在5000元左右。
讓徐兵虎和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蛋鴿項目上馬僅僅半年時間不到,銷售額就突破了15萬元。更讓副縣長範明輝等人吃驚的是,南京的專業養鴿人士再次來到山陽縣考察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山陽縣的鴿子蛋,無論是個頭還是品相,都要優於南方的鴿子蛋。
「這和山陽當地優越的生態環境有關!」食品科學工程專業出身的範明輝副縣長事後分析說。
「江蘇幹部比我們自己操心還多」
近兩年來,徐兵虎的養鴿產業運行的非常順利。工人每天7點上班,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完成清理鴿子水杯、添新糧、打掃糞便等一系列工作後,就進入長時間的觀察階段。一直到下午16時開始當天第一波撿拾鴿蛋,晚上8點後再撿一波。
蛋鴿項目在西泉村比原本設想的還要順利,在此期間,徐兵虎儘可能安排當地的村民來鴿場工作。比如清理糞便的工人陳喜娥,她今年已經60歲了,從2019年6月開始來這裡上班,主要負責餵食及清理糞便,每月工資1500元。如今養殖場的15名員工基本都是當地人。
蛋鴿養殖場的工人,都是西泉村周圍的群眾。
由於鴿子蛋的營養價值很高,老徐的鴿蛋在2019年開始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西安一些客商從他這裡批發的鴿子蛋,每一枚的價格一直穩定在10元左右。由於他的鴿子蛋品質好,江蘇等地的南方客商也不遠千裡讓他從山陽發貨。
2019年12月底,山陽富鈺生態農牧公司舉行附近6個貧困村的分紅大會,每個村集體分得2萬元。由於蛋鴿項目的帶動,當地180多戶貧困家庭的增收也達到了300元以上。
為了擴大養殖規模,今年3月,老徐又從南京購買了3000對鴿苗運回商洛,如今他的鴿場每天可產鴿蛋600多枚,日毛收入6000餘元。截至今年3月,這個以扶貧和帶動為宗旨的蘇陝協作項目已經創造出了70萬元的經濟效益。
小小的鴿子蛋竟然帶動了6個村的集體經濟,當地群眾對此很是吃驚,開始紛紛琢磨著想加入這一產業。
談到下一步的發展,徐兵虎說他的目標是養殖蛋鴿1萬對,然後再將這個模式向全縣乃至全省推廣複製,形成市場,打造品牌。「蛋鴿特別神奇的是它很少生病,這就將養殖風險降到了最低。此外最關鍵的是,目前蛋鴿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徐兵虎說。
2019年7月13日,山陽縣委常委、副縣長範明輝到延坪鎮西泉村調研蘇陝協作項目。
讓徐兵虎一直很感念的是,在整個蛋鴿項目從對接到如今擴大規模的全過程中,南京市在山陽縣掛職的幹部給予了太多的幫扶和指導。「有一次我對範縣長說,在這個項目上你們江蘇來的幹部比我們自己操心還要多。範縣長卻說『你們是我們引進的項目,我們就要為你們負責』。」
「蘇陝項目讓群眾的觀念變了」
山陽縣延坪鎮黨委書記陳德軍告訴記者,延坪鎮一共有6個蘇陝協作項目,其中蛋鴿養殖是目前發展勢頭最好的,「這批從江蘇飛來的鴿子不僅直接幫助農民脫貧,更重要的是讓群眾改變了觀念,懂得了市場的重要性」。
據陳德軍介紹,蛋鴿養殖在當地是個新鮮事物,此前大家根本想不到一個鴿子蛋的價格能頂得上十個雞蛋的價格,現在群眾觀念變了,發展蛋鴿有望成為山陽縣的一個新產業。
如今,白龍村村主任周和喜投資170萬元的蛋鴿養殖基地已經完成了全部基建,6月中旬鴿子就可以從南京運送回來。這其中,首批蘇陝協作資金幫扶了50萬元,當地20戶貧困戶參與到了這個項目。
「我們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相信這範縣長幫我們引進的這個個蘇陝項目一定能帶領鄉親們找到一條致富路。」 周和喜自信地說。
山陽縣委常委、副縣長範明輝介紹說,產業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牛鼻子」,蘇陝協作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扶持產業脫貧,通過支持項目建設,一方面解決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難題,幫助村集體走上持續發展的出路,另一方面把貧困戶通過基地務工、土地租金、股份分紅三種途徑嵌入到產業項目中去。「只有抓好了像蛋鴿這樣的特色產業,才能徹底解決村脫貧和戶脫貧。」範明輝副縣長說。(當地供稿 李韜)
(責編:李志強、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