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下)

2020-12-19 坤鵬論

很多常識在批判和懷疑的眼光審視下,都會敗下陣來。——坤鵬論

一、色諾芬尼的真理與意見

色諾芬尼提出「意見」與真實者和真理(也就是「一」)相對立,他這樣吟唱道:

從來沒有人清楚地知道過,也絕沒有人會知道關於神靈的,我說,以及關於宇宙的事。因為即使有人幸而能夠說出那最完滿的東西,他自己也並不會知道;因為「意見」沾染了一切。

這是典型的懷疑主義觀念——一切事物皆無確定性。

最著名的懷疑論者之一賽克斯都·恩披裡克在其《反數學家》一書中對這段詩給了普遍化的解釋說:

「我們試著想像,在一間房子裡,存著許多寶貴的東西,有很多人在夜間去尋找黃金:這樣每個人都會自以為找到了黃金,但是,即使真正得到了黃金,他也還是不能確定地知道。

同樣道理,哲學家走進這個世界,也如同在黑夜走進一間大房間,去尋找真理;即使他們獲得了真理,他們也還是不能確定知道他們獲得了真理。」

由此可見,這再次夯實了智者派的真理因人而異的觀點,源起於愛利亞學派。

不過,色諾芬尼對於意見和真理並沒有明顯傾向性。

亞里斯多德認為,他好像沒有決定究竟贊成其一或其他,他遊移於兩者之間,一般來說,在兩個相反的知識之間他寧願選取那個比較近似的意見——本身也被看作較強的意見,而不是被看作真理。

但是,到了巴門尼德那裡後,就開始旗幟鮮明地「詛咒」意見了。

另外,坤鵬論看到,也有人將愛利亞學派的「意見」翻譯成「臆見」,後者特指個人主觀的見解,似乎並不特別符合原義。

小知識:賽克斯都·恩披裡克

他是西方哲學史最有名的懷疑論者之一。

由於他的著作大部分得以保留,因此,也就成為了後世了解懷疑論派的一個重要來源。

但是,關於他的生平幾乎未知,只知道他是一名醫生,並且從其名字——賽克斯都·恩披裡克可以得知,他是名經驗派的醫生,也就是不根據理論行事,而根據現象。

他的生活和講學的時間大致在公元二世紀中葉。

另外,在他的著作中稱,巴門尼德其實是色諾芬尼的一個朋友。

二、巴門尼德的真理和意見

我乘坐的駟馬高車拉著我前進,極力馳騁隨我高興,後來它把我帶上天下聞名的女神大道,這條大道引導著明白人走遍所有的城鎮。於是我的馬車沿著那條道路趲行,拉車的馬兒十分聰明,載著我前進,少女們為我指點出途徑。車軸磨得滾燙,在軸函中發出震耳的嘯聲,因為它的兩端被旋轉的車輪帶著飛速地翻騰。那時太陽的女兒們離開夜宅,掠過頭上的紗巾,把馬車趕向光明。那裡矗立著一座大門,把白天和黑夜的道路劃分,上邊有門楣,下邊有石頭的門檻;這天門上巨大的雙扉閉得緊緊,保管啟門之鑰的是狄凱,那專司報應的女神。少女們用恭維的詞令央告這位尊神,機靈地勸她同意把插牢的門閂拿開。於是門閂除去,兩根嵌著釘子的黃銅門軸在軸函中一根接著一根轉動,門道洞開。少女們驅著駟馬高車筆直地進入門來,女神親切地將我接待,握著我的右手,用下面的話語向我說:青年人,你在不朽的馭手陪同下,乘著高車駟馬來到我的門庭,十分歡迎!領你走上這條大道的不是惡煞(因為這大道離開人間的小徑確實很遠),而是公平正義之神。所以你應當探究一切事物,從圓滿真理的牢固核心,直到毫不包含真理的、變幻無常的、凡夫俗子的意見。意見儘管不真,你還是要加以體驗,因為必須通過徹底的全面鑽研,才能對假相作出判斷。你必須保持你探究的思想使之遠離意見的道路,別讓外騖甚多的習慣用經驗的力量把你逼上這條路——只是以輕率馬虎的眼睛、聲音嘈雜的耳朵或舌頭為準繩,而要用你的理性來解決紛爭的辯論。你面前只剩下一條道路,可以放膽遵循——真理之路。光是欲望會使你迷失道路。

坤鵬論講過,巴門尼德同色諾芬尼一樣,也是用詩來講述哲學的。

而以上這段就摘自他的《論自然》的導言。

在這篇雄偉的導言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個要點:

1.這場旅程是從黑暗王國(凡人的意見王國)到真理之國(神的理性之國)的;

2.真理之路離開人們常走的大道(意見之路)很是遙遠;

3.巴門尼德在詩中所說的真理之路就是他堅信的唯一真理——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4.人們只有心懷公正和正義才能踏上去往真理之國的道路,才能叫開真理之國的大門;

5.人們認識這個世界有兩種基本途徑:真理和意見,前者少有人走,後者則擠滿了凡人;

6.為了把握真理,就需要撇開因感覺和現象這些「假相」產生的意見;

7.意見雖然不含真理,仍然要加以體驗,因為必須通過全面的徹底研究,才能制服那種虛幻之見;

8.人的欲望會讓人迷失道路和方向。

顯然,從上面的詩歌中我們能夠明顯地看出,巴門尼德認為,感性的東西只會干擾和妨礙人們尋求真理。

人的感官是「引起混亂和騙人的元素」。

它們導致了虛假的、不實的概念產生,是單純性幻覺的最大製造者。

所以,感官是不可靠的,關於事物的感知不同於事物「本身」,感知不可信任。

另外,巴門尼德借女神之口告訴人們,凡人的意見之路是:存在者不存在,這個不存在必然存在。

女神解釋道:「走這條路,我告訴你,是什麼都學不到的。因為不存在者你是既不能認識(這當然辦不到),也不能說出的。因為能被思維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

「在那條途徑上,那些什麼都不明白的凡人們兩頭彷徨。因為他們的心中不知所措,被搖擺不定的念頭支配著,所以象耳聾者和盲眼者一樣無所適從。這些不能分辨是非的群氓,居然認為存在者和不存在者同一又不同一,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

但是,現實情況是,即使我們承認巴門尼德論證的邏輯力量,我們還是很難摒棄自己的常識觀點——世界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和運動,並呈現出多樣化。

巴門尼德認為,這些常識觀念實際上都只是錯覺,並是一切錯誤的根源,他堅持在表象和存在之間作出區分。

他說,變化和多樣性混淆了表象和存在。

在區分了表象和存在之後,巴門尼德又做了另外一個同樣重要的區分——真理和意見之間的區分。

他認為,表象只能產生意見,而存在是真理的基礎。

常識告訴我們,事物似乎一直處在流變之中,所以事物才會持續變化著。

然而巴門尼德卻說,這個建基於感性的意見必須被理性的活動所取代。

理性能辨別出關於事物的真理,它告訴我們,如果存在著一個單一的「存在」——「一」,而且所有東西都是由它構成的,那麼就不可能存在運動或變化。

其實,當泰勒斯說萬物始於水的時候,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提出這個觀點。

泰勒斯暗示說,事物的表象並沒有向我們展示構成存在的物質。

而巴門尼德旗幟鮮明地強調了這些區分。

他說,把宇宙看作是不可分的整體,這是靠理性(reason)得到的,如果只憑感官(senses),那就只能見到宇宙是一些混亂的幻覺而已。

真理和知識與現象和純粹的觀念之間是鮮明對照的,真正的知識只有通過純粹的理性認識才能獲得。

巴門尼德得出了異於常人的理論,並且堅信不疑,就在於他更信服於邏輯推理而不是眼睛看到的東西。

可以說,西方哲學史中知識與知覺的決然分割起源於巴門尼德。

他不以眼睛,而是從理性的角度來探討存在的有無——眼見不為實,只相信理智,被認為是最早提出表象和存在雙重性的思想家之一,同時,也被稱為理性主義的鼻祖。

三、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影響

巴門尼德的哲學思想深刻地影響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這師徒二人的哲學中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

蘇格拉底深受其本體論、邏輯推理、對真理與正義的篤信等影響,而柏拉圖還接受了他關於存在的不變性的根本思想,以及真理和意見的觀念。

後來柏拉圖又從赫拉克利特那裡學到了世間沒有什麼是不變的,最後他以畢達哥拉斯的二重世界、靈魂說為框架,將三位先哲的思想糅合融會出了他自己的哲學觀念:真理的理型世界和意見的表象世界;知識來自理性而非感官。

據說,巴門尼德在65歲時,由他主要的學生芝諾陪同前往雅典。

柏拉圖專門寫了《巴門尼德篇》對話錄,讓他和青少年的蘇格拉底展開了討論(也有說是蘇格拉底專程登門拜訪)。

其中這樣寫道:「巴門尼德已經很老了,有了異常灰白的頭髮,美麗的儀表,大約65歲,芝諾約近40歲。」

在《泰阿泰德篇》中,柏拉圖讓蘇格拉底對於人請求他考查愛利亞學派的系統時說:「對於麥裡梭和其他主張『大全』是靜止的『一』的人,我都相當尊敬,但對於巴門尼德我更加特別尊敬。因為就我看來,借用荷馬的話來說,他乃同時是可敬和可畏的人,因為我曾經與這人有過接觸,並且曾經聽到過他的美好的演說,當時我還十分年輕,而他已經是很好的人。」

而蘇格拉底的學生克貝斯在其著作的篇首寫道:「一個巴門尼德式的生活」,這說明它在習慣語中已被用來表示一種道德的生活了。

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蘇格拉底、柏拉圖對巴門尼德有多麼尊敬了。

哲學天才黑格爾對這位先哲也是讚譽有加:「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起始了,在這裡面可以看見哲學被提高到思想的領域。一個人使得他自己從一切的表象和意見裡解放出來,否認它們有任何真理,並且宣稱,只有必然,只有『存在』才是真的東西。這個起始誠然還朦朧不明確;它裡面所包含的尚不能加以進一步的說明;但是,把這點加以說明恰好就是哲學發展的本身,這種發展在這裡還沒有出現。與這點相聯結,就引起了這樣的辯證法,既變化的東西沒有真理;因為當人們把這些規定當作有效準時,他們就會遇著矛盾。」

還有人這樣評價道:「巴門尼德肯定了存在之『有』,認為存在具有實在性,確立了真理與存在的相同地位,以及通達存在或認識真理的思辨之路,這是堅信理性不僅能夠發現真理,而且能夠帶來正義和社會進步的現代『啟蒙敘事』的先聲。」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
    ——坤鵬論《希臘哲學史》曾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說,色諾芬尼是「第一個說出『一』的,但他沒有作出清楚的說明」,他「只是凝視整個太空,他說『一』是存在的,『一』就是神。」,然後便將這個思想的後續留給了巴門尼德。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下)
    很多常識在批判和懷疑的眼光審視下,都會敗下陣來。但是,到了巴門尼德那裡後,就開始旗幟鮮明地「詛咒」意見了。另外,坤鵬論看到,也有人將愛利亞學派的「意見」翻譯成「臆見」,後者特指個人主觀的見解,似乎並不特別符合原義。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中)
    ——坤鵬論一、「一」、「有」、「無」在《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中,坤鵬論講了:1.色諾芬尼和巴門尼德規定這個世界的絕對本質為「一」的以上特徵告訴我們,像生滅、變化、運動等觀念都屬於感性的表象,並非真理;3.巴門尼德認為唯一的真理就是——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另外,這兩天坤鵬論專門學習了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中關於色諾芬尼和巴門尼德的章節,又有所啟發和收穫,在這裡一併分享出來。
  • 坤鵬論:如何學習哲學?(下)
    ——坤鵬論一、從哲學的本質上尋找如何學習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哲學是什麼。坤鵬論認為,哲學是一種反思、批判的人生態度。坤鵬論堅信,即使你看的是一本最淺顯的哲學入門圖書,只要邊讀邊思考,也一定會讓你的思想產生前所未有的震蕩。曾經,我自己也是買來了一堆哲學圖書,邊學邊寫,邊寫邊學,在迷上哲學之後,個人便開始出現了驚人的轉變。
  • 坤鵬論: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下)
    ——坤鵬論畢達哥拉斯是數學史極為重要的人物,從數學的英文單詞——mathesis就能看出端倪。黑格爾認為,畢達哥拉斯的數即實在的認識,屬於理型論的初期階段,「數,是思想的開始,但只是最初級的開端。」也就是說,畢達哥拉斯的主張還沒有到達思想=概念的階段,後來在柏拉圖的理型論中才成為概念。但是,實際正好相反,只有藉助於畢達哥拉斯的數即實在的認識,柏拉圖的理型論才有可能成立。
  • 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下)
    而正義能夠給予靈魂健康和好,因此正義才是對靈魂真正的好。那麼,掌握正義的知識,行正義之事,便會讓靈魂和諧、淨化和寧靜,變得好起來,這樣才能真正得到真正的幸福。波盧斯和卡利克勒所言的幸福則主要指向外在的層面,即世俗意義上的富貴榮華和聲色犬馬。
  • 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 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下)
    ——坤鵬論    而且,坤鵬論堅信,未來它們還會繼續這樣碰撞著。  因為人性不變!  蘇格拉底所指的幸福更多地指向內在的層面。  前面講過,柏拉圖認為靈魂是人的本質,只有讓靈魂好,人才能實現生活的最終目的——幸福。  而正義能夠給予靈魂健康和好,因此正義才是對靈魂真正的好。
  • 坤鵬論:什麼是荒謬?
    ——坤鵬論昨天,坤鵬論在《反有神論者加繆的人間信仰》講到了帕斯卡,在今天文章的開始,特別再推薦一下他的《思想錄》一書。一、荒謬是方法,而不是目的正如坤鵬論在《反有神論者加繆的人間信仰》中所講到的,加繆深受帕斯卡思想的影響,並由後者的消遣理論、世界的無窮與人類的無知鮮明對立,延伸出了荒謬之說。
  • 坤鵬論:哲學研究的是什麼?有哪些分類?
    坤鵬論更相信的是,只要新冠一走,人類很快就會將它遺忘,直到下一次災難來臨。大自然最大的奧秘便在於——概率。它也是坤鵬論最近這一兩年的最大收穫。所以,印度哲學是出世哲學,印度人想的是人與神的關係,是輪迴。而中國的哲學思想就比較複雜了。從儒家思想來看,它打一開始便強烈地關注第二個問題,關注人的實際行為和人的社會生活問題,也就是倫理學。
  • 坤鵬論:芝諾,愛利亞學派的最強鬥士
    ——坤鵬論前面坤鵬論講了愛利亞學派的先驅色諾芬尼、創始人巴門尼德。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這個學派之所以在西方哲學史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就在於它將哲學從觀察層面最旗幟鮮明地帶入到了思想層面,眼見不為實,只相信理性,從而一舉奠定了西方哲學的主旋律——只有理性才能找到真理。接下來,坤鵬論再來介紹一下巴門尼德的兩位學生,特別是芝諾,他簡直就是思想顯化的高手高高手。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上)
    而海德格爾則比較難以歸類,關鍵就是其志並不想僅囿於現象學,他的目標是自成一派的哲學大宗師。後來,法國哲學家、存在主義派的薩特將其和自己歸為無神論的存在主義,他也予以了否認。坤鵬論認為,海德格爾受到現象學很大影響,胡塞爾的思想是其哲學思考的重要源點之一,說他是現象學派也沒錯。
  • 坤鵬論:柏拉圖就是哲學
    ——坤鵬論 歷史小檔案:柏拉圖 所處時期: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時期 時期時間: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 其實,柏拉圖不僅吸收了蘇格拉底的思想,他還將諸如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畢達哥拉斯等古希臘先哲的思想融匯並聯繫在一起,甚至還包含有東方哲學思想,絕對是當時西方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西方哲學和哲學家簡明百科全書》這樣寫道:「柏拉圖的著作都保存了下來,一共五大卷。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上)
    ——坤鵬論坤鵬論寫到這裡,大家一路跟著讀到這裡,我們基本也了解了哲學與修辭學一直的關係。自古希臘時期起,它們便處於對立關係,時而緊張,時而緩和。直到現代,哲學界自己開始反思後,它們才慢慢走到了一起。修辭學與哲學為什麼火水不能相容呢?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柏拉圖對修辭學那麼深惡痛絕?
  • 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作者發現,自泰勒斯到蘇格拉底同時代的德謨克利特和智者,古希臘哲學流派中暗含著一條思想主線,它奠定了古希臘哲學的基本格局,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是對其的發展和完善,這就是巴門尼德開創的本體論傳統和本質與現象的區分問題。蘇格拉底哲學的轉向:捍衛巴門尼德本體論傳統一些學者將蘇格拉底哲學視作古希臘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向」,即蘇格拉底將哲學研究中心從對自然世界的關注,轉移到對人自身的倫理生活上來。
  • 坤鵬論:色諾芬尼大笑 那些神不是神,是笑話!
    哲學是愛智慧,愛的其實是論證的智慧,而論證就是真正哲學的意味。——坤鵬論最近,坤鵬論在學習和寫作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知識無止境,學海永無涯。我們常說,過程比結果重要,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的哲學尤為如此。而哲學的真正魅力以及真正意味就在於它的論證過程,以及在論證過程中表現出的智慧。在前面坤鵬論曾多次提到過,哲學根本注重的是論證過程,論證結果次之。
  • 巴門尼德
    他是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愛利亞派的實際創始人和主要代表者。他是色諾芬尼的學生,同時也受到畢達哥拉斯派成員的影響。主要著作是用韻文寫成的《論自然》,如今只剩下殘篇,他認為真實變動不居,世間的一切變化都是幻象,因此人不可憑感官來認識真實。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初學者最好讀柏拉圖的著作?
    ——坤鵬論坤鵬論本想浮光掠影地介紹一下柏拉圖的著作,但是,很快就發覺這違背了自己的寫作初心。而且,越是學習越是寫,越感受到柏拉圖的偉大,分享的衝動欲罷不能。一、為什麼哲學初學者最好讀柏拉圖的著作?在前面的文章中,坤鵬論曾說到過,最令西方哲學史無比遺憾和振奮的是,幾乎所有內容都或多或少會和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扯上關係。他們是自古代起始,經中古時期,近代,乃至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初學者最好讀柏拉圖的著作?
    ——坤鵬論在前面的文章中,坤鵬論曾說到過、學術化,越來越多的哲學家會在自認為大成時,去有意識地建築自己的哲學體系、思想大廈,好似在給自己的思想開辦一個向世人公開的展覽館。而且,智慧往往也不是最終目的,智慧之後還有目的——正如坤鵬論在前面所說
  • 坤鵬論:西方哲學第一人
    哲學始於閒聊。——坤鵬論上周六下雪了,群裡有人說,「節氣真神,明天就是小雪。」他帶著弟子們研究哲學、天文學、數學,活躍於政治、氣象、水利工程、航海術、幾何學等諸多領域。雖然後世斷言他沒有寫下他的科學和哲學原理,但是,至少有四篇論著可以歸在他的名下:《航海星象學》、《論起源》、《論二至點》及《論二分點》。
  • 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上)
    ——坤鵬論前面坤鵬論用了《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上)》、《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中)》、《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下)》全面介紹了畢達哥拉斯的思想觀念。他極其繁瑣地運用愛利亞學派巴門尼德和芝諾的推理方法,提出了以下三個非同尋常的觀點:第一,「無物存在(本體論);第二,即使有某物存在,它也無法被認識(認識論);第三,即使它可以被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