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常州有個86歲的"旗袍奶奶" 一雙巧手縫製上百件旗袍驚豔美國人
蔣碧華,女,86歲。因為酷愛旗袍,親手製作了上百件旗袍。女兒劉琦平,在美國留學期間,穿著母親親手做的旗袍,驚豔了美國的教授和同學。
採訪前,蔣碧華老人在電話裡給記者簡短地提了兩個要求——第一,不要把她寫成沒日沒夜做旗袍的人,旗袍是她的最愛,沒有靈感絕不動手,趕工做出來的東西,不符合她的審美;第二,不要把她拍得不好看,如果記者可以等,她這就去燙個頭髮,一定要讓照片看起來美美的。
第二天,記者如約到金東方頤養園採訪蔣碧華老人,雖然是第一次見面,可還是能從一眾老者中一眼就找到她——一襲豆沙色的古典旗袍,配著寶藍色的手工羊毛披肩,腳蹬一雙擦得發亮的黑色高跟鞋,胸口精美的盤扣襯託著脖子上的白玉項鍊……無不讓這位老人,在秋風中格外出挑。
蔣碧華是個慈祥隨和的老人,一把挽起記者,講起了她和旗袍有關的故事。吳儂軟語、顧盼生姿間,不難想像,老人年輕時的風華。
巧手,她能把一塊普通的窗簾布變成美衣
蔣碧華是個講究人,出席不同的場合,要換個幾身衣裳。拍照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老人說,「這張不好,剛剛我這衣服沒穿正,咱們重拍。」給記者介紹旗袍的時候,她總要認真地檢查盤扣是否扣好,衣擺有沒有褶皺,她希望每一件她的心血之作,都能把美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來。
現在很多旗袍,盤扣都只是裝飾,只要背後或者腋下的隱形拉鏈一拉,就算穿好了,為什麼她的旗袍還堅持做這麼多盤扣呢?老人聽到這個問題,臉色有一點不高興。她說,旗袍是要貼合穿衣者的身段,才能展現美感的,如果只靠一條拉鏈來決定衣服的形狀,要麼這件衣服就是太挑人,要麼就是什麼人都能穿,壓根穿不出美感。盤扣是老一輩傳下來的東西,釘在領口的地方,彰顯著氣質;釘在不顯眼的地方,能完美約束衣服的合身程度。她說,現在有的旗袍做得不講究,穿著不好看,反而破壞了人們對旗袍的好印象。為了她口中的「講究」,蔣碧華的每一件旗袍,都是她親手設計,親自操刀的。無論是祥雲狀的領口,還是對襟排扣,抑或是斜襟處鏤空的花紋,都能輕易勾起一個人對美的嚮往。
而也正是這股子「講究」勁兒,讓老人的巧手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無論是十來塊的布料、被拋棄的邊角料、民國床單,只要被她看上了,都是有潛力華麗變身的。蔣碧華最愛給人家展示的是兩款旗袍,一款是灰底黑花紋的長袖旗袍,一款是光面料子鳳凰花紋的旗袍。每每道來,老人的眉眼間就會透著一股淘氣的得意:「這件,是用人家做窗簾的布做的,我一看這是做旗袍的花樣,就要剪一段來用。賣家不同意了,說『剪下來就不退了,可千萬不要開玩笑啊!』可我就是買了下來,在料子背面加了碎布墊進去。做成了這款秋冬季的旗袍。」還有一件,是她閒來無事,用舊的被面做的,本來只是試試效果,誰知一穿上身,就贏來無數好評,好友紛紛將家中的舊被面貢獻出來,讓蔣碧華大展拳腳,原本壓箱底的廢布料,卻成功便成一款大方優雅的美衣,無不讓身邊人嘖嘖稱奇。
用窗簾布做出來的旗袍,這是蔣碧華的得意之作之一
一雙巧手,讓舊被面變成美衣裳
(責編:張妍、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