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國綠色時報社和江西省林業局共同主辦,以「踐行兩山理論 打造江西樣板」為主題的「中國生態旅遊美景推廣計劃•走進贛南蘇區綠色生態採風行」活動在革命老區江西省贛州市啟動。由中央主流媒體和重點新聞單位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深入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梅關國家森林公園、崇義縣明山國家森林公園、上猶縣陽明湖國家森林公園等地,調研森林健康養生、鄉村旅遊、旅遊扶貧、生態旅遊開發與保護等情況,通過宣傳江西生態旅遊發展經驗,講述森林美景故事,讓公眾領略江西山水之美。
90年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這裡逐步建立,熊熊燃燒的革命之火把這片土地映照成開闢新世界的紅色;現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兒生根發芽,漫山遍野的森林茶園給這方天地帶來生機盎然的綠色。前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家國情懷和後輩們保發展護自然的環境責任一脈相承,共同賦予了贛南蘇區底蘊與美景並存、令人流連忘返的特徵。
大餘梅關國家森林公園
大餘梅關國家森林公園(大餘丫山):旅遊扶貧促民生
十三年磨一劍,2007年開始運營的丫山風景區,現在已經是國內知名休閒度假景區,一個落後山村已然變成了一方宜居、宜遊、宜養、宜業的幸福小鎮與生態度假樂園。丫山的旅遊扶貧模式、健康生活方式及人才培養機制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企業立足鄉土,傳承中華優良傳統,挖掘鄉俗人文,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遊。以A哆主題為創意打造了三大特色樂園,讓鄉愁記憶有互動,鄉村非遺有傳承。作為丫山旅遊食品生產的主要窗口,章源生態食品廠已研發並生產了丫山黃元米果等近60種旅遊特產小吃,周邊產品也都具備完整的銷售鏈條,產量逐年上升。在丫山「九回頭美食街」,九位熱心淳林的客家鄉嫂經營著九間檔口,主打九種特色手工小吃。57歲的鄉嫂盧德風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美食檔口給鄉嫂們長期免租金、免費培訓,盧德風有幸成為了一個「小老闆」,去年成功脫貧;A哆鄉村為客家山歌手提供了歌唱的舞臺,以最人性化的方式幫助當地人脫貧。
網際網路物流業巨頭「韻達快遞」的掌舵人也被丫山的發展之路深深吸引,激發了回報其家鄉杭州市桐廬縣夏塘村的構想,桐廬縣「快遞之源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由此誕生。「丫山學院」也在建設當中,目前已與南昌師範學院籤訂了校企合作協議,通過專業實踐、項目互推、產業互動等形式輸出丫山模式。未來還將與更多的院校進行合作,發揚丫山軟實力。
大餘梅關國家森林公園九回頭美食街」鄉嫂盧德風給遊客做燙皮,去年已成功脫貧
崇義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傳統優勢再創新
陽明山古稱觀音山,位於崇義縣城城區邊緣處,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後為了紀念著名的軍事家、教育家王陽明在崇義縣平叛立縣,更名為陽嶺。以森林資源為主體,地勢南高北低,南陡北緩,地貌複雜。山頂部和南部有多處懸崖峭壁及奇巖怪石,山谷間有瀑布曲流,形成樹枝狀的山泉水系,常年流水不斷。雲海、蘭溪、奇石、雨林、杜鵑、竹海是「陽明山六絕」。
林業是崇義發展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希望所在。崇義縣十分注重森林資源培育工作。科學編制森林經營規劃,積極探索總結推廣了適合南方林區的豐產高效的經營理論和技術模式,並建成了51萬畝森林經營樣板示範林基地。崇義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成為「全國樣板」。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林業工作,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發展理念,把林木採伐、公益林管理、林地徵佔用、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火等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做實林業特色產業,助力林業生態扶貧這一系列規劃中以做強南酸棗產業發揚傳統,又以做特刺葡萄產業提優新興項目,還有做活毛竹林產業、做精油茶產業、做優森林藥材產業等舉措從多方面發展林業優勢。經濟政策也來保駕護航,崇義縣創建產權交易和金融服務平臺、林農互助平臺、集約經營示範平臺。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向林業集聚,促進林業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森林集約化經營,並以此示範帶動林農發展林業,實現聯合經營體抱團發展。
上猶陽明湖國家森林公園、南湖溼地公園:欣賞與保護並存
因建全國第一座壩內廠房式水電站——上猶江水電廠而形成的扇形湖泊陽明湖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有427條形態各異的湖灣和42座星羅棋布的湖心小島,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負氧離子每立方釐米達6萬個。
其核心景點贛南樹木園氣候溫和,植被茂盛,山水一體,秀色天成,既是一個獨具魅力的旅遊勝地,又是一個奧妙無窮的植物王國。致力於收集、保護、研究、展示和開發利用贛南及南亞熱帶地區野生樹種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樹種,建立區域性樹種基因庫,成為贛南及南亞熱帶地區開展樹種研究和樹種保護的中心,現收集保育樹種1300餘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樹種50餘種。
猶南湖國家溼地公園上接陽明湖國家森林公園,串聯多處景觀點,下至上猶縣縣界處,實現全域保護。經過多年建設,公園內生態系統趨於完善,服務功能顯著提高,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更加豐富,具備了良好的遊憩基礎,實現了周邊社區和居民生態共享、利益共生的良性發展。
江西上猶:「天然氧吧」沁心脾
山環水繞,曲徑通幽。走進中國名茶之鄉上猶縣園村村,茶香四溢,荷塘碧綠,溪水淙淙,客家民居,一派田園風光。擁有「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國字號金字招牌的上猶縣,以「三清潔四整治」「五淨一規範」為抓手,持續提升鄉村顏值氣質。目前,全縣已有50餘家有「情懷」、有「品位」的品牌民宿正串珠成鏈、連點成片,牧心紀、恩嘉民宿等特色民宿更是深受遊客青睞。
遊客們神往的雙溪草原是上猶縣傾力打造康養體旅遊新業態環節中的一環。素有「中國天然氧吧」美譽的上猶縣,立足「生態休閒度假區」的定位,深入挖掘生態、康養、旅遊等資源的比較優勢,構建起了「康養+醫養+旅遊」的發展模式。
上猶不但有民宿怡心、氧吧養心,更有鄉愁入心。走進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點——上猶縣梅水鄉園村村,一塊塊鑲嵌在客家民居門楣上方的客家門匾,與粉牆黛瓦相映成趣,散發出古樸厚重的氣息,坐落村內的客家門匾習俗傳承基地,更是勾起遊客深藏心底的鄉愁。「客家門匾習俗」是上猶縣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客家門匾習俗傳承基地」和客家門匾文化長廊集中對各個姓氏的歷史淵源、姓氏堂號、先祖發祥地、先輩品行風範等門匾題詞進行展示,受到遊客的廣泛關注;一系列客家門匾特色旅遊商品和紀念品也使遊客愛不釋手。
從保衛國家到保護自然,贛南蘇區始終披著鮮豔的顏色,譜寫著高昂積極的行軍樂章,以明亮的姿態傳承和發展。(唐愛軍 林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