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上的子洲火車站,與陝北最具真味道的地域建築,相依相伴

2020-12-18 火車站工程師XATL

子洲縣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1944年陝甘寧邊區政府為紀念革命先烈李子洲同志,命名該縣為子洲縣。子洲縣處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腹地,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子洲東與綏德相鄰,西與靖邊縣相連,越往西行,地形慢慢的就由黃土高原進入毛烏素沙漠邊緣地帶了。

太中鐵路子洲段

縣域境內有青銀高速公路、307國道、206省道外,2011年初橫亙我國東西的太中銀鐵路從子洲縣境內穿越,結束了子洲縣不通鐵路的歷史。

太中鐵路、青銀高速與307國道

子洲火車站在縣城西邊的薛家崖村,距離縣城大約7、8公裡, 307國道從車站站前穿過。車站站房為中國傳統對稱建築,中間為單層候車室,兩側為層高二層的票房、辦公用房等,站房設計規規矩距,不像綏德、延安等站設計風格極具陝北地域特點。

太中鐵路主要是貨物列車為主,客車跑得較少,車站雖是一個縣城火車站,每天也只有6、7趟客車停靠辦理業務,從這兒出行旅客也不是很多。子洲與綏德間公路交通很方便,綏德火車站處於鐵路十字路口,各個方向的列車基本都在車站停靠,子洲縣群眾更多喜歡直接從綏德火車站乘車出行。

車站對面就是薛家崖村,村子不大,在307國道邊和後面的幾座土崖上,每家每戶的窯洞都在山坡上錯落有致的排列著,從下往上,算起來足有七八層,幾條小道曲曲折折盤繞而上,將散落在不同地方的窯洞、院落有機的連接起來。忙完莊稼地裡農活的人回到家裡,吃完晌午飯或茶餘之間,走出窯洞,三倆人一堆,抽著煙拉拉家常,也其樂融融。

土崖之上的窯洞前、院落裡也零零散散栽有槐樹、榆樹,一眼望去,圓弧形的窗欞、院落裡的石碾、石桌,片石壘起的院牆,裸露的黃土,灰褐色的植被,與公路邊幾簇簇看起來有幾十年的老槐樹、老榆樹相互映襯,把地道的陝北地域特色,原汁原味黃土高坡上的粗獷地域文化,展現在我們面前,美不勝收。

由銀川開往西安的K324次列車進站停妥,列車員開門立崗作業,車站工作人員組織旅客有序乘,火車在這個小站只有兩分鐘停留時間,旅客上下車完畢,列車鳴笛啟動,駛向下一站綏德火車站。

相關焦點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來欣賞我國傳統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什麼是窯洞?+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 綏德縣賀一村黨氏莊園,陝北黃土高原最完整、最具特色的民居群落
    周邊均為自然山地,遠離縣城,自然環境優美,賀一村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四面環山,溝壑縱橫且溝深谷隘,是典型的黃土丘陵峁梁地帶。 賀一村作為陝北典型的以姓氏命名的村落,村落原有賀氏,建村年代不詳,明代賀一村就有賀氏族人在這裡繁衍生息。
  • 黃土高坡、陝北窯洞:自駕遊陝西
    黃土高坡、陝北窯洞:自駕遊陝西 2013-09-27聯合越野 黃土高坡、陝北窯洞、白羊肚手巾紅腰帶……《平凡的世界》展開厚重而溫情的人生畫卷。 印象:肉夾饃 秦腔戲劇 路線概況:西安—宜川—延安—榆林 Day1: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
  • 元旦跨年冬行米佳路,尋覓那夢中的黃土高原
    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雪,冬日的黃土高原腹地,溝壑縱橫,廣袤博大,原始粗獷中更顯奇崛壯麗與古老雄渾!有著陝西十大最美鄉村旅遊公路之稱的「米佳公路」,連接起了黃土高原腹地的兩個重要旅遊大縣——窯洞古城米脂縣、宋代石城佳縣,雖然只有六十公裡,但沿途分布的一處處歷史遺蹟、一座座窯洞民居在雪天裡更具風採。
  • 淺談陝北黃土高原的現狀的困境
    路遙先生曾寫過一篇《平凡的世界》,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陝北黃土高原的生活。如今已過去二十餘載,陝北黃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筆者將為您解讀陝北黃土高原的現狀及面臨的困境。黃土地上的人們正在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其次是醫療問題。過去農民患了病,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基本都是吃去痛片兒。如今有了醫保,大病小病都可以報銷。但醫保費用逐年水漲船高,主要是地方偏遠,醫療資源薄弱,再加上交通不便,人員居住分散。看病難依然是一大難題。經濟問題。
  • 西安是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是荒漠不毛之地 ? 數據和事實打臉噴子
    在網上看到很多網友噴西安位於黃土高原,是荒漠戈壁、不毛之地,地域黑們最喜歡拿這個黑西安,今天,就讓我用數據和事實打打他們的臉,讓他們閉嘴,不服來辯!對此,各種說法都有,姑且作為一個地理學方面的不同見解吧,關中平原是否是黃土高原,是與不是,均可接受。黃土高原面積那麼大,為什麼一般都是認為就是陝西省呢?這主要是因為陝北延安市是革命聖地,很多紅色影視劇,以陝北黃土高原為背景的鏡頭比較多,久而久之,黃土高原就成了陝北的代名詞了。
  • 一路向北,陝北黃土高原竟有如此一片清幽之地
    說到黃土高原,給人們更多的則是一種雄渾的厚重感,今天小悠要帶給大家的是一處隱匿於黃土高原的清幽地--神木天台山。天台山古建築群經歷代增置修葺,漸成宏大規模,長約2公裡,最南端是高聳的山門,有數十米的石洞,洞內有石階二百餘級,洞上有仿明隸石刻"南天門"三個大字。由山門石洞向北原建有廟宇九層。
  • 陝北窯洞建築的發展方向
    文章通過針對陝北窯洞現狀的調研分析,對陝北地區繼續保留和發展窯洞建築,提出了符合實際的思路和對策。  人類上古時期的地理氣候形成了平均海拔為千米以上的黃土高原,得天獨厚的黃土資源造就了窯洞這種居住形式。目前我國窯洞主要分布在甘肅、山西、陝西、河南、寧夏等五省區,陝西省的陝北窯洞因其特殊的高原地貌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支。
  • 延安首個國家溼地公園,黃土高原上的綠洲,真正的「陝北好江南」
    一說到黃土高原,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窯洞和漫天黃沙,似乎和「綠」沾不上邊。今天小編要來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是陝北地區第一個國家溼地公園,曾經昔日這個水土流失最要重的地區,如今成為了黃土高原地區「最「美的綠洲,是這片黃土上的生態屏障。
  • 黃土高原百年窯洞豪宅,陝北大財主歷時16年建成,媲美古堡
    在我國的陝北地區,人民的居住房非常有特色,大家都是住在窯洞裡面,因為黃土高原的土質具備直立的特性,可以建造窯洞,這裡的氣溫變化也快,住在窯洞裡冬暖夏涼非常適合,而且在黃土高原的經濟發展不是很好,窯洞的建造成本很低,符合當地人的需求。
  • 寶藏陝北,顛覆你對黃土高原的認知
    說到「陝北」,其實更像是一個很模糊的地域概念,雖然承載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源頭,但似乎總給人一種貧瘠與荒涼之感,抬眼便是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怎麼也望不到盡頭。印象中的畫面,也不過是裹著白羊肚頭巾的漢子,趕著鈴鐺響的騾子,以及一輩子只洗三次澡的故事。
  • 陝北神木二郎山:黃土高原上的「綠腰帶」
    二郎山位於神木市西1公裡的窟野河與芹河交匯處,碧水青山就如同一條纏繞在黃土高原上的「綠腰帶」。關於神木二郎山名稱的由來充滿了歷史神話色彩,據神木縣誌記載:二郎山創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巡幸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
  • 陝北和陝南的差異性:黃河與漢江不同系,黃土高原和秦嶺不同脈
    北部是陝北黃土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區。而陝北和陝南這一南一北的兩大區域,就像荷葉餅一樣,把關中這塊「肉」給夾在了中間。但是,這兩塊荷葉餅卻不是一模一樣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差異性。
  • 陝北黃土高原有個富裕地級市,人均GDP高達10萬
    陝北,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也是革命老區。過去,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落後。但現在,陝北非常富裕發達,尤其是榆林市。榆林市容榆林市,位於陝西省的最北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轄2個區,9個縣,代管一個縣級市,常住人口340萬。
  • 黃土高原上的香格裡拉,處處如詩如畫
    一直以來,這座小城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天然氧吧」。當你從高聳的鋼筋森林「躍入」黃龍這片「綠的海洋」中時,一處處如詩如畫的美景將展現在你面前。 黃土高原上的在陝北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結合處,初冬風光正美。
  • 野生豹貓現身陝北黃土高原
    這次攝影愛好者在冬季的黃土高原拍攝到野生豹貓照片十分罕見,這也說明陝北黃土高原地區多年來一直堅持的退耕還林政策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豹貓的棲息地也在不斷擴大。
  • 黃土高原上的西安和人們腳下的黃土地
    廣義上的黃土高原面積63.5萬平方公裡,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狹義上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屬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地構造單位主要包括陝北隴東地臺、華力西褶皺帶、太平洋式燕山褶皺帶、隴西地塊、中條山地塊、呂梁山地塊和汾渭下遊沉帶等,並以秦嶺地軸和鄂爾多斯地臺為南北二大界線。無論廣義上的黃土高原還是狹義上的黃土高原,西安都在其中。
  • 歷史時期黃土高原環境變化之爭
    自19世紀後半葉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渭河流域厚層黃土上無林的觀點後,丁文江、楊鍾健等提出與之相近或相左的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就黃土高原的植被演替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黃土高原特有的建築形式,產生於近五千年前,卻符合現代節能標準
    說到黃土高原,大家大概都會想到溝壑萬千的黃色土地,纏著頭巾的老農,以及冬暖夏涼的窯洞。的確,窯洞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式已經成為了陝北地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到陝北等地旅遊的朋友,都不會忘了要到窯洞裡看一看。
  • 鏡頭裡的陝北定邊:記錄著黃土地上最淳樸的表情
    定邊南邊是山也就是黃土高原,北邊是灘。較為完整的明長城遺址,是這個縣城幾代人共同的記憶。這裡有大生產運動時期留下的窯洞,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年代,那時候的部隊白天打鹽晚上住窯洞,再加上平時操練的的場地,巨變中讓人感慨時光的飛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