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事都有定時
近期,筆者在讀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摩西的最後一圈》,這篇文章的內容都在圍繞一個話題——我們如何定義老年?當我們祈禱時,如何集中注意力?其實在摩西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從蒲草箱的漂流,後來成為王子,到離開王宮,逃向曠野,再到經歷火樹,領受託付,以至於再踏人生路,而最後的路程是登山離世。
而摩西對於人生和生命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詩篇九十篇中,摩西清晰地指明人生在世的短暫,每個人都在時間的限制之下,沒有人可以離開時間的長河。無論如何人的壽命都會在時間的長河中逝去,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摩西也提到,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在有限的年日,人會面臨各樣的勞苦愁煩,但最終仍會轉眼成空,如飛而去。
其實摩西人生最後的階段更好地詮釋了老年的定義,因為老年並不僅僅是頭髮變白、身體衰弱等特徵,老年乃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是生命的另一個境界。摩西活到一百二十歲離世,對摩西而言,他經歷了人生的不同階段,從少年到老年這段歷程中,充滿了閱歷、經驗、認知。或許摩西老年時也對神的認知又有了新的方向,對自己和對生命的看法也在逐漸地累積。從詩篇九十篇中,摩西也告訴了我們人與神的區別,人的眼光與神的眼光是不一樣,自始至終,人都要在神的權柄之下,摩西說,在神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
總而言之,對於基督徒而言,老年意為著什麼?是離開工作崗位告老還鄉,還是仍然執著於使命?值得考慮的是自己的精力和體力是否如壯年一樣?在事奉的工作中,是否可以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在一件事上,一絲不苟?
其實在聖經中有這樣一群人,到了五十歲他們就要退休了,他們就是利未人,在民數記中提到利未人的工作時間是三十歲到五十歲(民4:17-48),這是他們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當然退休過後,他們身份仍然沒有改變,這說明他們退休之後,並不是離開神、離開會幕,乃是說他們的強壯和精力已經不如從前了,他們的產業仍然是神,因為身份決定使命。或許他們的任務比以前少了。也或許他們仍然可以鎖住聖殿的大門,在唱詩班唱歌、教孩子們、監督裝載馬車等,但並沒有停止事奉。
2,以神的時間為主
在《摩西的最後一圈》文中,提及摩西人生最後的旅程就是他登尼波山,這是他要走的路,或許他心裡有遺憾,但他不得不做出選擇。當摩西沒有登尼波山之前,他的工作從未停止,雖然已經年邁,但他並沒有退休,乃是一直執行神的旨意和帶領。而在摩西踏上尼波山的路程之後,摩西明白了神對他的帶領和施恩,雖然漂流曠野,經歷艱難,也並沒有進入迦南地,但神讓他看見了那地的豐盛,這是神對摩西的計劃。摩西的離去並不是悲哀的結局,是神要做新事,並且興起新的一代人。在申命記的結尾中曾提到,摩西死的時候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喪敗,只是沒有人知道摩西葬在了哪裡,或許根據一些解經家的主張,之所以沒有提及摩西的墳墓問題,是因為怕以色列民跪拜摩西為偶像。
摩西在年老的時候並不是衰敗的,乃是強盛的,並不是昏花的,乃是清晰的,摩西工作的結束是神安排好的,亦或者說摩西的退修是神預備的,這在神的計劃當中。從摩西的離世,我們明白事奉神是沒有結尾的,除非神說時間到了,才是真到了。只要還有一分力氣也要站在事奉的裡面,因為神的恩典夠用;於此同時,我們更加明白了神的慈愛和憐憫,神不忘記祂兒女的付出,神預備祂兒女將來要去的豐盛之地。
3,結尾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90:12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