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書香的時空蔓延:24小時書店重現,夜遊書集受寵

2020-12-06 澎湃新聞

「雖然有人說,現在書店很多都淪為『打卡』地。但我始終覺得,書店和人一樣,大家看到的首先就是顏值,做一家有顏值又有內容的書店,才是我們的目標。」

說這話之前,城市不眠書店負責人郭建安沒有想到,這個社區文化配套項目,竟成為「網紅打卡」地。不僅如此,項目方還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自6月15日開始,書店試行24小時營業。

城市不眠書店外景。

本文圖片均來自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鄒娟 實習生 曹伊湄

無獨有偶,2020年首屆夜生活節(6月6日—6月30日)期間,上海近30家實體書店參與深夜書店節。其中,有10家參展書店隨著商場營業時間同步延長,有8家書店延長至深夜23或24點。

「實體書店具有文化空間和消費空間雙重屬性,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名片。如果說四處開花的夜市點燃了國際大都市的煙火氣息,那麼,深夜書店則滿足了更為內在的文化消費需求。」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鄭崇選認為,深夜書店節不僅僅意味著營業時間延長,更拓展了上海夜間經濟的業態。

延長閱讀時間,延伸書店空間。上海之夜,書店也可以成為融合的社交、體驗空間。

深夜書香蔓延,24小時書店回歸

走進金海路的造物空間園區,一個巨大的玻璃房書店格外顯眼。透過玻璃,20餘米高的空間隔成上下兩層,目光所及,都是整整齊齊碼著的書。

這裡是城市不眠書店。在各社交平臺,最開始讓它走紅的,就是「玻璃書房」的建築風格,不管你在一天中的什麼時候進入,天光雲影隨時間變換,即便同一個地方,每天的景致都不盡相同。時不時,都能看到有顧客停下腳步,舉起手機取景。

城市不眠書店進門處

城市不眠書店內景

走進書店,一樓中心區域是推薦新書、特色文創,以及咖啡吧,牆邊則全部是書籍。拐過咖啡吧,一個小型階梯放映室便」藏「在後方。書店負責人介紹,平常這個放映室用來做沙龍或者做講座。

書店二樓則是一個小型展示廳以及部分閱讀位。

靠玻璃牆的位子無論何時都座無虛席。室內咖啡香和書香氤氳,室外樹影在玻璃牆上婆娑。

「基本上,我隔個三五天就會來這裡,有時是買書,更多時候,純粹就是來看書,或者和朋友聊天。」賀凡說,自己在附近園區上班,住的地方離書店也不遠。對他來說,這裡不僅僅是書店,也是他的咖啡店。

一同前來的顧客張麗麗則說:「現在網上買書很方便,但書店的閱讀空間是不可替代的。它比圖書館輕鬆,又比在家閱讀更有儀式感。其實很適合現代人小憩的精神需求。」

書店項目負責人郭建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事實上,城市不眠書店最開始是金橋地區的文化配套。因為地塊毗鄰碧雲國際社區,周邊人口聚集後,文化消費成為「剛需」。「既然要做,就做一個有特色、大家真正願意來、留得下來的項目。我們調研過市場走勢,周邊居民需求,參考過多個方案,最後一步步變成了現在看到的樣子。」

郭建安說,今年1月,書店開業不久,就因新冠疫情關閉。3月初重新開張後,人流量的迅速增加讓他們始料未及。項目方因此決定,6月15日起,書店24小時營業,真正試行「城市不眠」。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公開報導發現,幾年前,大眾書局曾試行24小時不打烊,後因各種原因叫停。今年,大隱書局也選址徐匯區,準備開一家主打海派文化和海派音樂類書籍的24小時書店。

城市不眠書店項目方坦言,這一24小時書店項目,他們並不打算靠此盈利,相反,會加入一些公益因素以聚集人氣。比如,書店隔壁是一塊1500平方米的老場房空地,平常這裡用來做畫展或商業租賃。目前,項目方擬邀請社區周邊一些特色小販,在每周固定時間進駐,開放集市。另一方面,引進社區公益等服務。

閱讀之光帶入城市煙火,夜遊書集受寵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夜晚的閱讀,並不只在室內。

6月9日傍晚6點,上海的夏夜華燈初上,流光溢彩。位於愛琴海購物公園的「網紅」書店光的空間,在商場的戶外市集布置起一排精巧的書攤。從暢銷網絡小說《慶餘年》,到日本文學經典《我是貓》,從兒童讀物到外文原著,各類書籍琳琅滿目,引來路過的行人紛紛駐足,重拾起久違的紙質閱讀的樂趣。

「夜遊書集」的攤位上掛著溫暖的串燈,各類書籍琳琅滿目。

「夜遊書集」的攤位上整齊擺放著各類暢銷書。

距離書集暖黃色的串燈不遠,炸雞和甜品攤位傳來陣陣香味,煙火氣混合著書香,瀰漫在城市上空。

現場店員許楊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很喜歡「夜遊書集」的氛圍,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活力正在逐漸復甦:「這裡總是亮堂堂的,熱熱鬧鬧的,每次看到大家帶著剛買的小吃,開開心心來逛書攤,都會覺得很感動、很溫暖。」

書店總監陳屹透露,光的空間自2018年起就萌生了將書店搬出固定空間的想法,希望能激發更多人對閱讀的興趣。去年夏季,光的空間首次嘗試開設夜間市集,獲得了熱烈反響。隨著今年夜市經濟的振興,商場的戶外空間吸引了各類小吃餐車和美食商家集聚,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夏夜風景線,熱火朝天的氛圍讓置身其中的書集也受到了更多關注,起到了相互引流的效應。

設計精美、形式新穎的立體書最受讀者歡迎。

據許楊麟介紹,在6月7日的周日集市上,活動僅單日就售出書籍1000多本。其中,包括繪本和立體書在內的兒童讀物,因色彩鮮豔、寓教於樂,最受消費者歡迎。

戶外集市的設立也為室內實體書店引流了更廣泛的客戶群體,進一步帶動了實體書店的銷售。

「閱讀並不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往往容易被錯過。」陳屹說,「我們把書籍放到一個更顯眼、開放的空間,是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在不經意間觸發大家對閱讀的興趣。事實上,這樣的觸發效應是比較明顯的,很多客人在集市上看了這些書後,會願意到我們的實體書店來逛逛,和薦書員聊聊天,偶然的觸發轉化成了回頭客。」

「夜遊書集」目前階段的活動將持續至6月30日,期間,集市上所售書籍一律享受八折優惠。深夜書店節閉幕後,光的空間計劃延續夏夜市集的傳統,將活動推行至十月。

活動結束後,店員正在整理現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從臺北到北京 24小時不打烊書店兩岸飄書香
    圖片來源:光明日報       事件:三聯韜奮書店開啟24小時營業模式> 填補北京空白      快評:偌大的北京城,從第19個世界讀書日的今天起,終於有了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三聯韜奮書店。從4月8日開始試行24小時書店起,三聯韜奮書店就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    我們看到,三聯夜間書店也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回信。李克強希望三聯韜奮書店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引領手不釋卷蔚然成風,讓更多的人從知識中汲取力量。    實體書店是一座城市書香延傳的基地,而24小時書店更是被認為是「城市的精神地標」。
  • 上海徐匯區建「閱讀隧道」特色書店 推進書香城市建設
    如果問出版社2017年他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一個重要的選項可能就是開書店。元旦,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書店「閱讀隧道」在出版社本部開張。現在有一點是很明顯的,出版社並不認為自己只能做書,開一家書店,借售書來宣傳自己的品牌,也很不錯。
  • 廣東:汕頭有了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23日,在暖黃色的燈光下,讀者小林捧著一本歷史故事書,沉浸在歷史長河中,遨遊在中華浩瀚的文明裡,觸摸那石頭上的傳統文化……這是在合勝書店中的一幕。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廣東省汕頭市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正式開業,為市民營造閱讀社會風氣,共同品味書香之氣。
  • 上海24小時不打烊書店,躲進精神世界的「深夜食堂」邂逅時光!
    在玻璃外立面上掛著書店的店牌,獨特設計感的城市不眠四個字非常顯眼,底下還標有24小時不打烊的字樣,顧名思義,每到深夜降臨的時候,它總會在此為你亮著一盞不熄滅的明燈,你可以在這裡找尋屬於深夜的一片靜謐歸屬。
  • 上海大眾書局24小時書店開張 裝修味道未散盡(圖)
    但大精減圖書種類和書架數量,是否能吸引更多愛書人進入書店,還是個未知數。對此,上海大眾書局總經理毛泉表示,這家24小時書店暫時不會急著盈利,而是先積攢人氣。  書不在多重在「精」  環境優雅但裝修味濃培訓服務員替讀者選書椅子太少不夠坐石庫門裡夜飄書香  走進書店,記者發現書架並不多。圖書陳列區一共由三部分組成。
  • 安徽夜遊權威指南正式「出爐」
    健康而又活潑的夜遊街區,從側面彰顯著「城市精神」的引領力、開放的包容力和卓越的創作力。夜遊街區的打造,不僅能延長了遊客在皖的駐留時間,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流量和商機,更讓「夜遊安徽」成為刺激休閒旅遊消費升級的利器。
  • 免費茶飲+書……芒果24小時書店,溫暖寒夜,延慶的「深夜食堂」
    當延慶進入深夜最溫暖的地方莫過於這裡陽光芒果24小時書店一盞為你亮著的燈……朋友,延慶又多了一個好去處充(jia)實(zhuang基於此,芒果24h文創書店應運而生。書店公共區域芒果24h文創書店以滿足延慶地區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己任,打造集 線下書店+線上書城+閱讀空間+自習室+文化藝術活動交流空間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創體驗中心。
  • 安徽夜遊權威指南正式「出爐」 ,全省40個「爆紅」地點等你來打卡
    健康而又活潑的夜遊街區,從側面彰顯著「城市精神」的引領力、開放的包容力和卓越的創作力。夜遊街區的打造,不僅能延長了遊客在皖的駐留時間,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流量和商機,更讓「夜遊安徽」成為刺激休閒旅遊消費升級的利器。
  • 夜遊安徽新地方,40個「爆紅」地點與深夜食堂,去過5個的算大咖
    健康而又活潑的夜遊街區,從側面彰顯著「城市精神」的引領力、開放的包容力和卓越的創作力。夜遊街區的打造,不僅能延長了遊客在皖的駐留時間,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流量和商機,更讓「夜遊安徽」成為刺激休閒旅遊消費升級的利器。
  • 趕書集、逛書店、品書趣 書香滿城成就西安「文化年味」
    西安年 「年味」「書香」合二為一「過了一個年,大人和孩子的生活節奏都有些鬆懈了,想著今天逛逛書店,給新的一年『充充電』,沒想到還能趕上新年市集,帶著孩子看到很多傳統技藝,真是來對了!」13日,家住西安外國語大學的王女士樂呵呵的說。
  • 【記者連線】德州首家24小時書店開門營業
    這兩天,德州新華書店打造的24小時書店崇德書房正式開門迎客,這是德州市首家24小時書店。閱讀、餐飲、培訓等多種功能匯集於此,給德州市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
  • 探訪西安24小時書店閱西安城市書房(下)
    23日午夜時分,記者坐在書店一角整理筆記,抬頭往窗外看去,繁華的主幹道已經車輛稀少,路旁門店卷閘門緊閉,滿街霓虹業已熄滅,眼前的這家書店倒成了城市夜空下唯一的「亮點」,猶如為城市點亮了一盞精神之燈。作為西安目前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閱西安城市書房給城市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這裡如繁華中的一方淨土,標識著城市文明的精神印記。
  • 「閱光寶盒」書香秦皇島城市24小時書屋正式開館
    「閱光寶盒」書香秦皇島城市24小時書屋。李凱萌 攝  長城新媒體11月25日訊(記者 祖迪 李凱萌)11月25日上午,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興隆裡小區「閱光寶盒」書香秦皇島城市24小時書屋正式開館。嘉賓為「閱光寶盒」書香秦皇島城市24小時書屋揭牌。李凱萌 攝
  • 上海書店34 | 第一家辦理租書許可的書店
    在這個電子書當道的時代,有這麼一家書店,不僅限於在書市裡擺書攤,卻將書裝進了車的後備箱。帶著這些書,行駛了9000公裡,伴著書香一路散播書緣。有這麼一對夫妻,他們開了一家書店,書店剛開業不久,夫妻二人卻計劃著旅行;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他們決定,將書店打包,與他們一同旅行。這個傳奇的故事在這家書店的門口有一一展示,他們就是蝸牛夫婦。
  • 圖說:有溫度的書店系列--字裡行間、Page one、單向街、24小時書店
    如果你要買書,可以得到專業的指導和詳細的介紹;如果你想讀完沒有看完的書,可以直接將書借回家。這些是字裡行間書店的會員可以得到的基本服務。  我們的書店有溫度網店做不到的我們才做  4、24小時書店:書+咖啡+文創產品經營模式  入駐購物中心:新華都東海灣生活廣場、重慶時代天街等  在全國成千上萬家書店中,24小時書店堪稱是寥若晨星,但它點燃了守望文化的「燈塔」,傳遞著推動全民閱讀的責任擔當。
  • 滬首家24小時書店苦苦支撐 蹭睡流浪漢曾毆打店員
    東方網4月21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上海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至今已堅守了4個年頭,雖然為這座城市夜夜點燃了不滅的文化亮光,可也吞咽下了數不盡的苦水。夜間虧損嚴重、與流浪漢「鬥智鬥勇」、遭到各方的誤解……雖苦於生計,仍要執著地支撐、守望,慢慢探索出適合這座大都市的書店母本之一。
  • 雨「企」同行丨德思勤24小時書店為城市「燃燈」(內含「六一」福利)
    年服務超170萬讀者為城市點燃一盞不熄的燈德思勤24小時書店逐漸成為長沙城市文化新地標德思勤24小時書店是長沙首家晝夜不打烊書店,2015年6月24日開業。3200平方米的空間內涵蓋了24小時書區、名人書房、外文書店、文化長廊、咖啡吧、創意集市、文化講壇、兒童書區等,24小時不間斷提供集閱讀、電影、音樂、美食、創意設計、藝術、展覽於一體的文化大餐。
  • 趁著上海書展,探尋上海這7家寶藏書店,值得愛書青年們收藏
    03作家書店作家書店,文藝感十足:復古的書架,昏黃的燈光,淡淡的書香,處處是上海獨有的文化氣息。作家書店,隔壁就是上海作家協會,聽說在作家書店裡,遇到有名的作家機率是非常高的,甚至在路上都有機會遇到,另外作家書店裡有很多作家親筆籤名的書,難道是因為距離的原因,所以籤名比較方便嗎?
  • 24小時「不打烊」——實體書店的優勢、困境與出路
    當夜幕降臨,整座城市漸漸安靜,一些書店的燈光依舊溫暖著人心。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在飛速發展,「夜讀一族」悄然興起。許多實體書店抓住這一時機,將自身定位為24小時「不打烊」書店,以此吸引顧客群體,從而獲得可觀的利潤。然而,任何新興事物在發展中都會面臨諸多困境,唯有走出困境,方可獲得長遠發展。那麼,實體書店的優勢和出路究竟在何處?我們一起來看。
  • 去年上海新開實體書店30家,這些小而美的書店你去過嗎?
    圖說:西西弗書店 官方圖上海高校書店重現繁榮就在去年12月,上海高校書店、閱讀空間一氣開出4家,顯現繁榮之態。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知先堂」24小時閱讀空間和「召文齋」24小時研創空間開業,位於教師之家一樓,向師生和市民免費開放。這是上海華申中外文化交流服務有限公司繼中北校區麗娃河畔24小時閱讀空間之後,再度打造的校內文化公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