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眾書局24小時書店開張 裝修味道未散盡(圖)

2021-01-21 贏商網

  

  舒緩的夜上海曲調、石庫門的牌樓、特色的創意商品、舒適的咖啡雅座,還有穿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短袍的女服務員,昨天開張的上海大眾書局(需求面積:500-1000平方米)福州路店,一改傳統書店的面貌,吸引了不少顧客。但大精減圖書種類和書架數量,是否能吸引更多愛書人進入書店,還是個未知數。對此,上海大眾書局總經理毛泉表示,這家24小時書店暫時不會急著盈利,而是先積攢人氣。

  書不在多重在「精」

  環境優雅但裝修味濃培訓服務員替讀者選書椅子太少不夠坐石庫門裡夜飄書香

  走進書店,記者發現書架並不多。圖書陳列區一共由三部分組成。記者看了下,這三部分分別由人文社科、藝術設計和生活益智組成。這些書架佔整個書店面積不到一半,而特色創意商品展示櫃和咖啡吧佔據了書店最中間的兩塊區域。記者擔心,圖書展示面積大幅縮小是否會導致書的品種大幅減少。對此,毛泉笑稱,書店確實減少了很多書,「原來我們這大概是33000多種,現在是兩萬多種。但總數的減少,不代表質量的降低,在這裡要和書城比拼數量多肯定拼不過,我們比的就是少而精,比如健康保健養生類的書,過去有七百多種,但這次就減少了至少一半以上,因為我們發現這些書同質化嚴重,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綜合性的,所以我們就精選了一些比較好的。」

  毛泉認為,如今市面上的書不愁少,而是太多,讀者不知如何挑選,所以這一書店裡的書都是精挑細選後才上架,「我們還有滿滿一屋子的書堆在隔壁的房間裡。」毛泉強調,常規書店可能是哪些書熱銷,就把這些書重點陳列,我們這不排斥暢銷書,但會把一些不暢銷卻很有閱讀價值的書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推薦給讀者。

  環境優雅但裝修味濃

  走進福州路浙江中路這家書店的大門,就會感受到這家書店的與眾不同。入口處是一座3米高左右的石庫門牌樓,走進整個書店更為空曠。正對大門還有一排現代感很強的長條書櫃,這些書櫃也被做成可以坐的椅子。書店裡還擺放了一些小型的盆景點綴。書店的牆上則掛著不少頗有老上海味道的《良友》畫報。但記者發現,因為新開張,所以書店裡的裝修味道還是有些濃。對此,毛泉坦言是因為時間緊,他告訴記者,書店正門請書法家寫的匾額,還是13日才剛從南京運到上海,然後前天趕工雕刻上漆,差不多是昨晚才剛掛上店門。書店員工也表示,會採取方式儘快消除裝修氣味。

  培訓服務員替讀者選書

  記者發現,這家書店的服務員也挺有意思,都是比較年輕的女孩,還穿的都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女學生穿的短旗袍校服。大眾書局福州路店店長吳堅坦言,服務員的著裝確實是書店打造的一大特色。他還告訴記者,自己還是「選書師」,專門幫助讀者選書,但完全站在讀者需求上推薦,不會摻雜任何廣告營銷。但吳堅表示,自己畢竟學識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把店裡全部的書都讀一遍,所以目前也在積極培訓店員,「我們挑選的營業員也都是大專以上學歷,而且有一個要求就是愛讀書,書店也將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

  椅子太少不夠坐

  雖然下著雨,但新開張的這家24小時書店還是吸引了不少讀者。記者發現書店中央的咖啡廳雅座始終都是坐滿的。一位家住普陀的肖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是下班後路過來看看,「書店的氛圍確實和別的書店不一樣,很有情調、很寬敞舒服。」但他也提出書的分區提示不是很明顯。「上海書城對每一區塊放什麼書都有標類,但這裡書架的分類還沒有標。」一些老年讀者建議:「能有更多的椅子就好了。」對此,毛泉表示,書局將會儘快標清書的分類並且增加些椅子。

  石庫門裡夜飄書香

  白天生意還好,到了晚上能否有人氣,是考驗24小時書店的關鍵。昨天晚上,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鄭祖安關於上海石庫門文化的首場講座,也成為了大眾書局伴讀活動的「試水」。講座在書店的咖啡吧舉行,在正對咖啡吧的長桌上,鄭祖安侃侃而談。記者發現,現場的座位卡吧的作為都被坐滿,邊上也站了不少人。但由於卡吧的座位都是4人一桌,每桌間的距離也很大,現場聽講座的差不多是50人左右,不少人還專心的記筆記。

  但記者發現,夜間的銷量直線下降。在7點半至8點半的一個小時裡,書店裡能坐的位置都坐了人,但去櫃檯結帳的讀者只不到10人,大部分讀者就是喝咖啡聽講座。

 

本文轉載來自:天天新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上海特色書店一覽
    今天為大家推薦上海幾家有特色的書店,有空去逛逛吧!  上海的小資女孩最喜歡哪些特色書店呢?  大眾書局(24小時通宵營業+選書師)    舒緩的夜上海曲調、石庫門的牌樓、特色的創意商品、舒適的咖啡雅座,還有穿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短袍的女服務員,昨天開張的上海大眾書局(拓展選址信息)福州路店,一改傳統書店的面貌,吸引了不少顧客。
  • 上海實體書店復甦回暖 大眾書局再添兩店
    在第21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今天(23日)下午,大眾書局在上海世博源店和禹洲廣場店正式開業。活動現場,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發布了《關於上海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為上海推動實體書店創新經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依據。
  • 聽說書店復甦了,大眾書局這樣的「老書店」能抓住機會嗎?
    董諶諝所在的書店「大眾書局」活了下來。它原本是家老派的書店,總部在南京,母公司鴻國集團早年經營了女鞋品牌千百度。2003 年,他們在新街口開設了南京書城,1 至 5 樓有 15000 平方米,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民營書店,後來新開店時統一稱為「大眾書局」,並拓展到上海和江蘇其它省市。這些老書店過去靠「大」起家。
  • 大眾書局美羅店重開 面積縮小專注"電影主題"[圖]
    人文社科依然是書店的主打    東方網記者周晏珵12月20日報導:今天起,位於上海美羅城的大眾書局華麗轉身為上海首家電影主題書店,打破此前的「關張疑雲」。  新開張的大眾書局從原本的4樓搬遷至5樓,位於電影院的旁邊,藉助原本的電影院散場通道,影院的幾個散場口甚至直接就分布在書店內。不僅在地勢上相容,書店內部也充滿電影氛圍,老式電影放映機、電影海報、電影名人、甚至由主辦方精心搜羅的電影膠片原片盒隨處可見。
  • 本網調查:24小時書店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其實,早在2012年的3月,位於上海福州路的大眾書局就已經開啟了「24小時模式」,當時也曾引發外界強烈關注。如今已經低調運營了兩年半的大眾書局「深夜書房」,經營現狀如何?對於各地現今紛紛興起的「24小時書店」,作為「過來人」的大眾書局,是否能夠提供「可複製的經營之道」?近日,人民網上海頻道對滬上24小時書店及相關業界人士進行了深入採訪。
  • 大眾書局首個不眠夜:人氣超預料
    昨天是福州路大眾書局正式開始通宵營業的第一天。之前被媒體廣為宣傳的「選書師」和「午夜伴讀」到底是怎麼回事?最重要的是,此舉用意何在,是否真的能夠為實體書店提供啟發?有多少人會在夜間走進書店?市政府官網消息稱,大眾書局負責人比較樂觀,根據評測,上海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尤其是白領,工作或者娛樂到深夜已很普遍,為24小時書店提供了生存土壤。
  • 大眾書局通宵營業後 真的因為蹭睡者多而影響經營?
    東方網4月13日消息:上月15號至今,24小時營業的大眾書局開業已快1個月了。期間,大眾書局通宵書店的經營模式受到了不少閱讀愛好者的追捧。但也有媒體曝光大眾書局半夜讀者少,流浪者、蹭睡者多,書店閱讀環境被破壞,通宵經營遭遇困難。為此,記者前天晚上專程來到大眾書局,實地探訪大眾書局在夜間12點到次日凌晨2點的營業情況。
  • 上海實體書店回暖,政府扶持政策初見成效
    就在今天,大眾書局有2家新店開張,大隱書局也正式對外宣布了新的分店,另外還有一些小型書店開業,這種情況多年沒有出現過,大家都很興奮。」經歷了3年多低潮,這兩年上海實體書店回暖。圖為上海鍾書閣書店。視覺中國 資料徐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實體書店回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西西弗、言幾又、大眾書局、噹噹書店最新旗艦店集合(圖)
    書店以「複合業態空間」模式大肆來襲,高顏值的書店已經成為購物中心的「打卡聖地」和引流新利器。幾大「複合空間」書店代表品牌正在加速門店擴張,同時不斷升級換代,提升形象、新增業態,「複合空間」概念愈演愈烈。
  • 上海城市書香的時空蔓延:24小時書店重現,夜遊書集受寵
    「雖然有人說,現在書店很多都淪為『打卡』地。但我始終覺得,書店和人一樣,大家看到的首先就是顏值,做一家有顏值又有內容的書店,才是我們的目標。」說這話之前,城市不眠書店負責人郭建安沒有想到,這個社區文化配套項目,竟成為「網紅打卡」地。不僅如此,項目方還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自6月15日開始,書店試行24小時營業。
  • 大眾書局首家加盟店落戶南通,從此又多了一個心靈驛站
    大眾書局南通店@工農路6號11月
  • 觀察:實體書店如何「破局」 24小時營業何去何從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上官雲)在國家大力提倡全民閱讀的當下,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北京三聯韜奮書店也已正式實行24小時經營。在實體書店遭遇網店衝擊而身處窘境的今天,「24小時不打烊」這種經營模式自身也受到一些考驗,它能否真正改變實體書店的經營局面,仍然有待觀察。
  • 大眾書局入渝 商業連鎖書店加快布局有玄機
    原標題:大眾書局入渝 商業連鎖書店加快布局有玄機 重慶商報-上遊財經記者 唐小堞 繼西西弗、方所、言幾又、噹噹書店等商業連鎖書店布局重慶之後,5月26日,大眾書局也即將在重慶長嘉匯·彈子石老街開業。這是大眾書局首次來到重慶,也是布局西南的首家旗艦店。
  • 大眾書局 券卡連大眾
    自主發行的綜合性消費卡,可以在書店、餐廳、休閒娛樂場所等地刷卡消費,為讀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務。家住南京的張女士拿著大眾書局發行的易購卡這樣說道。據江蘇大眾書局圖書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立介紹,易購卡是2008年大眾書局自主開發的一種可以跨行業、跨地區具有儲值、消費功能的「通用卡」。其實,除了易購卡,大眾書局還開發了一卡通和愛書卡。
  • 24小時格調書店,一座城的精神地標
    有24小時的便利店,有給晚歸人們一碗熱湯的深夜食堂,那有沒有不打烊的書店呢? 有的。 廣州的「1200bookshop」24小時不打烊,創始人在徒步環臺灣島1200公裡後,希望能將這一路感受到的溫暖和人情味,傳遞給更多的人,於是回到自己的城市,開了一家24小時書店,店名也取於此段經歷。
  • 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開業,這是上海面積最大的藝術書店
    12月12日,位於奉賢區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的九棵樹藝術書店正式開業。這是繼今年4月大隱書局「海派書房」布局後,新一家以藝術為主題的書店。這是目前上海首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也是上海面積最大的藝術主題書店。
  • 天津首家24小時無人值守智慧書店開張納客
    天津身邊事【天津首家24小時無人值守智慧書店開張納客】4月23日,天津首家24小時無人值守智慧書店正式開業。這家充滿現代科技感的智慧書店,位於鼓樓步行街,由原來的古籍書店鼓樓店重裝而來。該智慧書店通過RFID技術、物聯網和智能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書店的24小時無人智慧化經營,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
  • 思南書局快閃店第四季在上海開幕——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供圖     在上海,曾有一大批專業書店、特色書店活躍一時,其中,位於西藏中路的上海音樂書店讓很多市民念念不忘。近日,隨著思南書局音樂快閃店在思南公館重慶南路廣場的「開張」,很多熱心市民開始關心音樂書店能否回歸上海。
  • 南京市長逛書店,買了譯林社這本書|書店|南京|大眾書局|韓立明|...
    3月11日晚上,南京市市長韓立明考察書店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熱傳。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韓立明當天走訪考察了大眾書局新城市廣場店,買了兩本書——《南京傳》和《浮生六記》,用實際行動支持實體書店,提振市民消費信心。
  • 從書城更名「大眾書局」剖析民營書業
    從書城更名「大眾書局」剖析民營書業  ——訪鴻國文化老總繆炳文  [新聞索引]今天起,鴻國文化旗下的南京書城和省內外其餘8家書城及20餘家獨立門店統一更名為「大眾書局」。各家店的門頭色彩也由過去的鮮紅改為亮橙。從此,一個帶有懷舊色彩的新店招將代替原來的「書城」店招款款走進大江南北購書人的視野中。「書城」的品牌已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