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視頻十多年戰火紛飛,格局始終在變。5年前,優酷在古永鏘的帶領下買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土豆,然後毫不留情的埋了。1年前,被阿里巴巴收購後,失去了古永鏘的優酷其實也應該想到,下一個被埋的是誰。
2016年12月21日,優酷上線十周年更新了品牌標識,Slogan也由「世界都在看」變成了「這世界很酷」。老牌視頻網站優酷被定調為「酷」,可能這是一條不太容易走的路。
阿里要將優酷打造成屬於年輕人的品牌,問題是一個已經被市場定性的成熟品牌突然決定要向年輕化轉型,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來分析一下阿里的文娛戰略和優酷在其中的角色定位。
優酷在阿里家庭娛樂板塊中的角色
馬雲曾在公開場合中多次表示,未來阿里巴巴只做兩個H:娛樂(Happy)和健康(Health),進軍娛樂產業一直是馬雲的夢想,所以才有了來勢洶洶的家庭娛樂板塊。
阿里家庭娛樂開放生態鏈條之大布局之廣有目共睹。單從影視娛樂來說,就涵蓋了創作環節的阿里文學、新片場、芭樂傳媒,投資製作發行環節的阿里影業、博納影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大地影院等,票務環節有線上的淘票票和線下的粵科,而優酷與華數、CIBN、芒果TV等一起放在了播出放映環節,這還不包括傳統電視廠商中的海爾、康佳、長虹、海信、創維、夏普、飛利浦,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微鯨等等。
對比剛剛納入板塊的芒果TV來說,據說和優酷的分工是優酷以合作為主自製為輔,芒果TV則以自制為主合作為輔,那麼如此一來優酷又回到視頻播放平臺的定位。開出優渥的價碼匹配豐富的資源也只是說出來好聽而已,大家都知道先保命再要臉的道理。
在碩大的板塊中,優酷就好像停在窗玻璃上的蒼蠅,前途一片光明,可不知路在那裡。
選無可選,不如選一條別人更難走通的路
不甘於被埋葬的優酷只得選擇一條看似好走的路,並不是自己走起來容易,而是別人更難走通。
對比板塊內其他公司,11歲的優酷算是最年輕的。新的logo和Slogan都在向大家傳遞一種我還很年輕的狀態,但是年輕人的地真的好圈麼?李寧的90後戰略直接導致其巨虧20億的例子擺在眼前。我們都知道,90後、00後是指尖上的一代,他們的網際網路文化、次元文化優酷這個中年網際網路視頻網站又懂多少?還不如去和陳睿聊聊鬼畜。
職業經理人楊偉東
楊偉東的躥升和古永鏘的退位,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
出身國企的楊偉東再加入土豆前,就職麥特文化。受古永鏘邀請接手土豆時也將麥特文化帶了進去。楊偉東在任的土豆與今天的優酷其實有很多共同點,花大力氣推出的自頻道如今再無下文,土豆一天一天被蠶食,而楊偉東卻步步高升。
完全可以想到的是,作為職業經理人楊偉東的目標是越高越好,而不是像古永鏘一樣,將優酷帶到更高的層面。
在阿里體系內,另外一個因收購入職的是UC俞永福,但他證明了自己是合伙人而不是經理人。與俞永福相比,楊偉東在阿里體系的角色和重要程度不能與之相提並論,想必他個人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作為職業經理人的目標就是步步高升,至於優酷是否能夠越來越好,這並不是他關心的問題。
優酷的會員能否改變其燒錢之殤
視頻網站燒錢不盈利眾所周知,如何能在囚徒困境中走出一條通路成了優酷必須要思考的問題,Netflix《紙牌屋》的成功給優酷這捆乾柴加了一把會員的烈火。
近日,楊偉東突然宣布優酷會員突破3000萬,筆者發現,15年底優酷會員只有400萬,16年2月份新聞稿顯示的優酷迎新春免費派發新增700W會員也被楊偉東用上百萬代過,短短不到一年時間會員突破3000W超出了很多人的認知,畢竟自有電視、手機等播放終端的樂視也只有2000W。
據悉,當3000萬這個數字被記者問到的時候,楊偉東坦然承認阿里雙11活動帶來的用戶,並強調戶留存很高,雖然不方便公布留存率,但遠超出了想像「高的可怕」。
那麼阿里雙11的活動是怎麼帶來會員的呢?「淘寶購買就贈送優酷會員」、「點讚就有機會抽取優酷會員」、「支付寶一分錢購買優酷會員」,各種近乎免費的贈送活動層出不窮,且不說破壞好不容易養成的付費市場,單說這些會員哪些能成為他們的忠實用戶?
數據顯示,包月會員續費的比例在30%左右,贈送會員的續費率則不足3%。粗暴的贈予不會得到用戶對內容的尊重。
在付費會員的目標用戶上,優酷顯然也是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日前發布的《2016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中顯示,中國視頻網民年齡29歲以下佔57.4%,但40歲以上增加11.5%,佔比達18.4%,而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結解讀付費用戶時說道,付費用戶明顯呈現偏男性化、高收入、高學歷等特點,品牌轉型後「少年十年」的優酷顯然與他的目標用戶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