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關於泉州,自然不必再多提那些散落在街巷之間的佛寺宗廟,也不必反覆絮叨千年過往的雲煙歷史。品過古城的清茶,吃過巷間的古早,沿著歷史的足跡走到石獅的海邊,駐足在百年衛城斑駁的歷史黃頁上。
隨著海風穿過古老的城門,走在舊石板鋪就的老街上,看百態的市井,也聽如歌的鄉音。這座衛城於我而言是一段飄搖的歷史,是一座華洋參半的蕃仔舊樓。雖說已不是第一次到永寧,但卻是第一次認識了永寧。
【關於行程】
DAY 1 :抵達永寧,入住南門7號民宿,逛古城和老街
DAY 2 :永寧城隍廟、古衛城洗街民俗、古衛城周邊海灘推薦、冰島茶餐廳
抵達永寧,我對古衛城的初印象
說起永寧,得從明洪武大帝開始講起了。它是周德興入閩築起十六座海防衛城之一,是和天津衛、威海衛齊名的明代三大衛所。600年風雨之後,古老的衛城遭受了倭寇的洗劫、清廷「遷界禁海」的遺棄和解放後拆毀,早已有了很大的變化。
如今,海岸邊是近幾年新修起的城門,城內是閩南傳統古厝、番仔樓和村民新居交錯雜處。不過,村內還是保留了許多明清時期的老建築,古城裡的居民也依舊是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這裡,並不像絕大多數的古城那般熱鬧,它更多是一座保留著原始生活氣息的小鎮。
永寧古城內的老街有數百米多長,兩側多少傳統的木屋和兩層的洋樓小鋪。隨著村外集市和街道的發展,這裡大部分的商戶都搬遷出去,不過還是有些許鋪子依舊開這張。長長的石板路兩側依舊還有立著的招牌,雖說老街早已散盡了繁華,但卻完全不減市井氣息。
分香至臺灣的永寧城隍廟
在古衛城裡,如今還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城隍廟,它和古城一樣建於明代洪武年間。只是經歷數百年戰火風雨之後,如今的城隍廟在當地僑鄉的資助下已經有了更大的規模。如今的城隍廟是三進的,有門樓、前殿、戲臺、拜亭、主殿、和左右廂房,而最早的城隍廟則只有主殿一處建築。
城隍廟和閩南的大多數寺廟一樣,主體建築都是重簷歇山式屋頂,餘為單簷歇山頂。除了典型的閩南式建築之外,秒內的各種木雕、石雕也都非常考究。在廟內,則是供奉著城隍爺等數百位各路神明。
這座城隍廟不僅是古衛城內保持最為完整的一處寺廟,它的香火還傳到了海峽對岸的臺灣。從明清一直到近代,永寧和臺灣地區都有著十分緊密的人員和貿易往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城隍廟的信仰也被帶到了臺灣,尤其是在彰化地區。如今在臺灣彰化,還有許多街道的名稱與泉州和永寧有著很大的關係。
四月廿四,恰逢陷城洗劫日
永寧衛,從建造之日始,它的使命就是加固海防抵禦倭患。自明代建城以來,永寧多次擊退了倭寇的侵擾,維護了一方安寧。不過,據傳在嘉靖年間,由於倭寇買通了一位姓趙守城官員,致使倭寇攻入了衛所。
那一天,是四月二十三日,永寧城破,城內軍民死傷無數,街道之上血流成河。也正是那天,開始下起了連日的雨,據說天降的暴雨衝刷了城內的血跡,所以古衛城也就有了「洗街」的傳統。
黃昏前後,散步在永寧的海邊
如果遇到了好天氣,那最適合的就是去永寧的海邊走走了。在永寧,適合看海的地方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觀音山,另一個就是就是梅林港的虎安角了。前者,是一處可以同時欣賞日出和日落的地方,後者則是淳樸的閩南漁村的景象。
從古城裡開車前往兩次海邊都很近,10分鐘左右的路程。觀音山是一處海灘,其中有一片深入大海的礁石,站在礁石之上,便是觀看海上日出和日落的好地方,尤其是夏日的海上日出。海灘不是很大,岸邊還依舊住著幾戶人家。
和觀音山相比起來,虎安角你可能沒辦法下到沙灘去親近海水。這裡是一處漁港,是漁民停泊漁船的地方。站在岸堤之上,便可見不遠處成排停放的漁船,還有忙碌於岸上的魚民。
【住宿推薦】古衛城內,南門七號小院
南門七號小院民宿就在離老街不遠的位置上,是一座傳統的閩南石厝古樓。院子裡,滿是民宿主人精心栽種的各種花草。民宿內的主體建築是一座兩層的番仔樓,樓身上還有許多閩南特有的滴水獸,屋內的房頂牆面上還有精緻的彩繪。
民宿的院子很乾淨,有提供茶室給租客泡茶,也有廚房可以拼餐做飯。民宿內有兩居室的家庭房、帶獨立衛浴的大床房和按床位出售的四人間床位房。南門七號小院是永寧古城裡唯一的一家民宿。
【美食推薦】石獅人日常裡的冰島茶餐廳
說起石獅最出名的一家餐廳,那就應該就是冰島茶餐廳了,這是一家周邊晉江都會開著車去排隊吃的平民餐廳。之所以說平民,因為餐廳的價格和餐品都是平時很常見的平價閩南小吃。餐廳在石獅有好幾個家分店,據說都是一個家族的人開的,不對外加盟。
如果你去冰島茶餐廳,記得一定要點他們家的招牌雞翅。其它的比較推薦的菜品就是香炸墨魚丸、咖喱魚蛋和西多士了。我們兩個人,點了兩份飲品,兩份主食和5樣小吃,價格110元,還是很實惠的。
我總是喜歡走走和停停,看看外面的世界,也看看自己的家鄉。永寧並不遠,從泉州、晉江出發過去大概也就一小時的時間,但這個地方適合靜靜地去品味,品味一段歷史,品味一段波瀾的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