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永州血鴨。是湖南永州的一道非常有名的傳統菜。鴨肉焦脆爽口,外觀色澤紅潤,香色味俱全,適合配酒送飯,是頗具特色的地方菜餚之一。
國家4A級景區是依照《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經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初評和推薦,由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的。
上甘棠是目前湖南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自漢代就開始存在,有將近一千年的歷史了。整個村子除了少數幾戶之外,全部是周姓族人聚族而居,而且同姓通婚。(希望他們沒有生出弱智兒童。)
仔細看就會發現,上甘棠的房子都是屋簷尖尖,向上翹起,並且屋簷下有一圈白線。這是典型的明清時期湘南民居特色:有高大的風火牆和嚴整的縱深布局,大面積的青水牆面冠以起伏變化的白色腰帶,綴以門廬、漏窗。
後來我們看的永州地區的古村落,很多都具有這個特色。
東安雞: 「東安雞」是一道馳名中外並且歷史很悠久的美味佳餚,曾經被列入了國宴菜譜之一,也是八大湘菜之首。東安雞因其獨特的烹調方法而得名,起始於東安縣蘆洪市鎮附近一帶,素享盛名。東安雞外觀鮮美,香濃氣醇,肉嫩骨脆,酸辣香嫩。集合了滷雞的清涼,燉雞的鮮美,燒雞的脆嫩等優點。
很多人可能都在度娘找到,永州只有以上四個4A級風景區,不曉得永州市舜皇山旅遊區,在2016年1月1日通過湖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驗收審核,永州市舜皇山旅遊區成功躋身國家4A級旅遊景區行列。
吃完早飯出發走省道,到道縣田廣洞村鬼崽嶺去看傳說中的「兵馬俑第二」的鬼崽石像。GPS導航走到田廣洞村就沒主意了,於是我們下車去一個木器廠問路,幾個小男孩在看電視,連說帶比劃地告訴我們要走到他們學校附近就到了,但是問他們學校叫什麼名字,沒有一個孩子說得出來——算你們厲害,耍起連學校名字都忘了!
問好路以後,車子在一條機耕道上搖搖晃晃地走,路上都是下雨過後積了水的大坑,一邊走一邊提心弔膽,擔心車子陷進去就出不來了。
最後歷盡千辛萬苦,我們終於在一個伐木工人的帶領下,到了鬼崽嶺上!(我的手遮住的地方是一個洞!)
永州喝螺。由本地所產鐵螺加工烹調加工而成的,不僅清香脆嫩,而且湯鮮味美,具有濃厚的地方風味。吃喝螺還要技術呢,吃的時候嘴巴要緊貼螺頭,喝氣要適當,用力過大會卻會被嗆住,用力不足則不見肉出來。於是初來乍到的外地客人,往往是望「螺」興嘆,難以領略到這道菜特有的趣味,但是真的很好吃。
祁陽筆魚。是湖南省祁陽縣浯溪很著名的特產。筆魚也叫銅魚,因為它色黃體圓,形狀像竹竿,所以又稱之為竹鮃。將筆魚煎燜,不僅有桂魚的細嫩、青魚的甘甜,還有鱔魚的油潤,鰍魚的鮮香,也是當地的傳統名菜之一。這道菜軟嫩油滑,顏色醬紅,香味撲鼻。
鬼崽嶺石像最早由道縣文物局在50年代發現,據說漫山遍野都是石像,距地表兩米以下尚有9層石像未發掘出來。石像的來歷和作用至今是謎,當地人傳說是陰兵,視石像為神明,常以血食祭祀。
紅燒狗肉。是永州出名的野味。紅燒狗肉具有顏色醬紅,香味異常濃鬱,肉質也極其柔軟,吃很多也不會膩,看這鮮紅的辣椒,真是湘味十足啊。
零陵板鴨。早在清朝末年就開始聞名,以其香、脆、嫩而出名。零陵板鴨燒炒、油炸、汽蒸都可以,而且都很美味。
道縣魚肉丸。魚肉丸製作獨特,吃法多樣,清香爽口,肉嫩味美,令人飽食不厭,回味無窮。
寧遠文廟裡有20根蟠龍石柱,每根石柱上是立體浮雕的龍鳳花紋,雄偉壯觀,值得一看。據史料記載,不僅擁有全國古建築中唯一的龍鳳石柱群石雕,還有月臺圍欄石雕、丹陛石雕、欞星門石坊石雕,及三對立獅石雕,這些石雕的工藝手法囊括了高浮雕、鏤孔、淺浮雕、線刻等,工藝精湛,造型生動,線條柔和。
因為進了文廟,我們又不能免俗地燒香拜拜了。這次沒有麻煩老娘,我們自己請了香,讓孩子們好好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