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遊記]長瀞荒川,日本的桃花源

2021-02-28 管平潮
大部分中國人去日本旅遊,目的地都集中在少數熱點地區。比如關東的東京、橫濱,關西的京都、大阪、神戶、奈良,還有南方的衝繩、北方的北海道。就算有魯迅這層關係,去東北仙臺的中國人也不算多。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些地方已涵蓋日本所有的觀光精華,所以其他地方不去也罷。對於這種觀念,以我四年的留日遊歷來說,大謬。如果有機會深入地遊歷和了解,就會發現日本這幾座東瀛島嶼,在其名聲不彰的許多腹地,有著不為人知的美妙風情。出於這種考慮,我在遊記主題的選擇上,在京都、大阪、神戶、奈良甚或東京之前,優先選擇一個中國旅行團絕不可能去的觀光地——埼玉縣秩父郡的荒川長瀞。

對於日漫迷來說,埼玉縣的名氣其實並不算小。大名鼎鼎的蠟筆小新,就生長於崎玉縣的春日部市。當我已經玩遍了日本任何熱點地區後,我在雅虎日本的旅遊指南上,將目光鎖定在離東京不遠不近的崎玉縣「長瀞」。

根據在當地看到的指示牌,長瀞風景區確切說叫作「縣立長瀞玉澱自然公園」,同時它又屬於更大的多摩國立公園。日本的縣相當於中國的省,所以長瀞是個省立風景區。因為中國旅行團從來沒這個路線,為了將來可能自由行的讀者考慮,我說一下前去長瀞的電車路線。出遊當天,我從東京練馬區平和臺的住所出發,在電車有樂町線的平和臺站上車。坐到池袋站之後,轉乘西武線到西武秩父站。從池袋到秩父時間比較長,需要一個半小時。之後從秩父站坐到長瀞站,大約耗時20分鐘。


電車駛入長瀞站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什麼中國遊客的緣故,長瀞站是個小小的甚至顯得有幾分樸舊的車站。可能是我個人的偏好,我反而喜歡這種不氣派的、不嶄新的建築。這樣的地方讓我有種踏實感和親近感。在那些斑駁的痕跡中,仿佛能感覺到歲月的沉澱和時光的流逝。

確切的說,長瀞屬於日本關東地區的一條大河,荒川。荒川起源於埼玉縣、山梨縣、長野縣三縣交界的甲武信嶽,正以秩父為上遊,出秩父盆地後不久便到了群山環抱的長瀞溪谷段。之後大河滔滔向北,在大裡郡寄居町附近進入關東平原。


巖疊赤壁

出了長瀞車站,不遠處便是長瀞溪谷。事實上整個長瀞鎮被長瀞溪谷一分為二,荒川在這裡從鎮中央湍急流過。離車站不遠的長瀞河岸上,有著日本天然紀念物「巖疊」巖壁。巖疊長達十裡,高崖聳峙,層疊如雲。巖疊在觀光者的眼中,是鬼斧神工的奇絕風景,但在那些地質學家眼裡,則是研究地殼運動的珍貴實證。

荒川的長瀞段,因為兩岸崖岸逼仄,河中央還常有數畝巨巖聳峙,因此流水緩急多變。因為這個特點,長瀞十分適合漂流。我從東京輾轉來到此地,正為放鬆身心,這樣出名的漂流自然不能不體驗


長瀞漂流,船工揮篙

坐上漂流的小船,在船工熟練的揮篙中,順荒川而下。河水有時平靜如少女,有時湍急如鬼怒。河水和緩時,我可以有暇看兩岸的峭壁奇巖,欣賞崖丘上頑強生長的綠樹和野花,偶爾還能在巖間看見纖若白絹的流瀑。不過當經過怒濤激流時,只能放下悠閒賞景之心,和船上其他人一樣拉起船舷邊固定的透明塑料布,抵擋猶如疾風驟雨般的浪花。


船客遮擋激流飛濺

當我完成了動靜皆宜的漂流,便登上聳峙於河岸的高峻石崖。這時候我的身份從河流中的船客轉換為高高在上的旁觀者。溪谷中的遊船,這時成為我眼中風景的一部分;當有載滿遊客的木船從腳下緩緩駛過,那些平時低調內斂的日本人,看到我在拍他們,會開懷大笑,還會向我揮手致意。這種洋溢於陌生人之間的熱情和友好,也是讓我喜歡在路上、去旅遊的理由。


歡笑揮手的日本女孩

長瀞,聽起來似乎挺安靜,但很多河段水流湍急劇烈得可怕。一般人敬而遠之,但在勇者的眼裡,卻是無上的樂園。在長瀞湍急的水流中,可以看到許多單人或多人的皮划艇。


激流勇進

其實不用說親身去做,像我在石巖上旁觀,見他們連人帶艇淹沒在雪白的浪濤中,不知什麼時候就艇覆人翻,心裡就覺得萬分緊張。「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對這些挑戰自然極限的勇者,我在心中默默地致敬。


勇鬥激流的娘子軍

與激流勇鬥的人,不一定是強壯的男子。我就看到一隻大點的皮划艇上,全是秀麗的姑娘。她們雖然外表纖弱,但在急浪湍流中勇敢揮槳,神採風姿絲毫不亞於男子。

如果只是奇巖激流,還不能算「桃花源」。就在我遊興闌珊,開始往車站走,準備回程的過程中,卻看到路邊一塊指示牌,說是附近山裡的花田盛開了。對這樣的宣傳,本來我沒抱多少希望,畢竟言過其實的東西太多了。不過當時看了看,指示的地點離此處並不遠,而且當時天色還早,離太陽下山有一段時間,我便決定順便去一下吧。


夢幻的花菱草田

我完全沒有預料到,正是這種興趣缺缺的偶遊,讓我這次的長瀞旅遊,真正地畫龍點睛了!當我走進花田,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朵時,頓時驚呆了!

青空之下,只見遠處青山連綿,近處野花爛漫;紅、粉、橙、黃、白,各種綺麗的色彩點綴於翠谷青山,一種只能在畫圖中才有的感覺撲面而來,讓我一時間有種做夢的感覺。

眼前山坡上的花田,主要種植的是花菱草。花菱草又叫人參花、金英花,姿態柔弱,花色鮮豔奪目。花菱草有個奇妙的特質,便是花期中白天可以花瓣完全綻開,開得盛大之極;但當夕陽下山,黃昏降臨時,它就如有靈智一般,將白天展開的花瓣收攏在一起,變成一種羞怯內斂的圓管形狀。

那回我是在黃昏前後流連於花田,正巧親眼看到夕陽下山後,漫山遍野的花菱草不約而同的收起花朵,那種場景給人的感覺十分奇妙。怎麼說呢?我覺得它們十分可愛,「好萌」!


花間的日本少女

在花菱草田徜徉的路程中,偶遇兩位日本女學生。可能是走累了,她們倆坐在花間小憩。花季的少女,與燦爛的山花叢相映成趣。這是世間極美好、極動人的風景,我不惜冒著偷拍之譏,按下快門,記錄下這個美妙的情景。

對我來說,因為在日本留學時,業餘進行著仙俠小說的創作。或者確切說,直到到了日本讀博之後,我這個典型的理工男,才開始了文學之旅。所以,之後的每一次旅行,都不只是純粹的嬉遊,而是一趟兼顧的採風之旅。

這一次的長瀞之行也不例外。荒川中層疊如雲的巖田,已經化入到自己的長篇仙俠小說《仙路煙塵》中;而這漫山遍野的爛漫花海,自然也不會浪費。在已經初版、再版的《仙路煙塵》中,有一段風景設計,便完全來自於我這趟長瀞深谷花田之旅:

「提心弔膽著趟過石湖,便是一片色彩斑斕的花海。平緩的丘陵中,成千上萬的花菱草搖曳其間。紅,粉,橙,黃,白,五顏六色的花朵迎風綻放,在山坡上絢爛成爛漫的花海。這其中,偶有綠樹婆娑,便成了鮮花海洋上突兀的綠洲。而這花菱草海,還有一奇特處。據居盈說,它們花期奇異,每天之中晨時開放,正午最盛,到了黃昏入暮落日西斜時,便斂起花朵,如人作息。到了黃昏之時,斂閉細縮的花朵再也遮不住碧綠的枝葉,這花菱草海就會變成青色的天空,上面的花苞如繁星般燦爛,望去十分動人。」


山花深處有人家

縱然花田再是美好,眼見日落西山,夕霞滿天,我還是必須得走。畢竟要從這裡回到東京的住所,還要花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而在我依依不捨揮別之時,最後一眼竟又讓我看到一幅終身難忘的風景:

近處的鮮花漫山搖曳,遠處的青山翠谷深處,有幾戶白牆灰瓦的民戶中,升起了嫋嫋的炊煙……

儘管這些民居外形十分簡樸,但我當時一剎那間就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夢幻的居所!這些花坡下炊煙初起的居民,他們生活在桃花源中!

因為寫遊記,重新翻檢這些當年的照片,當時的情景仿佛重又在眼前顯現。本應是賞心樂事,不知為何卻有幾分傷感。

有幾多美景,能在世間永留?有幾回暢遊,只是可遇而不可求?它們或只存在於一瞬,或只相遇於偶逢,此後今生再難相得。

比如長瀞,很可能這輩子我都不可能再去;那些曾在我眼前絢爛滿山的鮮花,永遠只能盛開在記憶裡。

唉,傷感!

相關焦點

  • 寫遊記拿千元大獎!歸隱田園中,《桃花源遊記》徵集大賽開始啦!
    《桃花源記》唯一原型地。「尋找桃花源裡生活家」遊記徵集大賽正式啟動!活動內容即日起,帶上#桃花源裡好生活#;#桃花源裡生活家#話題標籤撰寫中國常德桃花源圖文攻略遊記或製作小視頻>作品連結及個人聯繫方式發送至以下郵箱cdthy123@163.com工作人員審核發布日期等相關內容後,回覆郵件即視為參賽成功2、2021年1月10日~1月15日工作人員評審遊記
  • 寫遊記拿千元大獎,歸隱田園中,《桃花源遊記》徵集大賽開始啦
    常德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世外桃源」真跡地,也是《辭海》《辭源》中注釋的《桃花源記》唯一原型地。桃花源曾是世人的千古一夢,而如今的這裡已成為了現代都市人的夢裡水鄉。你是否對桃花源念念不忘,又或是無限嚮往這段美好的旅程?
  • 常德桃花源遊記徵集大賽正式啟動
    11月26日,桃花源旅遊管理區「尋找桃花源裡生活家」遊記徵集大賽正式啟動,廣泛徵集常德桃花源裡的美好生活故事、分享桃花源遊玩點滴,大賽獲獎者最高可獲千元獎勵。本次大賽以「尋找桃花源裡生活家」為主題,要求參賽者帶上桃花源裡好生活、桃花源裡生活家話題標籤,撰寫常德桃花源圖文攻略遊記或製作小視頻內容,統一發布在攜程、馬蜂窩、去哪兒旅遊攻略平臺,並將平臺上的作品連結及個人聯繫方式發送至cdthy123@163.com。工作人員回覆郵件即視為參賽成功。
  • 寫遊記拿千元大獎!歸隱田園中,《桃花源遊記》徵集大賽開始啦!
    《桃花源記》唯一原型地。「尋找桃花源裡生活家」遊記徵集大賽正式啟動!活動內容即日起,帶上#桃花源裡好生活#;#桃花源裡生活家#話題標籤撰寫中國常德桃花源圖文攻略遊記或製作小視頻>作品連結及個人聯繫方式發送至以下郵箱cdthy123@163.com工作人員審核發布日期等相關內容後,回覆郵件即視為參賽成功2、2021年1月10日~1月15日工作人員評審遊記
  • 你可能不知道,《桃花源記》並不是一篇遊記,而是一部志怪小說!
    要想正確賞析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不能把它當作一篇遊記或者散文來讀,而要將它當成一部志怪小說來讀,因為它本身就不是遊記,而是一篇志怪小說。自《桃花源記》誕生以來,長期被歸入「遊記類散文」或「記傳類散文」。實際上,《桃花源記》不是散文,而是一篇小說,並且是魏晉時期最偉大的玄怪小說。
  • 桃花源遊記
    桃花源是一個風景秀麗的人間仙境包括古桃花源景區、桃花源廣場、桃花源森林公園景區、伏羲洞景區、酉州古城景區、桃花源風情小鎮等六大景區。毗鄰長江三峽、張家界、鳳凰古城、梵淨山等國內知名景區。集秦晉歷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天坑溶洞地下河共生巖溶地質奇觀於一體。
  • 日本富山 「桃花源」的日本版
    知道日本最有名的景觀是富士山,最享受的是泡溫泉,最好吃的是生魚片,以為日本的旅遊資源就是這些了。前不久,我在朋友的遊說下去了富山,大為驚訝。原來日本也有如此讓人震撼的自然奇景——高原雪山、峽谷飛瀑,一派荒原景象;原來陶淵明的「桃花源」現實版竟然在這裡出現——世界遺產地合掌村,大山深處百年的茅草屋、一方方綠農田,人家雞犬相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立山黑部,洪荒風光富山位於日本中部,東有飛?
  • 酉陽桃花源遊記
    一直覺得桃花開放的時節去桃花源是最好的,畢竟桃花樹下,落英飛舞,更能夠讓心中的桃花源更添一份濃濃的意境, 第二天8點鐘趕到桃花源景區門口,原來桃花源景區就在酉陽縣城裡,門口有一條街,一棟棟翻修的小木屋,處處用一些文字點綴在房子周圍,一塊大大的招牌寫著:酉州古城。景區的外圍,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一路把景區包圍,大多是開發的商品房住宅樓。 門票128元一張,免費乘坐觀光車坐了10多公裡的車程,從太古洞開始了遊覽程序。
  • 日本的桃花源——美秀美術館
    這幾天我們著重介紹了一些日本藏家,今天我們要來聊聊日本的一個神秘的私人美術館。
  • 秀美美術館|被貝聿銘建在日本的「桃花源」
    心灰意冷辭官歸家的陶淵明創造了一個桃花源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
  • 日本美秀美術館 |​ 大師貝聿銘的桃花源記
    文 | 宋琪
  • 桃花源遊記 作者/蛤蟆石人(湖南岳陽)
    桃花源遊記文/蛤蟆石人庚子大暑,雨後天晴。七十壽慶,桃花源行。武陵風景名勝,位於沅水之濱。張家界,鳳凰城,遙相呼應。構成湘西旅遊三角魂。東晉詩人,陶君淵明,《桃花源記》,千年傳吟。《辭海釋義》,舉世之驚。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
  • 更好的表現主題 如何打造一篇攝影遊記
    旅行總是快樂的,整理遊記總是痛苦的。  以最近《行走青海熱貢 如何在旅途中記錄獨特的風景》的構思與編寫過程,與小夥伴們分享一些遊記編輯的技巧。也順便讓那些被我含恨刪除的照片露一小臉。  旅程中,一切都是新鮮意外的,遇到什麼好玩好看必拍,反正數碼照片也不要錢。
  • 來「人間仙境」常德桃花源,感知田園鄉村生活的魅力
    為讓廣大遊客感受桃花源歸園田居的生活方式,傳遞健康生活理念,常德桃花源景區將於12月正式啟動「桃花源裡好生活」主題首席體驗官活動。據悉,本活動將帶動廣湖兩省學生、旅遊達人等多元群體廣泛參與,在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理念的同時,推動桃花源鄉村旅遊發展,打造桃花源旅遊經濟的新亮點。
  • 陶淵明,你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
    東晉隱仕文豪陶淵明,作了一篇《桃花源記》的遊記散文。千百年來,人們被桃花源裡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屋舍儼然,雞犬相聞。」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所迷醉。一直在尋找現實中的桃花源。在湖南常德武陵山脈腳下確有一處叫桃花源的地方。常德桃花源,位於湖南桃源縣西南,至今留有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存。是《辭海》、《詞源》中唯一添加注釋的《桃花源記》的原型地。據記載常德桃花源始於秦漢,見世於晉朝,興於唐,盛於宋,明清時毀於戰火,後重建。陶淵明、李白、劉禹錫、蘇軾等在此留存了許多珍貴詩文和墨寶。
  • 桃花源詩廊 || 仁慈居士:《喊月亮 外3首》
    桃花源詩廊————————————趙 傑,自封仁慈居士,湖南慈利人,早年教書育人,後改行從業金融,先後有詩、散文、遊記等在現在廣東珠海,愛好文學、攝影、旅遊。任《高舉閣》副主編、《桃源詩刊》執行主編。
  • 全國十多處桃花源,陶淵明想去哪耕田---常德桃花源跑遊記(下)
    從茶莊款款走出,茶莊柔曼的歌聲飄飄,曲調那麼熟悉,是「半壺紗」:墨已入水 渡一池青花攬五分紅霞 採竹回家悠悠風來 埋一地桑麻一身袈裟 把相思放下十裡桃花 待嫁的年華鳳冠的珍珠 挽進頭髮檀香拂過 玉鐲弄輕紗空留一盞 芽色的清茶……好怕驚擾了她,好喜歡桃花源傍晚這個情調
  • 此人才是《桃花源記》中的主角,了解桃花源的真相,並毀了桃花源
    各位朋友可能想必都讀過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大家讀完後也肯定對裡面所描繪的世外桃源生活欣然嚮往,可是更多的朋友只是嚮往這樣的生活,卻覺得這樣的桃花源只存在於書中,現實根本不會存在。可是世間上的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誰也說不清。
  • 數字動畫[桃花源記]在日本獲大獎
    《桃花源記》中流淌出來的國畫、剪紙、皮影等中國傳統藝術符號,讓國際評委們震驚不已——"中國味"動畫在日本獲大獎本月,國內首部CG動畫電影《魔比斯環》在全國公映。當觀眾還在質疑這部片子的「國產性」時,《魔比斯環》製作方環球數碼深圳公司的另一部「中國味十足」動畫短片《桃花源記》,已經從動畫大國日本捧回了TBS動畫數字作品大賽最優秀獎。與《魔比斯環》的「國際味」風格迥異,《桃花源記》無論從哪個方面分析,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製造」,創作班底、資金投入、編劇導演,統統是「國貨」,故事素材更不必說,正是如假包換的中國古人陶淵明他老人家的大作。
  • 寶雞版的「桃花源」——隴縣八渡牛心山、大力村遊記
    這不就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所寫的「桃花源」嗎?我國第一位山水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山有小口,從口入,初極窄,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並怡然自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一幕,與《桃花源記》的記述幾乎一模一樣。真是意外的發現,寶雞隴縣八渡鎮竟然隱藏著一個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