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封萬裡
這幾天一直在說,現在是跨年度行情,甚至是跨雙年的行情。但也有朋友說,去年行情11月開始也是跨年度行情,但是,賺錢的人不多,反而人人覺得難做,有券商統計,還是虧錢的人更多。現在今天的行情會不會走去年的老路?早上仔細說幾點。
一,大漲不走老路
當前的行情的確很值得期待,而且現在不少媒體也在憧憬什麼年終行情,跨年行情,大家格局不能小,如果說未來幾年沒有一波波瀾壯闊的行情,我也不會這麼折騰,畢竟早已經過了財富積累的階段,現在純粹是因為熱愛才工作的,具體原因也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但是行情再好,如果還是像大多數人這麼抱著或者瞎換股票的話,一樣沒有出路。
就像這兩天行情看似不錯,但是今天實際個股是一半漲一半跌,不僅如此,這四天上漲的個股不算少,有2600多家,但是漲幅跑贏大盤(2.23%)只有1400多家,而平均漲幅也只有3%,所以多數股票漲得是不多的,而且最令人氣憤地是,有媒體竟然宣揚說11月是今年第二好賺錢的月份,每個帳戶至少賺2.3萬,但是這種混淆視聽的做法往往很容易誤導投資者,實際A股1.7億帳戶,超過90%的市值都是10萬以下,如果要賺2萬多,就意味著這個月的收益起碼是20%,而實際上這個月漲幅超過20%的股票才170多家,所以行情漲和賺錢是兩回事。
二,機構很受傷,後果很嚴重
年底的上漲必須要注意大資金的回撤,實際自己監控的幾個帳戶,就在最近三四天時間回撤的力度不小,就像我一朋友打理的帳戶,上旬剛做到120%的收益(120%是很多投資公司不成文的年終第一檔獎金的劃定線),結果沒有10天時間就回到了113%,7%的回撤不大,但對於基金經理而言,收入可能要少好幾百萬,你說大家這麼辛苦,不就圖個碎銀幾兩,現在一折騰,自己的心情很低落。現在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實際大家的工作壓力是很大的,而遇到這種事情,不排除有些基金經理來個魚死網破,大家都沒有好日子過,要知道很多股都已經成了基金的標配,所以說簡單的捂股可能拿得就是雷,而換股換不好也是雷。按照目前的大環境,出一批牛股容易,滿盤盈利,全線解放,沒有這個基礎。
之後還聊了不少具體的內容,篇幅關係,我就不展開了,但我自己整理下來,重點有兩個:第一,堅持健康上漲
第二,堅持不要死磕;接下來我具體說說。
三,堅持健康上漲
實際之前文章也表達過同樣的情況,這一輪最大的主力就是之前行情的失意者,他們會為了市值拼命地做,而這其中必然有聯合的動作,這樣在籌碼上可以做到統一協調,畢竟現在資金多,出點么蛾子很正常。用我用的「博尓量化系統」去量化交易行為,就會發現,這一類的個股無論股價如何變化,機構行為都是一波勝過一波,用博尓系統去看,就是系統中反映「機構資金」活躍程度的「機構庫存」數據持續增加。就像晨鳴紙業(000488),進入11月之後看上去股價一路上漲,實際股價的上漲並不連續,幾乎是前面漲一天後面就調整一天,很多時候前一天創下新高,第二天就開始調整,這20天當中,陰線和陽線各佔10天,但是用博尓系統去看,「機構庫存」數據一路增加,這樣的股票就是典型的機構不斷加碼,股價自然會迎來高光時刻,具備這樣特徵的個股就是典型的健康上漲,因為各路資金都在不斷加碼。
所以大家手裡的股票,或許今天沒輪到漲得,那接下來表現好不好呢?你說漲個一兩天,在這樣的環境下,不稀奇,關鍵是要能賺到錢,那就一定要拿住這些能健康上漲的個股。大家可以上手機應用商店,去下載一個和我同款的「博尓量化系統」,搜索「博尓系統」就可以安裝了。
四,堅持不要死磕
這階段很容易出現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覺得自己的股票怎麼可能不漲,看自己的股票越看越像西施,其實忘了實際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別人眼裡可能是東施也不一定,但是因為沒漲過,就死抱不鬆手,就像前兩天看起來還有點底部企穩狀態的貝達藥業(300558),這兩天表現很不好,實際上從量化角度去看,「機構庫存」數據從11月16日之後就已經消失了,說明機構顯然不看好這個階段築底,所以哪怕上周四11月19日,股價大漲近7%,但是奈何機構資金早就撤退,結果上周五,本周一,兩天時間,市場如此強勢,這股票卻兩天跌掉近15%,顯然裡面的資金沒後談好是不是要一起做。
機構都沒有看好,我們還折騰個啥,這時候就應噹噹機立斷,換個健康上漲的股票,這才是王道。所以行情來了,思維要跟上大資金的節奏。此刻走老路沒出爐,而此刻只要機構積極動作,這樣的股票就是送錢的機會,大家可以和我一樣,上應用商店,自己下個「博尓系統」的手機應用,重點關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