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別人混得好,自己就壓抑?3招,緩解「身份焦慮」,讓內心篤定

2020-12-13 愛醬說職場

表弟阿康老是擔心自己沒有在老闆面前好好表現,眼看朋友圈同學們個個混的風生水起,自己卻還在基層徘徊,導致精神渙散,反而降低工作效率,好幾次差點犯下重大錯誤。

他越是想趁年輕比其他同學發展的好,卻越害怕犯錯不被老闆看好。加上公司裡年輕有活力的人才越來越多,總是有預感自己可能會被公司裁員。常年處於失眠,沒有食慾,精神疲乏的狀態。他說自己每天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幾乎快要崩潰了。

表弟這種焦慮的心理,在職場及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而長期處於這種消極情緒下,往往會使人無法正常生活及開展工作,身心會疲憊不堪。

那麼,我們為什麼總是容易陷入焦慮之中呢?種種壓力的來源,看似是對物質財富的擔憂,但本質上是對一種更抽象的東西——身份的焦慮。

01. 什麼是身份的焦慮?

身份聽起來是個非常嚴肅的概念,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無數次的跟它打交道。比如:我們在朋友圈裡看到老家鄰居在擺攤賣玩具,以前的同事給自己的小孩拍照,背景裡拍進去一個名牌車鑰匙,去參加同學聚會,大家都要輪流說說自己最近混得怎麼樣,從工作、休閒說到配偶、孩子每個人都很成功,自己也不想示弱,凡事都撿好的說,這就是引發我們身份焦慮的源頭。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2004年主持的紀錄片《身份的焦慮》在BBC四臺播出,IMDB評分有8分之高。德波頓認為,身份就是「個人在他人眼中的價值和重要性」。

其實比別人差並不會讓自己吃什麼虧,也不會直接影響到升職,卻是個讓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的事,這其中就是身份在作怪。這裡的身份,指的其實是一個人的地位,跟他人比較時的相對位置。而且,我們自己內心也會對自己有所期待,可出於種種主客觀原因,我們很可能讓期待落空。

比方說,我們在職場上喜歡和同等崗位或同等工齡的同事比較工資待遇,比較之後發現能力遠遠不如自己的同事,居然工資高自己很多,還享受著老員工都沒有的高級待遇時,比較之後會非常的不甘心,還容易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因此,諸多因素影響下,一個人的身份,就成了人們焦慮的開關。

02. 身份的焦慮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這裡的「價值和重要性」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身份的焦慮都很具體,比如事業、成就、金錢。

那麼,為什麼會有身份的焦慮現象呢?

①在意物質,喜歡攀比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格外在意物質,是因為物質能帶來大量情感反饋,世人給我們的關愛取決於我們的社會地位。比如,每次開會時,我們希望唯獨自己發言的內容有很多人贊同及鼓掌,希望認識的人能羨慕嫉妒恨地提到你。

我們之所以愛比較,比較之後又容易感受到壓力,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有一套判斷成功的標準,我們只要達標了,才能獲得身份,從而獲得他人的尊重。這就是攀帶給我們的身份的焦慮因素之一。

②身份越容易改變,焦慮越容易出現

從古到今,身份都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但古代人對身份的追求,遠沒有我們現在這麼迫切,而我們現在對身份的焦慮更強烈,是因為當代人的身份,比古代人更容易改變。

如今的社會是提倡努力改變命運,讓有能力的人成為管理者,其主流價值觀認為,不努力,即使是富二代守著家產也要坐吃山空,努力了,窮得叮噹響也能白手起家。再也沒有制度攔著任何人出人頭地了。

比如,小時候沒有受過良好教育錯過知識改變命運的人,完全可以通過努力自考自己喜歡的專業,用愛好和專業知識改變命運,而什麼都不會的人,自然而然的被社會貼上好吃懶做的標籤。

所以一個人混的不好,一定是因為不夠努力,如果一直窮人生就徹底失敗,沒有了價值。這樣的觀念讓社會更崇尚富人,對窮人造成了輿論壓力。可以說,在一個社會裡,身份越容易改變,身份的焦慮就越容易產生。

③消費社會鼓勵有勢力的消費者

崇尚精英的社會對財富的追逐,還催生了一種提倡消費的文化。媒體在鼓吹消費,廣告更是在用你買的東西來給你貼標籤,把你分成各種群體。

當代社會的營銷理念就在大力推崇身份這個概念,營銷者希望高端消費者把自己的產品當成一種彰顯身份的工具,並希望誘惑其他消費者因為嚮往更高的身份。

比如某樓盤的賣點可能是,你可以和某些名人做鄰居。可以說,消費社會鼓勵了一批勢利的消費者,給當代人的身份焦慮火上澆油了。我們拼命追逐著身份,追逐著成功,成功卻是個特別脆弱的東西,除了需要努力,還受時機、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

03. 如何緩解身份的焦慮?

現代大眾傳媒的導向總是讓人們提高了對自己的期望值,媒體告訴我們「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強調說只要我們願意努力,我們可以成為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必須卯足勁向前衝,壓力和焦慮自然會越來越大。

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加強自我心理素質,擺脫身份的焦慮心理呢?

①哲學的力量,理性過濾他人的看法

在哲學家輩出的古希臘,就已經有一批哲學家學會了如何不在意別人的觀點。他們的武器就是理性。如何用理性來過濾他人的看法呢?

哲學家做了一個很簡單的模型。在一個高度注重身份的社會裡,一般人的自我認識完全取決於社會對他的接受度,但哲學家認為:我們可以用理性來把關,當有人對我們說「你沒有價值」時,我們會用理性做出判斷,如果判斷為真,那麼我改,如果判斷為假,那麼我不改。

可就算我們改了,社會還是不承認我們,還是認為我們的身份很低怎麼辦?

後來的哲學家又開發出了另一個武器:理性的遁世,也就是避免世俗交往。這一派認為公眾通常是盲目的,他們的觀點很容易受到感情、經歷、文化背景的限制,也就是說,他們批評我,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我,那麼我也不必與他們多費口舌。

哲學遁世主義的一個代表人物就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他建議年輕人學會享受孤獨。

這種觀點並不意味著完全斷絕與社會的聯繫,而是建議人們避開外界的侵擾,理性的遁世,避開外界侵擾,遵循內心的良知來行事。

②文藝創作抒發身份焦慮

德波頓也談到了文藝創作,這是作家和評論家們探討身份標準的一個重要的舞臺,對身份的焦慮,可以通過創作來抒發。

在文藝的世界裡,人們化被動為主動,不再僅止於調節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向社會主流的身份標準提出了質疑,進行了批判。當你被一種標準困擾時,如果有很多人能站出來說,這個標準本身就不合理,那麼你當然會鬆一口氣。

文學一直與身份息息相關。一個時代最大的問題,總會反映在文學中,這也是文學的一種功能。不管是哪國作家的作品,來自什麼時代的小說,你經常在其中看到,有的角色身份高卻無惡不作,有的角色身份低卻品格高尚。

在文學界,還有一個向主流身份標準提出挑戰的利器,就是悲劇作品。悲劇之所以特別打動人心,是因為它抓住了人類情感上的軟肋。很多悲劇都涉及身份的喪失,比如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你會看到一個人是如何親手毀掉自己的幸福生活的。

悲劇在詮釋身份時的作用,說白了就是殺雞給猴看,引起猴的共鳴。思考他為什麼會落得這樣的結局,然後回想自己的生活,感到警醒。

可見,文藝作品有著改變社會的巨大力量,無論處於什麼時代,身份是否容易改變,身份的焦慮都可以通過文學的手段來緩解。

③大自然的崇高,緩解身份的焦慮

李白的一生不以功名顯露,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來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李白反權貴的思想意識,是隨著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

現代人在忙碌的日常工作壓力中暫時得到緩解的方式是旅遊。熱衷於和親朋好友結伴出去旅遊,因為旅遊可以看到不同的自然風光,不同的人文,人的注意力會被分散,享受當下的心情。然而,有些人在旅遊之後會想明白一些事情,那麼之前的焦慮會有所緩解。

遊歷名山大川的體驗,用一種更強大的存在震撼人們,讓人們不再執迷於世俗的成敗得失。

04.總結

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職場工作中,我們因受到各種個人及外界因素的影響,容易陷入焦慮之中,種種壓力的來源,看似是對物質和財富的擔憂,但本質上是對身份的焦慮。而長期處於這種焦慮情緒下,使人無法正常生活及工作,身心疲憊不堪。

當我們掌握好緩解身份焦慮的方法,對我們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感到輕鬆,高效,愉快。因此,本文具體分享了三個緩解身份焦慮的方法:

哲學的力量,理性過濾他人的看法文藝創作抒發身份焦慮大自然的崇高,環節身份的焦慮—END—

作者:小愛說職場

相關焦點

  • 內心篤定的人不會焦慮
    這是一個飛速發展、變化、難以捉摸的時代,是一個讓人容易產生焦慮、害怕被淘汰的時代,也是一個人們容易貪多的時代。期望用這樣的方式,來獲得安全感,來安慰自己,填補內心的焦慮。結果又如何呢?下載很多資料或視頻,從未打開過;買來的暢銷書落了一層灰塵;證書放在抽屜裡,也從未派上用場;網絡課,上幾節就半途而廢;手頭的工作沒有做好,卻抱怨懷才不遇。
  • 內心若是篤定,何懼未知風雨
    一個始終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從來不會對未來感到焦慮。相比於明媚的外表,讓人印象更深刻的是她落落大方的氣質,那是一種經年沉澱之後的篤定與從容。  高中時,她相貌平平,極少說話,總是戴著厚重的眼鏡躲在教室的角落裡,一個人悶頭看書,但成績並不算好,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她。  高考填報志願,很多人都報了離家很近的高校,只有她一個人跑到了北京。
  • 「未滿20歲,年賺100萬,我很焦慮」,職場人,3招化解焦慮
    在常人眼裡掙錢達人的她自嘲自己是」學渣「,她說」特別羨慕那些上大學的同齡人,我嚮往大學生活的氛圍,最起碼可以交朋友,歲月靜好地讀幾年書,拿到大學學歷,也比只有高中學歷讓她更有安全感。「她輕輕的說出這句話,可能是發自內心的對於沒有讀大學的拿文憑的一種遺憾吧。在外界看來,她未滿20歲卻掙到普通工薪階層數年甚至十餘年才能掙到的收入,是特別出眾的,但她內心也充斥著焦慮和孤獨,這可能是同齡人體驗不到的。
  • 職場焦慮和膽小怕事,4招治好你,很準,別不信
    職場焦慮和膽小怕事,4招治好你,很準,別不信其實每一個人都在職場上面有焦慮,有擔心的事情,自己也會去怕自己所要發生的事情,對於一些事情的發生,自己是非常的擔心的,因為自己可能就因為這個東西,然後自己的利益會受到非常大的損害。
  • 心神不寧焦慮怎麼辦 教你六招輕鬆緩解
    如今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導致人們變得很焦慮,甚至會引發一些疾病。所以怎麼緩解焦慮等不良情緒就是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了。那麼,心神不寧焦慮怎麼辦?安神的食物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心神不寧焦慮怎麼辦心神不寧焦慮其實是因為個人的情緒不穩定而造成的,所以要想徹底的改善焦慮的心理狀況,則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良好的心情。那麼,心神不寧焦慮怎麼辦?
  • 職場混得好的人,從不會結交以下3種朋友,越早知道越好
    交朋友很重要,看一個人是怎樣的人,只需要看他身邊的朋友是怎樣的,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麼樣的人一起玩耍,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真正混得好的人,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真正混得好的人,會很注意自己朋友圈的質量,真正混得好的人,是不會結交這三種朋友的。1、內心充滿負能量現實生活很殘酷,不是誰都能輕易改變的,雞湯文雖然不能帶給我們實質性的變化,但是它卻能夠給我們信心。
  • 心情壓抑怎麼辦,下面就來教你緩解壓抑情緒的幾種方法吧
    心情壓抑怎麼辦?每個人都會遇到心情壓抑的情況,有時短暫,有時會持續很長。但如果是後者,就得引起足夠的重視,幫助自己走出情緒誤區了。下面就來教你緩解壓抑情緒的幾種方法吧!轉移法心情壓抑的時候,不妨試一下轉移法。
  • 我極度害怕別人的目光、評價、活著感到很壓抑怎麼辦?方法很簡單
    簡單解釋下,就是你一直在竭力尋求別人對你的認可(活得太自我為中心),而壓抑住了真實的自己。有的時候,甚至達到了一種病態的狀態。這讓你活得特別鬱悶。而這一類人在生活中卻不少。在我的文章評論區和私信當中,有很多人都為此感到困惱和煩惱。他們身上都有明顯的特徵:自卑、低自尊、焦慮、活得不自由、不痛快。
  • 教你學會釋放內心焦慮,放空自己!網友:適合上班族
    教你學會釋放內心焦慮,放空自己!網友:適合上班族原創|一隻大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大家好,我是小雨,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人們心中的「焦慮」!也許看完這些,你們內心會輕鬆很多。根據現在的社會,人們心中會存在很大的壓力。因為你在乎,所以你焦慮。怕得不到,也怕失去!在華麗炫彩的舞臺上,怕摔下來;追逐同樣的風景線,怕掉隊。非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時刻準備著!
  • 焦慮啊焦慮,自從成了媽,內心的焦慮就如影隨形、寸步不離
    ……」我一邊低頭攪拌著手中的咖啡,一邊看她的紅唇在我對面上下張口,漂亮的臉龐隨著「孩子、考試」這樣的話題,變得眉頭緊皺,很是愁苦的樣子;有些好笑,但更多的是跟隨著她的焦慮而更加焦慮!張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拿得出手;李家寶貝站在臺上侃侃而談絲毫不拘謹;王家丫頭看見外教流利交流不怯場;周家兒子聊起天南地北風土人情樣樣俱到……天啊,看自家自由自在、順其自然成長出來的寶貝,能夠自主吃喝拉撒睡,做媽媽的已經開始傲嬌了,認為應付幼兒園生活足以遊刃有餘,果然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對比過後,孩子依舊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家長卻又平添了多少的內心焦慮。
  • 媽媽內心篤定後,溫軟而堅定地訂立規則
    01溫軟而堅定地訂立規則跟隨教練學習了一個月後感覺自己的內心慢慢開始篤定,我自己感覺到原本堅硬的心開始變得柔軟,看孩子的目光不再焦慮、自責面對孩子突然爆發的過激行為,我們沒有立刻言語或者行為制止,按照教練所說的『內心篤定的觀察者』。心裡做好最壞的打算,但是眼睛和思維一直觀察著孩子,清清楚楚觀察所有的東西,這就叫膽大心細,其實當父母沒有高期待、坦然接受現實,內心就會篤定!
  • 三類動作可以緩解你的焦慮狀況
    在這裡,首先,我會告訴你,當焦慮發生的時候,你應該去做些什麼——「做些什麼」是對的。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久而久之,你的情緒和感覺可能被壓抑,就像我們在發刊詞裡講過的,忽視焦慮,不是應對焦慮的可取策略。
  • 職場混得好的人,從不會結交以下3種朋友,越早知道越好
    交朋友很重要,看一個人是怎樣的人,只需要看他身邊的朋友是怎樣的,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麼樣的人一起玩耍,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真正混得好的人,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真正混得好的人,會很注意自己朋友圈的質量,真正混得好的人,是不會結交這三種朋友的。1、內心充滿負能量現實生活很殘酷,不是誰都能輕易改變的,雞湯文雖然不能帶給我們實質性的變化,但是它卻能夠給我們信心。
  • 別人30歲創業成功身家上億,你要做的首先是擺脫焦慮
    別人家剛畢業就年薪200萬,抑或30歲就創業成功身家上億,而你呢?再次是沒有安全感。中產階級擔心一場大病一夜返貧,有錢人愁著錢沒處投資,錢貶值的厲害。但其實焦慮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但是有時候我們又為焦慮所糾纏,異常痛苦,導致無法專注於要做的事情,那麼我們可以怎樣緩解焦慮呢?
  • 「只是因為我太愛你了」:做一個獨立的人,是緩解焦慮的第一步
    因而這種情感的操縱就像一個看不見的「牢籠」一般束縛著自己,激烈的內心矛盾會讓人變得壓抑,久而久之就轉化為了無盡的焦慮。 一方面不能質疑他們所說的話,另一方面自己又想要嘗試自己內心的想法。 這種情感的操縱和矛盾的心理,就會讓我們開始不敢真實表達內心的感受,從而產生強烈的社交焦慮症。 與此同時,我們因為沒有經歷過自己內心想法的過程,所以對於未知的恐懼就會加大。
  • 學生懼怕考試該如何應對,緩解焦慮和壓力的方法不能少,簡單實用
    因為現在很多的學生學習壓力都非常的大,所以有的時候學生就會在考試之前會有不太好的預感,感覺自己會考不好,擔心會被別人所嘲笑,所以就會產生焦慮的心理,就會懼怕考試。 所以這樣的學生可能就是天生的性格,不過,通過適當的方式也是可以緩解其焦慮,就看學生如何去做了。
  • 焦慮、亂發脾氣,負能量爆棚?教你一招如何正確應對壞脾氣
    畢竟,我們自己每天遇到糟心的事情也夠多了,哪裡有精力顧得上別人的煩惱。陷入負能量的人,不僅拖垮自己,也傷害身邊的人。網上有個小夥子,自從談了女朋友之後,不僅沒享受到談戀愛的幸福,反而變得越來越壓抑。如果有一方過於負能量,嚴重影響婚姻或戀愛關係,再好的愛,都要被磨沒了。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有人說,你自己作,誰讓你選這種負能量的人。為什麼你成為了負能量的人?回想一下,每當有不順利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是先怪自己,還是先怪別人?
  • 為什麼你總無法親近別人,可能因為你內心住了一個被嫌棄的自己
    因為他們可以接受別人的拒絕、承擔成活中的痛苦,而不是折磨自己和最親近的人。 焦慮型:很容易感到焦慮和緊張。 一般這種類型的人非常缺少安全感,需要別人的愛意和肯定來消除內心的不確定感。 這種人更喜歡獨處,基本上喜歡保持著單身狀態,會因為不安全感而產生偏激行為。
  • 內心篤定,這也是自信的一種
    孤僻的好東西難以等到真正欣賞它們的人,因此有時反而會歸屬甚佳。最終被痴迷於它的人帶走。對喜歡的東西沉著鎮靜,內心篤定,這也是自信的一種。要或不要,又要什麼關係。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裡的參與。
  • 測出你內心的焦慮程度
    不許偷看答案解析:選A,焦慮指數一顆星這是一條看起來比較平靜清新的小路,周邊的樹也都是綠色的,看起來非常舒服 ,這表示你的內心還是非常平靜的,基本上沒有什麼焦慮的情緒,平時在生活中也是一個非常長積極樂觀的人,或者說你最近的人生過得比較順利,沒有什麼事情讓你感到困擾,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選B,焦慮指數五顆星選擇這張圖是因為你的內心非常想要尋找一個光明的出口,這表示你內心的焦慮已經充滿了你的整個內心世界,急需一個宣洩口可以讓你放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