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啊焦慮,自從成了媽,內心的焦慮就如影隨形、寸步不離

2021-01-10 沫沫的靜好歲月
圖片源自網絡

大寶剛開學不到一周的時間,我看著群裡家長們紛紛開始聊「小升初」的問題,又開始了莫名的焦慮。

大寶不過才5年級而已,距離小升初,還有近2年的時間。但是,閨蜜卻用大驚小怪的聲音嗔怪於我:「你心真大,還有2年的時間?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們只有600多天的準備時間?你有沒有想過,現在教改的力度這麼大,孩子需要提升的空間越來越大?……」

我一邊低頭攪拌著手中的咖啡,一邊看她的紅唇在我對面上下張口,漂亮的臉龐隨著「孩子、考試」這樣的話題,變得眉頭緊皺,很是愁苦的樣子;有些好笑,但更多的是跟隨著她的焦慮而更加焦慮!

圖片源自網絡

自從成了媽,還真是鮮有不焦慮的時候!

還記得當初我開心的把懷孕的消息告訴親朋好友時,老年人立即搬出手指推算預產期,替我計算著待產的日子,是不是會太熱;有經驗的朋友則開始推算,看到時候寶寶出生後的入學時間是否正好……讓我頓時覺得壓力山大!

走過孕期的十個月辛苦時間,寶寶呱呱墜地。

是不是要抬頭了?該不該穩噹噹的坐?能不能穩妥妥的走?樣樣都少不得操心不說,最最要不得的,還是身邊總是不斷會出現「別人家優秀的孩子」,怎麼才10月齡就可以叫爸爸媽媽,嘗試說話了?怎麼還不到1歲就可以走的那麼平穩?怎麼2歲就能夠背那麼多詩了?這麼同齡的孩子相比,自家的就瘦(胖、高、低)了這麼多呢?……

還有媽媽們湊在一起,還少不得說說「早教」問題:我家在哪哪哪的早教班,雙語教學,可不錯啦!我家在哪哪哪的早教班,開發智力,遊泳機器人課程都棒棒噠!……不讓孩子學可不行啊,錯過了智力開發(語言、行為)的關鍵期,可就真的落後一大截了!

唉,做媽媽的,怎會不焦慮?真的無時不處在焦慮之中啊!

圖片源自網絡

好容易上幼兒園了,天啊,公立園、私立園、家門口的小區園還是距離稍遠的品牌園?太多太多的思慮,太多太多的糾結,幼兒園怎麼樣、老師怎麼樣、夥食怎麼樣、住宿怎麼樣?有經驗的家長怎麼說?點點滴滴,足夠考慮、糾結上一年半載的。

好不容易什麼都確定好了,入園之後更是大吃一驚!原來看著都差不多的孩子中間,藏龍臥虎的大有人在!

張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拿得出手;李家寶貝站在臺上侃侃而談絲毫不拘謹;王家丫頭看見外教流利交流不怯場;周家兒子聊起天南地北風土人情樣樣俱到……

天啊,看自家自由自在、順其自然成長出來的寶貝,能夠自主吃喝拉撒睡,做媽媽的已經開始傲嬌了,認為應付幼兒園生活足以遊刃有餘,果然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對比過後,孩子依舊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家長卻又平添了多少的內心焦慮。

剛剛度過了嚎啕大哭、天天生病的幼兒園小班生活,緊跟著就是已經熟悉的家長自成小圈兒,一起報報興趣班、一塊出去旅旅遊、約個時間孩子們湊在一起吃吃喝喝,本以為是一種愜意的生活,結果在言談中的對比無處不在,誰家寶貝的鋼琴已經開始入門,誰家寶貝的美術送展了,誰家寶貝的閱讀已經堅持了3年……家長心態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太容易陷入更深的對比與焦慮之中。

轉眼到了幼兒園大班,去哪裡上小學,更是會讓無數家長焦慮的根源了。家門口的小學,總覺得沒有所謂的名校好,可是名校又怎麼會說進就能進?校區房提前準備了、該找的關係也都找好了、實在不行選擇私立學校也好啊!方方面面、面面俱到……足夠讓自己多出幾絲白髮、長出幾個細紋的啦!怎一個簡簡單單的「焦慮」能夠形容?

哪家父母不是為了孩子,鞠躬盡瘁、殫精竭慮?

圖片源自網絡

終於、終於、終於,金秋九月,孩子背上大大的書包,一躍成為一年級的小豆包。距離中學還有6年的時間,總算是可以暫且喘上一口氣,歇一歇了吧!

沒想到,一場家長會,足夠自己提醒自己,快快打住這樣的想法吧!

重新開啟當初的學霸模式,才是正解!要注意,這裡不是指孩子,而是家長!

語文要懂得,從拼音開始,聲母韻母,孩子課堂上聽得一知半解,全靠回家拼拼媽;你不懂怎麼了得?快去學吧!隨後就是筆順筆畫、偏旁部首,作為媽媽會越來越奇怪,怎麼就和自己的記憶有如此大的差別?明明是這個偏旁,怎麼老師就打錯了呢?然後就是字體工整與否、時間掌控拖拉與否、作業完成正確與否……樁樁件件,時光荏苒!

數學要懂得,雖然你會很奇怪,為什麼二十以內的加減法自己一目了然,孩子卻扳著指頭也算不出來?口算題卡自己看起來太簡單,孩子卻能寫上半個小時也沒有算完?輔導中各種的頭疼、各種的麻煩……撲面而來,光陰蹉跎!

什麼?你家孩子沒有上課外的英文輔導班?好吧,自己來!發音標準嗎?居然給孩子講音標?早就過時了好不好?現在都是自然習得、習得,就像母語的輸入一般,讓孩子母語般的輸出……好吧,我承認我敗了,耽誤不起孩子的時間,趕緊繳費、興趣班,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把孩子教給專業的老師吧!

一日接送4次,家長往返8趟,哪一趟少得了?回家還要檢查作業、陪伴閱讀、跟著背誦、每個科目都要籤字;各科的學習進度都要掌控……

一年級,專家說,這是個關鍵時期,為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此一舉,馬虎不得!

二年級,專家說,這是個關鍵時期,是孩子承上啟下知識架構建立的時期,敷衍不得!

三年級,專家說,這是個關鍵時期,小學的中期階段,身心發展的迅猛期,不進則退!

四年級,專家說,這是個關鍵時期,即將進入小學高期,成績高低好壞,在此一舉!

五年級,專家說,這是個關鍵時期,開始小學高期階段,為即將的小升初,拼搏!

六年級,專家不用說,家長已經陷入瘋狂階段,帶著孩子奔波於各科的輔導班、培優班、選拔班……陪著孩子參加各種的比賽、競賽、晉級賽……這時候,已經不再羨慕「別人家孩子」,終於知道,還是要好好調教自己家孩子,才是正道!

圖片源自網絡

初中,是孩子學習上的一道殘酷的分水嶺,有些孩子劃在了這邊,有些孩子劃在了那邊,還有些孩子正乘風破浪,在水中飄蕩……

高中,是孩子未來生活的一道分界線,有努力上進的孩子,就有自甘墮落的孩子;當青春期碰撞更年期,管與不管都是錯,身心憔悴的比比皆是,家家戶戶都有本難念的經!

大學,孩子大多遠走高飛,放下當初多麼激烈的爭執、爭吵、矛盾,剩下的是永遠的牽腸掛肚,他在遠方學習、生活順利否?身體健康否?能夠照顧自己否?缺錢否?……看到一些社會新聞,總是會不自覺地往自家孩子身上套,他是否會這樣、那樣?……

沒有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只有永遠放不下的父母!

是的,有愛,就有掛牽;有掛牽,就有不自覺的焦慮!為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的所有,這就是為人父母者難以逃脫的宿命吧!

作為媽媽,我知道孩子終將會與我漸行漸遠,而我,只願自己能夠看著他前行的背影,開心著我們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篤定著他有能力為自己闖出一片天地,回憶著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我都可以做到無怨無悔!

相關焦點

  • 有一種焦慮,叫Python焦慮,和消防證焦慮
    這其實是新時期「販賣焦慮」的營銷方式,通過給用戶「洗腦」製造焦慮來賺取培訓課時錢。至於學了這些技能是不是真的能夠解決這些焦慮問題,那並不重要。因工資低發愁?因加班熬夜焦慮?來參加個培訓班吧!有強調學了Python後,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再也不加班了;有宣傳學了Python後,很快就升職加薪獲得老闆重用;而且廣告中宣稱無論是學生還是剛入職場的新人都一定要去學Python,甚至連寶爸寶媽都可以給自己孩子報班,畢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 在紐西蘭,你想焦慮都焦慮不起來
    大頭媽的心情在紐西蘭,你想焦慮都焦慮不起來早上開車帶糖糖去上班。路上不像平時工作日那樣車來車往,我還心裡犯嘀咕:我今天遲到了嗎?不會啊,不到10點,按照道理這個時候路上還是有很多車的。車到我們公司的商業區,咦?大部分都沒有開門。怎麼回事?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焦慮了該怎麼辦?
    年輕人焦慮前途未卜,中年人焦慮失業危機,老年人焦慮身體,沒結婚的焦慮找不到對象,結婚的焦慮出軌被綠。焦慮,是說不明道不清的難受,是無處著落的著急,是無依無靠的不安全感。培訓班就是碎鈔機,一期英語2500、一期奧數3000、一節鋼琴380……在手機裡種草著人生的哲理,內心焦慮卻沒幾分改善。焦慮,來自於學業、工作、家庭、生活、健康、人際關係等多種領域。焦慮,來自於一種擔憂,一種害怕。
  • 教你學會釋放內心焦慮,放空自己!網友:適合上班族
    教你學會釋放內心焦慮,放空自己!網友:適合上班族原創|一隻大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大家好,我是小雨,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人們心中的「焦慮」!也許看完這些,你們內心會輕鬆很多。根據現在的社會,人們心中會存在很大的壓力。因為你在乎,所以你焦慮。怕得不到,也怕失去!在華麗炫彩的舞臺上,怕摔下來;追逐同樣的風景線,怕掉隊。非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時刻準備著!
  • 市面少見,專門解決兒童、青少年焦慮的臨床心理專書:《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焦慮,需要被懲罰嗎?}}→焦慮無法完全消失,但學會辨識、彈性思考、適切表達,大人跟孩子都一定能與焦慮和平共處。◆◆◆●市面少見,專門解決兒童、青少年焦慮的臨床心理專書。
  • 焦慮|遇見焦慮?接納、適度宣洩、積極應對
    他說自己曾經會因為處於沒有理想和目標的狀態而感到焦慮,而現在卻又因為有了理想,卻不知能否實現,以及何時實現而焦慮。「工作了之後,總是對當下的自己不滿意,害怕看到別人搶先一步完成我想做的事,害怕在我從事的領域被拿來和人比較,我不想輸,不想平庸地度過這一生,當不甘於人後的情緒逐漸被放大的時候,要強就變成了焦慮。我也經常想:當你放縱自己焦慮情緒的時候,或許別人正在努力,你要立刻行動。
  • 90%以上的人患有焦慮,其中一半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90以上的人患有焦慮,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每天都在焦慮。令人焦慮的事情有大有小,有的人每天醒來就莫名其妙的精神緊張,感覺發愁,想到堵車發愁,想到領導發愁,想到賺不來錢發愁等等,還有的人患有強迫症,明明鎖好門窗出門上班了,卻走了幾步回來要在鎖一遍,其實強迫症也是焦慮症其中的一種。那為什麼有些人會有這種焦慮呢?
  • 遠離焦慮 自我調節
    遠離焦慮 自我調節 2019-09-26 19:5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陳根:從恐懼產生到解鎖焦慮,治療焦慮新靶點
    文/陳根時下,不論是以擔心或恐懼為特徵的焦慮障礙,還是人口愈發龐大的抑鬱症群體,都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日益關涉的問題。對於焦慮來說,儘管焦慮在進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時,它會激發人們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以保護人們。但對於現代人來說,在現代社會的諸多壓力下,這種感覺往往表現為一系列的焦慮症,令人不快的生物反應與恐懼的觸發因素不成比例地產生,或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 家長的教育焦慮已成社會焦慮 不要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本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階段性口號,放到今天應該把「輸」改成「傷」,即「不要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擇名校、考試排名等帶來的片面輸贏觀,讓孩子的世界成了人字加個口,變為「囚」◇「教育焦慮」成為「社會焦慮」的背後,反映出社會競爭形成的壓力無可避免地流向教育,直接或間接地傳導給家長和孩子「如今教育孩子的問題集中反映了中產階層的焦慮情緒
  • 「未滿20歲,年賺100萬,我很焦慮」,職場人,3招化解焦慮
    「她輕輕的說出這句話,可能是發自內心的對於沒有讀大學的拿文憑的一種遺憾吧。在外界看來,她未滿20歲卻掙到普通工薪階層數年甚至十餘年才能掙到的收入,是特別出眾的,但她內心也充斥著焦慮和孤獨,這可能是同齡人體驗不到的。
  • 寶寶一到天黑就找媽,是爸爸不稱職?多半是「黃昏焦慮」在作祟
    很多寶媽發現一件比較奇怪的事情,自家寶寶一整天不哭不鬧的,可一到天黑就哭著找媽媽,怎麼哄都哄不好,這是為什麼呢?01孩子平時乖巧可愛,一到天黑就哭鬧不止,老人:"黃昏焦慮"到了前幾天去參加表妹兒子的滿月宴,宴席從上午10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傍晚。
  • 怎樣才能不被焦慮纏身?做好這4點,你就不焦慮了
    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樂天派」,他們整天溫和從容,笑語盈盈,似乎從沒煩惱,焦慮好像和他們不沾邊。只要跟他們在一起,總能感受到他們散發出來的陽光氣息。內心有力量的人,從不害怕焦慮。他們遇到困難、碰上痛苦時,能夠坦然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能夠想法設法緩解焦慮。怎樣才能不被焦慮纏身?
  • planB焦慮是什麼意思和梗 planB焦慮含義介紹
    planB焦慮是什麼梗?很多人在做計劃時,都會有B計劃,那麼planB焦慮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抖音planB焦慮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planB焦慮是什麼梗  形容因為原有計劃被打亂後產生的焦慮情緒。指的是一些只有A計劃的人,這種人通常不會隨機應變。
  • 好心情從哪來|寶媽篇1 給家有熊孩子的焦慮媽媽的三個忠告
    是啊,我家也一樣,好像有「多動症」一樣,定心不了一會,就要動,也不怕老師。課堂上他會不會,都第一個舉手,真叫他回答,他支支吾吾還要想一會。哈哈,跟我家小時候一個樣。作為過來人,幾個忠告送給同樣焦慮的寶媽們:一 堅定信念,不要杞人憂天,孩子大概率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差我也曾經為了孩子,深陷困惑迷惘,大傷腦筋。
  • 如何克服焦慮? - 百度經驗
    小芝也是凡人一枚,也在普通生活中時常感到焦慮。為生計忙,為工作忙,為入學升學忙、為經濟忙,也會有焦慮和困惑,但是也都一一走過,雖然很多事情不能都如願以償,但是心態最終都歸於平靜。想想過去的經歷,經常感謝自己,也感謝歲月給予我堅強和勇敢,才能面對困難,克服焦慮,平靜的生活。
  • 德國和中國,不焦慮的和很焦慮的媽媽
    後來我成了天津市那一年只有兩個申請到常青藤大學中的一個,正好房子找到買家,她就賣掉,把錢存起來給我四年上學。莫妮卡說,好啊,學費你希望怎麼解決?小夏是個很平靜的人,好像總是不慌不忙就做到了很多事。他對周圍人很好,常常有很簡單的開心,無論奢華的還是普通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幸福感,他最不開心的一段時間,可能是剛去哈佛商學院讀書時,覺得周圍人很焦慮,環境有壓力,大家在競爭,他覺得很累。
  • 人到中年焦慮太多,如何克服焦慮,五位古人給出了這幾個「妙招」
    人生在世,誰都活的不容易,尤其是人到中年,面臨可怕的中年危機,克服焦慮也成了一個永恆的話題。該如何克服焦慮呢?曾有五位古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人生的焦慮太多,總是會給人一種不安全感,相比於古人而言,現代人的焦慮情緒似乎更多更大,甚至有時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當代人生存壓力大,房貸、車貸、彩禮、父母贍養、子女教育、職場壓力、身體亞健康,無一不在摧殘著我們。
  • 大張偉自曝常年焦慮,用快樂的歌給自己療傷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表面上看起來永遠嘻嘻哈哈、放蕩不羈的大張偉,內在裡居然是個沉默寡言、永遠都有些忙不夠,隨時都處於焦慮狀態的人。最新一期的《天天向上》,大張偉測試了自己的焦慮傾向。最後,在其他人紛紛0分、4分的情況下,大張偉拿了19分,屬於焦慮嚴重的傾向。
  • 3招,緩解「身份焦慮」,讓內心篤定
    表弟這種焦慮的心理,在職場及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而長期處於這種消極情緒下,往往會使人無法正常生活及開展工作,身心會疲憊不堪。那麼,我們為什麼總是容易陷入焦慮之中呢?種種壓力的來源,看似是對物質財富的擔憂,但本質上是對一種更抽象的東西——身份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