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時下,不論是以擔心或恐懼為特徵的焦慮障礙,還是人口愈發龐大的抑鬱症群體,都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日益關涉的問題。
對於焦慮來說,儘管焦慮在進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時,它會激發人們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以保護人們。但對於現代人來說,在現代社會的諸多壓力下,這種感覺往往表現為一系列的焦慮症,令人不快的生物反應與恐懼的觸發因素不成比例地產生,或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找到抑制這種過度焦慮的方法緩解焦慮症狀,已成為現代心理治療的研究方向。近日,北卡羅來納大學(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就報告其在小鼠大腦中發現了一組神經元,似乎控制著對恐懼的生理反應。而在小鼠身上的測試表明,這個區域可能是治療焦慮症的新藥物靶點。
具體來說,北卡羅來納大學(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杏仁核內稱為BNST(紋狀體尾核床核)的大腦區域,該區域在先前的研究中與小鼠的恐懼和焦慮樣行為有關。
該團隊使用一種稱為雙光子顯微鏡的相對較新的技術直接對小鼠大腦中的BNST PNOC神經元進行成像,同時給小鼠提供有害或吸引人的氣味刺激,分別可靠地誘發恐懼/焦慮和獎勵行為,以及適當的喚醒反應。通過這種方式,科學家們發現,當動物受到這些氣味刺激時,這些神經元的活動往往伴隨著小鼠瞳孔的快速擴張。
事實上,恐懼和焦慮等強烈情緒往往伴隨著可測量的身體變化,包括血壓升高,心率和呼吸以及眼睛瞳孔擴張。這些所謂的「生理喚醒反應」在精神疾病如焦慮症和抑鬱症中通常異常高或異常低。
隨後,研究人員使用另一種稱為光遺傳學的先進技術來控制基因工程細胞,人為地驅動BNST Pnoc神經元的活動。他們發現,刺激BNST Pnoc活動引發瞳孔反應,並增加心率。在小鼠進行焦慮誘導迷宮測試(傳統上用於評估焦慮藥物)時,光遺傳學驅動神經元增加了動物的焦慮跡象,而光遺傳學上使神經元靜止具有相反的效果。
這一發現有助於闡明情緒的神經根源,而新發現的喚醒相關神經元群體的人腦對應物更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焦慮症和其他涉及異常喚醒反應的疾病的目標。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Cell Report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