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從恐懼產生到解鎖焦慮,治療焦慮新靶點

2020-12-17 陳根

文/陳根

時下,不論是以擔心或恐懼為特徵的焦慮障礙,還是人口愈發龐大的抑鬱症群體,都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日益關涉的問題。

對於焦慮來說,儘管焦慮在進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時,它會激發人們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以保護人們。但對於現代人來說,在現代社會的諸多壓力下,這種感覺往往表現為一系列的焦慮症,令人不快的生物反應與恐懼的觸發因素不成比例地產生,或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找到抑制這種過度焦慮的方法緩解焦慮症狀,已成為現代心理治療的研究方向。近日,北卡羅來納大學(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就報告其在小鼠大腦中發現了一組神經元,似乎控制著對恐懼的生理反應。在小鼠身上的測試表明,這個區域可能是治療焦慮症的新藥物靶點

具體來說,北卡羅來納大學(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杏仁核內稱為BNST(紋狀體尾核床核)的大腦區域,該區域在先前的研究中與小鼠的恐懼和焦慮樣行為有關。

該團隊使用一種稱為雙光子顯微鏡的相對較新的技術直接對小鼠大腦中的BNST PNOC神經元進行成像,同時給小鼠提供有害或吸引人的氣味刺激,分別可靠地誘發恐懼/焦慮和獎勵行為,以及適當的喚醒反應。通過這種方式,科學家們發現,當動物受到這些氣味刺激時,這些神經元的活動往往伴隨著小鼠瞳孔的快速擴張

事實上,恐懼和焦慮等強烈情緒往往伴隨著可測量的身體變化,包括血壓升高,心率和呼吸以及眼睛瞳孔擴張。這些所謂的「生理喚醒反應」在精神疾病如焦慮症和抑鬱症中通常異常高或異常低。

隨後,研究人員使用另一種稱為光遺傳學的先進技術來控制基因工程細胞,人為地驅動BNST Pnoc神經元的活動。他們發現刺激BNST Pnoc活動引發瞳孔反應,並增加心率。在小鼠進行焦慮誘導迷宮測試(傳統上用於評估焦慮藥物)時,光遺傳學驅動神經元增加了動物的焦慮跡象,而光遺傳學上使神經元靜止具有相反的效果。

這一發現有助於闡明情緒的神經根源,新發現的喚醒相關神經元群體的人腦對應物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焦慮症和其他涉及異常喚醒反應的疾病的目標。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Cell Reports上。

相關焦點

  • 新研究揭示:恐懼如何演變成焦慮?
    近日,發表在《NeuroImage(神經影像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首次確定了從恐懼演變到焦慮的腦神經相關聯繫。研究通訊作者、Elaine Bearer說:「到目前為止,精神病學家對經歷可怕事件後人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容易從中恢復,甚至在日後長期保持焦慮的原因知之甚少。」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大腦對恐懼的反應,以及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恐懼會導致長期的焦慮狀態,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
  • 如何應對新冠時期的焦慮與恐懼?以及非理性的恐懼?
    隨著在家宅的日子越來越久,人們越來越焦慮了,想想自己的房貸、車貸、信用卡、各種借款,看下自己的存款還能撐多久?每個人都有焦慮的時候,焦慮之所以會讓我們感到生活艱難,是因為我們無法區分什麼東西是真正值得恐懼的,而什麼東西是自動觸發非理性的恐懼?什麼是感覺和現實?恐懼是來自於對未知事件的或者不可控事件的自我保護心理。
  • 焦慮的自救4部曲: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每個人都感覺到很焦慮。嚴重者,就演變成了「焦慮症」。那我們該如何緩解焦慮的狀況呢?焦慮一詞的英文是anxious,源於拉丁語anxius,意思是對於未來發生的不確定感到憂慮。因此從理論上講,焦慮症就是只長時間處於這種焦慮狀態而產生的一種症狀。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焦慮的自救:從神經系統角度出發治癒焦慮》。
  • 《我焦慮得頭髮都掉了》:學會這四個方法,你也能戰勝焦慮
    他開始走神、心煩,睡不好,胃不舒服,開始懷疑班裡同學說他壞話,到醫院診斷是中度焦慮和抑鬱。堅持邊治療邊上課一段時間後,病情進一步惡化,沒辦法,源源選擇了休學治療。按照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了一年多,源源的身體狀況好了很多,但是仍然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比如:街上板凳大的小狗,他看見以後還是非常害怕,繞著走。
  • 心理學知識科普:焦慮情緒是怎樣產生的?
    焦慮情緒不是焦慮症。焦慮症患者會對真實存在的事件或者毫無根據的事件和威脅保持長期的擔心和焦慮。APA將焦慮症患者描述為「反覆出現侵擾性想法或擔憂」。 一旦焦慮症進入疾病階段,就會干擾正常的生活[1]。誘發焦慮的因素。研究表明,導致焦慮情緒產生的因素有很多,分為內部生物學因素和外部因素。1.
  • 經常焦慮煩躁、胸悶氣短、緊張恐懼,很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
    如果要選出一種全民情緒,那應該就是「焦慮」。如今,所有人都被焦慮的情緒籠罩,朋友圈裡刷歲月靜好,現實裡哭成狗子。微博上說等風來,現實裡都快瘋了。還是會沒有原因的就是出現了緊張、恐懼等一些心理。嚴重者也是會有一個災難的心裡,或者是有死亡的威脅,對於生活來說,會失去信心。其他的人做任何的事情,自己都是很不滿意,同時還是會出現害怕的情形。輕度的焦慮症是可以說出自己怕什麼,但是對於嚴重的情況,是不知道自己害怕什麼,反正就是害怕。
  • 被焦慮和恐懼籠罩的吶喊人生
    ——愛德華·蒙克 如果要選哪位藝術家的作品最能夠緩解焦慮,療愈人心,那知美君一定會選這位一生都在與焦慮、恐懼、不安等負面情緒做鬥爭的愛德華·蒙克。
  • 如何幫孩子克服焦慮和恐懼心理?澳洲出版商出了這套書
    面對逐漸開闊的世界,不斷接觸的新事物,不斷踏出的「第一步」,焦慮、恐懼、無措都會襲來。 你的孩子會特別特別黏某一個人嗎? 你的孩子會經常為了特別小的一件事哭個沒完沒了嗎? 你的孩子是否膽小而總是缺乏自信? 你的孩子會動不動就欺負別的小朋友或者被欺負嗎?
  • 你焦慮嗎?小心,別成為慢性焦慮症患者!
    可為什麼每次到了那個關口,我們都會又一次感到緊張、焦慮?難道每次焦慮,都是因為考前沒準備好、不自信而導致的心裡虧欠嗎?臨床理論研究證明,焦慮的發作機制可不僅僅是「不自信」這樣簡單。「適度焦慮」和「焦慮症」我們都知道,適度的焦慮,能幫助我們應對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考試時甚至能幫助我們激發超常水平。
  • planB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有計劃被打亂之後產生的焦慮了解一下
    planB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有計劃被打亂之後產生的焦慮了解一下時間:2019-11-02 16:29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planB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 90%以上的人患有焦慮,其中一半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90以上的人患有焦慮,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每天都在焦慮。令人焦慮的事情有大有小,有的人每天醒來就莫名其妙的精神緊張,感覺發愁,想到堵車發愁,想到領導發愁,想到賺不來錢發愁等等,還有的人患有強迫症,明明鎖好門窗出門上班了,卻走了幾步回來要在鎖一遍,其實強迫症也是焦慮症其中的一種。那為什麼有些人會有這種焦慮呢?
  • 新的一年新的焦慮?這裡有逆轉壓力的辦法
    因此,恢復睡眠模式和晝夜節律可能是治療這些精神疾病的方法之一。抑鬱症會對人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我們的研究表明,抑鬱會對人的情緒和非情緒(例如規劃和解決問題)認知以及社交能力(例如對負面信息的注意力)產生幹擾。
  • 遠離焦慮 自我調節
    遠離焦慮 自我調節 2019-09-26 19:5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考試焦慮可令分數打88折 專家支招如何減輕考試焦慮
    原標題:考試焦慮 可令分數打88折   藥物治療方面,藥物能夠控制焦慮障礙的嚴重程度。郭沈昌稱,焦慮明顯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鎮靜和抗焦慮的藥物,心跳過快的患者還可服用一些β受體阻滯劑。考試前要保證睡眠,睡不好的話可以服用一些促進睡眠的藥物,最好是吃完第二天不會頭暈的藥物。他提醒,所有的藥物都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育兒路上70%的痛苦,都是由焦慮產生的
    甜心的課餘生活被十幾種各式各樣的培訓班塞滿,跳舞、練字、滑冰、數學輔導班等等,從早上9點到晚上10點,每一分鐘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甜心媽媽對甜心要求甚高,她說:「希望甜心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後才不會像我和她爸爸一樣辛苦。」
  • 愛德華·蒙克丨被焦慮和恐懼籠罩的吶喊人生
    ——愛德華·蒙克如果要選哪位藝術家的作品最能夠緩解焦慮,療愈人心,那知美君一定會選這位一生都在與焦慮、恐懼、不安等負面情緒做鬥爭的愛德華·蒙克。《吶喊》,1893年,油畫,蛋彩畫挪威國家博物館,奧斯陸畫面中暴力扭曲的線條與色彩,傳達出人類共通的焦慮和恐懼的情感體驗。
  • 觸覺緩解焦慮的機制
    1,朱景寧課題組在強迫症和焦慮症共病的神經環路機制和潛在改善靶點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來源: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科學家研究神經「開關」 焦慮緊張變大膽(圖)
    杏仁核是大腦中應對恐懼、侵略等基本情緒的核心部位,也是嚙齒類動物控制焦慮的部分。結果顯示,這些本來因恐懼而退縮到角落的小鼠開始勇敢地探索周圍的環境。  實驗原理很簡單:首先,生物學家要確定一個「視蛋白」,這是一種存在於綠藻等感光生物體體內、可讓它們探測到光的蛋白。
  • 焦慮時別碰這6類食物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話題和焦慮有關,因為現代人生活壓力比較大,焦慮似乎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有的人在不順心的情況之下,往往去借酒消愁,其實這是非常不科學的一種做法。因為人在焦慮的情況之下,有些食物是應該遠離的。
  • 九千萬抑鬱症患者迎來新進展:治療藥物神秘靶點結構首次繪出
    抗抑鬱症藥物開發又現新進展。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抗抑鬱症藥物的神秘靶點結構被發現,一個長達31年的預言被證實。抑鬱症與頻繁的自殺事件經常聯繫在一起,讓這種疾病更加神秘而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