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焦慮,叫Python焦慮,和消防證焦慮

2020-12-12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三言財經

「學會Python、考個消防員證就能升職加薪,年薪幾十萬!」

是不是這一陣開始發愁自己不掌握門計算機語言就要與時代脫節了?抑或擔心自己不多考幾個證書就無法成功了?

最近相信大家都在各種App、網際網路平臺中看到過「Python速成班」、「報考消防員證年薪30萬」這種宣傳廣告。

這其實是新時期「販賣焦慮」的營銷方式,通過給用戶「洗腦」製造焦慮來賺取培訓課時錢。至於學了這些技能是不是真的能夠解決這些焦慮問題,那並不重要。

因工資低發愁?因加班熬夜焦慮?

來參加個培訓班吧!

按照這些培訓班的說法,只要學了Python語言或者考個消防員證,升職加薪財務自由、到點下班年薪幾十萬的好事就全有了。

有強調學了Python後,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再也不加班了;

有宣傳學了Python後,很快就升職加薪獲得老闆重用;

而且廣告中宣稱無論是學生還是剛入職場的新人都一定要去學Python,甚至連寶爸寶媽都可以給自己孩子報班,畢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廣告還指出因為人工智慧是未來的風口,年輕人一定要把握住,所以要學習Python。而且Python需求增速快,AI人才缺口可達百萬級。

就連潘石屹這種級別的大佬,都開始學習Python了。

今年5月,老潘在微博上傳一段視頻,給大家分享自己學習Python的心得。他說自己並不是要做碼農才學編程,而是世界變化太快,掌握計算機語言已經成為必須具備的能力。

與之類似的還有經常能看到的「消防員證考試」培訓廣告。這類廣告往往也宣傳能夠年薪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總而言之就是考上後掙錢都不是事。

像這條廣告,宣傳稱這是新興的高端職業,就業廣泛不說還能年薪15萬以上。而且就算不轉行,通過出租證書利用上班時間輕鬆領取雙份工資。

大眾的焦慮真的能解決嗎?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為這份「焦慮」買單,有網友就吐槽自己被這種廣告「噁心到」。而且潘石屹學Python的理論也被很多網友批評。

到底報班學習後能否實現廣告宣傳的升職加薪效果,還是要聽一聽用戶心聲:

一名報過9.9元Python速成課的網友戲謔道,自己學了也並沒有「驚豔眾人」;

有網友故意「調戲」培訓班客服,結果發現對方更在意的是賺錢;

還有很多報過速成班的網友表示並不能「速成」,學習一個月仍然是「小白」。

報班調查:培訓機構稱學Python可向大公司內推,考消防證不上班也可年薪12萬

為了了解「Python速成班」、「消防員證」這類培訓機構的報考流程、費用等信息,三言財經隨機選擇了兩家機構體驗。據調查,這兩家培訓公司都存在不同問題。

三言財經打開某消防證培訓官網後,自動彈出客服,但客服一直索要手機號不回答問題。直到告知對方電話和微信後,才進一步了解到更多細節。

該機構承諾只要考上證書後,可以選擇直接就業或者兼職的方式掙錢。

主要工作職責是給企業做消防安全方面的工作。所謂全職是可以直接受聘到相關企業就職;而兼職則是可在企業的相關部門「掛職」,不需要坐班即可實現「領兩份工資」。

但是當三言財經諮詢是否保就業時,對方僅表示機構和十幾家企業有合作,可以推薦學生。

學費方面,報名學習的總價格為5980元,目前可以4980元的成本價招生。

學員總共需要完成25個學時的學習,每個學時平均40分鐘,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等方式在線上即可完成。機構並不承諾學生一定能考過,能否通過考試和個人學習能力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對方了解完三言財經的相關條件後,明確表示不符合報考條件。但是這名負責人卻仍然承諾可以報考。

對方聲稱,雖然個人不符合條件,但是可以通過掛名在有資質的企業名下通過國家相關審核。因為審核只審核企業資質而不核查個人,不過需要給企業一定的「掛名」費用。

三言財經調查的這家Python培訓機構宣傳4個月即可學會並且能夠獲得高薪工作。

該機構對接人告訴三言財經,Python培訓學習一共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學時大概1-2個月;不過對方稱根據每個人學習能力不同,4個月完成也是有可能的。

價格方面,第一階段最低學費7800元;五個階段學費最低為23800元。

培訓機構稱和華為、騰訊等大公司合作,有內推名額,可以保證就業。此外,學員學習完成後,機構會提供專業的簡歷輔導、面試培訓服務。

但是對方並不承諾「保會」,強調學習能力因人而異。

新時期的販賣焦慮

誠然,即使一項技能真的有可以「速成」的途徑,要讓人們百分之一百都實現「速成」也並不現實。所以「Python速成班」、「消防員證」這類廣告宣傳中強調「速成」一定程度上無可厚非,因為總有天資聰穎的人真的能夠短時間內學會一門技術。

然而,這種營銷最嚴重的問題在於一方面模糊了某個行業的專業人才需求、準入門檻,宣傳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另一方面,又將某些特定技能和普通民眾最關心的問題強行綁定,推廣只要學會了相關技能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通俗來講,就是「販賣焦慮」。

不過,如果這種營銷方式僅僅是像羅振宇、吳曉波或者曾經那些創業講座之類的焦慮宣傳一樣,去花錢聽培訓課的人多少有些「願打願挨」的味道。因為最終也的確能夠學到東西,速成與否或者證書是否考過也都和個人學習能力有關。

然而,在實際運作中,這類培訓課往往有違規甚至欺詐行為,輕則導致學員損失金錢,重則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

有網友評論稱,這種Python速成班、消防員證培訓等存在虛假宣傳情況。對於培訓機構來說,也是「流量焦慮」,為了獲取流量不擇手段。

更進一步,很多媒體都已經曝光過各種培訓機構中的「貓膩」,比如315晚會點名批評的嗨學網違規事件。

還有媒體也報導了類似騙局,宣傳考消防員證能夠年薪幾十萬,但最後學員花了大價錢不僅沒有資質參與考試,教的學費也無法退還。

不要為了不必要的問題而焦慮

從三言財經點擊培訓機構的廣告到接到相關對接人電話、微信聯繫,中間間隔竟然不超過10分鐘。這樣的工作效率著實令人詫異。

那麼,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對任何專業、技能有敬畏心。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是無數專業人士,花費無數心血才能持續進步,怎麼可能僅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擊敗那些寒窗數十載的專家呢?

其次,切勿幻想可以不付出、不承擔責任就獲取高昂回報。比如企業的消防安全負責人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一旦出現消防安全事故就必須負責,絕不是考一個資質證書就能安享餘生這麼簡單。

所以,要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的鍛鍊對應能力才能夠避免被商家的焦慮營銷衝昏頭腦。

相關焦點

  • 有一種焦慮叫「子宮焦慮」,你看歌星李健是怎麼對待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那為什麼人們現在如此焦慮?最近又出現了一個全新的焦慮:我把它叫「子宮焦慮」。子宮,屬於女性絕對私有的「財產」,意味著自己擁有絕對的處置權。如果有人告訴你不使用子宮就是社會資源閒置和浪費,你會有什麼反應?該怎麼做?
  • 焦慮|遇見焦慮?接納、適度宣洩、積極應對
    他說自己曾經會因為處於沒有理想和目標的狀態而感到焦慮,而現在卻又因為有了理想,卻不知能否實現,以及何時實現而焦慮。「工作了之後,總是對當下的自己不滿意,害怕看到別人搶先一步完成我想做的事,害怕在我從事的領域被拿來和人比較,我不想輸,不想平庸地度過這一生,當不甘於人後的情緒逐漸被放大的時候,要強就變成了焦慮。我也經常想:當你放縱自己焦慮情緒的時候,或許別人正在努力,你要立刻行動。
  • planB焦慮是什麼意思和梗 planB焦慮含義介紹
    planB焦慮是什麼梗?很多人在做計劃時,都會有B計劃,那麼planB焦慮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抖音planB焦慮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planB焦慮是什麼梗  形容因為原有計劃被打亂後產生的焦慮情緒。指的是一些只有A計劃的人,這種人通常不會隨機應變。
  • 焦慮啊焦慮,自從成了媽,內心的焦慮就如影隨形、寸步不離
    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們只有600多天的準備時間?你有沒有想過,現在教改的力度這麼大,孩子需要提升的空間越來越大?……」我一邊低頭攪拌著手中的咖啡,一邊看她的紅唇在我對面上下張口,漂亮的臉龐隨著「孩子、考試」這樣的話題,變得眉頭緊皺,很是愁苦的樣子;有些好笑,但更多的是跟隨著她的焦慮而更加焦慮!
  • 德國和中國,不焦慮的和很焦慮的媽媽
    那時候的小梅和其他家長一樣,提前送我到跳舞的地方,所有家長一起安靜地坐成一排,看著我們。在緊張的最後排練中,誰如果動作沒跟上、跳得不好、偷懶,輕的會被家長直接當場叫出去責罵,聲音很大,同學們都會聽見,重的會被家長直接打一巴掌,然後繼續跳,爭取下一遍的音樂跟得上動作。
  • 有一種焦慮,叫爸媽來看你
    這次刷屏的導火索是其中一個朋友曬出的和父母的聊天記錄。她父母想在聖誕節去探親,但又有諸多顧慮,比如籤證、機票、孩子有沒有時間,是不是離上次去時間隔得太近了等等等等。我朋友說,她被整懵了,全程像一個她父母自問自答的獨角戲,不知道他們心中的天平到底是偏向來多一點還是不來多一點呢?
  • 陳根:從恐懼產生到解鎖焦慮,治療焦慮新靶點
    找到抑制這種過度焦慮的方法緩解焦慮症狀,已成為現代心理治療的研究方向。近日,北卡羅來納大學(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就報告其在小鼠大腦中發現了一組神經元,似乎控制著對恐懼的生理反應。而在小鼠身上的測試表明,這個區域可能是治療焦慮症的新藥物靶點。
  • 鋪天蓋地的「外貌焦慮」,正在製造一種新疾病
    從學生時代的各種評價、歧視、同學們私下裡的「班花評選」、「異性照片打分網站」,到成年之後普天蓋地的美顏、網紅、媒體灌輸和社會評價,都在向我們傳遞一種價值:顏值即正義,尤其是女性。畢竟美人捧心是楚楚惹人憐,長得醜的捧心,那叫「醜人多作怪」。
  • 遠離焦慮 自我調節
    焦慮症多發生於中青年群體中,誘發的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和環境有關,那些內向、羞怯、過於神經質、激烈競爭、超負荷工作、長期腦力勞動、人際關係緊張等人群易於受到焦慮症的「青睞」。
  • 面對焦慮,5個小方法,幫你自我調節度過焦慮
    焦慮,大概已經成為當下最顯著的一種時代病。好像也沒什麼突發事件,怎麼就焦慮得睡不好覺?明明吃穿不愁了,為什麼還是莫名地擔心憂慮?其實自己知道外面很安全,可是為什麼一到公共場合就手心冒汗、呼吸急促?如果你有這些經歷,恐怕你已經被焦慮症纏身。
  • 鋪天蓋地的「外貌焦慮」,正在製造一種新疾病-虎嗅網
    從學生時代的各種評價、歧視、同學們私下裡的「班花評選」、「異性照片打分網站」,到成年之後普天蓋地的美顏、網紅、媒體灌輸和社會評價,都在向我們傳遞一種價值:顏值即正義,尤其是女性。畢竟美人捧心是楚楚惹人憐,長得醜的捧心,那叫「醜人多作怪」。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焦慮了該怎麼辦?
    無論有錢沒錢、有權沒權,大家焦慮的樣子都是一樣的。野史裡道聽途說,古代的皇帝,每晚也會為了翻哪個妃子的牌子焦慮一下。現代,焦慮更是一種流行病。永遠在缺錢,永遠在缺人,永遠在缺安全感……想要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係,努力會是徒勞的嗎?選擇很重要,但我選對了嗎?一位家有學子的家長,也感到焦慮:面對四位老人、一至兩位懵懂的孩子,中間還有一大筆房貸+車貸。
  • 焦慮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擺脫焦慮,一隻白熊告訴我們該如何做!
    擺脫焦慮的能力這種難以自持的單曲循環,就像是我們的焦慮情緒,一旦竄入我們的腦海,簡直跟地板上壓扁的口香糖一樣難以擺脫。在各大問答平臺上,有一類問題很常見,比如「陌生人,能給我一句鼓勵嗎?我真的堅持不下去了!」裡面會有很多人不吝鼓勵,也有很多人認為這種求助過於矯情,「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 各國教育焦慮透視
    有限的能力與對成功的無限渴望構成持續性矛盾,使人對時間的流逝感到恐懼,進而產生焦慮。 時間的有限性使家長在規劃孩子教育時總有一種「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緊迫感。同時,在家長眼中,孩子的全部生活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成功是自己成功的一部分,所以,就像他們無法忍受自己事業的失敗一樣,他們也一樣無法忍受隨著時間流逝,子女沒有實現教育目標的結果。
  • planB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有計劃被打亂之後產生的焦慮了解一下
    planB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有計劃被打亂之後產生的焦慮了解一下時間:2019-11-02 16:29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planB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 「內卷」下的焦慮該何去何從?
    一直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詞叫內卷,覺得這個名字怎麼這麼怪異,每一篇焦慮的吶喊中都會提到內卷這個詞語。什麼是內卷?一開始並不理解,後來稍微有了一點點理解,其實就是每個人都焦慮的未來,大家都在拼命奔跑,而你卻在慢慢行走,等回過頭一看,那些本身就腿長一米八的人,還比你提前了好多時間,本來一樣的起跑線,他卻利用腿長優勢領先了很多,於是自己也開始慌了起來,一路跟隨著那些人瘋狂奔跑。
  • 市面少見,專門解決兒童、青少年焦慮的臨床心理專書:《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從此,他寫字一定要用尺才覺得工整,而寫錯字、數字有錯……任何小瑕疪都會立刻喚出創痛,爆發焦慮。但是無論再痛,他從未對大人說。那個小男孩,就是王意中心理師。他決定成為兒少心理師,正是因為傷痕累累地走過,更能體會:●孩子內心焦慮,往往說不出口,但表現於外在行為是求救:「幫幫我!我想要擺脫痛苦!」焦慮是很常見的情緒,說來就來,無法控制,更不能說停就停。
  • 90%以上的人患有焦慮,其中一半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90以上的人患有焦慮,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每天都在焦慮。令人焦慮的事情有大有小,有的人每天醒來就莫名其妙的精神緊張,感覺發愁,想到堵車發愁,想到領導發愁,想到賺不來錢發愁等等,還有的人患有強迫症,明明鎖好門窗出門上班了,卻走了幾步回來要在鎖一遍,其實強迫症也是焦慮症其中的一種。那為什麼有些人會有這種焦慮呢?
  • 怎樣才能不被焦慮纏身?做好這4點,你就不焦慮了
    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樂天派」,他們整天溫和從容,笑語盈盈,似乎從沒煩惱,焦慮好像和他們不沾邊。只要跟他們在一起,總能感受到他們散發出來的陽光氣息。內心有力量的人,從不害怕焦慮。他們遇到困難、碰上痛苦時,能夠坦然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能夠想法設法緩解焦慮。怎樣才能不被焦慮纏身?
  • 打敗焦慮,就從行動開始,無論焦慮什麼,走出去,行動起來!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每個年齡層都有不同的焦慮,無論你焦慮什麼,都不要呆著,固步自封,會越來越焦慮。走出去,接觸很多人和事,慢慢的捋順生活,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這樣,才會越來越明確目標,生活也會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