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2020-12-14 央廣網

新華社挪威朗伊爾城2月28日電 通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新華社記者梁有昶 張淑惠

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永久凍土深處,有一座冰封地窖存放著100多萬份生物種子「備份」樣本,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

世界各地的基因庫可以把農作物種子送到這裡免費保存,庫內所存種子樣本的所有權仍完全屬於各個基因庫本身。科學家對這座地窖將要應對「災難」的設定包括自然災害、疫病、戰爭,甚至「世界末日」。有人因此還把它稱作「末日種子庫」。

27日下午,在種子庫設立十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探訪了這個旨在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它位於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附近的一座山體內部。

二月底的朗伊爾城剛從極夜中走出,下午能見度依然不高。記者乘坐的汽車頂著凜冽的極地風雪走在盤山路上,隱約能看見半山腰處一座閃著綠光的小型建築。

這座三角形混凝土建築就是全球種子庫入口,最高處僅8米左右,寬度不過2.5米,像一把楔子直插入雪山。存放種子的庫房,就在裡面約160米深處。

入口頂部鑲有一件方形燈光雕塑,由數百塊三角形鋼片和變色玻璃組成,泛著璀璨綠光。作品出自挪威女藝術家迪弗克·桑內之手,題為《永恆的反射》,寓意既是光的反射,也是種子庫對人類未來的反射。

打開入口的金屬門,只見一條幾米長的狹窄走廊,遠處有一道緊鎖的門。天花板上安裝著兩根巨大的排氣管,右邊還有一座簡易樓梯,通往樓上的大型空氣壓縮機和其他電器設備。這裡的凍土層能使溫度維持在零下5攝氏度左右,而長期儲存種子最佳溫度——零下18攝氏度,就需要機器來實現。

穿過走廊盡頭的門,是一段長達90米左右、略微向下傾斜直通大山深處的圓形隧道。來自北歐基因資源中心的種子庫協調人阿斯蒙德·阿斯達爾對記者說,去年入口處凍土層部分融化,隧道前端出現滲水。挪威政府目前已宣布撥款1億挪威克朗(約合1270萬美元)對種子庫進行修繕升級。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於2008年2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該種子庫由挪威政府出資建造,其運營合作夥伴還包括總部設在德國波恩的全球農作物多樣化基金會和總部設在瑞典阿爾納普的北歐基因資源中心。

打開隧道盡頭的門,眼前赫然出現一個空蕩蕩的巨型山洞。不規則的牆壁和洞頂布滿雪白的冰霜。除了頂上一排吊燈外幾乎空無一物。山洞對面還有3扇鐵門,當中那扇門幾乎全被冰霜覆蓋,冒著陣陣寒氣。門後就是種子儲藏室。

北歐基因資源中心執行主任利塞·斯特芬森介紹,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共有3個儲藏室,每個儲藏室可放置150萬份種子樣本,目前只有當中的儲藏室投入使用,溫度保持在零下18攝氏度。

斯特芬森說,種子庫啟用10年來,每年會進行3次左右的種子入庫工作。平時種子庫大門緊鎖,也無人值守。工作人員在朗伊爾城通過攝像頭和傳感器等監視。

打開當中那扇冰封的鐵門,眼前仍是一扇冰封的鐵門。只有走過這道門,才能最終進入儲存種子的地窖。

承載著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重任」的這個地窖同樣顯得非常原始和簡單——27米長、9.5米寬、5米高,不規則的牆壁和洞頂滿是白色冰霜。

在一排金屬防護欄後,依次擺著8排架子,整齊放著形形色色的箱子,有些是塑料箱,有些是紙箱,還有一些是木箱,大小都在46升左右。每個箱子裡一般有400到500份種子樣本。

據介紹,目前已有世界各地的73家基因庫機構把將近106萬份種子樣本送來保存。這些種子源自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數將近6億顆。儘管目前還沒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機構在這裡儲存種子,不過來源地為中國的種子已經超過1000萬顆。

阿斯達爾指著其中一批黑色箱子說,這批種子是國際乾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寄存的。該中心曾因為敘利亞戰亂從這裡提取過種子樣本,經過培育生長後現在又把部分新長出的種子送回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保存。

全球大大小小的種子庫數以千計,但這些「保險箱」並非完全保險,不時因天災人禍遭受損失。例如,菲律賓的國家種子庫曾毀於洪水,重建後又因火災被毀;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戰亂地區,當地種子庫損毀嚴重。因此不少種子庫都在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備份種子。

斯特芬森說,選在斯瓦爾巴群島修建種子庫,是因為這裡地處偏遠極地,氣溫足夠低,同時還擁有機場等便利基礎設施。另外,根據《斯瓦爾巴條約》,這裡還是永久非軍事化的地區。

「它不是為了末日而建,實際上是一張『安全網』。它們是世界各地基因庫的種子備份樣本,是一種額外安全措施,」斯特芬森說,「如果其他地方的基因庫出了問題,你可以來這裡找到種子。」

相關焦點

  • 境外媒體:挪威「末日種子庫」再收6萬新種子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臺媒稱,挪威北極圈內的「末日種子庫」2月25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6萬個種子樣本,包括英國查爾斯王子的櫻草、切羅基民族的神聖玉米等。這個全球最大的農作物儲藏庫為了保護作物免於全球性災難,而囤積各類種子。
  • 神秘的「末日種子庫」,人類最後的諾亞方舟
    >這裡有座神秘的全球種子庫,也被稱之為「世界末日種子庫」或者「種子方舟」。建造種子庫是保護全球農作物多樣性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在末日種子庫保存的農作物種子中,很多已經不再種植,但它們可能對未來農作物適應氣候變化非常重要。
  • 保護人體內微生物多樣性,科學家要建「諾亞方舟」
    最近,科學家們為了人類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計劃——建立一座可以保存人體內微生物的「諾亞方舟」,從而保證人類在發展進化過程中能夠一直保有體內微生物的多樣性。 為此,美國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分校研究者決定開始這次諾亞方舟微生物庫的計劃,他們表示,這個微生物庫可以確保人類長期身體健康。
  • 中國諾亞方舟「載」百萬動物
    據介紹,深圳國家基因庫資料庫統一檢索系統將公開發布癌症數據集成與整合分析平臺、人體微生物資料庫、罕見病資料庫、免疫資料庫、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等。  生物活體庫打造諾亞方舟  深圳國家基因庫定位於「三庫兩平臺」功能,擬實現資源、科研到產業全覆蓋,形成全球網絡基因庫。
  • 如果世界末日來臨,你希望哪些食物的種子被收入諾亞方舟?
    世界末日來臨,一艘諾亞方舟可以駛向安全的未來。你會允許誰上船?爸媽、朋友、學者、珍稀動物…...最珍貴的位置記得留給這個神奇的建築裡的東西。而擁有其初代基因的種子,就好比「恢復出廠設置」一樣,可以將結束扭轉到開始,保證全球糧食生產不受到威脅。我們並不是因為世界末日而保護種子,而是要保護種子以免世界末日。
  • 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保存上萬種種子,網友熱議:植物保護受...
    虎撲12月5日訊 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公開,保存有上萬種種子。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保存上萬種種子】#中國生物物種諾亞方舟保存上萬種種子# 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內,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保存著來自國內外的大量野生植物種子,其中,野生植物種子10285種,共82746份,佔中國種子植物物種總數的35.2%,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質庫
  •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隱藏著人類最後的希望,你知道它在哪裡嗎
    其實在我們想到這個問題之前,各種組織或者科學家已經想到了,在遙遠的北極圈,有一個地方已經成為人類糧食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這個地方位於北極圈斯瓦爾巴群島的地下深處,這裡是我們的末日糧倉。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個地方,但可能不太了解,這個地方其實屬於挪威領土,雖然在北極圈,但還是有人居住,這裡的風景極其美麗。
  • 「諾亞方舟 雲冷杉保護」項目走進玉龍雪山
    「諾亞方舟 雲冷杉保護」項目走進玉龍雪山 2020-12-09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喜看世界》之七:斯瓦爾巴島上的「世界種子庫」
    扎西斯嚮導很建談,話題自然離不開當初「世界種子庫」的選址問題。那是2000年初,瑞士、挪威、瑞典、荷蘭等國的政府要員,籌劃在全球最穩定的地帶建一座「世界末日種子庫」。經過長時間調查、運作,目光盯在斯瓦爾巴群島。
  • 《種子方舟——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正式出版發行
    《種子方舟——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正式出版發行 2016-11-01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正式出版發行。
  • 全球「基因庫」,生物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這一消息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KH)山區再受關注,這一區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堡壘」,這一地區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然而,由於生態系統過度利用、氣候變化等因素的疊加,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遭到破壞。生態退化與生活貧困交織讓這一區域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 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保存上萬種種子
    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保存上萬種種子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被稱為生物物種的「諾亞方舟」,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質庫,保存野生植物種子10285種,共82746份。
  • 北極世界檔案館:人類文明的「諾亞方舟」
    北極世界檔案館:人類文明的「諾亞方舟」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程千千 2017-10-03 09:58 來源:澎湃新聞
  • 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12月9日電題: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熱鬧」的冷庫。珙桐、喜馬拉雅紅豆杉、彌勒苣苔……包括許多珍稀瀕危植物在內的上萬種野生植物的種子,一同棲身於這座位於昆明的「諾亞方舟」。這處設施便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全國唯一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庫。穿過兩重厚重的金屬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陳列架,形形色色的種子分類整齊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內。
  • 廣西啟動「動物諾亞方舟」計劃 建立種質基因庫
    ,唯有諾亞方舟上有限的生靈得以倖存。為防止廣西特有的動物因天災人禍滅絕,廣西科學家於2004年啟動「動物諾亞方舟」計劃,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為這些動物一一建立種質基因庫。即使有朝一日它們在地球上絕跡,打開「方舟」,它們又將重生,繼續繁衍生息,造福人類。  這個「動物諾亞方舟」由廣西科學院的中國-東協生物技術合作研發中心打造,名為「廣西特色動物種質基因資源保護技術平臺的建設」。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按照「一宮一線多園」的規划進行建設,展現雲南省豐富的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擁有從熱帶到寒帶的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雲南分布的1000種高等植物中,包括大量的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
  •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諾亞方舟,那場景可能會非常震撼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諾亞方舟存在嗎?是的,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永久凍土深處,有一座冰封的寶庫,裡面存放著100多萬份生物種子「備份」樣本,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受此靈感的啟發,Scott Geersen配合攝影師、燈光師等創建了一個更為豐富的現代諾亞方舟。
  • 《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探險隊找到疑似殘骸,能否證明它的存在?
    在諾亞600歲那年,上帝開啟了大招,毀天滅地的洪水蜂擁而至,淹沒了整個大陸,全世界只有諾亞方舟的生物倖存下來,而他們就這樣漂著,直至一年後,陸地上的水才退淨,方舟的所有動物才得以在地面繼續繁衍。那麼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諾亞方舟嗎?
  • 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種子存放200年還能保持活力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
  • 挪威全球種子庫可抵擋地震和核彈的衝擊,卻不敵氣候變化的威脅!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位於挪威,收集來自全球近100萬種生物種子樣品,是防止物種受戰爭、蟲害、疾病和氣候變化影響而滅絕的最後手段。 然而研究人員卻發現,氣候變化令種子庫所在地區溫度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