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安哈特-查爾布斯特公國的索非亞·弗雷德裡卡·奧古斯塔於1729年5月2日出生在普魯士斯德丁(今波蘭什切青)的一個德國小公爵家庭。她在與未來的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三世訂婚並皈依東正教後改名為葉卡捷琳娜。
熱衷權力與開明專制
彼得三世短暫的統治始於1761年,他因推行普魯士的政策而遭到貴族們的反對,但他謙遜、迷人的妻子卻正好相反。1762年,近衛軍宣誓效忠葉卡捷琳娜,彼得則被逮捕並很快被處死。即便處死彼得不是葉卡捷琳娜的命令,但至少一定得到了她的同意。此後很快,葉卡捷琳娜便登基成為女皇。歷史上稱之為葉卡捷琳娜二世。
歷史學家亞歷山大·奧爾洛夫表示,「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整個生命中都充滿著對權力的迷戀,在她獲得權力後又用盡一切手段來維護。」坐上皇位後,這位年輕的女皇很快就把所有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她對參議會進行改革,使其立法權形同虛設;從教會手中剝奪土地和農民,使其喪失經濟實力。然而,葉卡捷琳娜二世並不想作為暴君被寫入歷史。她像18世紀的其他歐洲君主一樣,支持開明的專制政體,即君主以人民之名行使權力,並以人民的福祉為目的實行專制統治。
貴族歡迎,農民叫苦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俄羅斯貴族的黃金時代」。貴族得以免除兵役和稅賦並獲得辦工場和開展貿易的權利。作為帝國的特權階層,他們受到良好教育並成為國家的軍事政治精英,擁有面積廣闊的領地和大量閒暇時間,還經常舉辦各種豪華舞會。然而與此同時,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則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失去了為數不多的自由。地主可以流放他們去做苦役,而他們卻被禁止對地主口出怨言。農奴受到的壓迫達到頂峰,導致俄羅斯從1770年開始爆發多起農民暴動,其中規模最大的是1773年開始並持續兩年多的普加喬夫起義。然而這些起義都被鎮壓了下去。
社會全面發展繁榮 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僅在國內大有作為,還在國外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努力擴大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她是第一個從土耳其手中奪取克裡米亞的俄羅斯君主。在與奧地利和普魯士瓜分波蘭後,俄羅斯又佔領了今天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領土。為葉卡捷琳娜大帝的軍事勝利做出突出貢獻的是傑出軍事將領、俄羅斯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統帥之一亞歷山大·蘇沃洛夫,以及按歐洲模式對軍隊進行改革的女皇寵臣格裡戈裡·波將金。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俄羅斯的科學與藝術也得到極大發展。當今世界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埃爾米塔日宮的豪華繪畫和雕塑收藏正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形成。當時還有許多歐洲著名建築師應邀到俄國修建聖彼得堡的著名宮殿和教堂。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其治下建立學校體系,出現了俄羅斯首座女子學院——斯莫爾尼貴族女子學院。
頻繁更換情人 儘管關於女皇的情史有很多不同版本,有些甚至令人難以置信,但這些大多只是杜撰。不過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確經常更換情人,尤其是在她的丈夫死後。歷史學家彼得·巴爾捷涅夫就認為她有23個情人。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情人在宮中都擁有很大影響力,他們常獲得昂貴的禮物、宮殿和土地,身居顯要職務卻大多名不副實。葉卡捷琳娜二世與最後一個情人確立關係時,後者年僅22歲,而她則已60歲。他們的關係一直維持至1796年女皇去世。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