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子一邊演奏小提琴一邊接受腦部手術,成功保住運動神經

2020-12-16 英國英鳥

據《鏡報》2月18日報導,近日,英國一名女子在接受腦部手術的同時演奏小提琴,成功避免了手術對神經的損傷。

53歲的達格瑪 · 特納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2013年時,她被診斷出患有腦部癌症,瘤體較大,但生長較為緩慢。腫瘤位於她大腦右額葉,該區域負責控制左手的細微運動。

雖然她接受了放療化療,但化驗顯示,癌細胞仍不斷在生長。今年1月31日,特納在倫敦南部的國王學院醫院接受了手術。

由於特納擔心腦部手術會損傷腦組織,從而影響日後演奏。

神經外科醫生阿什坎(Keyoumars Ashkan) 教授本人也是一名專業的鋼琴師,他很理解特納的擔憂。

阿什坎和他的療團隊耗時兩個小時,讓特納一邊演奏小提琴的同時,並對其大腦進行了「繪圖」,以確定她在演奏時,大腦中哪些區域處於活動狀態。隨後,他們順利完成了腫瘤切除手術。

特納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熱愛小提琴,我從十歲開始便學習並演奏小提琴。一想到我會失去演奏能力,我的心都碎了。同為專業的演奏家,阿什坎教授非常理解我的擔憂,他和他的團隊不遺餘力地完成了這次手術,繪製出了我在演奏時,大腦處於興奮區域的圖像。多虧了他們,我很快便能重新回到樂團中。」

阿什坎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道:「我們知道小提琴對達格瑪來說有多麼重要,所以保留她大腦中負責演奏的區域功能對她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據了解,特納是懷特島交響樂團的成員,她曾經演奏過馬勒的《第五交響曲》、胡裡奧 · 伊格萊西亞斯的《夏日時光》和《聖母頌》。

目前,她正在家中進行術後康復。

相關焦點

  • 英國小提琴家接受「清醒開腦術」切除腦瘤,一邊開刀一邊拉小提琴
    「誰會想過,病人在腦部開刀時還能演奏小提琴呢?」這幅極具戲劇化的場景,並不是什麼科幻電影的橋段,而是真實發生在英國小提琴家特納人生中,最為特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場演奏。罹患腦瘤的透納,由於擔心手術傷及腦部神經,斷送音樂生命,於是在醫生團隊的建議下,接受「清醒開顱手術」,於是就發生了一邊切除腦瘤,一邊拉著小提琴的奇妙場景,而這段視頻近日也在網絡上引發網友的驚嘆。
  • 英國首例!女子邊拉小提琴邊接受腦瘤切除手術
    據英國《鏡報》2月18日報導,不久前,來自英國的53歲音樂家Dagmar Turner一邊拉著小提琴,一邊讓醫生從她的大腦中切除了腫瘤,這樣的手術在英國還是首例。據悉,Dagmar 擔心手術會影響她拉琴時的手部動作,因此,同樣熱愛樂器(鋼琴)的神經外科醫生keyomars Ashkan教授和他的團隊花了2個小時對她的大腦進行了一番研究,以確定她演奏時哪些區域是活躍的。Dagmar表示:「小提琴是我畢生的愛好,我10歲就開始拉小提琴了,一想到失去拉琴的能力我就很難過。
  • 印度9歲女孩腦部手術時,一邊彈鋼琴一邊玩遊戲,成功摘除腫瘤
    據英國媒體報導,一名9歲的印度女孩患有腦瘤。令人驚訝的是,醫生安排她在清醒時接受腦部手術。手術過程中,女孩不僅玩了手機遊戲、還彈了一會兒鋼琴,最後,成功切除了腫瘤。12月13日,患有腦瘤的印度女孩索米婭在印度古瓦裡爾的醫院接受了腦部手術,手術的危險性非常高。而在手術中,醫生只麻醉了她頭部的一小部分,讓女孩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完成手術。
  • [視頻]美小提琴家邊拉琴邊接受腦部手術
    據外媒報導,日前,美國小提琴家Roger Frisch在接受腦部手術的過程中拉起了小提琴,以此達到矯正雙手震顫的目的,醫生則能從中判斷這一療法的有效性
  • 英國醫生手術中喚醒病人拉小提琴以防喪失技能,醫生也是鋼琴家
    亞太日報編譯 如一做手術過程中患者中途被叫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英國一名患者的高能經歷就非常令人不可思議,在醫生的配合下,竟然在手術過程中拉了一段小提琴,而她接受的還是腦瘤切除手術。據美聯社報導,近日,倫敦國王學院醫院的外科醫生成功為一名女性患者摘除了腦瘤,而為了保證大腦關鍵區域未受手術影響,在醫生的同意下,這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就開始了她的演奏。現年53歲的小提琴家達格瑪特納於2013年被診斷出患有二級(生長緩慢)的神經膠質瘤。
  • 安徽省立醫院病人邊背唐詩邊接受手術 成功切除腦膠質瘤
    開顱之後,利用「術中喚醒」技術將病人喚醒,同時,與多模態影像導航技術、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搭檔」,病人邊背唐詩邊接受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感覺、肢體運動均無障礙,語言流利。  男子半夜突發癲癇原是腦膠質瘤「惹的禍」  「感覺怎麼樣?」  「還可以。」  「你現在想幹點什麼?」
  • 一邊變換隊形一邊演奏音樂 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邊行進,完成整齊的隊列變換;一邊演奏,樂曲演繹要分毫不差,這是一種怎樣的表演體驗?在廣州大劇院,就有一支由青少年組成的行進管樂團,請隨新快報記者走近他們,聽聽老師和學生們的故事。 記者手記 普通人與管樂演奏的接觸,多數來自於電視、電影,而現場觀看管樂演奏,會有另一種震撼感受,那麼,行進中的管樂演奏又會是怎樣的呢?
  • 俞麗拿:讓小提琴講中國話 50多年專注演奏教學
    俞麗拿在演奏小提琴。資料照片俞麗拿今年78歲。「因為我是《梁祝》首演者,大家就知道了我的名字。」在上海音樂學院教學大樓裡,記者見到了剛剛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的俞麗拿,她說,「大家都以為我在文藝單位,其實大學畢業我就留校當了老師,到現在已有56年教齡。」
  • 腦部鼓包因腦膜膨出 2月齡寶寶接受手術
    南都訊記者王道斌通訊員朱穎賢劉元鈴4月17日,2個月大的平平(化名)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順利完成腦膜膨出切除手術。這是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外科成立後開展的第一臺手術。從此,廣東省婦幼可為出生到14周歲的患兒提供所有外科疾病診療服務。
  • 顱底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及規避策略|顱底腦膜瘤|腦膜瘤|顱神經|-健康界
    儘管在1885年,杜蘭特F首次成功地成功地將嗅溝腦膜瘤手術切除,但那是在庫欣(Cushing)等人的時代,但我們目前的許多概念已經得到了體現。哈維·庫欣(Harvey Cushing)在1922年卡文迪許(Cavendish)的演講中說:「今天,該手術的整個領域都沒有,比成功切除腦膜瘤並隨後更令人欣慰的是恢復功能,特別是如果先前已經進行了正確的病理診斷。
  • 小提琴作品演奏特徵簡史 | 曹氏提琴
    小提琴作品演奏特徵簡史不同歷史時期小提琴作品演奏特徵的變化分析導讀:小提琴是所有弓弦樂器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樂器,早在十七世紀的西方音樂中,小提琴就漸露鋒芒小提琴演奏藝術的奠基人是17世紀的小提琴家柯萊裡,然後又依次經歷了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近現代時期等多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受到當時社會背景、文化差異、人文主義、審美取向等因素的影響,小提琴作品都呈現出差異比較大的不同演奏特徵。只有了解並區別不同歷史時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徵,才能夠正確的處理小提琴作品的演奏藝術,增加演奏的文化內涵,從而促使演奏更加完美。
  • 澳大利亞女子在峇里島旅遊被搶劫 腦部出血受傷
    北青網訊,一名住在峇里島的女子頭部嚴重受傷,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來自澳大利亞拜倫灣的艾瑪·貝爾上周在旅遊勝地蒼谷漫步時,她的包被一名路過的摩託車手搶走了。頁面上說,艾瑪現在在珀斯皇家醫院(Royal Perth Hospital)接受重症監護。艾瑪被一個朋友形容為最美麗的靈魂之一她接受了緊急手術,在事故中顱骨骨折,腦部出血。她需要在康復過程中再做一次昂貴的手術。
  • 被誤診+首次手術不徹底,罕見滑車神經鞘瘤最後如何成功全切?
    L先生,30+歲,因為復視、左側面部感覺麻木伴有吞咽困難,就診當地醫院,進行了MRI檢查顯示右側中腦病變,懷疑是腦膜瘤,並在當地接受手術,對病變進行了部分切除。
  • 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MDT綜合治療成功救治罕見遺傳病患者
    紅網時刻12月2日訊(通訊員 彭璐 王磊)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在多學科會診(MDT)協作下,成功為一罕見遺傳病——Tucot症候群患者王女士先後實施腦部和腸道的腫瘤切除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不日將康復出院。
  • 一次手術夾閉顱內兩顆動脈瘤,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高難度手術成功救治...
    聽說了小患者的情況後,援青幹部王全有副縣長了解到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作為國際知名的醫療團隊,具備極為豐富的診療經驗,於是通過華山醫院醫務處王惠英處長第一時間聯繫到了神經外科朱巍教授。朱巍在得知小患者的情況後,馬上為她開闢了綠色通道,安排小姑娘儘快入住華山醫院虹橋院區,並馬上完成了血管造影檢查。
  • 牙齒歪七扭八 臉一邊小一邊大
    近期來濟南市口腔醫院正畸科、兒童口腔科就診的患者較平常多了幾倍,十二三歲的孩子一口牙齒長得歪七扭八,孩子才幾歲壞牙卻好多,還有的孩子一邊臉大一邊臉小……在此,濟南市口腔醫院醫生提醒,防護口腔衛生要從娃娃抓起,家長應及早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
  • 世界上首例成功「換頭」的猴子,手術18小時花費7000萬,現狀如何
    相信大多數人看到「換頭」這2個字,第一感覺都不太好,先不說「換頭」手術難度大,況且把自己的頭「移」到別人身上,即使活下來了,還算不算是「自己本人」呢?所以很多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無法接受這種手術。
  • 韻達快遞:一邊手術一邊奔跑
    韻達快遞:一邊「手術」 一邊奔跑   全國幾十家中轉站成立後,韻達快運再著手將一些加盟商收為直營。周柏根告訴記者,通過合資和收購的方式,現在公司已經將省會級城市收回直營,接下來將會根據必要性,開始收地級市。
  • 深圳中英街:曾經的它一邊屬於中國,一邊屬於英國!
    深圳中英街:曾經的它一邊屬於中國,一邊屬於英國!在深圳與香港相連的陸路邊境,有著一條經歷過喧囂繁華又陷入沉寂的老街,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熱潮中再度起航。它就是中英街,這裡曾是「勘界線」在時代的大潮中幾度興衰起伏,見證著民族百年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