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主席不打招呼直接免職?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就地上任

2021-01-12 山峰讀史

"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後,毛主席揮毫寫下豪邁的詩句。

國民黨一路潰敗,眼看大勢已去。就像秋後的螞蚱,已經蹦躂不了幾下。這些天,蔣介石一直睡不好覺,眼看即將潰敗,想想今後的日子,不禁愁容滿面。下一站,去哪兒啊?

他要為國民黨想後路了,解放軍已經解放了海南島和舟山群島,下一步就是臺灣島嶼。臺灣島嶼是他最後一根稻草,抓住了可以再掙扎一番,抓不住就是徹底潰敗。

臺灣省主席魏明道,1947年臺灣省爆發"二二八"事件,臺灣行政長官陳儀被撤職,魏明道是陳儀的繼任者。他雄心勃勃,滿懷信心,在主持第一次臺灣省省政會議上宣稱"今後但以最大的努力來謀臺灣的幸福。"他確實是想幹點事情,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與水平,但老蔣會給他機會嗎?

不料,突然有一天接到一個電話,部下打來的,說他的行政職務被免了,蔣介石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馬上上任。他居然完全不知情,也沒人告知他,就這樣一個堂堂臺灣省主席,莫名其妙就被免職了。臺灣省的主席誰幹不了,陳誠何德何能,他被選中,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

魏明道心有不甘,他回到家就給老婆鄭毓秀抱怨,好好地就不讓幹了,也不知老蔣是咋想的。鄭毓秀一聽,就破口大罵:"我們做的這樣好,換人也不告一聲,真是個老混蛋!老混蛋"。魏明道想罵人,但沒罵出來,老婆居然替他出氣了。

這個鄭毓秀的確不是一般人,15歲加入同盟會,1910年刺殺載灃,1912年暗殺袁世凱,雖然都沒有成功,但勇氣可嘉。清朝重臣良弼就是她組織革命黨人彭家珍捨生炸死的,的確不是一般女子。

"巴黎和會"上,她阻止了陸正祥籤字,才有了中國政府收回山東,保留了中國對山東的權利。她還是第一位女博士(巴黎大學法學),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女性政務官,參與起草了《中華民國民法草案》,她是女中翹楚,出色的社會活動家、革命家。

所以她敢罵蔣介石再也正常不過。但是面對蔣介石的突兀任命,也沒辦法,只好跟著魏明道去了巴西。

李宗仁在回憶錄裡這樣寫道:"此次新職突然任命,前主席魏明道竟毫無所知。陳誠得令後,立即自草山過入臺北。行動之敏捷,為國民黨執政以來所鮮見。由此可知蔣先生事先布置得周密。"

1949年年初,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

1949年1月18日,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任命陳誠兼任臺灣省警備司令。

1949年3月,蔣介石以中國國民黨總裁任命陳誠為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

連下三道任命,至此臺灣省的黨政軍大權由陳誠牢牢掌握。國民黨人才濟濟,為什麼偏偏選中陳誠?陳誠,字辭修,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臺灣地區"行政院長"等職,有"小委員長"之稱。

陳誠緣何得到蔣介石的如此信任?

絕對忠誠可靠是基礎。

蔣介石重用的人有三種,一是黃埔系,二是同鄉系,三是親戚系。不屬於這三個系,你就難以入蔣介石的法眼,即使你再優秀。而陳誠屬於三者兼而有之。

十年內戰,不管是"四一二"政變還是之後的幾次對紅軍的"圍剿",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絕對一馬當先,說一不二。

他成為蔣介石地地道道的心腹,陳誠的土木工程系(十一師、十八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裝備上、人員配備上都是優先考慮。陳誠就是蔣介石的先鋒官,他指到哪他就打到哪,絕對服從讓蔣介石大為放心。

陳誠很快就成為國民黨官員中升遷最快的人。哪裡缺位哪裡補,一個職位還沒幹幾天,又迅速提拔到更重要的崗位上,他是任過的官職最多的官員。閻錫山曾經很看上了陳誠,想要過來幫忙,蔣介石給直接推了,並說了一句話"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由此可見陳誠之地位非同一般。

陳誠的兒子陳履安曾說"父親始終是蔣介石最關鍵時刻的重要選擇"。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陳誠對蔣介石做到了忠誠。陳履安還說"每次父親陳誠與蔣介石意見相左,只要蔣介石作了決定,陳誠總是默默執行。"

還有一層關係要說。1931年12月,蔣介石和宋美齡主婚,陳誠與譚祥在上海結婚。譚祥是誰?為什麼是蔣介石和宋美齡來證婚。譚祥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闓的女兒,是蔣介石的乾女兒。1930年,譚延闓患腦溢血病故,生前曾囑託蔣介石和宋美齡,為女兒譚祥物色一個有才識、有前途的乘龍快婿。蔣介石在胡宗南和陳誠兩個優秀將領中作了一個選擇,最後選擇了陳誠。

陳誠有才幹,講信義,懂感恩,蔣介石信任,宋美齡喜歡,在二人的安排下,陳誠抱得美人歸,這樣陳誠和蔣介石的關係就更近了一步。陳誠被譚祥落落大方的儀態和知書達理的高雅素質所折服,譚祥對陳誠的翩翩風度和軍階戰功十分仰慕,兩人一見鍾情,從此緣定終身。之後二人恩愛有加,共生四男二女,陳履安,陳履慶,陳履碚,陳履潔,陳幸,陳平。

陳誠家教十分嚴格,被臺灣省媒體公認為是"權勢家庭家教最好的"。長子陳履安,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學位畢業,教授,曾任臺灣大專院校最年輕的校長、臺灣工業技術學院首任院長(今臺灣科技大學),臺灣教育部次長,與連戰、錢復、沈君山並稱國民黨"四大公子"。

次子陳履慶,美國紐約大學物理博士。教授,大學校長。

三子陳履碚,美國伯克利大學統計數學博士學位。

最小的兒子陳履潔,紐約獲得精算學博士學位。

四個兒子,四個博士,家庭教育的確不一般,父母絕對是用心培育才有了兒女的成才。

陳誠到了臺灣後,美國駐華使館參贊莫成德曾秘密接觸陳誠,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主要的意思是臺灣與國民黨政府分離,美國每年給其援助2500萬美元,希望陳誠"自立",成為臺灣真正的領導者。蔣介石如果願意來臺灣,也是以政治避難者身份出現。

陳誠對美國的經濟援助感興趣,對背叛蔣介石以"自立"沒有興趣,最終雙方會談不歡而散。從這一點看,蔣介石選人沒錯,陳誠的確是忠誠之將。魏道明當臺灣省主席時,美國人也曾秘密接觸過,說是給臺灣省政府1000萬美元貸款,以達到"自治"。蔣介石老謀深算,這一招還沒有實施,就讓他識破了,魏道明只能是早早下臺。

美國人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從來做的都是不賠本的買賣。美國人反對蔣介石到臺灣,無非就是想扶植一個聽從自己安排的軍官去治理臺灣,進而達到自己託管臺灣。

而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會讓美國這一想法得逞,因為我們是中國人。蔣介石曾讓外交部長王世傑在臺灣發表講話,表明自己態度"臺灣是收復的失地,不是軍事佔領區。中國對該島擁有絕對的主權。"

從蔣介石、李宗仁到陳誠,對美國這一點陰謀有著清醒的認識,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堅決反對的態度,美國佬的伎倆最終破產。老蔣懷著不舍離開了大陸,來到了臺灣的草山。草山名字不好聽,蔣介石覺得像是落草為寇,因為他喜歡王陽明,就把草山改為了陽明山。從此在臺灣度過了他的餘生。

能幹擔當成事是關鍵。

陳誠到臺灣後,當然想大展宏圖,治理好臺灣,以感謝蔣介石的重用。他知道臺灣就是國民黨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再抓住不住,就徹底完蛋了。曾幾何時,陳誠是蔣介石紅得發紫的將軍。1946年10月17日,陳誠在北平向中外記者宣稱:"三個月至五個月內解決共產黨解放區問題"。在東北戰場本想有所作為,力挽狂瀾,結果是節節敗退,一敗塗地。口吐狂言成為最大的笑柄。

遼瀋戰役後,大勢已去。國民黨內部要求蔣介石"殺陳誠以謝國人",每當聽到這個聲音,陳誠心灰意冷。還好妻子譚祥在乾媽宋美齡跟前不停念叨,讓保護陳誠,陳誠終歸沒事。

他太想證明自己,可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一次次挫敗他,讓他無所適從。硬著頭皮打是輸,運籌帷幄好好打仗也是輸,得民心者得天下,國民黨必敗無疑。

但蔣介石就是偏偏欣賞陳誠,面對遼瀋戰役的失敗他自己主動擔責"遼瀋戰役,責任在我,與辭修無關"。 從感恩的角度講,陳誠一定會感恩到底。一段時間陳誠曾是國民黨的二號人物,陳誠也替蔣介石受過,替蔣介石背黑鍋,儘管有時錯誤不在他身上。

蔣介石賞識陳誠是真心的。在黃埔軍校時,有一天蔣介石巡視營房,發現陳誠天未亮就起床讀書,蔣介石過去一看,原來讀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蔣介石當時很高興,覺得這個年輕人有前途。

還有一次陳誠的第十一師得到蔣介石獎金二十萬元。陳誠將所得十萬元,發給每個官兵二元,約用去四萬元,其餘收作公積金,用作收容殘廢軍人和老弱士兵。他是真正的"不稱功,不貪財",不像國民黨一些官員將領貪財重利。蔣介石知道後頗為欣賞,覺得這個年輕人能成大事,之後就是不斷委以重任。戴笠說"陳誠是少數不要錢肯苦幹將領,應多親近。"說的是比較客觀。

陳誠到臺灣後,他公布實施了"三七五減租"的土地改革,主張"人民至上,民生第一",通過統一主導的方式,將大量地主的土地分配到佃戶手中,進而產生了大量的自耕農, "耕者有其田"的願望得以實現。可以說陳誠的這一招,穩定了局勢。地主和佃農之間的種種不平等現象得以根治,農民有了土地,有一定積極進步意義。

整編殘餘部隊、改革幣制、穩定金融系統、推行土地改革、規劃地方自治這一系列政策的執行,對臺灣地區社會與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民生、軍事、經濟各方面都取得了成績,在國民黨情勢逆轉的關鍵時刻,陳誠確實做的不錯,事實證明蔣介石選人沒錯。臺灣民眾稱呼其為"陳誠伯"。

蔣介石選陳誠任臺灣黨政軍一把手的確是有深意。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必須選擇合適的人選去經營。樹倒猢猻散,國民黨窮途暮路之時,蔣介石只能退居臺灣開始做困獸之鬥,儘管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但是還要苦苦掙扎。

"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絕不放棄向全國進軍的立場。中國人民解放軍鬥爭的任務,就是解放全中國,直到解放臺灣、海南島和屬於中國的最後一寸土地為止。"

廣播裡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蔣介石惶惶不安,臺灣還能守住嗎?蔣介石不停地反問自己,他的情緒已經沉鬱到了極點,一個人站在海邊,靜靜地望著海對面,此時已是淚流滿面。

相關焦點

  • 臺灣省主席不打招呼直接免職?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就地上任
    他雄心勃勃,滿懷信心,在主持第一次臺灣省省政會議上宣稱"今後但以最大的努力來謀臺灣的幸福。"他確實是想幹點事情,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與水平,但老蔣會給他機會嗎?不料,突然有一天接到一個電話,部下打來的,說他的行政職務被免了,蔣介石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馬上上任。他居然完全不知情,也沒人告知他,就這樣一個堂堂臺灣省主席,莫名其妙就被免職了。
  • 此人為當蔣介石的幹女婿,休掉正妻,後成臺灣省主席,他是誰?
    在國民政府中,論誰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人,很多朋友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戴笠。其實老蔣真正信任的還真不是戴笠,而是陳誠。身為國民政府陸軍一級上將的陳誠,在蔣介石眼中非常有分量,老蔣曾有一句口頭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這個辭修就是陳誠,足以證明此人的重要性。
  • 陳誠在臺灣,一度想黃袍加身!蔣介石:呵呵!辭修想像力太豐富
    殊不知熊式輝就是一位只知做官的人物,他竟把陳誠的這道糊塗命令通令下去。此舉直如晴空霹靂,數十萬軍隊頓時解體,林彪乃乘機延攬,其中的精華遂悉為中共所吸收。迨中央發現其錯誤企圖加以糾正,已來不及了。李宗仁所言不虛。陳誠上任後,的確只知攬權,不求制勝韜略。
  • 陳誠:經營臺灣
    剛剛接到蔣介石電報的臺灣省主席魏道明倉促迎接,不得以只能暫時將其安頓於臺北郊外的草山海軍招待所。千年變局魏道明確實很有眼光,海軍招待所遠離鬧市,空氣清新,確實是一個療養的好地方。初到臺灣,陳誠每日的作息,完全聽從夫人譚祥的安排,儼然一個不問世事的隱士。
  • 陳誠到臺灣之後為何人氣飆升,甚至離「總統」之位僅有一步之遙?
    1948年12月29日,蔣介石下野前在南京發布「總統令」,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蔣介石的這個命令發布之前毫無徵兆,前任臺灣主席魏道明甚至還在臺北檢閱警備旅的軍事演習。而陳誠自己也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就這樣帶著家人匆忙趕到了臺北。
  • 吳國楨結怨蔣經國,還能坐上臺灣省主席寶座,後來為何撐不住了?
    其時,蔣經國直接受命於蔣介石,到上海實行幣制改革和限價令,強行收購民間黃金白銀和外匯,被稱為上海打虎,連杜月笙的兒子都被抓了起來。一時間風聲鶴唳,人心惶惶。後來,想借上海打虎大有作為撈取資本的蔣經國,因為跟孔祥熙之子、表弟孔令侃幹上了,老蔣被宋美齡直接從徐州軍事會議上叫回來,蔣經國打虎失敗。這筆帳,結果被蔣經國算到了吳國楨頭上,認定是作為上海市長吳國楨不配合造成的,二人從此結怨。
  • 蔣經國繼位秘史:蔣介石和女婿陳誠的奪權之謎
    蔣介石簡單詢問了這個人的病情後,給了他一萬元金圓券,讓其付清在醫院所欠下的治療費後,並說服他即刻前往臺灣養病,而且還表示,希望他擔起治理臺灣的重任,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國民黨要員,日後的臺灣省主席陳誠。陳誠1948年,對於國民黨來說,在大陸敗局已定,蔣介石不得不把維持國民黨政權的最後希望寄託於臺灣,而挑選經營臺灣的人選關係到國民黨能否順利撤出,是否能在臺灣站住腳,對蔣介石忠心耿耿,又甘願替蔣介石背黑鍋的幹女婿陳誠必定是最佳人選。1948年底,蔣介石發來電報,命令陳誠擔任臺灣省主席。
  • 蔣介石因兒子被監視責問陳誠,給其下馬威,陳仍依然臣服至今成謎
    1949年6月初,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向蔣介石密報,省保安司令部正在對蔣經國全天候監視。對此,蔣介石倍感震驚,卻又不太相信。因為,陳誠是自己的股肱之臣,又是自己的幹女婿,說陳誠對蔣家暗施黑手,蔣介石總覺得有些蹊蹺。但生性狐疑的蔣介石,經過反覆思量,還是傾向於毛人鳳的密報。
  • 國民黨垮臺,蔣介石為什麼不敢直接飛去臺灣?他在等兩個人
    我們知道,國民政府垮臺,蔣介石逃去了臺灣。可是,臺灣去得嗎?早在下野之前的1948年底,蔣介石就任命了嫡系愛將陳誠擔任臺灣省主席,兒子蔣經國擔任臺灣省黨部主任,前去經營臺灣,給自己開路。可是陳誠呢?蔣介石深有可慮。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真的要去臺灣安家了,蔣介石還真有點前途未卜之感。事實上,還有一個關鍵人物,蔣介石也不得不考慮。他就是時任陸軍副司令的孫立人。作為陸軍副司令,孫立人也早已來到臺灣,他手裡有軍權。陳誠不管怎麼說,都是蔣介石看著成長的,扶著上路的,孫立人卻是個海歸派,不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
  • 1949年蔣介石為何曾不敢去臺灣而計劃流亡菲律賓?
    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阻止敗離大陸的國民黨人特別是蔣介石退臺。   1948年秋,美駐臺總領事克倫茨與當時的臺灣省主席魏道明進行接觸。魏道明向克倫茨表示:如果美國能提供1000萬美元的貸款,作為美國對臺「心理支持」的表示,他就可以設法實現臺灣自治,並說服蔣介石不來臺灣。但因形勢發展太快,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 陳誠的妻子,堪稱現實中的「白富美」,為了娶她陳誠拋棄髮妻
    陳誠靠著在黃埔軍校東徵過程中的三炮起家後一直被蔣介石視為心腹,之後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派系「土木系」,而陳誠的「土木系」也逐漸發展成為黃埔系中勢力最大的一支。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前,蔣介石更是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把開闢後路這種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了陳誠,足見蔣介石對陳誠的信任。
  • 陳誠雷厲風行地在臺灣進行土改|找尋真實的蔣介石(連載3)
    國共戰爭期間,蔣介石命陳誠以參謀總長身份兼任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主任,指揮軍隊與中共軍隊作戰,曾因失利被要求「殺陳誠以謝國人」。1948年10月,陳誠割治胃腸潰瘍,以需要進一步休養為理由,攜同夫人於同月6日飛赴臺灣。12月29日,蔣介石任命陳誠代替魏道明,出任臺灣省主席,並催促他迅速就任。
  • 蔣介石最信任陳誠,為啥後來反目成仇?皆因一個字
    蔣介石的這位乾女兒叫做譚祥,小字曼怡,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闓之女。1922年,陳炯明叛變之時,譚延闓變賣家產將孫中山迎往上海,隨後又召集人馬討伐陳炯明。譚延闓的全力扶持令落難的孫中山十分感激,不僅請宋老夫人倪桂珍認譚延闓為義子,還有意將已從美國留學歸國的宋美齡介紹給他。但譚延闓以答應亡妻不再娶為由,拒絕了這門親事。孫中山去世之後,譚延闓與蔣介石的關係也十分密切。
  • 從《陳誠日記》看臺灣時期陳誠與蔣介石的關係
    筆者感興趣的是,將《陳誠日記》與《蔣介石日記》的相關內容加以對比,看他們各自如何記載,將兩者進行「對質」,頗能相映成趣。二、 撤臺初期陳誠對蔣介石能力的質疑1948年底,蔣介石在下野前匆匆任命在臺灣養病的陳誠取代魏道明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採取措施穩定局勢,為蔣介石與國民黨政權撤到臺灣奠定了基礎。
  • 1953:臺灣省主席吳國楨與蔣氏父子決裂驚人內幕
    1949年12月15日,尚未復「總統」職的蔣介石便以臺島最高行政長官的身份任命吳國楨為臺灣省主席。對此,吳氏大惑不解。因為陳誠掌管臺灣省的大印不足一年,沒有功勞亦有苦勞,且在吳上任省主席位不久前,陳誠曾約談吳氏,邀吳屈就臺灣省政府秘書長一職,遭吳婉謝。吳對蔣說:「陳誠將軍不是做得很好嗎?最好由俞大維擔任。」蔣則毫不隱諱地回答:「你很恰當,我要你今後全力爭取美援。」
  • 49年蔣介石不直接去臺北是出於什麼考慮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蔣為何不直接去臺北?主要是出於一種什麼考慮? 吳國楨說法及其漏洞 照吳國楨的說法,是因為時任臺灣「省主席」的陳誠未及時表示歡迎態度,引起了蔣的疑心。吳國楨說:「上海失守後,蔣乘一艘炮艇離開大陸,他給當時的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和臺灣省主席陳誠將軍打電報說,他正向(臺灣)島駛來,蔣預料陳會馬上回電歡迎,但等了24小時,陳仍未回電。外界對此事並不知道,蔣不得不讓他的炮艇,繞舟山群島轉了24小時。我想蔣不會因此而原諒陳,以前他總是很信任陳的,我懷疑他這時是否還信任他。」「24小時以後陳誠的回電來了。
  • 陳紅民:從《陳誠日記》看臺灣時期陳誠與蔣介石的關係
    二、撤臺初期陳誠對蔣介石能力的質疑     1948年底,蔣介石在下野前匆匆任命在臺灣養病的陳誠取代魏道明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採取措施穩定局勢,為蔣介石與國民黨政權撤到臺灣奠定了基礎。蔣對陳誠1949年安定臺灣亂 局的能力高度評價當時如非辭修(陳誠字——引者注)負責主政,積極消除,則比之於三十六年二 二八案件更為險惡也。」
  • 此上將擔任過臺灣省主席,髮妻賣嫁妝供他上學,他發達後提出離婚
    蔣介石有一句口頭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 「中正」指的是老蔣自己,而「辭修」是指國民黨高級將領、一級上將陳誠。
  • 為何說國民黨潰敗前夕,蔣介石就已經選好了臺灣做退路?
    在解放軍摧枯拉朽的攻勢面前,前兩種方案很快即告失敗,蔣介石看似無奈選擇了第三種方案--退踞臺灣,憑藉臺灣海峽的天然優勢,苟延殘喘,伺機反撲。此舉看似無奈,其實蔣介石心中有數,為何這麼說?對於臺灣,蔣介石曾說過:「處絕地也可以生……有臺灣在,即使大陸盡失,也可以復興。」1948年12月24日,蔣介石突然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此次新職發表時,前主席魏道明還毫不知情。陳誠是蔣介石嫡系,讓陳誠掌管臺灣,就是蔣介石為自己留一塊安身之地。
  • 陳誠:從甌江畔走出的「副總統」(臺灣篇)
    陳誠在這人生難得的一段平靜療養生活中享受天倫之樂。夫人譚祥是一個性格溫存的賢妻慈母,不拋頭露面,不打牌,不請傭人,親自洗補衣服,操持家計。陳家兩女陳幸,陳平,四子履安,履慶,履碚,履潔    1948年12月24日,時任省主席魏道明被免職。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二廳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得令後立即自草山住處遷入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