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2020-12-15 王府史話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聽取了鄔思道的建議,保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雍正最終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進而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皇位,奠定了非常的堅實的基礎。

那麼,雍正為什麼要舉薦身處「八爺黨」的胤禵擔任「大將軍王」,他又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利益」,在這裡我就來為大家細細道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起初雍正想要保舉胤祥出任「大將軍王」,而這更多的還是一種私心。

盤踞在西北的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發動叛亂,傳爾丹率領的六萬軍隊全軍覆沒,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決定從自己的皇子中選擇一位封為「大將軍王」,並讓其統領西北大軍前往平叛。

這時的雍正瞬間想到了與他關係密切的十三阿哥胤祥,畢竟他的弓馬技藝遠遜於胤祥,再加上胤祥曾有過統兵作戰的經驗,所以雍正保舉胤祥出任「大將軍王」確實是屬於「舉賢不避親」,因為胤祥確實有這個能力去率兵平定叛亂。

然而,雍正這樣的打算雖然有著一定的「於公」成分,但是這其中更多的還是出於他的私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此時的胤祥仍然被康熙圈禁在宗人府之中,雍正在看到胤祥的悽涼處境時,心中也是極度的傷感與同情,他不希望自己的這位弟弟再在宗人府之中徒耗青春,他想看到的是胤祥能夠重獲自由,並且繼續為康熙所重用。

二來,胤祥遭到康熙的圈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幫助雍正,所以雍正覺得他是有責任,也有義務將胤祥這位他最為親密的戰友和兄弟「解救」出來的。

三來,就是雍正也確實意識到了這個「大將軍王」的重要性,畢竟這是要統領當時全國數量最大、戰力最強的一支軍隊,誰拿下了「大將軍王」,無疑將坐擁非常強大的支持力量,從而形成了巨大的威懾力,同時也會在「九子奪嫡」中佔據非常有利的主動位置。況且,此時的八阿哥胤禩等人也在積極謀劃,妄圖奪下這個「大將軍王」,雍正自然不會將這個重要的戰略「籌碼」輕易放棄,他也要放手一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只不過,雍正想要保舉胤祥出任「大將軍王」的舉動卻遭到了鄔思道的強烈反對。

在鄔思道看來,西北戰場的慘敗,並不全是傳爾丹的責任,如果沒有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人的牽制與掣肘,傳爾丹必然不至於落得一個全軍覆沒的結局。所以,如果是十三阿哥胤祥出任「大將軍王」,結局也必然是一樣的。況且胤祥的喀爾喀蒙古大汗外孫的出身使其在競爭「大將軍王」的過程中遭遇諸多的阻礙與反對,甚至可以說是毫無勝算的,「大將軍王」的人選只會出自「八爺黨」。

而更為重要的是,在「大將軍王」的「謎底」已然確定的情況下,康熙還要讓眾位皇子和朝臣進行舉薦,這其中也是有著他更為深層次的目的所在,這才是鄔思道真正的關注點所在。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舉薦「大將軍王」,無疑是康熙對於雍正的又一次考驗。

這個時候的康熙皇帝已經是對局勢洞若觀火,他非常清楚,十四阿哥胤禵幾乎就是「大將軍王」的唯一人選。當然,胤禵本身就與十三阿哥胤祥一樣文武雙全,並且常年掌管兵部,由他出任「大將軍王」,率領大軍前往平叛本就無可厚非。

但在康熙看來,讓冊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的過程,可以讓其實現「一石三鳥」的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就是保證平叛的成功。

前文中也提到了,傳爾丹的全軍覆沒,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於這些「八爺黨」皇子們的掣肘,目的就是要搶奪西北大軍的掌控權。所以,當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真正統領西北大軍的時候,不僅僅是胤禵將會全力以赴,認真平定叛亂,同時,包括八阿哥胤禩在內的所有「八爺黨」成員,也將採取同對待傳爾丹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方式來對待胤禵。

這樣一來無疑就增加了朝廷勝利平叛的砝碼,對於康熙來說,他的目的也能順利達成。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康熙也想藉此機會來挑撥「八爺黨」內部的關係。

此時的朝堂上「八爺黨」幾乎是處於「一家獨大」的局面,雖然在「百官舉薦新太子」的過程中,「八爺黨」遭受到了重大打擊,但實力依然不容小覷,而這不僅對康熙皇權威嚴的一種威脅,同時也將對未來皇位繼承的走向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康熙並不想讓這些「八爺黨」皇子中的任何一位來做自己的接班人,所以他能夠做的,就是從內部分化、瓦解「八爺黨」中眾位皇子之間的關係,而十四阿哥胤禵便是最佳的人選。一方面,胤禵有著自己的野心,並不甘於長時間的「寄人籬下」;而另一方面,相較於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他與八阿哥胤禩的關係相對較為疏遠,並不是絕對的鐵板一塊。這些都為康熙從胤禵身上尋找突破口創造了條件。

果然,在胤褆當上「大將軍王」後,胤禩等人就對胤禵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八爺黨」的內訌,進而給雍正的順利登基創造了非常好的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再次,保舉「大將軍王」,實際上也是康熙對於雍正的一次考驗。

在此之前,康熙一直要求雍正做「孤臣」,目的就是要雍正將整個國家、整個大清王朝放在心中,而不是一味的計較個人的處境與得失,更加不能夠將個人的厭惡與情誼放在朝廷之前。從這個角度來看,康熙是非常不希望雍正只是從自己角度出發,保舉十三阿哥胤祥出任「大將軍王」的,因為於公於私,十四阿哥胤禵來做這個「大將軍王」,才是最佳的選擇。

與此同時,按照鄔思道的說法,這個時候的康熙還在觀察雍正是否有著「人君」的氣度。

十四阿哥胤禵隸屬於「八爺黨」,儘管他們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終歸是政敵,在皇位繼承上,雙方是競爭關係,並且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正是因為如此,康熙對於自己離世後,自己的這些皇子們的處境感到了一絲擔憂,他希望看到的是不管誰來繼承皇位都能本著這份兄弟情誼,依舊善待乃至重用對方。相比於八阿哥胤禩等人,他更相信雍正能做到這一點。

而他等待著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無疑就是本著這樣想法。一方面,他希望雍正能夠展示出他的度量與胸懷,對胤禵予以認可與包容;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雍正和胤禵這對兄弟能夠藉此拉近關係,從而攪亂當前的「奪嫡」局勢。

最終,康熙看到了他想要看到的結果,而雍正也從保舉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的過程中,收穫極為豐富。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保舉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為其順利繼承皇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說在此之前,康熙僅僅是將雍正作為自己的考察對象的話,那麼雍正保舉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這一刻起,康熙已然決定將皇位傳給雍正。

畢竟,雍正在這個時候所展示出來的「人君」氣度也就此得到了康熙的認可,而這也正是康熙所希望看到的,雍正的表現可謂是讓康熙對其加分不少。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雍正的這一舉動也成功的「蒙蔽」了十四阿哥胤禵,進而產生了兩個非常重要的結果。

其一,「八爺黨」內部的裂痕出現了。

對於胤禵來說,他也是有著自己的野心和考量的。在此之前,他曾在康熙面前與十三阿哥胤祥大打出手,看似是在為八阿哥胤禩出頭,實則是將所有矛盾的焦點匯集在胤禩身上,同時也用「苦肉計」博取胤禩的感動,從而掩蓋自己偽造太子手諭這件事情,可謂是用心良苦。

而如今,雍正主動表示願意扶保胤禵出任「大將軍王」,並且在二人生母德妃烏雅氏面前說明此事,以展示自己的幫助弟弟的決心,讓胤禵產生了「錯覺」,以為自己可以得到雍正的支持,進一步明確了脫離「八爺黨」以謀求自立奪位的決心。

果然,從這個時候開始,「八爺黨」的內訌出現了,先是八阿哥胤禩安插鄂倫岱在胤禵身邊做了臥底,緊接著胤禵又不管不顧胤禩等人的勸阻,執意取得平叛勝利,最終導致了「斃鷹事件」的發生,結果是胤禵和胤禩鬧了個兩敗俱傷,雍正則是坐收了漁翁之利。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二,雍正拿下了陝甘總督這一重要職位。

雍正聽從了鄔思道的建議,保舉胤禵出任「大將軍王」,並且極力舉薦年羹堯來做這個陝甘總督,實際上這就是與胤禵的一場政治交易。當然,此時的胤禵對於雍正也是有著感激之情,不管是出於信任,還是出於滿足雍正需求的角度來說,他也同意了雍正的安排。而年羹堯也在胤禵平叛的過程中,也給予了其極為重要的支持與幫助,只不過年羹堯的一切行動都是在雍正的部署下完成的。

可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的真正目的,是要從糧餉、軍需上對十四阿哥胤禵進行牽制,並且利用自己的職權形成對於胤禵及其統領的西北大軍的第一道防線。於是,在康熙去世、雍正登上皇位後,馬上安排年羹堯在西北實施戒嚴,並就此掐住了胤禵大軍的糧草補給咽喉,使得胤褆全然沒有了起兵造反的可能。

而這個時候的胤禵才明白,雍正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這步棋的陰險之處,可當他幡然悔悟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是追悔莫及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綜上所述,雍正聽從鄔思道的建議,保舉十四阿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看似是失去了讓十三阿哥胤祥離開宗人府,重新獲得自由的好機會,同時也將十數萬大軍的統領權拱手相讓,然而,雍正卻是從其中受益良多。

首先,他展現出來的「人君」氣度,進一步贏得了康熙的好感與信任,這也最終使得康熙下定決心,準備將皇位傳給雍正;其次,雍正成功激發了十四阿哥胤禵的奪嫡野心,而「八爺黨」的內訌也就此產生,雍正可謂是坐收漁利;其三,雍正的親信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實現了對胤禵的牽制與掣肘,最終確保了雍正的皇位穩固。

由此可見,保舉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的確是為雍正日後的成功登基奠定了極為堅實基礎,並且絕對是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的進程中最終勝出的關鍵一環。這裡不得不佩服鄔思道的高瞻遠矚與深謀遠慮呀。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胤祥為何向雍正建議,釋放胤禵?深通上意後的真情之舉
    因為他是一代「俠王」,是一個看重情義,看重兄弟的真性情之人。在胤祥的臺詞中,「同胞兄弟」、「告慰聖祖爺」等勸諫雍正皇帝厚待皇室兄弟的善意之言,屢見不鮮。在胤祥的眼中,胤禵只是一個心眼窄了點的弟弟,並不是什麼政敵,或者什麼威脅皇權的危險人物。
  • 老十四那麼恨雍正,為何沒參與八王議政?你看他在怕什麼
    大將軍王老十四胤禵,實打實的厭惡他那一母同胞的四哥雍正,故而一直附庸老八胤禩,專與四哥作對。老十四遠赴西北,意在奪嫡,豈料天意難測,再回京城卻是為父奔喪,而雍正已然即位正身,塵埃落定。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一路頂風冒雪跋涉回京,帶著滿腹的悔恨、失望撲倒在乾清宮,拍著康熙的靈柩嚎啕大哭。
  • 雍正王朝:讓胤禵爭取「大將軍王」,胤禩的目的何在?用心太險惡
    當然,命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的前提是戶部必須支持,也就是皇四子胤禛必須支持。所以,等到胤禛和胤禵達成政治交易,主動舉薦胤禵以後,康熙皇帝便立馬任命胤禵成為了「大將軍王」。皇十四子胤禵很明顯聽出了胤禩的「話外有話」,便直接給出了回應:「八哥,我是不是上個摺子,保舉你做大將軍王?」聽明白了,你不就是「既想當那個什麼,還想立那個什麼」嗎?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老八說有七成勝算,其他三成在老十四身上?
    在說過「我不會袖手旁觀」的老十四身上嗎?老十四為什麼沒出手或者說為什麼老八沒有找老十四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在這裡依舊老生常談的說一次哈,本文章只談劇不說史,並非是將電視劇當成正史來說,一切分析都基於雍正王朝電視劇的劇情而言。首先來說說為什麼只有七成勝算?
  • 雍正王朝:老八在雍正朝的勢力到底有多大?三件事,足以證明一切
    在《雍正王朝》的最後幾分鐘,李德全向精神已經明顯不濟的雍正皇帝報告:「皇上,八......阿其那,他死了!」然後交給雍正皇帝一封來自「阿其那」的臨終信。自康熙四十六年「黃患爆發」乃至更早之前,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便開始了明爭暗奪,相互攻擊。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是整部劇中一位非常悲情的角色人物。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所培養太子胤礽,最終遭到康熙的廢黜,王掞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罪不可赦,為何還能官至陝甘總督?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一個人物,歷數雍正王朝,年羹堯可謂是殺伐最重的人,一夜之間血洗江夏鎮七百多口人,連無辜的老弱婦孺都不放過,可謂是罪不可赦。那麼就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沒有事,反而是步步高升,在康熙時期升至陝甘總督,為什麼康熙會如此重用他呢?
  • 《雍正王朝》裡雍正為什麼要把喬引娣奪走?喬引娣到底是誰的女兒
    《雍正王朝》電視劇沒怎麼看過,但在二月河的小說裡,對這一段卻非常清楚,喬引娣的出現,是從康熙帝駕崩,老十四從大西北往京城趕著奔喪,在路上遇到了喬引娣,當時雖說老十四知道自己回京後的處境,但仍是將喬引娣帶在了身邊。
  •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胤禵著迷皇帝位置,與八爺黨忽悠有關嗎?
    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布康熙遺囑,命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康熙皇帝的駕崩及皇四阿哥胤禛的繼位,讓遠在大西北統領二十幾萬大軍的「大將軍王胤禵」坐臥不安,因為在康熙五十七年發生了羅卜藏丹曾叛亂的時候,是老皇帝康熙親自送這位大將軍王胤禵到德勝門外並親自授予天子劍。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前往西北指點年羹堯?兩個目的,很陰暗!
    但是,鄔思道到底沒能「全身而退」,就算僥倖暫時逃脫了雍正皇帝對其下定的殺心,也只能「半隱」而去。那麼,既然鄔思道好不容易從雍正皇帝手中逃脫,他又為何親自前往西北,為年羹堯指點迷津,讓其一舉取得對羅布臧丹增的勝利,重新出現在雍正皇帝的視線裡呢?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這部電視劇可謂是「神仙陣容」,主角雍正帝由唐國強飾演,康熙帝由焦晃飾演,最大反派老八由王繪春飾演,職場達人張廷玉由已經逝去的杜雨露先生飾演,不可一世的大將軍年羹堯由杜志國飾演,雍正寵臣李衛由李毅飾演。老十和老十四,則是一直被禁錮,終雍正之世,都沒有被放出,直到乾隆年間才被放出。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
  • 《雍正王朝》裡鄔思道離開雍正後,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去李衛那
    引子: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中近乎於妖,對帝王心術了解到了細思極恐的地步,沒有他分析不透的事,四阿哥胤禛藉助於他的智慧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雍正帝。原著用另有一番說法,鄔思道才高八鬥,乃是識窮天下之人,無錫有名的大才子,參加科舉考試府試鄉試連戰連捷,中秀才舉人都是頭名。康熙三十六年他應試南京春闈,三場下來,時文、策論、詩賦均做得花團錦簇一般。考完後他自認為就算不在三甲,怎麼著也能穩穩噹噹的考個前十名。
  • 雍正王朝:半隱的鄔思道如何向雍正帝傳遞「綏遠大將軍」人選的?
    在雍正二年對雍正帝的考驗極大,大西北的羅布臧丹增又發生了叛亂,康熙五十七年派去平息叛亂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帝駕崩回京奔喪被雍正帝變相圈禁在給康熙帝守陵寢,雖然他是雍正帝的一母所生的弟弟,可是他一直對雍正帝繼位有疑問,所以被圈禁不可用。
  • 雍正王朝:年羹堯的膽子究竟有多大?來看下「燈下黑」的具體含義
    導讀:對於剛剛登基的雍正皇帝而言,西北戰事再起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又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不得不說,雍正皇帝很好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僅就其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的決定就能完成至少三個目的:壯大自身勢力、控制西北軍權、轉移反對聲音。
  • 雍正王朝: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為何張廷玉卻安然無恙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 雍正王朝-歷史簡介
    劇情簡介雍正王朝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繼位者不是當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不是精通經史的三阿哥,不是賢名遠揚的八阿 哥,也不是深受康熙鍾愛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而是素有「冷麵王」之稱的四阿哥胤禛。胤禛並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選。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羹堯被殺?
    這種人誰不怕,老年計差一步,沒想到老四敢在沒幹掉老八和老十四的時候,就放棄了他這把屠刀。 年羹堯手握重兵,囂張跋扈,想當西北王割據一方,這就觸犯了皇帝的底線,但殺他還是有顧慮的,畢竟有從龍護駕之功,怕奪嫡小組心涼,因此,想看看小組的反應。 年羹堯的確是一個能幹大事的人,做事情有章法,有手段。
  • 雍正王朝:年羹堯幫四爺洗腳,為何有始無終,不倒「洗腳水」?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能力雖強,卻因個性問題,總是達不到雍正的期待。在繼位之前,胤禛以「孤臣」自居,身邊也沒幾個辦事的人,所以不得不對年羹堯妥協退讓。即便年羹堯濫殺無辜,胤禛都要幫他收拾殘局。人都會得寸進尺,習慣了別人的忍讓,胃口只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