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費,一筆隱性又帶有神秘感的消費。世界上有196個國家,在一些國家這是約定俗成的習慣,在另外一些國家則容易被曲解成別的意思。忽略這件事也許會為你的旅途帶來不必要的尷尬。
在日本,如果離開的時候留幾枚硬幣在桌子上,服務生可能會追出來把它還給你,但在紐約,如果你留下的零錢少於消費總額的15%,甚至是忘了留,下次再在這家餐廳預訂的時候,就只能祝你好運了。
對於大多數旅行者來說,第一次真正的考驗是乘坐遠離機場的交通工具。
▲圖/cronkitenewsonline
就在你剛剛糾結完要不要給計程車司機小費後,酒店到了,幫你提行李的門童,清潔管家,以及送餐食到你房間的服務員,這是第二道考驗。
▲圖/taxrevert
在酒店修整完畢,抵達精心選好的餐廳,當帳單端上來的時候,這是第三道考驗。
▲圖/amazingserbia
一般來說,在北美國家,你應該按當地約定俗成的數額給小費,否則不僅得不到優質的服務,甚至還會被輕視。
▲圖/christianitytoday
▲也許一種讓你更體面(小費看起來更多)的小竅門?(圖/yaplakal)
在世界小費之都美國,無論是搬運工還是酒保,只要有人幫助了你,你都應該留下15-20%的小費。在 The Cheesecake Factory、Denny's 這些規模稍大一點的餐廳吃飯,不給小費就離開服務員也不會攔你,但在一些小餐廳則很有可能會被服務員追出來索取。
▲圖/businessinsider
加拿大和墨西哥與美國的情況類似,大多數情況下,10%到20%的小費是必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加拿大,除了服務質量,小費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對方說的是法語還是英語。
▲圖/apkpure
與此同時,就在你糾結要給多少小費的時候,服務人員為了獲得更多的小費,也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圖/tumblr
根據調查,一個簡單的微笑,帳單上畫的笑臉,以及讓顧客用信用卡支付都可以大大增加小費的比例,另外,穿著紅色衣服會讓男士留下更多的小費。
▲初級版(圖/firstwefeast)
▲沒帶現金也沒關係,可以刷卡喔!(圖/collegehumor)
▲我今天穿了紅色!(圖/dailymail)
小費罐上寫什麼提示語也是門學問。
▲博取同情心系列(圖/buzzfeed)
▲走心系列(圖/buzzfeed)
▲製造危機感系列(圖/complex)
就連收小費的盤子的形狀也有著一定的影響:與圓形或長方形的相比,心形碟子為服務員帶來更多小費。
▲圖/followmckinsey
但在小費的起源地歐洲,以及中東和南美的大部分地區,小費只被認為是對優質服務的嘉獎,而非必須的行為。
在酒店床頭柜上放一些零錢,除了房間會被清掃的一塵不染之外,有時甚至連行李箱的邊邊角角都會被收拾整齊。再比如某些自覺充當導遊的司機,甚至還會給你推薦一份行程,這時候給些小費以表感謝也是應該的。
▲圖/eurocheapo
▼▼▼
綜合自國外媒體的消費參考數額
英國:
餐廳:如帳單上不包含有服務字樣則付10%-15%;酒店:提行李1-2磅/件,清潔管家1-2磅;司機:不需要小費法國:餐廳:如帳單上含有服務字樣則不需要付小費;酒店:提行李2€/件,清潔管家1-2€;司機:10%-15%德國:餐廳:10%-15%;酒店:提行李1-3€/件,清潔管家5€/天;司機:10%-15%捷克:
餐廳:10%(僅限於布拉格等旅遊目的地);酒店:提行李1-3€/件,清潔管家1-3€/天;司機:不需要小費匈牙利:餐廳:10%;酒店:提行李1-3€/件,清潔管家1-3€/天;司機:10%在亞洲地區,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等地,一般服務費是包含在你的帳單裡的,小費這種文化並不常見。但如果你收到非常好的服務,適量給一些也是可以的。
▲圖/imgur
當然,日本除外——在日本,留小費是非常無禮的行為。對他們的服務報以微笑及感謝就可以了。
▲圖/shutterstock,Alevanda
但無論去哪裡旅行,如果服務質量非常差,你也不必非得用留小費來證明自己是個文明人,畢竟,你才是那個被服務的人,不是嗎?
* 本文為窮遊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可在菜單欄「號內搜索-轉載及合作」查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