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直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但相較於三亞,海口其實濃縮了本地海島文明的精華。如果要了解海口,得從中山路開始~
在沒有改造以前,中山路是條熱火朝天的五金交電商業街。事實上從一百多年前(那時候叫環海路,因為門前即是海)成形時起,它就一直是片商業街區。也正是因為一直保持著商業活力,那些精美的騎樓才得以保存。
2009年6月,美麗完好的海口百年騎樓老街完勝那些名氣雖大、卻早已面目全非的大城市著名街道,排名第二入選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騎樓」是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築,建築物前設置有頂蓋的人行道或走廊。可以避風雨侵襲、遮擋陽光照射,在東南亞很受歡迎。
海口老街的騎樓大多建於上世紀初,是一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所建,他們都是早些年去南洋謀生的海南人,在外面闖蕩經商做生意掙錢後,又陸續回海口建起了具有南洋風格的騎樓。
此後的一百年間,海口經歷了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系列變遷,最早的騎樓——四牌樓,只留下了一個地名,更多騎樓在街道兩旁不斷豎立起來,成為那個年代海口最醒目的標誌。
斑駁的牆面,極具年代感的雕花,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騎樓,就像是一張老照片,無論從哪個角度望過去,都帶著濃濃的復古氣息,粗糙的外表下,似乎有逆轉時光的超能力。
絡繹不絕的人群中,總能看到挑著扁擔帶著鬥笠的海南阿婆向騎樓深處走去,籮筐裡新鮮的熱帶水果像是能透出水來。來海南遊玩兒的朋友,平復一下浮躁的心靈,走在騎樓小街,感受下拂面而過的時光印記。
騎樓之外,椰子樹有序的站立在道路兩旁,西洋風格的暗紅色鐘樓聳立在海甸河邊,漁船划過平靜的內海,在傍晚時分安靜的停泊在港口。人數眾多的摩的師傅早已成為騎樓密不可分的一種風景了,不時的有客人講著價「系塊啦,塊送我去海甸島啦。」
騎樓具有著「南洋的味道,中華的情」,當年外出謀生的華僑們回到海南,不僅帶回了資本,也將東南亞的生活習慣帶了回來。在熱鬧的騎樓街道邊,一些西式的茶店開始出現,漸漸地,這種習慣融入到了海南本土生活,演變成了風靡全島的「老爸茶」。
走進騎樓老街上的「老街文化茶館」,喜歡吃粉的可以來一碗本土的海南粉或陵水酸粉,鹼水粽澆上調好的紅糖汁,甜甜的紅糖味混雜糯米的香氣令人迷醉。
還有灑滿椰絲的雜糧糕、雞屎藤、雜糧清補涼、椰奶西米露等等,上百種的茶點、小吃琳琅滿目,由此,終於明白那句「美好的一天從老爸茶開始,也從老爸茶結束」的含義了。
除「老爸茶」之外,海口人喜歡的咖啡也是華僑從南洋帶回。騎樓老街中山路上有一家「悅來老街坊」,在這裡能品嘗到正宗的越南「滴漏咖啡」。
除了特色的建築和美味的南洋美食,騎樓老街上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銅像雕塑。
每一個雕像都是當時縮印著的海南生活畫面,展現了如「送別」、「下南洋」等不同主題,體現南洋華僑開放與包容的文化。
在騎樓老街修繕展示廳的前言這樣寫道:「80年前,先人們下南洋、闖西洋、到東洋、賺到錢後,用見過的最漂亮的東西建成的家」。
來海南遊玩兒,如果喜歡人文,不如來騎樓逛逛,穿著人字拖逛一逛這充滿著海南氣息的小地方,或許你能更真實的感受到海南人的熱情,看到最直觀的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