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興產業 拓寬傳統產業 西嵬石村:歷久「彌」堅扶貧致富路

2020-12-09 愛濟南客戶端

(原標題)百名記者百村行 | 培育新興產業 拓寬傳統產業 西嵬石村:歷久「彌」堅扶貧致富路

「現在真是沒啥後顧之憂了,咱獼猴桃長的又大又甜,以前就愁著這麼好的果子賣不出去,如今在韓書記的幫助下賣出了大山,還供不應求,我今年得有十多萬的收入!」初秋時節的西嵬石村,景色怡人瓜果飄香,到處一片豐收的景象。9月17日,雖已過了午飯點,陳真吉依然在自己碩果纍纍的獼猴桃園裡忙的不亦樂乎,見記者來訪他激動地說道。村裡有培訓,專家有指導,加上自己的經驗積累,讓他成為了村裡獼猴桃種植的帶頭人,可觀的收入加上穩定的銷售帶動村裡好幾戶種植獼猴桃,規模產值正在不斷發展,這片新興產業鏈正在日益壯大。獼猴桃作為村裡的新興農產品,已列入駐村第一書記韓偉隆來村裡後傾情打造的農三樣主打品牌。

如今這個讓百姓幸福感滿滿的小山村,以前卻是省級貧困村,地處山區,土地貧瘠,基礎設施落後,日子過得貧困艱辛。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再到富足,從農業落後到成立合作社再到產業發展,多年來,西嵬石村在黨支部書記陳華的帶領下,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村治理」,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於2018年10月成功實現脫貧。

脫貧是新奮鬥的起點,怎樣讓貧困戶把日子越過越好是思索的重點。「都說萊蕪有三黑,你們村裡有哪些特色農產品?」派出單位同事的一個問題點醒了韓偉隆的扶貧思路。面對目前零散卻沒品牌性的特色農產品,他連夜出策劃整方案,經過三個多月的謀劃、設計、包裝等程序,讓之前零散、無包裝、無品牌的生態農產品變身為質量保證的特色農三樣品牌產品,拓寬了傳統產業鏈。他通過朋友圈帶貨,扶貧展銷會對農產品進行推廣,目前農三樣訂單達4000餘份,產值達85萬多元。

「來村裡後,通過社區黨組織了解,我們村農產品很豐富且綠色生態,通過挨家挨戶走訪,農戶也就在周邊銷售,好產品走不出去,銷路狹窄是個大問題。」韓偉隆四處取經、發動朋友圈等,第一書記親自代言帶貨,讓山裡的特色農產品不斷地飛出大山。「以前成熟期短暫儲存困難銷售難的桃子,在韓書記幫助下第一時間打開銷路。他對俺村用心用力,我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身為黨員的陳永剛幾年前率先承包了三個扶貧大棚種植油桃,扛過困難期迎來新希望的他邊剪枝邊激動地說道。

採訪過程中,村民不斷地和韓書記熱情招呼著,熟絡的樣子讓人覺不出這是位來這個村還不到一年的人,原來他很少待在辦公室,大多時間走訪慰問貧困戶、噓寒問暖幫幫忙、田間地頭轉一轉……「我將繼續努力拓寬產業鏈和銷售規模,保障百姓長久穩定的收益,讓我們村綠色生態產品走出大山!」韓偉隆和記者邊聊邊走,一排排整齊有序的房屋、一條條乾淨平攤的道路、一幅幅鏗鏘有力的彩繪、一幕幕喜悅豐收的景象,逐一映入我們的眼帘,它們好像在向我們訴說著這個小山村越走越堅定的扶貧致富路。

記者手記:

「通過這次研學,讓我了解到現代交通的便利快捷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感受到祖國的越來越強大,我感到非常自豪。」這是很少有機會走出大山西嵬石村小學生陳子龍發言稿中的幾句。有驚喜、有振奮、有自豪之情的這趟研學給他帶來了莫大的鼓舞。「山裡的孩子不像城裡的孩子生活多元化,我想多創造機會讓他們走出去,豐富視野增強信心。」派出單位做後盾,「第一書記」當先鋒,韓偉隆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公司的重視,本著家長自願報名的原則第一批14個孩子,利用假期期間參觀了地鐵車輛基地、模擬駕駛室等,還走進省博物館等,給孩子們了一份豐富的精神文化大餐。如今村民日子好了,精神文化會的提升讓其會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無論是從娃娃抓起助力文化自信,還是弘揚正能量的黨建文化彩繪工程,都是文化精神扶貧的得利舉措。相信,加上日益成熟的產業鏈發展,會給百姓帶來物質精神的雙重財富。

相關焦點

  • 岷縣草畜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原標題:岷縣草畜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岷縣以特色優質牧草推廣種植和示範點建設為突破口,以做大做強特色草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精準發力,拓寬精準扶貧新途徑,助推精準扶貧向縱深發展。
  • 這就是山東|一村一品、產業強鎮,山東各地蹚出特色產業致富路
    這就是山東|一村一品、產業強鎮,山東各地蹚出特色產業致富路 2020-09-27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就是山東丨一村一品、產業強鎮,山東各地蹚出特色產業致富路
    這就是山東丨一村一品、產業強鎮,山東各地蹚出特色產業致富路 2020-09-27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福安城陽:綠竹產業拓寬致富路
    12月8日,在福安市城陽鎮佔洋村綠竹示範基地,只見林業技術人員在指導種植大戶遊錦木砍竹子、挖竹蔸……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鄭鬱善深入佔洋綠竹基地現場指導(資料照片)
  • 產業到鎮 企業到村 技能到戶!府谷縣產業扶貧讓「造血」功能強起來
    石磨麵粉廠、蔬菜大棚基地、羊肚菌產業園……記者日前走進府谷的鄉村,一個個富有特色的產業,勾勒出農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的美麗圖景。近年來,該縣走引產業到鎮、企業到村、技能到戶的路子,逐步邁上了多點支撐、多元產業發展的扶貧新路子,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 饒河縣:深耕產業扶貧 拓寬增收致富路
    東北網12月11日訊 脫貧攻堅,產業先行。近年來,饒河縣依託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產業扶貧,讓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張忠玉是饒河縣大通河鄉鎮江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幾天看到自己精心飼養的山羊快要下崽了,張忠玉滿臉喜悅。張忠玉夫婦倆常年患病,沒有勞動能力,2016年,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他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工作隊為張忠玉申請了低保金、醫療保險等各項待遇及扶貧政策後,還為他送去了羊、豬,引導他發展庭院經濟,目前張忠玉一家每年收入達到13000多元。
  • 陳飄:產業拓寬致富路-新聞中心-北方網
    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陳飄在近年裡,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產業的品牌優勢給脫貧攻堅增添源源動力,帶領母爸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對海南農村來說是機遇和挑戰,借著這個東風,我們的芒果產業也要提質創新,走出國門。」
  • 雙井街道:多種產業齊發展 拓寬百姓致富路
    近年來,溮河區雙井街道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落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多種產業齊發展,拓寬百姓致富路。目前,其產業帶貧覆蓋率100%,產業疊加度292%。 「前兩年我也外出打工,但都不能長久,一來是離家遠,回來一次不方便;再者是請假太繁瑣,家裡有個什麼事也不能馬上回來。」曾是貧困戶的董亞蘭說。
  •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四十五) ——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桃園村位於安陸市棠棣鎮西部,曾是全市57個重點貧困村之一。村級範圍內貧困人口25戶共76人。近年來,桃園村堅持以貧困戶脫貧為靶向,立足地方特色資源和產業特色,鋪就百姓脫貧致富路。
  •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深耕產業扶貧 拓寬增收致富路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高偉 通訊員楊啟坤 李釗儀)脫貧攻堅,產業先行。近年來,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依託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產業扶貧讓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張忠玉是饒河縣大通河鄉鎮江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幾天看到自己精心飼養的山羊快要下崽了,張忠玉滿臉喜悅。張忠玉夫婦倆常年患病,沒有勞動能力,2016年,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他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工作隊在幫助張忠玉申請了低保金、醫療保險等各項扶貧政策後,還為他送去了羊、豬,引導他發展庭院經濟,目前張忠玉一家每年收入達到13000多元。
  • 羅平歹墨村:白芨產業鋪就致富新路
    白芨產業鋪就致富新路「三年的白芨種植實踐表明,我們這種林下種植方式很好,既保護了林地,又發展了產業,而且經過採點檢測,這裡培育的白芨符合中國藥檢標準。」在林下種植基地,合作社負責人敖學安信心滿滿的說:「我們還將把種植進一步推廣開來,讓更多的農戶也參與進來,把我們地方經濟搞上去!」
  • 太白:打好「組合拳」 拓寬群眾致富路
    近年來,太白縣立足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打出了一套「規模化生產、品牌化推介、多元化助銷」的消費扶貧「組合拳」,有效拓寬了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持續推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壯大產業 提升品質太白縣靖口鎮石溝村距離縣城20多公裡,山大溝深,群眾的收入來源主要靠蔬菜種植和勞務用工,增收渠道比較單一。
  • 省航務中心扶貧工作隊助力齊齊哈爾市哈拉海鄉西裡村走上小康路
    ;通過參加省定點扶貧村扶貧產品展示交易平臺和推廣到電商平臺,扶貧工作隊向社會群眾大力宣傳推廣售賣村民們生產的小米、紅豆、玉米面等農特產品,幫助村民拓寬致富門路;針對西裡村有耕地面積25600畝,但種植的農業品種相對單一,90%土地種植玉米,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的情況,駐村扶貧工作隊多番向黑龍江省農科院技術人員「取經」,親自租用村裡10畝地,試種油菜花。
  • 共走小康路⑥丨吳興:「湖羊入川」拓展產業扶貧路
    今日推出第六篇《 吳興:「湖羊入川」拓展產業扶貧路 》。湖州紫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費明鋒介紹,該湖羊培育規律為兩年三胎,每隻母羊每胎平均產2.6羔,繁殖率高,生長速度快,耐粗飼,適合圈養。  「這些玉米秸稈和精料要分開喂,混合在一起的話,它們吃起來就很急躁。」看著眼前的這批「致富羊」,歐陽雲飛心中滿是感慨。
  • 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傈僳族姑娘採桑忙
    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傈僳族姑娘採桑忙 2020-08-14 14:12:59 楊麗芳 攝   【你笑起來真好看】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傈僳族姑娘採桑忙  中新網大理8月14日電 (期俊軍 楊麗芳)近日,記者走進雲南大理白龍潭自然村,看到道路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桑樹,身著民族服飾的傈僳族婦女頂著日頭忙碌在碧綠的桑田間。
  • 晉源區精準扶貧拓寬農民致富路
    原標題:晉源區精準扶貧拓寬農民致富路   初冬的陽曲縣東黃水鎮範莊村瀰漫著一股小米特有的香味。
  • 隆興昌鎮:產業扶貧路好走
    光伏產業扶貧貧困戶有了相對穩定的收益   近年來,為了讓貧困人口徹底擺脫貧困,隆興昌鎮在產業上謀發展,鎮黨委一班人結合各村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壯大產業項目,從根本上激發貧困戶、貧困村的內生動力,讓扶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
  • 白銀市平川區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致富路紀實
    瓜果蔬菜香滿園——平川區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致富路紀實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吳文莉三月的平川,田間地頭春意正濃在水泉鎮雙岔村一合作社院子裡,一輛輛滿載韭菜的貨車即將發往全國各地。雙岔韭菜遠近聞名,具有葉寬、莖粗、肉嫩、味鮮等特點,已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徐明是雙岔村的韭菜種植戶,今年韭菜保持了一個較穩定的收購價格,徐明的臉上充滿著喜悅。
  • 天水日報社公益廣告扶貧 | 秦安千戶鎮:椒鄉菊花開 拓寬致富路
    為了拓寬助農增收的渠道,彌補林果產業發展水平不均衡,「短平快」增收項目規模小的現狀,千戶鎮轉變發展思路,積極引導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菊花種植,引進經濟人投資興辦扶貧車間,建起菊花加工生產線,串起菊花產、供、銷的產業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產業升級拓寬致富路(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0))
    找準地區資源優勢並不斷深挖,拓寬產業思維並形成優勢疊加,凝聚基層黨組織的行動力和群眾精氣神,脫貧致富小康路就會越走越順暢行走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的仙人山茶場,眼底綠意湧動,心中清香陣陣。觀光步道穿茶海,村民挎籃採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