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上海上班,晚上回蘇州住!上海跨省通勤蘇州佔八成,南通湖州...

2021-01-10 央廣網

白天在靜安上班,晚上乘坐高速回崑山居住,在證券公司工作的小蔡過了一年這樣的日子,像他這樣的跨省通勤族越來越多。近日,市人大社會建設委提交了一份「十四五」時期人口結構優化專題調研報告。報告顯示,隨著快速交通線路的延伸,轉到上海周邊城市居住的人口逐漸增加,跨省通勤的「白天人口」現象凸顯。

跨省通勤族來自蘇州的佔88%

事實上,白天到大都市工作,晚上回到居住地的「白天人口」現象在全世界都已經較為普遍。在亞洲,如東京都的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中心3區,「白天人口」為「夜間人口」的6倍以上。在一些比較極端的情形下,部分大都市的「白天人口」和「夜間人口」最高可達20比1。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集聚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各類優質資源,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由於房價等生活成本因素,有不少就業人口(包括戶籍人口)選擇在交通便利的長三角周邊城市居住。關注到此現象,市人大社會建設委首次聯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同步對單月多次往返上海跨省通勤的手機信令進行統計,發現數字高達208萬。經抽樣發現,其中手機註冊地為江浙皖等地的超過25%,即使考慮取消手機漫遊費用後註冊地與居住地不一等因素,總的來說,可以推斷上海「白天人口」的規模,且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有較高比例。

從2018年上海聯通手機信令統計看,在上海工作的跨省通勤人群中來自蘇州市的佔88%。以崑山為例,今年疫情期間,僅崑山花橋鎮辦理來滬通行證就有9萬餘張。雖直達上海的高鐵已經如公交般密集,但每逢周一早晨來滬車票仍一票難求。在工作日,每天僅乘坐地鐵11號線從崑山花橋鎮來滬的有3.5萬人左右。

據統計,在崑山居住的上海市民僅登記在冊的就有3.1萬。其中,緊靠上海的花橋鎮從2014年的13萬常住人口上升到如今的約27萬,上海戶籍和工作在上海的佔了相當一部分,當地人口與上海市中心的通勤聯繫緊密程度甚至已經超過市域內個別郊區新城。

今後,隨著高鐵及跨省軌道交通等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來自南通、湖州、嘉興的跨省通勤「白天人口」也將快速增加。

再以本市的四大重點區域為例,通過6月份電信數據推算,不在這些區域生活而僅在這些區域工作的「白天人口」均有數十萬人,多的超過80萬人。其中,虹橋商務區、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白天人口」中甚至有8%左右是跨省通勤的。

由於職住分離現象嚴重,上海內部區域中的「白天人口」特徵也比較凸顯,每天有大量人口從外圍區域跨區域通勤就業或就學,進一步放大了人口對交通和城市公共資源的壓力。在中心區域,上海晝夜人口比達 1.35,略低於紐約(1.44), 高於北京(1.34)。在居間區域,上海晝夜人口比迅速下降為0.87,大量人口不在本圈層就學就業,布局不平衡現象較北京(1.01)和紐約(1.04)明顯嚴重。

除此之外,近年來部分重點區域產業高速發展,但產城融合不理想,加劇了這一現象。以臨港新片區為例,分析今年6月份手機信息數據,可以看到,臨港新片區中職住分離的「白天人口」(工作在臨港,居住不在臨港的)數量超過18萬。可見,加強公共服務和資源配置,進一步推進產城融合還大有可為。

「白天人口」在十四五時期還將增加

市人大社會建設委認為,在長三角一體化大背景下,上海要發揮好核心節點優勢,讓願意到上海工作的「白天人口」能「進得來」,也要讓願意到其他城市工作的上海居民能「出得去」。

從國際經驗看,在發展繁榮期的都會型大城市,「白天人口」必然隨之增加,逐步集聚形成大都市圈。據此推測,上海「白天人口」在「十四五」時期還將進一步增加。調研中發現,蘇州地區今年5月1日開始實施大學本科畢業生直接落戶,已經有一大批年輕而有活力的大學生選擇白天在上海上班,晚上回到蘇州(含下屬區市縣)居住。「要做好軌道交通規劃和站點銜接,為這一人群的交通需求、公共服務需求等提供便利。」調研組認為,「白天人口」的增加,還意味著有許多家庭選擇在周邊城市定居。對於跨地區通勤相對集中的周邊城市(高鐵一小時以內),也可比照市郊新城,在公共服務、公共資源方面開展更多協作,提供更多支持。

「在線經濟、異地辦公等等新就業形態已經開始湧現,這類人才雖然不居住在上海,但是實質上服務於上海。」調研組認為,對於這類人才資源的整合、統籌和研究,目前還非常不夠。調研中有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反映,作為「長三角企業」,其總部、生產鏈、設計等分處在長三角的不同城市,但往往將總部或研發等核心功能板塊放在上海,希望能享有上海對企業高端人才的人口政策,這個現象值得予以研究關注。

調研組建議,統一建設全口徑的人口信息平臺,要將包括產業人口、老年人口等群體的管理治理與服務納入「一網統管」平臺,同時,建議聯合長三角周邊城市,全面掌握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人口遷移流動、「白天人口」和「夜晚人口」等信息,建設實有人口信息共享平臺,為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提供科學的管理依據,促進長三角地區人口管理與公共服務能力提高。

相關焦點

  • 蘇州VS嘉興 上海的通勤族們都選擇住哪裡?
    上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鈕心毅團隊發布《2019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分析長三角地區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常州、鎮江、南通、紹興、揚州、泰州、嘉興、湖州、舟山和台州等16個城市的通勤特徵。
  • 蘇州VS嘉興,上海的通勤族們都選擇住哪裡?
    上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鈕心毅團隊發布《2019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分析長三角地區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常州、鎮江、南通、紹興、揚州、泰州、嘉興、湖州、舟山和台州等16個城市的通勤特徵。
  • 相比浙江人,江蘇人更喜歡來回上海「跨省上班」?
    中午時分,老家在蘇州,工作在上海的秦小姐打開12306的APP,訂了一張晚上7點左右的高鐵票,打算一下班就直奔火車站回蘇州和父母團聚:「稍微晚一些訂,可能就沒票了。」 如今,雖然尖峰時段每隔5-10分鐘就會有一班高鐵往來於滬蘇之間。但在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時期,高鐵有時依然不能滿足乘客的通勤需要。
  • 同樣靠近上海,南通嘉興湖州,為何幹不過蘇州無錫
    同樣靠近上海,南通嘉興湖州,為何幹不過蘇州無錫?先來看南通,地圖上南通離上海確實很近,但2008年以前沒有蘇通大橋的時候,南通一直靠輪渡坐船到上海。就算現在有了蘇通大橋,還得借道蘇州,所以不要拿著地圖紙上談兵,南通經濟就是在蘇通大橋通車後,發展才明顯提速。
  • 蘇州 上海!同城化進行時...
    每天280趟列車,呼嘯而過近日一份城市通勤報告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發布了《2020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顯示蘇州市與上海的跨城通勤聯繫最緊密流入上海市域通勤規模佔總量的93.17%自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規模佔總量的82.94%上海市域流入通勤空間分布
  • 蘇州⇌上海!同城化進行時...
    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發布了《2020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顯示蘇州市與上海的跨城通勤聯繫最緊密流入上海市域通勤規模佔總量的93.17%自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規模佔總量的82.94%
  • 蘇州、無錫、南通、嘉興、湖州將併到上海,這是真的嗎?
    輿論再度熱議嘉興、崑山、南通等地併入上海,舊事重提,難道真有深意?——上海社科院課題組的提議是:上海建立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嘉興、湖州「1+5」區域的大都市圈,借鑑日本經驗規劃上海大都市圈軌交戰略,申辦2028年夏季奧運會。
  • 謝逸楓:上海大都市圈橫空出世!九城成最大贏家!
    文/謝逸楓 上海大都市圈橫空出世,1+8(上海+江蘇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寧波、嘉興、舟山、湖州)的國內最大都市圈呼之欲出。上海大都市圈九城的總面積5.4萬平方公裡,超7000萬人口,GDP達到10萬億,佔到全國10%。可想而知,北京大都市圈、廣州大都市圈、深圳大都市圈無法比肩。
  • 「蘇州—上海」跨城族的生活,你能接受嗎?
    同濟大學2018年有一項關於「長三角地區」跨城通勤的研究,數據顯示:每天來上海工作的長三角(包括江蘇省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8個地級市,浙江省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舟山、台州7個地級市)通勤者數量達5萬左右,其中,蘇州居民是前往上海工作的人群中最主要的來源,佔總數的80%以上。
  • 蘇州黨政代表團又雙叒去上海了
    長期以來,蘇州都是長三角地區與上海聯繫最緊密的城市。不過,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軌道交通改變了更多城市與上海的時空距離,比如江蘇省內的南通、鹽城、泰州,浙江的嘉興、寧波、湖州,以及更遠處的安徽合肥,紛紛入滬談合作、尋機遇,甚至爭相競逐上海「南大門」「北大門」。
  • 住湖州到上海上班,你怎麼看?
    上海,這被稱為「魔都」的城市,每一年有多少人來到這裡,懷著滿腔熱血決定紮根於此;每一年,又有多少人經過權衡之後,決定退出,回到家鄉尋求安穩的日子。上海,是一座巨大的造夢場。前幾天,在湖州發布的官方平臺上,一條「住湖州到上海上班能實現嗎?」的推文,給出確切答案。住在湖州,上海上班,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 江蘇崑山—上海嘉定,「跨省上班族」有了跨省通勤證
    「家住花橋,上海上班的怎麼辦?還能來回跑嗎?」這樣的諮詢,在緊挨著上海的江蘇省崑山市花橋鎮的市民熱線裡,常被問及。疫情當前,這是一批跨省上班族很現實的煩惱,尤其在花橋。大數據證實,平常時候,每天有數萬「長三角人」往返上海跨省通勤,其中來自蘇州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約80%,花橋到上海中心城區工作的人數甚至超過上海的奉賢、青浦等郊區新城,14日起,上海嘉定區與江蘇省崑山市聯合發放「工作通勤證",自此,員工跨省通勤,不再需要被反覆隔離;家住花橋,每天上班入滬,不再需重複填寫個人信息,因嘉定與崑山籤定了《嘉昆兩地聯防聯控備忘錄》。
  • 蘇州在上海大都市圈中潛力有多大?
    加快編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圍繞上海和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寧波、嘉興、舟山、湖州的「1+8」區域範圍構建開放協調的空間格局,發揮空間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在功能、交通、環境等方面的銜接,促進區域空間協同和一體化發展。
  • 住蘇州無錫常州來上海上班?「通勤族」:不是問題
    資深鐵路規劃專家張江宇指出,跨省市的地鐵線建設非常迫切,長三角地區城市目前提出加快建設交通一體化,很多城際鐵路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用於通勤之用。   有沒有價格便宜、通勤上班又快捷的方式?   回答是肯定的,跨城地鐵的建設讓這個希望有望成為現實。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近期廈門、武漢、南京等城市人代會開幕,一系列跨省市地鐵要建設和規劃。比如武漢提出修建鄂州的地鐵,廈門提出修建漳州、泉州的地鐵,南京提出修建到句容、揚州的地鐵。
  • 跨省上班族:每天往返江蘇上海的上班族
    6時20分,從崑山的世東小區(化名)出發,開車到上海軌交11號線安亭站,停好車一路小跑,順利衝進最近一班的列車門;在交通大學站換乘10號線,又是一路小跑;乘到陝西南路站出來,一陣快走,坐定看表,8時05分。  而下午5時30分下班,原路返回,晚上7時以後才能吃上晚飯。  當然,跨省上班,並非都是「1小時45分」的「辛苦型」。
  • 蘇州到上海,只要5分鐘!
    全線共設上海虹橋站、松江南站、蘇州南(汾湖)站、盛澤站、南潯站、湖州東站、湖州站等7個車站。蘇州⇋上海再多一條地鐵嘉閔線延伸到太倉後從上海中心城區到蘇州太倉的通勤時間將縮短到一小時以內據解放日報報導上海地鐵17號線未來將向西延伸至蘇浙
  • 蘇州和上海,從未如此親密
    年下半年開工建設;目前青浦、吳江的參保人員可在醫保定點機構門診免備案直接實現刷卡結算,無需辦理跨省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吳江北部醫療健康集團中的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吳江區第五人民醫院分別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合作籤約。‍‍‍‍
  • 杭州與周邊跨城通勤超8.1萬人,超過上海南京
    地級市層面上,手機信令大數據測算上海市域與周邊的南通、蘇州、嘉興、無錫等地級市跨城通勤者共14401人,折算實際人數達7.2萬人以上,其中流入通勤者有9965人,流出通勤者有4436人。區縣層面上,崑山市、太倉市和蘇州城區為流入上海市域通勤者的主要來源地,分別佔流入上海市域總量的74.8%、12.7%和4.5%。崑山市、太倉市和平湖市為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者的主要目的地,其流出量分別佔總量的60.7%、16.2%和9.3%。
  • 無時差生活圈 蘇州上海「雙城記」
    上海到蘇州公路距離108公裡。蘇州北08:12開往上海虹橋08:35 G1509列車,抵達上海只需23分鐘。隨著交通網的迅速發展,路程的「遠」和「近」,不再是度量距離的標準,取而代之的是「時間」。23分鐘從蘇州到上海,這可能比住在上海中環的上班族還要節省時間,簡直不可思議!
  • 蘇州至上海早通勤高鐵增開一趟 提供1112個席位
    原標題:蘇州至上海早通勤高鐵增開一趟    據《勞動報》報導,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昨天0時起,全國鐵路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長三角鐵路優化旅客列車開行方案,增開旅客列車19.5對,貨物運輸能力進一步提升。據介紹,八大變化惠民生是長三角鐵路此次調圖的亮點。    變化一:浙江沿海鐵路首開途經杭黃線至黃山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