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搶購日本商品
根據中國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數據,國慶長假期間中國國內的零售餐飲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1%,增幅較2014年同期的12.1%有所放緩。其中,利用長假出境旅行購物的人數激增是導致國內消費不夠旺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前不久的「馬桶蓋熱」到「十一」期間「爆買」日本,中國消費者在日本大商場搶購的「壯舉」屢見報端。
選擇在哪裡「爆買」,這是消費者的自由,無可厚非。只是中國消費者「爆買」日本、「攻陷」世界,卻折射出「中國製造」面臨的窘境,為中國製造業的下一步改革與發展敲響了警鐘。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購物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卻也為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埋下了隱患。「假名牌」猖獗地活躍在電商平臺上,有很多不僅「高仿」水平超群令消費者「傻傻分不清楚」,還形成了生產、供應和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通過網絡從各個環節欺騙消費者。假冒偽劣產品欺騙了消費者,損害了社會誠信,使得部分製造商沉浸在低成本制假索取高利潤的「狂歡」中,失去了創新發展的動力,而這樣的「自娛自樂」,顯然不該是「中國製造」的應有之義。
筆者在英國讀書期間也曾熱衷徜徉於各大購物中心,採購各種從生活用品到化妝品、服飾、小家電等商品,翻開商品標籤,若是「Made in China」,大多數情況可能會放下,再尋其他。潛意識裡將中國視為「廉價生產中心」,對國產商品的「不信任」往往使得中國消費者轉向產品形象更加正面的海外市場。
雖然「中國製造」在一定程度上被部分粗製濫造和假冒偽劣產品抹黑,但一味否定或者不信任國貨也是不可取的。外國的月亮一定比中國的圓嗎?並非。被中國消費者在日本熱捧的馬桶蓋原產地是中國杭州,中國消費者搶購的日本大米原產地是中國盤錦。從這一點來看,「中國製造」並不算落後。
想要把中國消費者巨大的消費潛力留在境內釋放出來,需要提升人們對於「中國製造」的信心。產品質量方面,對於急功近利的粗製濫造和盲目追求高利潤的偽劣產品要進行嚴厲打擊,使其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特別是「山寨」和「假名牌」高發區的電商領域更要加強監管,做到線上線下合力追查並打擊制假售假行為。
從日本馬桶中國造的尷尬中,中國製造應該警醒:中國不應滿足於「世界工廠」的定位,不能局限於機械生產的思維,而要努力逐步將「製造」轉變成「創新」、「創造」,研發自主品牌,樹立中國名牌,像中國高鐵一樣走向世界。也許,從「爆買」日本到「爆買」中國只差一個高品質的「中國製造」。希望中國製造業能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蓄力改革、穩步發展,到那時,看海外消費者「爆買」中國!(文/欒雨石)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劉國民
29245143,.【評外評】從「爆買日本」到「爆買中國」距離多遠,.2015-10-13 06:58:22,.204141,.劉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