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訊,距今兩千年的漢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偉大強盛的時代,如今我們想要了解那個時代,除了讀史書、文賦外,全國各地出土的大量漢畫無疑是最為直觀形象的呈現。長期以來,由於出土漢墓散布全國各地,漢畫這一獨特的藝術樣式沒有能夠集中起來展現。
前天,由中國漢畫學會與北京山水美術館共同主辦的「中國漢畫大展」在北京山水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匯集了來自全國29家文博單位的漢畫拓片587件(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漢畫拓片專題展覽。
據中國漢畫學會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陳履生介紹,漢畫包括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壁畫、帛畫、漆畫、器物繪畫等,其中數量最多的畫像石和畫像磚,它們遺存分布很廣,在河南、山東、江蘇、四川、陝西、山西等多個省份都有發現。由於漢代興厚葬之風,漢墓中出土的畫像石、畫像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表現了先秦至漢代的許多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反映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們可以稱之為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此次參展的587件(套)漢畫拓片全部由中國漢畫學會的集體會員單位提供。漢畫拓片是運用我國古老的傳統拓印技藝,將漢代遺存的畫像石和畫像磚以宣紙和墨汁將其圖案清晰地拓印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內容涉及漢代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兩漢文化的重要史料,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其形式粗狂雄渾,豐富的符號與圖案對於當代美術創作亦有特別的指導意義。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所展示的漢畫拓片既有黃帝、大禹等歷史人物,也有伏羲、女媧等傳說形象,既有麒麟、羽人這樣的奇禽異獸,也有庖廚宴飲、樂舞雜技、六博對弈、車馬出行等古人日常生活的場景。在地下一層展廳,青島漢畫像磚博物館工作人員還設置了互動體驗區,觀眾可動手嘗試在畫像磚複製品上製作拓片作品。
此次「中國漢畫大展」是中國漢畫學會歷經兩年的策劃,聯絡各地會員單位,精選各地博物館、漢畫館所藏精品漢畫拓片推出的大型展覽。陳履生表示,限於條件和可能,此次展覽未能包括壁畫、帛畫、漆畫以及各種器物繪畫,是遺憾之處。展覽同期還對14位長期在漢畫領域堅持學術研究並取得傑出成就的專家學者進行了表彰。展覽將於4月9日結束,此後還將赴鄭州、貴陽等地進行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