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類似於這樣的俗語有很多,但大多都已失傳不為人知了,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一、五十不建房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意思是說我們到達30歲之後應該有一番作為了,40~50歲的時候也正是我們該退休的時候,到了60歲就應該順應時代跟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70歲的時候放下心中所有的分擔該養老了。
人到了50歲由於身體各部分機能都以退化,幹一些重活雜活稍微不小心就會出事,就拿建房子而言,如果稍有不慎很有可能身體遭受重創。
二、六十不栽樹
生活在農村都喜歡種樹,而樹生長的又非常緩慢,從40歲開始種需要10~20年才能夠長大成型,在以前樹木的用處非常多,不僅可以燒火做飯還可以當做建築用品,除此之外還可以做家具。
如果我們到60歲再去種樹長大成型需要到70~80歲,那個時候我們身體已經不支持幹這些活了,因此即使60歲種樹到了那個年齡階段之後父母對我們已經沒有用處了。
我們可以想一下,七八十歲的年紀本來就應該在家裡面養老,頤養天年,誰會去大動幹戈的去幹這些雜活重活呢?
三、七十不做衣
年紀到了70歲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代,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受限,打扮方面的更沒有那麼重視,即使是這個年紀再做衣服也應該是給自家的孫子孫女做的,活了一大把年紀在受累給自己做衣服實在是不恰當,更不符合實理。
這句俗語放在以前非常的實用也非常的貼近實際,但是放在現在就不那麼實用了,由於農村的發展非常迅速,現在種樹基本上用不到60歲的人了,基本上全是自願者在種樹,建房子50~60歲的建築工人非常多,70歲老人穿的衣服甚至比我們小孩子穿的還要豪華。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這些俗語已經不能夠完全適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農村裡面高樓大廈非常多,樹木反而起到了淨化空氣的作用,老人們在以前沒有吃到的好吃的在現在也都得願一嘗,農民生活也是越來越和諧,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