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說: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嗎?

2020-12-15 騰訊網

在農村類似於這樣的俗語有很多,但大多都已失傳不為人知了,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一、五十不建房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意思是說我們到達30歲之後應該有一番作為了,40~50歲的時候也正是我們該退休的時候,到了60歲就應該順應時代跟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70歲的時候放下心中所有的分擔該養老了。

人到了50歲由於身體各部分機能都以退化,幹一些重活雜活稍微不小心就會出事,就拿建房子而言,如果稍有不慎很有可能身體遭受重創。

二、六十不栽樹

生活在農村都喜歡種樹,而樹生長的又非常緩慢,從40歲開始種需要10~20年才能夠長大成型,在以前樹木的用處非常多,不僅可以燒火做飯還可以當做建築用品,除此之外還可以做家具。

如果我們到60歲再去種樹長大成型需要到70~80歲,那個時候我們身體已經不支持幹這些活了,因此即使60歲種樹到了那個年齡階段之後父母對我們已經沒有用處了。

我們可以想一下,七八十歲的年紀本來就應該在家裡面養老,頤養天年,誰會去大動幹戈的去幹這些雜活重活呢?

三、七十不做衣

年紀到了70歲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代,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受限,打扮方面的更沒有那麼重視,即使是這個年紀再做衣服也應該是給自家的孫子孫女做的,活了一大把年紀在受累給自己做衣服實在是不恰當,更不符合實理。

這句俗語放在以前非常的實用也非常的貼近實際,但是放在現在就不那麼實用了,由於農村的發展非常迅速,現在種樹基本上用不到60歲的人了,基本上全是自願者在種樹,建房子50~60歲的建築工人非常多,70歲老人穿的衣服甚至比我們小孩子穿的還要豪華。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這些俗語已經不能夠完全適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農村裡面高樓大廈非常多,樹木反而起到了淨化空氣的作用,老人們在以前沒有吃到的好吃的在現在也都得願一嘗,農民生活也是越來越和諧,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農村俗語: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過去,除了結婚生子的事情外,對於一家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蓋房子了。在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人們蓋房可能會將一家人手中的錢都花出去,所以,講究非常的多。
  • 農村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對於生活在農村地區的農民來講,平時整天忙著種地,接觸文學作品的不多。但是在鄉下人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民間俗語卻廣為流傳。別看這些俗語很通俗易懂,但實際上卻蘊含了很深刻的道理,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在農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過去農村老人經常講,「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老話有很深的道理,它不僅教會了我們後人怎樣做人,而且也告訴我們做事方法,讓我們少有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當我們與老人相處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些老人在上了年齡的時候也被稱為「老小孩」的,而農村老話卻教會我們怎麼和老人相處。比如這句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李子來說一下:俗語「六十不交言」是什麼意思: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之年,那麼何為花甲之年呢?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建房子是人生大事,很多房子前庭後院,農民都會選擇在四旁種點樹。由於房子對農民的重要程度,如何栽樹,栽什麼樹,在農村非常有講究。農民認為,栽的樹不僅可以起到綠化美觀的作用,比如大樹底下好乘涼,而且樹木還關係房屋的風水,影響一家的運勢、財勢。
  • 農村老話「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話很多都是幾百年傳下來的警世格言,它不僅縕含著很深的文化意義,而且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其實也不是完全「不準」,而是從另一個側面來約束老年人的行為,不該做的儘量的不能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農村俗語:「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這背後有什麼禁忌?
    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遠遠沒有達到「禁忌」的層次,所以也沒有必要把這句話描繪地那麼恐怖。《三農微管家》就來說說農村俗話「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背後所蘊含的道理。一、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堂前不種樹,屋子後面不種花,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三農微管家》總結如下:1、堂前不種樹:古代建房講究風水,坐北朝南,便於採光取暖,使整個屋子看起來亮亮堂堂,就用「正大光明」形容好了。
  • 過去農村建房講究「房前不種樹,屋後不留窗」,是何道理嗎?
    導讀:過去農村建房講究「房前不種樹,屋後不留窗」,是何道理嗎?房子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農村裡,只要手頭有點積蓄了,一般都會考慮先建一棟房子。有不少人,哪怕是花光了畢生的積蓄,也要在農村建房子。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啥意思呢?答案來了
    有的樹寓意很好,就會被大家廣泛的種植在家中,而對於一些寓意有其他方面的樹木,是決計不會種植在庭院之中的,除了對於院子裡面種樹有講究,農村還有一句俗語叫做:門前補栽樹,屋後不開窗,這句老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蓋房講究「建房勿落斷,落斷了三代」有道理嗎?要怎麼建房
    導讀:農村蓋房講究「建房勿落斷,落斷了三代」有道理嗎?要怎麼建房?農村蓋房是有很多講究的,農村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農村蓋房的講究就是人們世代流傳下來的規矩,農民蓋房都是遵循著老一輩蓋房人的「方圓」,就是為了蓋房子不出現對後代有影響的問題。
  • 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農村院中栽樹有什麼講究
    在我的膠東農村老家,幾乎家家都住著坐北朝南的四間瓦房,然後再加一個八九十平方的院落。這些年農民的經濟生活提高了,為了環境衛生,大部分人家把院子罩了起來,院子裡自然是不能栽樹了。記得我小時候,幾乎家家院子裡都或多或少地種著樹,當然這樹不是隨便種的,農村人在院子裡種樹是有很多講究的。
  • 農村俗語「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為啥?
    比如這句農村的民間俗語「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聽過這句話的人不知有多少,但是細細想來,這句俗語雖然揭示了一定的道理,但是似乎又有點違背我們中國傳統的孝文化。咱們中華文化裡講究尊老愛幼,尤其尊老,又是和我們更深沉次的孝文化相關聯的。兒女孝順老人,早已經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有時候我們在網絡上看到一些孩子毒打老人的事件,不論事情的起因是什麼,但是幾乎一邊倒的評論都是譴責兒女的,而且言辭極其激烈。這足以說明贍養和孝順在我們的觀念裡是多麼的根深蒂固。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真有道理嗎?為啥?
    原創文章,轉載必究在我國農村地區,人們大多都是修建自建房。如果有在農村生活過的經驗,你會發現農村地區的栽樹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人們栽樹的時候一般會講究三個原則:一是選擇合適的樹種植,比如松樹只適合種在墓地;二是諧音不好的樹不在家種,比如桑樹、柳樹,桑諧音是喪,柳諧音是流;三是寓意不好的樹不在家中種,比如楊樹。看似簡單的家中種樹,實際上卻蘊藏了很多的講究和規則。在我國古代社會人們修建房屋的時候會特意講究山水樹木的布局,梅蘭菊竹是文人雅士住所必不可少的草木。
  • 農村老話:「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栽樹是有很多講究的,而農村俗對栽樹也有明確的解釋。比如說農村院子裡就有「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中間不栽鬼拍手」之說;還有「五樹進宅,人窮家敗」之說;以及「門口有三樹,富貴自然來」等等。而這些關於栽樹的農村俗語寓意是好的,以象徵著家庭能夠和和睦睦、富貴平安。而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下關於房前屋後栽樹的俗語,這句「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老話「六十活年,七十活月,八十活天」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當時農夫也不太理解,為什麼還如此年輕,就要開始準備身後事了,後來聽到村裡老人說起「60活年,70活月,80活天」這句老話之後,才豁然開朗,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60活年,70活月,80活天這句老話應該很多的老人們都知道其意思,並且也常會說起。
  • 古人講:「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我們很多國人對此更是趨之若鶩,什麼東西都要講究一個大。就拿房子來說,院子肯定要大,廁所也要大,客廳還是要大。甚至於他們還不滿足於此,還要在院子裡保留一塊大大的空地。因為要栽樹栽花。而說到這栽樹,裡面確實有大學問的。就比如說我們俗語有一句「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何講究?
  • 養老文化精粹: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俗話:是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這也是勞動農民常用語言,這些語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很有趣味性。有些俗語富含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有些俗語反映了勞動農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相信都會從老人口中聽到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老話。老人說的話,紙可包,就說一些老輩人口中的口頭禪,俗話,甚至一些傳承下來的老話,都是很經典的。今天就來分享這四句: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 如何正確理解「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這句話的含義?
    關於農村宅院綠化方面,我們的老祖先留下了很多經驗和說法,「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就是其中一句。「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的意思是說宅院的大門前最好不要種竹子。而房屋的後面一定不能種樹。有些人就不理解了,這是為什麼?難道連種個樹還有講究嗎?別說,宅院綠化還真有說法。門前不栽竹。
  • 「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導讀:「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歲月如梭,人們總是不服老,為了生活奮鬥終生,但是歲月不饒人,人總有老的一天,當人老了,我們也要做出自己年齡段的事情來,這些道理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