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六十活年,七十活月,八十活天」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1 農夫也瘋狂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這是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自古以來,有不少的帝王將相想要追求「永生」,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其實,相比於這些帝王將相,普通的老百姓對於生死卻看得很淡。在農村裡,一般人的年紀上了50歲以後,大家就會陸續開始為自己準備身後事了。當時農夫也不太理解,為什麼還如此年輕,就要開始準備身後事了,後來聽到村裡老人說起「60活年,70活月,80活天」這句老話之後,才豁然開朗,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60活年,70活月,80活天

這句老話應該很多的老人們都知道其意思,並且也常會說起。在不同的地方其說法也是不一樣,有些地方也說成是「人到六十活年年,七十活月月,八十活天天」,或者是「人到六十不知那年死,七十不知那月死,八十不知那天死」。但是其意思都是差不多的,說的就是人到了六十歲以後,所剩下的時間還能以年來計算,而到了70歲以後就只能按照月來計算了,等到了80歲以後,那就所剩時日不多了,只能是按照天來計算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人的壽命普遍不長,平均壽命還不到40歲,一方面是由於古時候戰亂比較多,生活水平也不好,另一方面還有就是醫療水平也不高,有些人會因為一個小小的感冒就致命。而古人們也把六十歲稱之為「花甲之年」,七十歲則是「古稀之年」了。老話說得好:人活七十古來稀。人到了六十歲以後,還是身體比較硬朗的,所以剩下的時間是還可以用年來數的。但是到了70歲了,那就是古稀之年了,絕對算得上是高齡了。再等到80歲以後,那更是少之又少了。這個時候人身體的各項器官的機能也快達到了極限,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世。所以也就有了「60活年,70活月,80活天」的說法。

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

關於年齡的老話,在農村裡還有另外一句,也是非常經典的,它就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這句老話的意思也就是其字面意思,指的是如果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到你家裡來串門,或者是走親戚的話,那就不要強行留下他們來過夜了;而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則不要強留他們在家中吃飯;九十歲的老人,他想要站著就不要強行要求他坐著。為什麼在農村裡會有這樣「不近人情」的老講究呢?

這是因為,中華民族一直是很提倡尊老重孝,對於老人們來說,人生最圓滿的結束是最好在自己家的正房中離開人世,這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壽終正寢」。而人一旦到了70歲以後,也就進入到了垂暮之年,病老棄世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很可能睡一覺就離開了。所以,在親戚家,或者是朋友家中留宿不幸去世了,那就違背了老人們壽終正寢的心願。而且老人的子女們也會因為自己沒盡到孝道而自責,甚至還會有村裡人說閒話。還有一點那就是接待老人的親友家也會因為老人的不幸去世,而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很顯然,這樣的情況是任何一方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也就有了這種「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說法。

雖然相比於過去,現在人的平均壽命更長了,像在農村裡很多老人60多歲了還外出打工,但是農夫認為這兩句老話依然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後面一句還是要聽一聽的。對於以上兩句關於年齡的老話,您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老話有很深的道理,它不僅教會了我們後人怎樣做人,而且也告訴我們做事方法,讓我們少有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當我們與老人相處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些老人在上了年齡的時候也被稱為「老小孩」的,而農村老話卻教會我們怎麼和老人相處。比如這句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李子來說一下:俗語「六十不交言」是什麼意思: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之年,那麼何為花甲之年呢?
  • 農村俗語和老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人們現在聽到的許多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當然,它們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當中也蘊含一定的道理。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首先,「六十不交言」意思是當人們到了六十歲時,已經進入了老年,在古代,一直都有耳順之年的說法。而六十歲就是指耳順之年。
  • 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有什麼意思嗎?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我們常聽的一句農村老話,作為年輕人來說,這句話光聽家裡的大人就不下說了十多遍,但是真的有人問起來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卻啞巴了,很少有人能夠答得上來的。這幾個年紀其實都是代指老人,後面的留宿留飯以及留坐基本講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留人在家做客的道理。古人云呢,七十古來稀。也就是說,在古時候能活到70歲的人,已經是非常少了,農村裡面還有一句話叫做人活60大便宜。也就是說能夠活到60歲,已經很便宜了。所以70歲的人呢,去到別人家裡面一般都是叫吃飯就吃個飯就算了,如果要過夜的話,那是絕對不能夠,留他們過夜的。
  • 農村老話「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話很多都是幾百年傳下來的警世格言,它不僅縕含著很深的文化意義,而且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其實也不是完全「不準」,而是從另一個側面來約束老年人的行為,不該做的儘量的不能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導讀:「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歲月如梭,人們總是不服老,為了生活奮鬥終生,但是歲月不饒人,人總有老的一天,當人老了,我們也要做出自己年齡段的事情來,這些道理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 農村老話:「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農說是年紀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老話說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關於年齡階段的俗語老話俗語頗多,對於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描述,像什麼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呢就不能留坐了,這個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老話,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做一些什麼,不應該做些什麼,都有很細微的描述,年老之後,身體狀況是每況愈下,對待老人更是要細緻入微的照顧,而這句關於年月、日、時的描述猛一聽起來,確實是很迷茫,不知道這是對於哪一方面的描述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五年六月」和「七日八時」,啥意思?
    每當聽到這句話,許多農村小夥都是一臉的迷茫的樣子。小編對此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像俗語又不是俗語,五六七八和年月日時相互的聯繫起來,這其中有什麼關聯嗎?關於這個問題,在請教這些老人們後才算清楚了。「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其實和大家耳熟能詳的「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步,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意思相近。
  • 農村俗語「人到市中活」說全了嗎,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句農村流傳久遠的生意經,源自陶朱公商訓,還有「百裡不販樵,千裡能販棗」「三分利吃利,七分利吃本」等等經典語錄,這句經商名言,也可以說是市場格言,千百年以來一直在發揮著作用。從春秋戰國時期流傳至今,依然非常的有道理,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
  • 農村俗話說: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嗎?
    在農村類似於這樣的俗語有很多,但大多都已失傳不為人知了,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一、五十不建房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意思是說我們到達30歲之後應該有一番作為了,40~50歲的時候也正是我們該退休的時候,到了60歲就應該順應時代跟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70歲的時候放下心中所有的分擔該養老了。
  • 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
    點擊右上方藍色字體,關注農業百事通,了解農村熱點資訊!在農村,老一輩人留下來的俗語老話大部分都是有它特殊道理的,值得我們後人揣摩並總結;但是,「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句農村老話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覺得它有沒有道理?
  • 農村老話「選人選足,觀人觀手」什麼意思,這種觀念你贊同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農老頭頻道》,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選人選足,觀人觀手」什麼意思,這種觀念你贊同嗎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都知道老人經常說一些老話。因為在以前那個年代,科技信息都不是很發達,我們每天除了下地幹活,就是大家圍在一起嘮嘮家常。有很多老話都是在以前的那個年代流傳下來的。
  •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的老人口中經常會蹦出一些特別有趣的老話,而這些老話其實就是農村俗語,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俗語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裡面蘊含的意思和道理。
  • 農村俗語「雞無6載,犬無8年」有道理嗎?老母雞一般可活幾年?
    農村俗語「雞無6載,犬無8年」有道理嗎?雞和狗一般可活多少年?文/農夫也瘋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這個是過去農民在新的一年裡最大的願望之一,因為「五穀豐登」了,那就糧食收成好,家裡人有飽飯可吃。如今在農村裡,六畜基本只剩下雞和狗還有大量的農民朋友養殖了,像豬、牛、羊和馬,在農村別說養殖了,基本蹤跡也難得看到了。而現在還有人養殖雞,那是因為一來其養殖比較簡單,不需要費太多的心思。二來是養雞既能吃肉,又能產蛋,這樣就相當於是一個小金庫,而雞蛋就是利息,養雞不會吃虧。另外雞吃一些剩菜剩飯,可以避免糧食的浪費。那土狗、老母雞一般可活多少年呢?農村俗語「雞無6載,犬無8年」有道理嗎?
  • 農村常言:「有錢的王八大三輩」什麼意思?有知道的嗎?
    導語:農村常言:「有錢的王八大三輩」什麼意思?有知道的嗎?農村傳承千年之久,雖然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但是以前流傳下來的許多老話卻還是非常的實用,或者說能夠體現現在社會的一些問題。1、「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七十不留宿」指的是七十高齡的老人如果去到別人家中做客,主人家千萬不要挽留老人過夜,這個年紀的老人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規避麻煩,還不是要留老人在主家過夜的為好。
  • 五十經歷,六十財力,七十日曆,八十病歷,九十……太精闢了!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在人生這條長河裡,無論是波濤洶湧、還是碧海晴天、終歸都是濤濤江水向東流。聰明的老人,會在各個年齡段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到有取有舍,收放自如。五十歲的你其實並不老,倘若人生可以活到一百歲,那如今的你也只活了人生的一半,餘下的一半,就好好活出自己的風採吧。
  • 農村老話「砍柴上山,捉鳥上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老話「砍柴上山,捉鳥上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砍柴上山,捉鳥上樹」,是農村的一句老話,意思是要想砍柴就得到山上去,想捉鳥就要爬樹;意思非常淺白,易懂;但是這句大白話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具有普遍意義。
  • 養老文化精粹: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很有趣味性。有些俗語富含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有些俗語反映了勞動農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相信都會從老人口中聽到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老話。老人說的話,紙可包,就說一些老輩人口中的口頭禪,俗話,甚至一些傳承下來的老話,都是很經典的。
  • 農村老話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具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有時候要結合很多因素去懂,特別是一些初看莫名其妙的話,比如這句「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見時就會感覺茫然,為啥男人怕八月,女人怕臘月?他們在害怕什麼?這麼一看,意思就比較明白了,可是還是多少讓人不解。那麼這具體是啥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人說:「8年老狗6年雞,必定要成精」啥意思?有道理嗎?
    眨眼間,已外出打工十餘年,每當迷茫與彷徨時,就會懷念兒時農村的點點滴滴。許多人在回憶農村生活時,都能描繪出一幅屬於自己的立體「田園詩卷」,確實,農村的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無憂無慮。這足以讓人留下較深的影響,但在我的內心中,農村的生活卻是那麼有內涵。特別是和村裡的長輩在一起嘮嗑暢聊時,從他們口中說出來的話,至今對我影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