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農說是年紀

2020-12-17 棒奔霸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老話說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關於年齡階段的俗語老話俗語頗多,對於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描述,像什麼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呢就不能留坐了,這個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老話,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做一些什麼,不應該做些什麼,都有很細微的描述,年老之後,身體狀況是每況愈下,對待老人更是要細緻入微的照顧,而這句關於年月、日、時的描述猛一聽起來,確實是很迷茫,不知道這是對於哪一方面的描述,其實也是對於年齡某一個階段的描述,也是人體的一種自然變化。

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說的是人到五十之後,哪是一年一個變化,衰老就會變快,這也是過去壽命很短的一種真實寫照,現在則跟過去大不一樣,現在貌似40-50才算的上是中年人,現代人到50正值壯年根本到不了遲暮的階段,自然也不是退休的年齡,這也是過去對於年齡的說法,那麼六月,指的則是人到六十之後,哪是一個月一個變化,每個月都會有不一樣的展現,也是身體衰老的一個過渡期,是變化很快的。

七日:人到七十之後,變化則是更大,每天都會因為天氣、溫度和一些其他的現象發生變化,衰老和變化是按照天來計算的,按照過去的老話講:人到七十古來稀,七十也是要服老的一個年級,五十知天命,六十是花甲之年,按照民間的天幹地支算法已然是一個輪迴,也是要到了服老的年級,而七十之後則更是需要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有結合自己的年齡去考量。

八日:這個比七月描述更為嚴重,按照老話講的人到八十之後,衰老和變化是每個時辰都不一樣,雖然這些老話帶有很大的誇張性和一些誇大的比喻,但其實還是有幾分道理存在的,人到老年之後,變化確實很快,不止是衰老,有時候老人的性情也會有所變化,所以在民間也有說法叫做老比小,意思就是老人到老了之後,有時候性情會變得很像小孩子,而且還是變化很快,一會一個模樣,很難讓人捉摸,其實這些都是年老之後的一種正常的變現。

這些農村的老話俗語,雖然都是帶有一定的誇張言語,但也是一些經驗的累積,也是很多農村老人的口頭語,對待每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很多種的說法和諺語,你的農村老家關於年齡,都有什麼俗語和老話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相關焦點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五年六月」和「七日八時」,啥意思?
    春節眨眼間已經過去,農村此刻也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依然不變的還是那些每天來到村口曬太陽的農村老人,這些長輩們每到中午時分就不約而同的來到此處,曬著太陽聊著生活中的各種瑣事,老人們在一起絮叨時,經常從他們口中感嘆到「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句老話。
  • 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啥意思,看看家裡的老人就知道了!
    農村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農村常常會聽到一些俗語,俗語可以說是農村文化的代表。俗語包含了許多深刻的道理,言簡意賅,它們是老一輩人豐富的生活經歷所得出來的。我們與老人們嘮家常時,總是能聽到一些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詼諧有趣又富有哲理。
  • 農民常說: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閨女要給父母多少肉呢?
    其實,這只是農諺中的一部分,這句農諺的原話是這樣「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到了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接下來,老農我和大家具體談一談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所謂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代表的是一個時間概念。它的意思是這樣的,人到五十歲的時候,未來的日子是按照年來算的;到了六十歲的時候,日子是按照月份來算的;到了七十歲的時候,日子是按照天來計算的;而到了八十歲的時候,日子就按照小時來計算的。這句話呢,在過去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條件以及醫療條件落後的時候,是有道理的。但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醫療技術的進步,這句話有點過時了。但是,往後推一推還是有道理的。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些老話讓人不好理解,然而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話總是有其道理的,需要人們細緻琢磨。「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便值得諸君好友琢磨思考。
  • 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大自然的規律下,每天按部就班的。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說的是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農村俗語,都是農民群眾經過長期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對生產生活有指導意義,勸導意思的話語,就像這句,「大屋摞小屋,三年兩遍哭」。一、「大屋摞小屋,三年兩遍哭」的意思和典型事例。其實從字面意思和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就是在大房子上面蓋小房子,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幾層,原來的老房子不能承受上面的重量,導致房屋開裂,倒塌,嚴重的還會發生傷人事故。
  • 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農村老話。記得小時候,經常聽爺爺,奶奶說一些聽不懂的話,那個時候年紀太小,所以也不懂其中的意思。
  • 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不管是現代還是以前古代,在農村的民間就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和老話。而在這些無數的俗語老話當中,有著很多的俗話和老話描述著我產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為人處世的原則。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
  • 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擁有新鮮的空氣,以及優美的環境,跟繁雜的城市相比,農村相對靜怡了許多。尤其是家有餘糧,自己能夠種植蔬菜,在今年春天疫情發生的時候,農村反而成為了很多人最為嚮往的地方。在農村生活,房屋的建造是必不可少的,農村的民居跟城市的單元樓相比,不但擁有更多的建築面積,而且通常都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子,採光更加的充足,更加的適宜居住。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呢?
    而農村的老話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廣受農民群體歡迎,經過多年的歷史推敲,其蘊含的人生道理和自然規律,放在當今時代仍然使用。這些農村老話有關於做人道理的,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折射出人性醜陋的一面。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村民最美好的期盼,在過大年的時候,還經常喜愛在水缸上面用紅紙寫上清水滿缸,在豬圈、雞窩等地方貼上六畜興旺,或者是牛羊滿圈,這也是對於來年美好的期望,對於六畜來源久長,這種概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指的是:牛、馬、羊、豬、狗、雞,這也側面的說明了馴養家畜的悠久歷史,這些原本都是野生動物的六畜,被馴化之後成為了家庭常見之物
  • 農村老話:「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是啥意思呢?
    在農村,很多老人對於窮、富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認為「富不過三,窮不過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窮點不要緊,只要勤勞肯幹,風水輪流轉,總有輪到自己發財的那一天。這句農村老話:「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也反映出他們對於財富的心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啥意思。
  • 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導讀: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啥意思?看完明白了在農村流傳甚廣的眾多俗語中,有不少的俗語都是從農村的一些小事中來表達出一些生活的道理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同時也說出了一些做人的態度和底線。
  • 在農村,老人常說,「會說說都是,不會說無理」,什麼意思?
    在農村淳樸的民風,優美的環境,濃厚的人情都讓人深深留戀,記得在農村村子東邊有一條河,放暑假的時候,每天釣魚是最快樂的時光,還有兒時的玩伴每天在一起玩耍,每天玩耍一天後,回到村子裡就會看到一群老人圍在一起聊天,在聽老人們聊天時,也常常聽到老人們說些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可謂是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農村俗語「12姜,雙倍生」,是啥意思?有道理嗎?看看老農怎麼說
    導讀:農村俗語「12姜,雙倍生」,是啥意思?有道理嗎?看看老農怎麼說今天是農曆3月14日,距離清明已經過去兩天,翻開日曆剛好發現清明那天正是農曆12日,想起了一句農村老人說的老話,「12姜,雙倍生」,是什麼意思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抱雞二十一,鴨抱鴨二十八」什麼意思?
    老人們也經常在一起侃侃而談時,常常會說出一些接近生活的老話,這些老話在現實中十分的受用,往往在處理事或物上都能運用到這些老話,民間的諺語可不是農民隨口的一句順口溜,而是經過數千年經驗積累總結而成的真理。短短的一兩句話,即順口押韻,又通俗易懂,其中不乏精彩的總結、豐厚的經驗和深刻的道理。
  • 老農說農村三大忌「生人借房,屋不避塘,牆上加房」,啥意思呢?
    導讀:老農說農村三大忌「生人借房,屋不避塘,牆上加房」,啥意思呢?在農村生活,各種各樣的說法是相當的多,有的確實富含一定的道理存在,但也有很多隻不過是一些民間說法而已。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這些廣為流傳的說法能夠流傳至今,其中也是有一些的道理存在的,所以對於農村俗語來說,村裡老人認為是「十句俗語九句真」,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農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多的農村俗語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只能淪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農村老人說農村有三個忌,分別指的是「生人借房,屋不避塘,牆上加房」,這三種都是指的什麼呢?有沒有道理存在?
  • 農村老話:門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除了諸多的氣象俗語,更多的俗語都是我們日常之中最為多見的,那麼這一句俗語老話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其實這是一句非常好理解的俗語老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也是對於一個家庭勤勞愛乾淨的一種描述,簡單的兩句話,就能把家庭主人的生活習性得以闡述,農村庭院自己家的大門口,都是收拾的利利索索乾乾淨淨的,開門大吉、出門見喜的寓意,都是對於開門這件事情美好的嚮往,而如果門前雜草叢生密布,不但是會影響美觀,對於家庭之中的好事也是來的跟沒有一樣,這樣說有道理嗎
  • 「男要258,女要369」,這句老話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隨著國家對於農村的扶持,農村的面貌得到較大發展,三農問題日益得到重視,農民的風採也展現到更多人的面前,過去人們對於農村留下的貧窮落後的印象得到改觀,如今的農村條件富足,閒餘生活也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