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語錄 07

2020-12-13 鳳凰網讀書

獨家連載

「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 姥姥不識字,一生卻說出了不少哲理十足的人生箴言。如今,倪萍姥姥的不少大白話已成為有文化的潮人之間「酸」人的武器。

姥姥的冬天

姥姥說:「孩子,不管多麼富裕都沒有年輕富裕啊。年輕的富裕就是胳膊是胳膊,腿兒是腿兒,年齡大了富裕管個啥?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渾身都窮了。錢有的是,可身子窮了。」

春夏秋冬,姥姥最打怵的就是過冬天。

冬天姥姥咳嗽得一宿一宿地坐著睡,坐累了就跪著睡,跪著睡的樣子像是在給老天磕頭。姥姥的枕頭邊上總是放著一個小蘋果,咳嗽厲害的時候就咬上一口壓一壓。壓什麼?不知道。是怕咳嗽聲吵醒我們?那姥爺的呼嚕聲比姥姥的咳嗽聲吵人多了。

那時候,還沒有水缸高的我就知道半夜起來從缸裡舀一瓢涼水給姥姥放在炕頭。

水缸前的石頭片姥姥墊上兩塊又取下一塊,怕墊高了我一頭栽進缸裡,墊薄了又怕我夠不著水。

那時的我就想,為什麼姥爺不管姥姥?「咳嗽聲把房蓋兒掀了,他也不會醒。」真實的夫妻可能就是這樣,咳嗽半輩子了,這還算個事兒?

咳嗽這事還真折磨了姥姥半輩子,天一涼姥姥就變成另一個姥姥了。有點兒煙就嗆得慌,見點兒風就咳嗽,好像總是半口氣兒半口氣兒地喘,有時喘著喘著氣兒就上不來了。在炕上暖和的地方圍著被坐著還好點,只要一下地、一見風,姥姥就不停地捯氣兒。

懂事的我冬天裡把姥姥的活能幹的全乾了,不能幹的也全乾了。餵豬啊,給雞拌食啊,燒火熥飯啊,什麼都會做,什麼都敢做。姥姥說五六歲的我幹起這些活兒就像個大人,有模有樣。

媽媽從青島給姥姥捎來的桃酥點心,我每天都用熱水給姥姥泡上一碗。每次姥姥都喝半碗剩半碗,「吃不下了」,是留給我的。懂事兒的我也總說:「吃了噁心。」留著剩下的這半碗等夜裡姥姥咳嗽時我再從暖瓶裡倒點水兌上讓姥姥喝了。

如今在商店裡看見了那沒人買的老桃酥還倍感親切,姥姥在的時候我還時不時地買上一斤拿回家,和姥姥一人一塊兒地品嘗著它特有的香甜,我說這叫「重溫」。

我怕姥姥死。很多個冬天,姥姥都說這一冬她過不去了,所以春天一來我和姥姥都心花怒放。什麼是春?姥姥房簷上的冰柱子化了,水缸裡的冰塊開始不成形了,門不費勁兒地推開了,這就是春啊!我和姥姥的春比別人的早,盼得急呀!

春天一來姥姥就不咳嗽了。

姥姥真正徹底不咳嗽也是從春開始的,我們的春是我長大了、工作了,能掙錢了,生活好了,我開始給姥姥買最好的營養品了。海參從十幾塊錢一斤一直吃到幾千塊錢一斤,營養是姥姥的止咳糖漿。

可姥姥依然打怵過冬天,這個冬是姥姥生命中的冬。

好日子開始的時候,姥姥已經七十歲了,這是她生命中的冬天。眷戀生命、熱愛生活的人才怕死。

姥姥說:「人就是貪心啊,年輕的時候就想能活夠七十那就算大福了,可七十來了怎麼這麼不甘心啊?」

我問姥姥:「假如現在地球靜止了,一切都不變了,每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年齡定格,再也不變了,你選擇多大?現在這樣還是年輕的時候?」

姥姥說:「二十來歲。」

「那時候有什麼好啊?窮得叮噹響,你應該選現在啊姥姥,什麼都有,富富裕裕的一個老太太。」

「孩子,不管多麼富裕都沒有年輕富裕啊。年輕的富裕就是胳膊是胳膊,腿兒是腿兒,年齡大了富裕管個啥?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渾身都窮了。錢有的是,可身子窮了。」

想起從前我們節目組的一個小孩兒,因為相愛的男朋友沒錢,只能面對現實地選擇一個有錢人而放棄真愛。她流著眼淚跟我說:「倪老師,你如果給我五十萬,我絕對選擇愛情,沒辦法,人要面對現實。」我相當震驚,我說我可以給你五十萬,咱們交換吧。我拿五十萬換你十歲,也就是你年老十歲,我年輕十歲。我再給你一千萬,把你那雙明亮的眼睛給我,把我這雙渾濁的眼睛換給你。如果你還需要錢,我再給你一千萬買你這兩條好看的、年輕的、充滿力量的雙腿,我還可以再給你兩千萬,把你的雙手也買下來,你覺得如何?

她笑了,然後哭了。

最終她還是走了她現實的路。結婚的時候讓我錄一段話表達祝福,我怎麼也張不開嘴,一說話就想哭。我心疼這孩子,明白她的無奈。我真的祝福不了,連姥姥都知道要年輕而年輕人卻不明白要什麼嗎?其實明白,什麼都明白,明明白白地犯著錯誤。

姥姥的冬天很漫長,我們竭盡所能讓她的冬天溫暖。從精神到物質,只要姥姥願意,幹什麼都行,「孝順」這兩個字從來都不能拆開。

家中的東西,姥姥覺得最金貴的就是我那些獎盃,光榮與夢想始終是姥姥的精神所望,她覺得沒有比受人尊敬更高的擁有了。一大堆的獎盃放在箱子裡,姥姥一個一個地擺出來,我再一個一個地裝回去。只有我知道這些榮譽意味著什麼,它們不是真正意義上我個人的付出和價值,無論電視還是電影,都是集體的力量,把它們擺在家裡實在讓我慚愧。不是虛偽也不是造作,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真的能分清哪些是屬於我的,哪些是不屬於我的。我從沒有因為獲獎而覺得自己了不起,我也從不認為別人說我不好我就真的不好。我經常站在秤上,幾斤幾兩,骨頭多少、肉多少、血多少,我心裡有數。

姥姥不這麼看。

「光榮花為什麼都是紅的?你啥時候見人戴著綠光榮花、黃光榮花?紅的就是最好看的那一朵兒,就是最光榮的那一朵兒!」

獲「華表獎」最佳女演員的那一天,我是和八十五歲高齡的黃素影老師並列獲獎的。黃老師是因為在張潔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裡演母親而獲獎的。因為給姥姥念過這本書,所以我回來跟她說:「今天見著張潔的媽了啊!」

「啊?張潔的媽不是早死了嗎?」

這就是電影的魅力,張潔的媽在電影裡永生了。我給姥姥看照片,是我和黃素影老師在臺上相互祝福的那張,《北京青年報》盧北峰拍的,拍得很精彩。

姥姥無比羨慕地用手摸著照片,「你看,這路的人活多大歲數都有用,還能獲獎,這個老婆婆沒白活」!

「姥姥,你好好活著,趕明兒我也寫個電影劇本,就叫《姥姥》,請你主演,也讓你獲獎。」

姥姥笑得前仰後合,「主演不行了,當個豬眼都沒人要,老了,天快黑了」。

請姥姥拍個電影雖然是一句玩笑,但在姥姥心中還是升騰起了一絲的期望,已經許久不提了的白內障手術問題又提到議事日程上了,「多會兒去三〇一做手術?先去檢查檢查吧」。新衣服拿出來又放回去,「等有個大事兒再穿吧」。姥姥說的大事兒就是拍電影。

姥姥走了我也常後悔,許給姥姥那麼多虛無的光榮與夢想到底是幫了姥姥還是害了姥姥?心中的旗幟一面面地升起,鮮花一團團地怒放,姥姥的冬天真的溫暖些了嗎?許多好日子還沒過,許多夢想還沒實現,姥姥她願意走嗎?

沒有希望,是不是也就沒有失望?

下節提示:作者至今糾結的一個點,不能自我說服的一個謎會是什麼?

相關焦點

  • 書香榮昌——《姥姥語錄》
    書香榮昌——《姥姥語錄》 2020-06-24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倪萍《姥姥語錄》:一本溫暖人心的書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姥姥,是一個家家都有的老人,她的事都是日常瑣事,讀起來卻尤為動人,仿佛自己的姥姥就在眼前。姥姥一生勤儉持家,善良敦厚,是一位傳統的偉大的中國女性。姥姥叫劉鴻卿,活了99歲,懂人情,明事理,樸實又睿智,惜福且知足,受過窮苦也享盡了繁華,圓滿地走完一生。
  • 《姥姥語錄》有感
    文:ICE蟈蟈看倪萍寫的《姥姥語錄》讓我想起我的奶奶。倪萍書中的姥姥是她的外婆。通過整本書我感覺是她的姥姥影響了她,一位農村婦女,用白話把人生道理講解得如此通俗易懂,是有多大的功力啊!就如書的結尾說的一般,《姥姥語錄》也是家家的老太太都常說的那些理兒。很慶幸我生在一個不重男親女的家庭,奶奶對我的愛不亞於我弟弟,偶爾甚於我弟弟。倪萍的姥姥說的那些理兒,在我奶奶那兒也聽過很多遍。看完倪萍整理的姥姥語錄,感慨萬千。倪萍的姥姥一輩子的表是太陽,看著太陽的角度就知道啥時候該做飯了。
  • 《姥姥語錄》那些年,姥姥的話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姥姥語錄》,這是作者倪萍將自己與姥姥之間的感情通過文字深情呈現給大家的一本著作,姥姥簡單質樸的話語卻蘊含著深奧的人生哲理,俗話說「話糙理不糙」,這裡的姥姥雖然學歷不高,但她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 61歲倪萍穿西裝超颯 朗誦《姥姥語錄》落淚
    61歲倪萍穿西裝超颯 朗誦《姥姥語錄》落淚 2020-11-23 07:58
  • 《姥姥語錄》增訂版首發 倪萍和名嘴朋友聊「姥姥」
    4月6日,柳絮飛揚的暖春午後,倪萍《姥姥語錄》增訂版的新書發布會請到了趙忠祥、敬一丹、白巖松和董卿三代央視名嘴擔任主持,這個陣容可不多見。   趙忠祥:   我現在掙錢的   目的就是給我孫子花   六年前,倪萍寫的《姥姥語錄》,讓大家認識到了一個善良、平凡、智慧、可愛的老太太,一個鬼精鬼精的姥姥。
  • 《姥姥語錄》:倪萍姥姥的大智慧,道理都在生活中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看了倪萍寫的這本《姥姥語錄》,一直想寫關於外婆的故事,卻不知道從何說起,生活中看似瑣碎的事情,其實才是最感人的。看了倪萍寫的這本書後,才發現自己的姥姥居然和倪萍的姥姥很像吧,她們雖然沒讀過書,但她們對待生活的智慧,卻比我們讀過書的人都懂。
  • 倪萍出《姥姥語錄》增訂本:八年魂牽夢縈中
    4月初,倪萍的《姥姥語錄》出版增訂本,新收10篇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姥姥語錄》《姥姥語錄》是倪萍在姥姥去世兩年後寫作的,倪萍在書中回憶了姥姥與自己的溫馨點滴,通過她的描述,一個善良平凡而智慧可愛的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不久前,倪萍參加《朗讀者》亦深情朗讀了《姥姥語錄》中的選段,不少讀者聽之潸然。
  • 《姥姥語錄》|一聲姥姥,送給倪萍最牽掛的人
    《姥姥語錄》出版之前,姥姥是倪萍老師一個人的姥姥。《姥姥語錄》出版之後,姥姥成為了全部讀者心目中最感佩的姥姥。如果用哪個人來比喻倪萍筆下的姥姥,我想,是《紅樓夢》中的劉姥姥和賈母的合體了。或許有人會說,不要把劉姥姥的粗鄙與鄉野之氣放在智慧的姥姥身上,其實我並不這麼看。
  • 倪萍《姥姥語錄》增訂版首發 央視眾名嘴集體捧場
    2011年,姥姥去世兩年後,倪萍寫了本《姥姥語錄》來紀念這位善良、平凡、智慧、可愛的老太太,文中濃濃的親情也打動了無數人的心。     昨天,《姥姥語錄》增訂版首發式在京舉行,本書增補收錄了倪萍近年寫作的10篇全新文章和一些最新畫作。趙忠祥、白巖松、敬一丹、董卿這4位央視名嘴也難得地齊聚一堂來為倪萍捧場。大家一起暢談了有關親情及如何尊老養老的感悟。   在首發式上,倪萍感嘆道:「姥姥走得遠了,我看她反而比以前更清亮了。
  • 倪萍稱流淚寫完《姥姥語錄》 能引起共鳴很欣慰
    ,寫《姥姥語錄》則讓更多人了解她的內心。除此之外,4月初倪萍的《姥姥語錄》出版增訂本,新收10篇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  藉此機會,《法制晚報》記者再次採訪倪萍,聊一聊近況。  《姥姥語錄》是倪萍在姥姥去世兩年後寫作的。倪萍在書中回憶了姥姥與自己的溫馨點滴。通過她的描述,一個善良平凡而智慧可愛的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不久前,倪萍參加《朗讀者》亦深情朗讀了《姥姥語錄》中的選段,不少讀者聽之潸然。
  • 《姥姥語錄》姥姥說過的那些話,讓我淚流滿面!
    《姥姥語錄姥姥,活了99歲,她是一個大字不識,裹著小腳,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但她卻有著所有中國農村婦女的樸實,善良,勤儉等美德!她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卻能夠用自己的大白話,教作者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用自己的言行,耳濡目染的影響著作者,以至於作者把姥姥看成是自己的老師,把姥姥當成自己的人生處世榜樣!
  • 倪萍《姥姥語錄》增訂版首發 發布會現場董卿等大咖齊聚
    不久前,倪萍在《朗讀者》節目中含淚讀《姥姥語錄》一書,這本充滿溫情的回憶錄再次感動了眾多讀者和電視機前的觀眾。近日,北京長江新世紀隆重推出倪萍經典圖書《姥姥語錄》的全新增訂版。此書是繼《姥姥語錄》出版6年後的全新再版,收錄10篇全新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 4月6日,《姥姥語錄》全新增訂版在京舉行首發,倪萍多年好友趙忠祥、敬一丹、白巖松、董卿到場祝賀。
  • 《姥姥語錄》再出增訂版 倪萍:她一句話就能找到平衡
    上月初,倪萍登上央視《朗讀者》,分享了她的書作《姥姥語錄》裡的一段文字,引發螢屏內外一片感動。 《姥姥語錄》談人生 由北京長江新世紀推出的《姥姥語錄》,是時隔老版圖書出版六年後的全新增訂版,收錄了十篇全新文章及倪萍的最新畫作。「家裡人多她說興旺,人少她說清靜。問她這麼多孩子裡最喜歡誰,誰缺喜歡就喜歡誰。」在《姥姥語錄》中,倪萍的姥姥時刻充滿著人性的智慧,各種平淡的話語中都有著透徹的人生感悟。
  • 倪萍《姥姥語錄》增訂本發布 白巖松、董卿、趙忠祥、敬一丹出席捧場
    2017年,長江新世紀推出《姥姥語錄》增訂本,溫暖收錄10篇全新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姥姥去世兩年後,倪萍寫了本《姥姥語錄》,讓大家認識到了一個善良、平凡、智慧、可愛的老太太,一個鬼精鬼精的姥姥。在《朗讀者》節目中倪萍深情朗讀其中的內容,情感炙熱,動人心靈,引得無數觀眾為之啜泣共鳴。
  • 一本好書 照亮生活–讀《姥姥語錄》有感
    通訊員王俠《姥姥語錄》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寫的,她用她真摯感人的文字,描述了她99歲的姥姥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一生。倪萍帶領讀者走進了她的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她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
  • 《倪萍:姥姥語錄》② | 蘊藏在姥姥的花草背後的人間真情
    這個時候,能夠看到不遠處有兩棵蘋果樹,樹下便是姥姥家了。「路過兩棵蘋果樹,每次也都是這兒開始喊姥姥,等到過了長滿茄子、辣椒、黃瓜、芸豆、韭菜、小白菜、大葉萵筍的菜地時,我已經喊不出姥姥了,嗓子裡堵滿的都是鹹鹹的淚水。」三裡的路途很短,留下的記憶很長。讀著平實親切的文字,我們仿佛跟隨作者一起踏上了這條回鄉之路。
  • 由倪萍的《姥姥語錄》引起——榮成這個民宅大院「有料」……
    在這裡不僅可以感受到海草房人家濃鬱的生活氣息,仿佛更可以聽到倪萍「姥姥」那輩榮成人在述說著巴巴老實的、又極賦哲理的榮成話……睹物思人,物語結合,倪萍「姥姥語錄」中的姥姥雖已遠離人世,但她們那輩人的故事猶如存在於這個屋子、院子的每個角落。這個展示賦予了榮成海草房民俗傳承新的文化內涵和活的靈魂。
  • 讀書摘抄語錄|讀倪萍經典書籍《姥姥語錄》
    《姥姥語錄》語言樸實,感情真摯,作者回憶了與姥姥一起生活的快樂日子,有笑有淚,處處溫情,勾勒出了一個可親可愛、可敬可畏的老人的形象,展現了對姥姥深切的思念與敬愛。一本好書,有溫度、有深度,謹以姥姥自勉:1.姥姥說: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個盼望就能實現了。
  • 《倪萍:姥姥語錄》⑨ | 姥姥從莊稼活上悟出的生活哲理
    關於快樂,倪萍的姥姥又留下哪些語錄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快樂別嫌小蘇軾詩言:「無事此靜坐,一日當兩日。」在倪萍的姥姥那裡,秋天的日子,也可以一天當做兩天。因為莊家豐收,秋天是姥姥最忙碌的季節。在倪萍記憶中,那些日子,幾乎不見姥姥睡覺。